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质体法与电穿孔法转染两种细胞效率的比较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禾璇 单可人 +3 位作者 何燕 张婷 王婵娟 官志忠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3期4432-4433,共2页
目的对比脂质体与电穿孔法对HepG2、SGC7901/ADM两种细胞的转染效率。方法以HepG2、SGC7901/ADM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脂质体法和电穿孔法分别转染pcDNA3.1-EGFP质粒,流式细胞仪计算细胞存活率,借助绿色荧光标志蛋白eGFP测算转染效率。结... 目的对比脂质体与电穿孔法对HepG2、SGC7901/ADM两种细胞的转染效率。方法以HepG2、SGC7901/ADM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脂质体法和电穿孔法分别转染pcDNA3.1-EGFP质粒,流式细胞仪计算细胞存活率,借助绿色荧光标志蛋白eGFP测算转染效率。结果利用脂质体转染eGFP质粒至HepG2细胞所获得的阳性转染率为(20.8±2.1)%,而电穿孔法转染效率增高至(49.6±2.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脂质体转染eGFP质粒至SGC7901/ADM细胞所获得的阳性转染率为(25.4±1.3)%,而电穿孔法转染效率增高至(52.6±2.1)%,二者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电穿孔法能明显提高大片段载体的转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穿孔 脂质体转染 HepG2细胞 SGC7901/ADM细胞 PCDNA3 .1-EGFP
下载PDF
贵州地区儿童患者染色体多态性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夏开德 周晓涛 +3 位作者 杨雪 李文俶 刘丽伟 李玉权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8年第6期43-45,共3页
目的为了探讨儿童患者中染色体多态性的遗传效应,分析染色体多态性与儿童患儿的临床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外周血染色体的常规操作技术,制备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经G或和C/N显带技术处理,并对1760例儿童遗传咨询患者进行核型分析... 目的为了探讨儿童患者中染色体多态性的遗传效应,分析染色体多态性与儿童患儿的临床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外周血染色体的常规操作技术,制备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经G或和C/N显带技术处理,并对1760例儿童遗传咨询患者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检出了染色体多态性核型为132例,多态性检出率为7.50%。其中次缢痕的增减(1、9、16号染色体)有50例;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共19例;D和G组染色体随体增减有26例;Y染色体多态性有30例;携带两种多态性的核型有7例。结论贵州地区的儿童患者,Yqh+是最常见的染色体多态性类型,9号染色体的多态性最常见即inv(9)、9qh+和9qh-。染色体多态性与儿童患者的矮小、智力低下、两性畸形、外生殖器发育异常、尿道下裂、脑瘫、精神发育迟滞和发育异常等有一定的关联性,应该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型分析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多态性
原文传递
线粒体遗传性耳聋一家系 被引量:2
3
作者 杨雪 吴忠琴 +2 位作者 朱晓西 郑慧玲 唐黛丽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8期3912-3913,共2页
先证者女,29岁,侗族,因孕16周且夫妻双方家族中有耳聋患者于2015年11月来贵州省妇幼保健院优生遗传科就诊。主诉本人无耳聋症状,无其他系统疾患,其父母无耳聋症状,家族中有耳聋患者,发病年龄1~40岁不等,未有任何诊治,具体用... 先证者女,29岁,侗族,因孕16周且夫妻双方家族中有耳聋患者于2015年11月来贵州省妇幼保健院优生遗传科就诊。主诉本人无耳聋症状,无其他系统疾患,其父母无耳聋症状,家族中有耳聋患者,发病年龄1~40岁不等,未有任何诊治,具体用药情况不详,无其他器官系统疾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耳聋 线粒体 家系 耳聋患者 器官系统 妇幼保健院 优生遗传 夫妻双方
原文传递
无创DNA检测在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郑琳 吴忠琴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6年第4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无创DNA产前检测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在贵州省妇幼保健院接受孕妇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检测者2826例,孕周为12-24周,按照年龄及血清学筛查等因素分为高龄... 目的探讨无创DNA产前检测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在贵州省妇幼保健院接受孕妇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检测者2826例,孕周为12-24周,按照年龄及血清学筛查等因素分为高龄组、高危组、高危临界组及其他原因组四组,进行高通量基因测序,对检测结果阳性者进行羊水穿刺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检测结果阴性者进行电话跟踪随访。结果 14组孕妇共计2826例完成无创DNA检测,检测结果为阳性者共32例,包括16例21-三体,9例18-三体,3例13-三体和4例性染色体异常。232例无创基因检测结果阳性的孕妇中,22例接受进一步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其中14例21-三体提示阳性者中,有13例确诊为47,XN,+21,1例为46,XN;3例18-三体提示阳性者,均确诊为47,XN,+18;3例13-三体提示阳性者均显示为46,XN;2例提示性染色体异常者中1例确诊为45,X/46,XX嵌合体,1例为46,XN。结论无创DNA检测对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的检出率高,具有高特异性、高敏感性及无创取样等优点,是未来产前筛查的主力手段,但该技术也存在局限性,如有一定的假阳性,对染色体结构异常无法准确检测等,因此可以根据其优缺点,再结合其他产前检测手段,为广大孕妇提供最佳的产前诊断方案,对提高人口素质有重大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DNA检测 染色体非整倍体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妊娠流产组织染色体检测中的应用
5
作者 夏开德 吴忠琴 +2 位作者 李文俶 刘红美 刘丽伟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7年第22期5681-5684,共4页
目的探讨贵州地区孕妇胚胎停止发育或发育异常终止妊娠病因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生情况,为临床遗传咨询及指导流产夫妇的再次妊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标准化的妊娠流产绒毛或胎儿组织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染色体方法,应用FISH技... 目的探讨贵州地区孕妇胚胎停止发育或发育异常终止妊娠病因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生情况,为临床遗传咨询及指导流产夫妇的再次妊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标准化的妊娠流产绒毛或胎儿组织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染色体方法,应用FISH技术快速检测182例流产绒毛或胎儿组织的13、16、18、21、22号染色体及性染色体的染色体数目。结果检测出72例染色体数目异常,占总病例数的39.56%。主要以单一染色体异常为主,常见的是X-单体、16-三体和22-三体的染色体异常类型,占异常构成比分别为19.44%、20.83%和15.27%;而有14例为三倍体和四倍体,其中XXY;三倍体类型的染色体异常类型最常见,占异常构成比的9.72%。结论 FISH技术可以快速、简便地检测出染色体数目异常,且可以初步了解胚胎停止发育或发育异常终止妊娠的病因,对临床遗传咨询及指导流产夫妇的再次妊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流产 染色体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