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刍议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学
1
作者 李玉明 《东西南北(教育)》 2018年第19期184-184,共1页
初中《思想品德》课,既是一门智育课,又是一门德育课。其内容涉及面广,理论性强。而我们的教育对象由于年龄较小、社会阅历浅、知识面有限、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对社会缺乏足够的关注,故对所学的思想品德课知识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 初中《思想品德》课,既是一门智育课,又是一门德育课。其内容涉及面广,理论性强。而我们的教育对象由于年龄较小、社会阅历浅、知识面有限、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对社会缺乏足够的关注,故对所学的思想品德课知识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缺乏兴趣和热情,甚至产生畏难心理,厌学情绪。特别是中考所占的分值小,要求识记的内容多,每年考试的范围经常变动,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缺乏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和主动性。几年的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使教师对学生做到“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首先必须“动之以情”、“寓教于乐”。伟大导师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一个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缺乏情感艺术,枯燥乏味地从理论到理论的空洞说教,又怎能激起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和情感呢?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又怎能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达到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教学目的呢?因此,我认为思想品德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创设多种情境,注重情感教学,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 思想品德 情感教学
下载PDF
品德课应与生活实际要联系
2
作者 李玉明 《东西南北(教育)》 2018年第18期350-350,共1页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如果脱离儿童自己的生活讲道德,他们得到的仅是“关于道德的知识,是枯萎的道德语...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如果脱离儿童自己的生活讲道德,他们得到的仅是“关于道德的知识,是枯萎的道德语言符号和知识气泡。”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品德与生活》也承载着新理念步入了校园与课堂、回归到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来。《品德与生活》以低年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形作为场景,从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三个方面,为学生融入生活、体验内化构筑了宽泛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课 联系生活实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