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气象台长期天气预报业务系统
1
作者 武文辉 徐亚敏 吉庭艳 《贵州气象》 1994年第2期27-29,共3页
贵州省气象台长期天气预报业务系统,是一套用于贵州省长期天气预报业务工作的微机自动化系统.本系统基于目前长期预报中较成熟的相关统计学方法,建立各项预报项目的因子库,以因子相关预报为主要手段.系统根据省气象台长期预报实际... 贵州省气象台长期天气预报业务系统,是一套用于贵州省长期天气预报业务工作的微机自动化系统.本系统基于目前长期预报中较成熟的相关统计学方法,建立各项预报项目的因子库,以因子相关预报为主要手段.系统根据省气象台长期预报实际工作需要,集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方法及步骤于一体,包括资料管理、因子库管理、业务预报三个模块,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实现了长期天气预报的自动化、客观化和定量化。系统的使用减少了预报员的手工和重复劳动,使之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抒分析、判断、综合,从而提高对长期天气过程的认识和预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台 长期天气预报 业务系统
下载PDF
贵州省习水县暴雨特征及成因分析
2
作者 肖雨霞 张艳梅 +2 位作者 蹇昊 石方 李丽 《山地气象学报》 2024年第2期57-61,共5页
【目的】在极端天气频发的气候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分析习水县暴雨天气时空分布特征。【方法】利用1959—2022年贵州省习水国家基本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2010—2022年24个乡镇区域站日降水资料,运用统计学及空间插值等方法,对习水县的... 【目的】在极端天气频发的气候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分析习水县暴雨天气时空分布特征。【方法】利用1959—2022年贵州省习水国家基本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2010—2022年24个乡镇区域站日降水资料,运用统计学及空间插值等方法,对习水县的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习水县暴雨多发生在习水河谷和赤水河谷的迎风坡及东部喇叭口地形区域,空间分布特征为北多南少;年区域性暴雨日数呈增长趋势;区域性暴雨月变化呈“单峰”型分布特征,主要出现在5—9月,占比94%;区域性大暴雨日数月分布呈“双峰”型分布,峰值在6月、8月。习水县暴雨具有明显日变化特征,夜雨特征明显,大暴雨夜雨占比81.1%;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主要降水时段集中在19时—次日06时,占比76.9%。习水从春季至秋季都有暴雨出现,暴雨日数频次大值区自西向东移动,夏季暴雨出现最多,占比69%。将造成区域性暴雨天气的影响系统分为低涡切变型、冷锋低槽型、梅雨锋型、台风外围型等4种类型。低涡切变型产生暴雨最多,占比77.3%。【结论】习水县暴雨空间分布呈北多南少,区域性暴雨主要出现在5—9月,夜雨特征明显,该研究成果可为更好地开展习水县暴雨灾害性天气预报及气象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特征 成因分析 习水县
下载PDF
贵州省生态环境和交通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袁三明 黄林峰 +2 位作者 向淑君 李典南 刘芸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3年第1期90-95,共6页
为探究贵州省交通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协调关系,以全省9个市(州)为研究对象,基于贵州省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高分系列卫星遥感影像等多元数据与GIS空间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与评价了2015年与2020年各市(州)的... 为探究贵州省交通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协调关系,以全省9个市(州)为研究对象,基于贵州省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高分系列卫星遥感影像等多元数据与GIS空间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与评价了2015年与2020年各市(州)的交通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以及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呈现下降趋势,空间分布特征从东北高西北低向南高北低、东高西低转变;(2)交通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空间分布由东高西低向中心—外围的结构特征转变;(3)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变化显著,由东部与北部高、西部低转变为中轴高两侧低。为保障贵州省生态环境与交通建设的持续协调发展,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同时根据各市(州)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生态 交通 耦合协调度
下载PDF
FY-4A辐射产品在贵州山区的检验与订正
4
作者 杨帆 罗敬 +3 位作者 张东海 何东坡 曾莉萍 吴古会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1期134-140,共7页
利用2018年3月12日—2019年2月28日贵州山区(从江、三穗、桐梓、贵阳、紫云、兴仁、威宁7站)地面太阳辐照度观测资料对FY-4A反演辐照度进行检验与订正分析。结果表明:(1)卫星反演辐照度取值范围比地面观测小,整体上反演辐照度偏高,晴空... 利用2018年3月12日—2019年2月28日贵州山区(从江、三穗、桐梓、贵阳、紫云、兴仁、威宁7站)地面太阳辐照度观测资料对FY-4A反演辐照度进行检验与订正分析。结果表明:(1)卫星反演辐照度取值范围比地面观测小,整体上反演辐照度偏高,晴空条件下反演精度远高于云条件下,正午偏差最小,下午偏差最大。(2)卫星反演辐照度与地面观测辐照度具有较为一致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两者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3)平均偏差往往随着地面观测的增大而减小,当地面观测辐照度>800 W·m^(-2)时,反演辐照度往往偏小。(4)对地面观测辐照度进行阈值化后,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反演辐照度订正,订正后的产品在贵州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入射太阳辐照度 贵州山区 检验 FY-4A 多元线性回归
下载PDF
贵州省近50年降雪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5
作者 李智玉 谭健 +3 位作者 杜小玲 石艳 朱育雷 魏涛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3年第4期65-75,共11页
选取1971—2020年贵州省84个国家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在分析贵州省降雪时空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分解函数(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REOF)进行气候分区,并初步探究了降雪与地形的关系。结果表明:(1)贵州省... 选取1971—2020年贵州省84个国家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在分析贵州省降雪时空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分解函数(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REOF)进行气候分区,并初步探究了降雪与地形的关系。结果表明:(1)贵州省降雪主要出现在冬季,其中1月降雪频数最大,占比为49.5%,2月次之,占比为27.9%;降雪日数分布在沿中部的东西向一线偏多,在北部赤水市和南部边缘地带偏少;最大积雪深度分布同样在中东部偏大,而西部偏小。(2)近50 a贵州省降雪日数、最大积雪深度以及降雪量均表现出减少趋势;降雪日数减少趋势显著,速率为-0.72 d/10 a,中北部地区尤为明显,这可能与最低气温的显著上升有关;最大积雪深度减少趋势不显著,速率仅为-0.13 cm/10 a;降雪量减少趋势较显著,速率为-1.07 mm/10 a。降雪日数在2008年左右发生了由多转少的显著突变,通过了95%的显著性检验;最大积雪深度和降雪量虽然分别在2013年左右和2008年左右存在同样的突变特征,但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3)REOF方法可将贵州省分为三个积雪气候区。I区位于贵州中部东西向一线,为降雪频发且降雪量大、积雪较深以及地势较高地区;II区位于贵州南部,为降雪与积雪较少且海拔较低区域;III区为贵州北部,该区域降雪日数、积雪深度以及海拔高度均介于I区与II区之间,而降雪量最少。(4)地形对贵州降雪有着重要影响,其中降雪日数和最大积雪深度均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但降雪量与地形高度几乎没有线性关系。贵州北部降雪发生和积雪厚度均与站点高度关系密切,而中部一线及以南地区则与地形高度关系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降雪 时空变化 地形
下载PDF
贵州省专业气象预报制作系统 被引量:7
6
作者 吉廷艳 雷云 +2 位作者 黄继用 邓晓红 杜正静 《贵州气象》 2003年第2期20-23,共4页
贵州省专业预报制作系统主要由常规要素预报制作、生活指数预报制作、预报结果传送、服务单位预报产品显示等部分组成 ,界面直观、操作简便。系统的开发实现了预报服务自动化、无纸化作业 ,提高了预报服务工作效率 ,从投入业务应用至今 ... 贵州省专业预报制作系统主要由常规要素预报制作、生活指数预报制作、预报结果传送、服务单位预报产品显示等部分组成 ,界面直观、操作简便。系统的开发实现了预报服务自动化、无纸化作业 ,提高了预报服务工作效率 ,从投入业务应用至今 ,经过不断修改、完善 ,现已基本稳定运行 ,效果不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预报 制作系统 气象要素 生活指数
下载PDF
贵州省智能化决策气象服务平台简介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刚 石艳 +3 位作者 谭健 宋国强 唐磊 王宇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1年第1期85-89,共5页
为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贵州省气象台研发了智能化决策气象服务平台。该平台是基于国、省统一CIMISS数据环境下的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网页平台,不但实现日、候、旬、月和年等任意时段各气象要素、常规性及灾害性天气的多样化查询... 为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贵州省气象台研发了智能化决策气象服务平台。该平台是基于国、省统一CIMISS数据环境下的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网页平台,不但实现日、候、旬、月和年等任意时段各气象要素、常规性及灾害性天气的多样化查询统计、图形制作与编辑、各类服务产品自动化制作及产品分发等功能,还提供了各类灾害性天气历史个例统计查询、历史同期对比、历史极值排序和距平对比分析等功能。系统的建成,使业务流程自动化程度提升,加强了省、地二级服务交流机制,且系统具有运行稳定、操作简单、界面美观、内容全面和易维护等特征。自平台投入业务运行后,明显提高了一线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能快速向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气象服务产品,为贵州省防灾减灾工作中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环境 智能化 决策服务 平台
下载PDF
贵州省气象局大院网络结构浅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汤宁 汪华 易丁 《贵州气象》 2005年第B12期62-64,共3页
随着网络用户数量和应用种类的不断增加,贵州省气象局网络结构逐渐复杂化,已成为贵州通信的核心,因此,针对这一现状对省局网络结构进行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网络技术 核心交换机 宽带 网络管理
下载PDF
贵州省1960—2020年霜的时空变化特征
9
作者 李彦霖 周永水 +2 位作者 朱育雷 吴昌航 李力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3年第2期83-88,共6页
该文利用贵州省85个气象观测站1960—2020年霜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分析等方法,对贵州省霜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0—2020年贵州省霜发生频次呈下降趋势,以-66次·(10 a)^(... 该文利用贵州省85个气象观测站1960—2020年霜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分析等方法,对贵州省霜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0—2020年贵州省霜发生频次呈下降趋势,以-66次·(10 a)^(-1)速率减少,主要出现在每年的11月—次年3月,12月最多,1月次之;省的西北部是霜的高发区,向东部、南部递减;平均霜期为168 d,以-5.17 d·(10 a)^(-1)速率缩短,平均初霜日呈推迟趋势,平均终霜日呈提前趋势;初霜日最早出现在省的西北部,向东部、南部推进,终霜日从南部向北部推进,最晚出现在西北部;霜期与初霜日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44),而与终霜日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47),表明霜期缩短是初霜日推迟和终霜日提前共同作用的结果;海拔高度与霜的发生频次、霜期、初霜日和终霜日均有很好的相关性:海拔高度与霜的发生频次和霜期的长短呈正相关,初霜日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提前,终霜日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推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特征 贵州省 突变检验
下载PDF
贵州冰雹灾害强度评估方法研究
10
作者 李丽丽 邹书平 +4 位作者 彭波 胡家敏 曾勇 左晋 罗雄 《山地气象学报》 2024年第1期31-37,共7页
【目的】为快速评估单次过程冰雹强度和范围,及时为灾后救援、勘察和保险核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该文利用贵州省2021—2023年141次冰雹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探空资料,结合降雹观测资料和灾害损失调查记录,在贵州山区防雹... 【目的】为快速评估单次过程冰雹强度和范围,及时为灾后救援、勘察和保险核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该文利用贵州省2021—2023年141次冰雹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探空资料,结合降雹观测资料和灾害损失调查记录,在贵州山区防雹业务预报预警指标的框架下,通过历史资料回算的定性评估结果跟网格化处理后的降雹数据做一致性对比,选取冰雹强度精细化评估的影响结果覆盖94%以上的降雹观测点位置且收敛性较好的阈值作为单时次的识别指标确定的依据,采用加权时间积分方法建立冰雹过程评估模型,该模型能够对冰雹过程进行精细化评估得到1 km空间分辨率的评估结果。【结果】为验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选取了一次典型灾害开展无人机遥感调查,将反演结果与评估结果作对比检验,25处冰雹受灾位置中有22处降雹区位于评估范围的重度区域内,3处降雹区位于评估结果对应的中度灾害范围内,调查情况与冰雹精细化评估的强度范围和分布一致。以六盘水市风雹灾害损失记录和冰雹影响面积区域评估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不同冰雹强度的评估面积与直接经济损失数据的两两相关系数均达到0.8以上,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进行假设检验,具有显著正相关。【结论】检验结果说明该评估方法在冰雹区域强度评估中能够较好地反映实际受灾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精细化 灾害评估方法 检验
下载PDF
2005年贵州省主要气象灾害及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磊 《贵州气象》 2006年第6期26-27,共2页
该文对贵州省2005年气候特点作了气象灾害的种类、时间、特点及影响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并对较为严重的灾害列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个例。
关键词 气象灾害 气候事件 影响
下载PDF
利用宽带技术建设贵州省新型气象信息交换平台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兰 李波 +2 位作者 易丁 汪华 汤宁 《贵州气象》 2004年第C00期58-59,共2页
结合我省气象信息网络的发展情况 ,介绍了如何利用当前快速发展的宽带技术建成新型的气象信息交换平台。
关键词 宽带技术 气象信息 交换平台
下载PDF
贵州省城市环境气象指数预报简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正静 黄继用 熊方 《贵州气象》 2004年第1期17-21,共5页
针对与我省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各种环境气象指数 ,研究其预报公式或预报模型 ,初步建立了我省城市环境气象指数预报系统。该系统自动调用全省各项常规天气要素预报 ,计算出各县市气象指数的等级 ,提出生活提示和建议 ,输出到影视制作系... 针对与我省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各种环境气象指数 ,研究其预报公式或预报模型 ,初步建立了我省城市环境气象指数预报系统。该系统自动调用全省各项常规天气要素预报 ,计算出各县市气象指数的等级 ,提出生活提示和建议 ,输出到影视制作系统、短信制作系统 ,实现了预报自动化 ,丰富了专业气象服务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环境气象指数 天气要素 专业气象服务 贵州 气象预报
下载PDF
云贵高原东部锋面雾的特征及气象影响因子分析
14
作者 李力 杨静 +2 位作者 许可 周明飞 罗喜平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2期36-45,共10页
利用19842013年贵州省84个国家级观测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锋面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锋面雾呈“西多东少”的分布特征,与云贵静止锋的位置及强弱、贵州西高东低的地势有关,73%的锋面雾出现在海拔... 利用19842013年贵州省84个国家级观测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锋面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锋面雾呈“西多东少”的分布特征,与云贵静止锋的位置及强弱、贵州西高东低的地势有关,73%的锋面雾出现在海拔高度为8001500 m的地区。(2)近30年贵州锋面雾日的年际变化呈缓慢下降趋势,每10年下降0.39天,贵州中西部地区锋面雾日呈减少趋势,这与气温升高、湿度降低有关;锋面雾主要出现在秋末至初春,以冬季为最多,日变化不显著,但夜间到早晨时段发生的频率最高。(3)在云贵静止锋背景下,气温2~6℃,气温日较差2~4℃,24 h变压和变温分别为-2~2 hPa和-2~2℃时,锋面雾发生的频率最大,表明较稳定的气压和温度对锋面雾形成有重要意义,强烈的升温和降温均不利于锋面雾的形成。锋面雾发生时地面风速小于等于4 m/s,风向以静风和偏东、偏北风为主,其次是偏南风,常伴随微量降水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锋面雾 时空分布 气象影响因子
下载PDF
贵州强降雨天气过程决策服务模式
15
作者 石艳 顾天红 杨静 《山地气象学报》 2024年第2期68-72,共5页
【目的】为深入总结贵州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面向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灾害性天气决策气象服务模式。【方法】在服务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典型案例,对近年来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过程中的预报服务机制进行总结凝炼。【结果】提出灾害性天... 【目的】为深入总结贵州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面向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灾害性天气决策气象服务模式。【方法】在服务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典型案例,对近年来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过程中的预报服务机制进行总结凝炼。【结果】提出灾害性天气“过程前、过程中、过程后”关键时间点的跟进式气象服务“4+3”模式和强降雨临灾服务的“24-6-2-2”递进式预报服务模式。【结论】经近年来实践检验,相关服务模式能有效应对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过程,有力支撑党政领导和部门决策应对灾害性天气,有效助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强降雨 跟进式服务 决策气象
下载PDF
贵州省气象局基于Internet的vpn建设与维护
16
作者 易丁 汪华 汤宁 《贵州气象》 2005年第B12期55-57,共3页
介绍了VPN的建设和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
关键词 动态 静态IP地址 VPN 网络构造 应用集成
下载PDF
贵州省汛期短时降水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72
17
作者 彭芳 吴古会 杜小玲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7-313,共7页
利用贵州区域84测站1991—2009年汛期(4—9月)逐小时降水量资料,分别定义各站点的小时降水量的强降水阈值。阈值的分布有两个高值中心,最强中心在西南部望谟站,西北部的强降水阈值较低。同时利用各站点阈值统计19年不同月份的强降水事... 利用贵州区域84测站1991—2009年汛期(4—9月)逐小时降水量资料,分别定义各站点的小时降水量的强降水阈值。阈值的分布有两个高值中心,最强中心在西南部望谟站,西北部的强降水阈值较低。同时利用各站点阈值统计19年不同月份的强降水事件频数,其分布显示:4月份东部和中部偏南地区频数较高,5月份频数高值区呈东北—西南向,随后几个月逐渐向西北推进。4—6月事件频数逐渐增大,7月维持,8—9月开始减少。各月强降水事件发生时次统计表明:一天中有三个相对高值时段,23:00—02:00、05:00—08:00和17:00—20:00,而白天强降水事件很少。短时强降水事件发生时次的空间分布表明,西北部的强降水事件多数发生在傍晚到23:00,中部的强降水集中在23:00—02:00,东南部在05:00—08: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时降水量 强降水事件 阈值法 频数
下载PDF
贵州省温度界限内积温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古书鸿 严小冬 +2 位作者 石艳 徐丹丹 陈中云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1年第4期521-524,共4页
基于贵州全省气象站1961-2009年的逐日气温资料,计算了0~30℃每1℃范围内的活动积温(温度界限内积温),并针对其变化特征开展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温度界限内积温不仅能够反映活动积温在各个温度范围的分配状况,同时还包含温度持续时... 基于贵州全省气象站1961-2009年的逐日气温资料,计算了0~30℃每1℃范围内的活动积温(温度界限内积温),并针对其变化特征开展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温度界限内积温不仅能够反映活动积温在各个温度范围的分配状况,同时还包含温度持续时间的信息,是温度对时间积分的具体体现;贵州温度界限内积温随温度界限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对应的温度界限全省平均为22℃,各站分别为17(威宁)~27℃(赤水、松桃、从江等),界限温度随海拔升高其递减率为0.51℃.100m-1;温度界限内积温峰值对应温度界限反映地区热量资源总量的同时,能够体现出热量分布的主要温度范围,可以为更加全面地了解热量资源特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界限内积温 积温峰值 热量分布 三基点温度 贵州
下载PDF
贵州省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19
作者 肖蕾 杜小玲 +3 位作者 武正敏 郭晓超 田端 刘红双 《暴雨灾害》 2021年第4期383-392,共10页
利用2005-2018年贵州省84个国家气象站逐小时降水量资料,采用统计诊断分析方法,在区分量级前提下,结合地形特征,分析贵州1 h短时强降水和逐3 h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14 a中短时强降水共出现5981站次,年均427.2站次,其空间分... 利用2005-2018年贵州省84个国家气象站逐小时降水量资料,采用统计诊断分析方法,在区分量级前提下,结合地形特征,分析贵州1 h短时强降水和逐3 h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14 a中短时强降水共出现5981站次,年均427.2站次,其空间分布与地形特征密切相关,整体呈现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征,贵州西南部“喇叭口”地形和东南部雷公山南侧“喇叭口”地形与河谷地形重叠区域为短时强降水高发区。短时强降水分级统计显示,99%的短时强降水集中在前两个雨强较小的等级,而R1h≥80 mm的短时强降水14 a只出现过5站次。各站点最大雨强空间分布与短时强降水的总站次数分布趋势较为一致,一般南部大于北部、中东部大于西部,局部存在差异。平均雨强整体呈现南强北弱的特征。(2)在2005-2013年期间,短时强降水站次数大多处于年均值(427.2站次)之下,2011年达到最低值275站次,2014年站次数骤然增加至564站次,2015年继续增加到最大值662站次,其后迅速回落到比年均值略高的位置小幅变化。各站点短时强降水的年际变化在高发区离散度较大,在贵州西北部低发区离散度较小;月际变化曲线呈单峰型,5-8月份是降水高发时段,6月达到峰值。短时强降水主要以单站出现的局地性降水为主,同一时次出现3站以上的情况很少,以6月最多;短时强降水最早出现旬数呈东早西晚、南早北晚的特征,结束旬数西早东晚,北早南晚;各站点短时强降水出现概率最大旬多数集中在第16-18旬(即6月);短时强降水日变化的时间曲线呈单峰型,21时至次日07时为高发时段,中午12时前后出现较少。短时强降水日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傍晚到前半夜主要集中在贵州西部,而后半夜多出现在东部和南部地区,中午前后全省均较少出现。(3)逐3 h降水时空分布特征与R1h大体一致,局部存在一些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时空分布 分级统计 贵州
下载PDF
贵州省两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兴菊 汪超 +2 位作者 李启芬 周文钰 吴哲红 《贵州气象》 2017年第4期17-23,共7页
该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2.5°×2.5°)以及常规的地面观测资料对贵州省2008年1月13日—2月14日和2016年1月21—25日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两次天气过程中阻高偏强,在北极地区都出现了突然的... 该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2.5°×2.5°)以及常规的地面观测资料对贵州省2008年1月13日—2月14日和2016年1月21—25日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两次天气过程中阻高偏强,在北极地区都出现了突然的升温,使得北极涡旋逐步被暖流挤出极地,是这两次低温雨雪冰冻过程中降温的主要原因。2008年1月的低温雨雪过程是在拉尼娜整体气候背景偏冷的情况下冷空气分3次爆发并持续了近1个月。而2016年1月在厄尔尼诺背景下气候背景偏暖,此次贵州的低温雨雪过程中,冷空气只爆发了1次且只持续了近5 d。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08年1月低温雨雪天气发生的必然性和持续性以及2016年1月低温雨雪天气的突发性和短暂性;与2008年1月的多次冷空气爆发相对应,该时段贵州中层一直有明显的逆温存在,为这次持续性的低温雨雪过程提供了温度层结条件。2016年1月21—22日贵州低层出现了较弱的逆温,所以此次过程只在21日夜间出现了明显降雪,之后以低温为主,冰冻不是很明显。两次低温雨雪冰冻过程都有明显的锋区和上升气流存在,为这两次过程提供了动力和抬升力条件,其中2008年的是一次持续性过程,2016年则持续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凇 拉尼娜 厄尔尼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