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形臂CT成像在血液透析患者上腔静脉导管留置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姜燕 司马重阳 +1 位作者 苏朝江 刘宗旸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6-389,共4页
目的探讨C形臂CT导引上腔静脉直接穿刺置管术治疗血液透析外周通路耗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例中心静脉造影明确上腔静脉、无名静脉完全闭塞患者。采用C形臂CT成像技术经皮直接穿刺上腔静脉,观察穿... 目的探讨C形臂CT导引上腔静脉直接穿刺置管术治疗血液透析外周通路耗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例中心静脉造影明确上腔静脉、无名静脉完全闭塞患者。采用C形臂CT成像技术经皮直接穿刺上腔静脉,观察穿刺针路径及其与定位单弯导管位置关系,明确无邻近重要脏器和组织损伤后留置带隧道和涤纶套血液透析导管。结果术后患者胸闷、呼吸困难症状较前缓解,部分患者内瘘结扎后颜面部、手臂部肿胀消失,胸壁曲张静脉部分塌陷;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流量均可达250 mL/min,静脉压较术前明显下降;心脏超声房室结构和射血分数均得到改善。结论对慢性肾脏病5期外周血管通路耗竭且不能建立其它血管通路的上腔静脉、无名静脉慢性闭塞患者,采用C形臂CT导引上腔静脉近心端直接穿刺留置带涤纶套和隧道血液透析导管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上腔静脉直接穿刺 血液透析 C形臂CT成像
下载PDF
反向“J”型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成形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2
作者 姜燕 苏朝江 +2 位作者 徐婷 刘俪婷 刘宗旸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1年第8期560-562,共3页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终末期肾病患者首选的透析通路形式,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糖尿病高发、钙磷代谢紊乱导致的血管钙化,患者无适合的自体血管,严重影响了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建立和成熟。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是次选的透析通路方式[1],既往人工...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终末期肾病患者首选的透析通路形式,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糖尿病高发、钙磷代谢紊乱导致的血管钙化,患者无适合的自体血管,严重影响了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建立和成熟。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是次选的透析通路方式[1],既往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均针对浅表静脉纤细患者,未涉及远端动脉病变。本研究选用前臂桡动脉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行肱动脉-前臂头静脉反向“J”型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成形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该术式疗效及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移植 自体动静脉内瘘 观察对象 透析通路 浅表静脉 钙磷代谢紊乱 桡动脉 血液透析患者
下载PDF
花虫酊联合远红外线在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的应用
3
作者 姜燕 苏朝江 +2 位作者 詹继红 司马重阳 刘宗旸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25期155-156,160,共3页
目的观察花虫酊局部外用联合远红外线在自体动静脉内瘘局部血管狭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内瘘局部血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远红外线组、花虫酊+远红外线组,每组各30例.观察各组术前、术后1月、3月、6月、12月狭... 目的观察花虫酊局部外用联合远红外线在自体动静脉内瘘局部血管狭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内瘘局部血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远红外线组、花虫酊+远红外线组,每组各30例.观察各组术前、术后1月、3月、6月、12月狭窄血管管径、透析时血流量、静脉压及术后内瘘通畅率情况.结果术后可见各组血管内径增宽、血流量增加、静脉压下降;随着时间推移,血管内径、血流量呈变窄、减少,静脉压上升趋势;与对照组、远红外线组比较,术后12月花虫酊+远红外线组血管管腔直径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12月花虫酊+远红外线组血流量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远红外线组及花虫酊+远红外线组术后6月、12月透析时静脉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花虫酊局部擦洗、按摩联合远红外线治疗,可有效延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内瘘内膜增生速度,延长患者再次球囊扩张时间,无明显过敏反应,安全性高,可进一步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远红外线 中药复方花虫酊 自体动静脉内瘘 狭窄
下载PDF
超声引导联合介入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4
作者 苏朝江 姜燕 +5 位作者 司马重阳 马辉 王崇瑞 刘铭洁 詹继红 刘宗旸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5期53-54,共2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联合介入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介入技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超声引导联合介入技术治疗...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联合介入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介入技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超声引导联合介入技术治疗,对比两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瘘口血流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5.19±1.93)、(61.05±13.56)min,均短于对照组的(8.41±5.65)、(71.62±17.83)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瘘口血流量为(538.02±32.98)ml/min,高于对照组的(518.36±36.01)ml/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052,P<0.05)。结论超声引导联合介入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可以缩短穿刺和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介入技术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狭窄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高浓度常压氧干预治疗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5
作者 蔡淑宇 裴军 +5 位作者 严波 刘宗旸 陈彦 司马重阳 苏朝江 杨桢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036-1040,共5页
目的探讨高浓度常压氧干预治疗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1只,均切除右侧肾脏建立孤肾模型,2周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高浓度常压氧+缺血再灌注组(NBHO+I/R... 目的探讨高浓度常压氧干预治疗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1只,均切除右侧肾脏建立孤肾模型,2周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高浓度常压氧+缺血再灌注组(NBHO+I/R组),S组仅分离左侧肾蒂,不给予缺血处理;I/R组和NBHO+I/R组分离左侧肾蒂并用无创动脉夹致左肾缺血45 min,再灌注24 h后,将3组大鼠置于密闭氧舱中,S组和I/R组吸入常规浓度氧气(21%),NBHO+I/R组吸入高浓度氧气(60%),每天1次,每次2 h,持续7 d。术后第7天,通过大鼠眶静脉取血测量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取大鼠左侧肾脏,测量肾脏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通过实时定量PCR(q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脏组织中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mRNA和蛋白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肾脏组织中Keap1和Nrf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相比,I/R组和NBHO+I/R组大鼠血清尿素氮[(10.7±1.7)mmol/L、(8.4±1.0)mmol/L比(6.1±1.3)mmol/L,均P<0.05]和肌酐[(81.0±3.7)μmol/L、(62.9±3.4)μmol/L比(48.3±2.9)μmol/L,均P<0.05]水平均增加,但NBHO+I/R组较I/R组降低(均P<0.05);I/R组和NBHO+I/R组肾脏组织MDA含量[(10.5±1.0)μmol/L、(8.6±0.8)μmol/L比(6.5±0.5)μmol/L,均P<0.05]均增加,但NBHO+I/R组较I/R组降低(P<0.05);I/R组和NBHO+I/R组肾脏组织SOD含量均下降,但NBHO+I/R组较I/R组增加(P<0.05)。与S组相比,I/R组和NBHO+I/R组肾脏组织中Keap1 mRNA和蛋白含量均降低,其中NBHO+I/R组下降最多(均P<0.05);I/R组和NBHO+I/R组肾脏组织中Nrf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其中NBHO+I/R组增加最多(均P<0.05)。术后病理结果提示,与S组相比,I/R组和NBHO+I/R组肾脏组织病理损伤均加重,但NBHO+I/R组损伤程度较I/R组减轻。结论高浓度常压氧干预治疗可能通过激活Keap1-Nrf2信号通路,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高浓度常压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