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乳杆菌发酵苦荞芽苗茶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俊 刘辉 +3 位作者 刘永翔 王辉 刘嘉 卢扬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3-81,共9页
萌发后的苦荞芽苗富含黄酮等有益成分,采用植物乳杆菌对苦荞芽苗和苦荞茶汁进行发酵,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确定优化的发酵工艺条件和配方,并对产品的总黄酮含量、透光率和pH值进行测定。实验结果显示,较优的苦荞芽苗与苦荞茶汁比例... 萌发后的苦荞芽苗富含黄酮等有益成分,采用植物乳杆菌对苦荞芽苗和苦荞茶汁进行发酵,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确定优化的发酵工艺条件和配方,并对产品的总黄酮含量、透光率和pH值进行测定。实验结果显示,较优的苦荞芽苗与苦荞茶汁比例为1:6,较优的上清液稀释比例为1:10,产品的总黄酮含量可达(0. 193±0. 006) mg/mL。优化的发酵工艺条件为:菌剂添加量0.6%,发酵时间24 h,果葡糖浆添加量6%,该条件下感官评分的平均值达91.50±0.29,较适的pH值为3. 87±0. 05。优化的稳定剂配方为:黄原胶添加量0. 06%,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添加量0. 08%,海藻酸钠添加量0. 05%,该条件下感官评分的平均值达93. 60±0. 32,透光率为91. 37%±0.45%。发酵后的苦荞芽苗茶饮料富含黄酮和益生菌等有益成分,口感醇正、澄清透明、风味独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发酵 苦荞芽苗 茶饮料 黄酮 益生菌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贵州特色洋芋粑加工工艺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俊 熊江 +4 位作者 陈朝军 黄珊 刘嘉 夏锦慧 刘永翔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1661-1667,共7页
目的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贵州特色洋芋粑加工工艺。方法 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优化洋芋粑厚度、预炸温度和时间、配料添加量,幵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洋芋粑配斱和工艺。结果 速冻洋芋粑较优的厚度为1.00 cm,预炸温... 目的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贵州特色洋芋粑加工工艺。方法 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优化洋芋粑厚度、预炸温度和时间、配料添加量,幵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洋芋粑配斱和工艺。结果 速冻洋芋粑较优的厚度为1.00 cm,预炸温度220℃,预炸时间25 s。食盐添加量0.5%,纯净水添加量15.0%,棕榈油添加量3.0%,玉米淀粉添加量4.0%时,为最佳的速冻洋芋粑配斱,预测感官评分的理论值为100.0分,验证实验得到感官评分为(95.3±1.4)分。结论 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制得的速冻洋芋粑口感较好,食用斱便,可作为工业化生产的基本加工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冻洋芋粑 响应面 加工 感官评分
下载PDF
统计过程控制结合HACCP对苦荞饭中黄曲霉毒素防控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辉 李俊 +1 位作者 刘永翔 刘辉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8-74,共7页
应用统计过程控制(SPC)技术结合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对苦荞饭生产过程中黄曲霉毒素污染进行有效防控,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1含量。以贵州某食品有限公司苦荞生产车间为例,确定生产过程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关键控制点为... 应用统计过程控制(SPC)技术结合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对苦荞饭生产过程中黄曲霉毒素污染进行有效防控,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1含量。以贵州某食品有限公司苦荞生产车间为例,确定生产过程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关键控制点为原料采收(CCP1)和加水造粒(CCP2),对这两个关键控制点进行SPC监控,通过控制图法分析确定影响质量波动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和控制参数,从原料、设备、仓库、人员4个方面提出了黄曲霉毒素的控制方法,并对控制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SPC作为苦荞饭生产过程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控制工具,原料采收阶段过程能力指数Cpk由0.28提升为1.62,加水造粒阶段过程能力指数Cpk由0.16提升为1.79,工序能力均提高到一级,不合格产品数量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过程控制 HACCP 苦荞饭 黄曲霉毒素 防控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对苦荞芽苗饮料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俊 卢阳 +1 位作者 刘永翔 刘辉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5-199,共5页
为确定较优的乳酸菌发酵菌种,向苦荞芽苗饮料中接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植物乳杆菌进行发酵,比较发酵过程中饮料感官评分、乳酸菌活菌数、总糖、还原糖、总酸、总蛋白、总黄酮、芦丁、槲皮素、山奈酚-3-O-芸香糖苷等营养成分... 为确定较优的乳酸菌发酵菌种,向苦荞芽苗饮料中接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植物乳杆菌进行发酵,比较发酵过程中饮料感官评分、乳酸菌活菌数、总糖、还原糖、总酸、总蛋白、总黄酮、芦丁、槲皮素、山奈酚-3-O-芸香糖苷等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乳酸菌能够较好地在苦荞芽苗饮料中生长,植物乳杆菌的发酵活性较其他2种乳酸菌高,且植物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混合发酵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得到的产品感官评分最高。不同乳酸菌发酵造成饮料液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下降,发酵48h后总糖含量最多下降了24.8%,还原糖含量最多下降了34.2%。植物乳杆菌在发酵48h产酸量最多,嗜热链球菌产酸能力最弱。饮料液中的蛋白质被乳酸菌作为氮源利用,发酵48h后其总蛋白含量最多降低了58.6%。乳酸发酵对芦丁基本没有影响,但会造成槲皮素和山奈酚-3-O-芸香糖苷少量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苦荞芽苗 品质 营养成分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马铃薯素食肠加工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俊 刘辉 +7 位作者 王辉 陈中爱 吕都 唐健波 陈朝军 董楠 刘永翔 刘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1-135,142,共6页
以马铃薯为原料,制备马铃薯素食肠。通过控制薯泥和薯粉比例、马铃薯素食肠蒸制时间、辅料添加量进行实验,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马铃薯素食肠配方。实验结果显示:马铃薯素食肠较优蒸制时间为25... 以马铃薯为原料,制备马铃薯素食肠。通过控制薯泥和薯粉比例、马铃薯素食肠蒸制时间、辅料添加量进行实验,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马铃薯素食肠配方。实验结果显示:马铃薯素食肠较优蒸制时间为25 min,最佳配方为:马铃薯(薯泥∶薯粉=4∶1),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3%,玉米淀粉添加量12%,木薯醋酸酯淀粉添加量5%,鸡蛋添加量6%,其中鸡蛋(p<0.01)、大豆分离蛋白(p<0.01)、木薯醋酸酯淀粉添加量(p<0.05)对马铃薯素食肠感官品质具有显著影响,由回归方程预测在此条件下感官评分的理论值为(42.0±0.3)分,生产验证得到感官评分为41.3分。验证实验显示,在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马铃薯素食肠口感较好,食用方便,可以作为工业化生产的基本加工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素食肠 响应面法 加工工艺 感官评分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苦荞面条中荞粉含量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俊 卢扬 +4 位作者 吕都 赵刚 向达兵 刘辉 刘嘉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8-132,共5页
以苦荞面条为研究对象,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预测苦荞面条中荞粉含量的定量模型,实现荞粉含量的在线快速检测。根据参考值,制作230份苦荞面条样品,分别以移动平均平滑、一阶导数、归一化处理、标准... 以苦荞面条为研究对象,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预测苦荞面条中荞粉含量的定量模型,实现荞粉含量的在线快速检测。根据参考值,制作230份苦荞面条样品,分别以移动平均平滑、一阶导数、归一化处理、标准正态化、多元散射校正等方法预处理光谱。结果表明,选择波数9403.6~7498.2,6101.9~5446.2cm^-1+一阶导数+多元散射校正(MSC)所建的模型效果最好,预处理后模型相关系数为0.9839,其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预测标准误差(RMSEP)、预测相对分析偏差(RPD)、最低检出限(LOD)和定量检出限(LOQ)分别为1.14、0.894、7.89、2%、5%。外部验证预测相关系数为0.9852,RMSEP、RPD分别为0.881、5.41,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不同产地苦荞粉对比验证集的R2、RMSEP、RPD分别为0.9637、0.926、5.22,RSD较小,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密度,符合实际生产的需求。该方法快速、低成本、准确、简便、无污染,可以实现苦荞面条中荞粉含量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快速检测 苦荞面条 荞粉含量
下载PDF
马铃薯泥面条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俊 关郁芳 +3 位作者 王辉 唐建波 刘嘉 刘永翔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3-158,共6页
以马铃薯泥为原料制作面条可以最大程度保留马铃薯的风味和营养价值,并能有效解决马铃薯全粉制作面条带来的高成本、高能耗等问题,研究通过优化谷朊粉、木薯醋酸酯淀粉、鸡蛋添加量以及熟化温度和时间,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得到较优的... 以马铃薯泥为原料制作面条可以最大程度保留马铃薯的风味和营养价值,并能有效解决马铃薯全粉制作面条带来的高成本、高能耗等问题,研究通过优化谷朊粉、木薯醋酸酯淀粉、鸡蛋添加量以及熟化温度和时间,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得到较优的马铃薯泥面条加工工艺。通过试验确定,谷朊粉和木薯醋酸酯淀粉添加量为影响马铃薯泥面条(薯泥含量35%)配方的主要因素,鸡蛋添加量为次要因素,最优配方为:谷朊粉添加量4%、木薯醋酸酯淀粉添加量4%、鸡蛋添加量0.8%、食盐添加量0.6%;二次熟化时间和熟化温度为影响马铃薯泥面条生产工艺的主要因素,一次熟化时间为次要因素,最优生产工艺为:熟化温度30℃、一次熟化时间30 min、二次熟化时间80 min。最终产品熟断条率≤5%,烹调损失率为6.5%,符合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泥 面条 加工工艺
原文传递
黄原胶对马铃薯淀粉回生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贺圣凌 陈朝军 刘永翔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93-297,共5页
为改善马铃薯淀粉回生引起的食物品质下降,改良马铃薯制品口感,以马铃薯淀粉为研究对象,以黄原胶为改良剂添加到马铃薯淀粉中,糊化后分析其短期回生和长期回生情况,对黄原胶/马铃薯淀粉体系进行质构分析、水分运动分析、电镜扫描分析、x... 为改善马铃薯淀粉回生引起的食物品质下降,改良马铃薯制品口感,以马铃薯淀粉为研究对象,以黄原胶为改良剂添加到马铃薯淀粉中,糊化后分析其短期回生和长期回生情况,对黄原胶/马铃薯淀粉体系进行质构分析、水分运动分析、电镜扫描分析、x-衍射分析及短期流变学分析。结果表明:添加黄原胶后,硬度降低、黏附力和内聚性增高;自由水含量降低、结合水含量增高;淀粉连接更紧密;相对结晶度降低;贮能模量G′上升缓慢。证实黄原胶不仅可以抑制马铃薯淀粉短期回生,同时也能抑制马铃薯淀粉长期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淀粉 回生 黄原胶 糊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