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性电刺激对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孔艳英 刘丽伟 +1 位作者 李馨 陈姝姝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5年第26期4570-4572,共3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对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9月在该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及观察组(15例),两组均进行运动训练、物理疗法...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对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9月在该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及观察组(15例),两组均进行运动训练、物理疗法和家庭训练等共14周。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前8周进行步行训练,30 min/d,每周5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前8周应用FES对双下肢腓总神经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同时进行步行训练30 min/d,每周5天。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和14周后分别对两组患儿进行腓肠肌痉挛程度评分(MAS),踝关节主动背屈运动度(AROM)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的D区(站立)、E区(走跑跳)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儿的腓肠肌痉挛程度降低,GMFM-88的D区和E区评分提高,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AROM均增加,与各自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周后,两组患儿腓肠肌痉挛程度降低,AROM增加,GMFM的D区和E区评分提高,与各自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和14周后,观察组的双下肢腓肠肌痉挛程度、AROM以及GMFM的D区和E区评分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ES与康复训练相结合可有效缓解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的腓肠肌痉挛程度,增大踝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患儿站立和走跑跳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痉挛型双瘫 脑瘫 下肢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