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在肺结核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梁艳 董德琼 杨渝浩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在肺结核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未经治疗的35例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20名健康人(对照...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在肺结核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未经治疗的35例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20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 sVCAM-1、IFN-γ水平,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测定血清 TNF-γ水平。肺结核组中,血型播散性肺结核(Ⅱ型)15例,继发性肺结核(Ⅲ型)20例,后者于治疗2个月后再次采血。结果肺结核组血清 sVCAM-1、TNF-γ和 IFN-γ的水平分别为(822±206)、(1.5±1.1)和(23±13)μg/L,高于对照组(428±73)、(0.2±0.1)和(16±1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值分别<0.01、<0.01、<0.05);血型播散性肺结核(Ⅱ型)患者的血清 sVCAM-1和 TNF-α的水平分别为(897±144)、(2.0±1.4)μg/L,高于继发性肺结核(Ⅲ型)患者的(765±230)和(1.2±0.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IFN-γ在Ⅱ型与Ⅲ型肺结核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2)。抗结核治疗后,血清 sVCAM-1和TNF-α水平分别为(532±103)、(0.8±0.8)μg/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1);治疗2个月后 sVCAM-1和 TNF-α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1);IFN-γ治疗后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肺结核治疗前血清 sVCAM-1与 TNF-α、IFN-γ均呈正相关(r 值分别为0.669、0.560,P 值均<0.01)。对照组和肺结核组治疗后血清 sVCAM-1与 TNF-α、IFN-γ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sVCAM-1可以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价疗效的一项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肿瘤坏死因子 干扰素Ⅱ型 免疫 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