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品管圈活动降低感染科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的漏服率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松 王洪玉 何霜玉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7年第1期182-183,共2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感染科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漏服率的应用效果。方法自行设计"感染科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情况调查表"向患者发放。通过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等...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感染科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漏服率的应用效果。方法自行设计"感染科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情况调查表"向患者发放。通过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等一系列的品管圈活动,提出对策并实施,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漏服率。结果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漏服率由活动前21.67%降至活动后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感染科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的漏服率,提高了护士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感染科 抗病毒药物 漏服率
下载PDF
慢性乙肝血浆胃泌素、胃动素、前列环素、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罗亚文 李佳 易学东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9-560,共2页
目的:观察血浆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前列环素(PGI2)、肿瘤坏死因子(TNF)在慢性乙肝中的含量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免法检测慢性乙肝(轻度、中度、重度)患者治疗前后血浆Gas、MTL、PGI2(6-K-PGF1a)、TNF水平,并进行比... 目的:观察血浆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前列环素(PGI2)、肿瘤坏死因子(TNF)在慢性乙肝中的含量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免法检测慢性乙肝(轻度、中度、重度)患者治疗前后血浆Gas、MTL、PGI2(6-K-PGF1a)、TNF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①慢性肝病各组血浆中Gas、MTL、6-K-PGF1a、TNF均升高,且随肝损害的加重有逐渐升高的趋势(P<0.05,P<0.01);②Gas、MTL、6-K-PGF1a、TNF的含量随病情的恢复而下降(P<0.05,P<0.01);③这些指标的变化与血清总胆红素(TB)呈正相关(r分别为0.29、0.41、0.30、0.42,P分别<0.05、<0.01、<0.05、<0.01),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呈负相关(r分别为-0.31、-0.52、-0.56、-0.54,P分别<0.05、<0.01、<0.01、<0.01);Gas与MTL及6-K-PGF1a与TNF之间呈正相关(r分别为0.30及0.32,均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血浆中Gas、MTL、6-K-PGF1a、TNF的浓度变化有助于病情判断及预后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 胃泌素 胃动素 前列环素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胃黏膜病变与胃泌素、胃动素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应华 陈宇 +3 位作者 李佳 林世德 苏毅 邱隆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333-2335,共3页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活动期(简称肝硬化)、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简称慢重肝)血浆胃泌素、胃动素在胃黏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电子胃镜检查肝硬化、慢重肝患者的胃黏膜情况;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活动期(简称肝硬化)、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简称慢重肝)血浆胃泌素、胃动素在胃黏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电子胃镜检查肝硬化、慢重肝患者的胃黏膜情况;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随着胃黏膜病变程度的加重,血浆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有升高趋势。结论肝硬化及慢重肝患者的高胃泌素、高胃动素血症可能参与了胃黏膜病变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慢性重型肝炎 胃黏膜病变 胃泌素 胃动素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发生肝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苏毅 李传腾 刘玉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500-2502,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发生肝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2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分为肝硬化组、健康恢复组及非肝硬化组,对比各组患者相关指标及...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发生肝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2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分为肝硬化组、健康恢复组及非肝硬化组,对比各组患者相关指标及基本情况进行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珚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多组计量资料平均水平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变量间相关度检验。结果肝硬化组HBsAg水平临界指数≥2 000患者26例,占42.62%;明显高于非硬化组的21.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恢复组、非肝硬化组、肝硬化组垂直感染率分别为50.85%、87.65%、96.72%;呈上升趋势,肝硬化组垂直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长、有乙型肝炎或肝硬化家庭史、饮酒是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危险因素,且肝硬化组的ALT、HBV-DNA、甲胎蛋白、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指标均高于非硬化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者发生肝硬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临床治疗时对具备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应给予重视,进行系统性干预,以延缓或阻止患者肝硬化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肝硬化 危险因素 评价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毒复制与肝细胞内质网应激反应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滢 何毅怀 +2 位作者 杨方万 穆茂媛 林世德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4期690-695,共6页
目的:研究体内、体外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复制水平与肝细胞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 stress)反应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例慢性HBV感染者作体内研究,用液氮冷冻保存肝脏穿刺活检组织,检测肝... 目的:研究体内、体外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复制水平与肝细胞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 stress)反应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例慢性HBV感染者作体内研究,用液氮冷冻保存肝脏穿刺活检组织,检测肝功能并提取m RNA;体外研究分三组,转染组(HepG2.2.15)为HBV基因转染人肝癌细胞株,对照组(HepG2)为人肝癌细胞株,干预组(3TC)为50μg/m L拉米夫定作用于HBV基因转染人肝癌细胞。分别培养2天、4天、6天后收集细胞提取m RNA。HBV DNA载量的测定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活化转录因子4 (ATF4)、转录因子C/EBP同源蛋白(CHOP)、活化转录因子6(ATF6)、X盒结合蛋白1(XBP1)及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m RNA表达,用SYBR Green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SYBR Green RT-PCR)检测,以β-actin为内参照;GRP78的表达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结果:体内研究结果表明:XBP1、GRP78、CHOP及ATF6基因表达水平与病毒载量、炎症程度及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ATF6与GRP78基因表达水平和HBV D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体外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细胞培养2天至6天HBV DNA水平下降,CHOP、GRP78、ATF6及XBP1基因表达水平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结果表明,转染组细胞GRP78的表达培养4天与6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培养6天后与转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体内HBV复制水平与肝细胞ER stress反应显著相关,而肝脏炎症程度及肝脏纤维化程度等与ER stress反应无明显相关性;体外三组细胞之间ER stress基因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内质网应激 HEPG2.2.15细胞 拉米夫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