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特殊情况减轻处罚的适用——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案例为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德光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25-31,共7页
1997年刑法第63条规定了特殊情况的减轻处罚,但如何理解和适用这一规定,在实践中不一致,导致这一规定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通过对1997年刑法修改前后的比较,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适用特殊情况的减轻处罚案例为视角,提出适用特殊情况减... 1997年刑法第63条规定了特殊情况的减轻处罚,但如何理解和适用这一规定,在实践中不一致,导致这一规定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通过对1997年刑法修改前后的比较,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适用特殊情况的减轻处罚案例为视角,提出适用特殊情况减轻处罚之"特殊情况"的具体把握以及完善1997年刑法"特殊情况的减轻处罚"的规定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情况 特殊情况减轻处罚 刑法第63条的完善
下载PDF
当前中国法院法官员额制度若干实践问题探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胡鹏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4-32,共9页
法官是司法活动的主体,法官制度具有相当的重要性。随着中国司法改革的推进,法官制度改革尤其是法官职业化建设成为中国法官制度发展面临的一大课题,基于中国法官问题的特殊性,法官员额制度作为一项改革试点逐渐提上日程。在实践中,中... 法官是司法活动的主体,法官制度具有相当的重要性。随着中国司法改革的推进,法官制度改革尤其是法官职业化建设成为中国法官制度发展面临的一大课题,基于中国法官问题的特殊性,法官员额制度作为一项改革试点逐渐提上日程。在实践中,中国法院法官员额制度是与法官助理的设置制度密不可分的,试点法院运行法官员额制度和法官助理制度已取得初步的成效,不同试点法院的运作模式也各有千秋。但同时,法官员额制度试点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因应之道也是并非完善的。对此,本文针对实践中显现出来的几个突出难题,包括法官员额的制度合法性问题、法官员额数量计算标准问题、法官员额制度实施中法院党务以及司法行政后勤人员的问题、法官员额制度的社会认同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应对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官 法官职业化 法官员额制度
下载PDF
驰名商标立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韩帅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41-44,共4页
伴随工业革命,地球开始变"小",尤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世界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经济的全球化与世界品牌的出现使得驰名商标的价值日益突显。为保护驰名商标,各国纷纷对其进行立法保护。我国在驰名商标立法方面起步晚,但发... 伴随工业革命,地球开始变"小",尤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世界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经济的全球化与世界品牌的出现使得驰名商标的价值日益突显。为保护驰名商标,各国纷纷对其进行立法保护。我国在驰名商标立法方面起步晚,但发展迅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建立起了相当完善的法律制度。但是,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是有限的,尤其是在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需要各国统一步伐,才能有利于对驰名商标的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驰名商标 国际条约 保护 中国立法
下载PDF
不同运营模式中的共享汽车交通事故侵权责任承担 被引量:1
4
作者 孟荣钊 《人民司法》 2020年第16期36-40,共5页
当前我国共享汽车行业中的运营模式可分为两种:平台公司作为出租人的“强运营+重资产或轻资产”直营模式和作为交易组织者的“专业运营+闲置资产”加盟模式。平台公司承担责任的方式取决于其在不同运营模式中的法律地位及法定义务。平... 当前我国共享汽车行业中的运营模式可分为两种:平台公司作为出租人的“强运营+重资产或轻资产”直营模式和作为交易组织者的“专业运营+闲置资产”加盟模式。平台公司承担责任的方式取决于其在不同运营模式中的法律地位及法定义务。平台公同作为交易组织者和交易主体均需履行审核义务和安全保障义务,只是平台公司作为交易主体时还需履行出租人义务。用户是交强险限额之外的主要责任主体。平台公司作为出租人时承担的更多是自己责任,作为交易组织者时承担的更多是替代责任。两种运营模式中的平台公司原则上均根据过错承担按份责任,以承担连带责任或补充责任为例外,承担后两种责任须有具体法律依据或合同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担连带责任 替代责任 补充责任 运营模式 安全保障义务 交易主体 汽车交通事故 闲置资产
原文传递
是瑕疵,还是非善意过失?
5
作者 袁顾君 《人民司法》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5-87,共3页
案号一审:(2006)遵县法民二初字第654号二审:(2007)遵市法民二终字第102号【案情】刘多国与刘践系叔伯兄弟关系。2001年。
关键词 表见代理 借款合同 抵押合同 贷款程序 一审法院 借款人 二审法院 借款期限 二审判决 我国合同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