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杠杆率结构、债务效率与金融风险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成科 张欣 高星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67,共11页
基于2011~2015年中国31个省市数据,分别建立居民、企业、政府及金融机构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就各部门杠杆率与债务效率对金融风险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机构债务效率、杠杆率对金融风险的冲击力度有所减弱;政... 基于2011~2015年中国31个省市数据,分别建立居民、企业、政府及金融机构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就各部门杠杆率与债务效率对金融风险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机构债务效率、杠杆率对金融风险的冲击力度有所减弱;政府债务效率对金融风险的影响作用增强,但杠杆率对金融风险的负面影响趋弱;企业债务效率、杆杠率对金融风险的负面影响程度有所加深;居民债务效率对金融风险的影响增加,杠杆率对金融风险暂无显著性负面作用。基于此,中国应稳健实行金融机构去杠杆,有效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重点调控企业杠杆水平,警惕居民杠杆率水平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杠杆率 债务效率 金融风险
下载PDF
李端棻对贵州社会发展的贡献
2
作者 颜建华 颜全己 《安顺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07-110,共4页
李端棻告老还乡后并未叹老嗟悲,而是充满热情地投身贵州的教育文化事业,大力兴办新式学堂,亲自主讲新思想,传播新文化;他编著《普通学说》作为教材,列举大量新学科目,以此来扩大贵州士人的眼界。此外,通过选派留学生和兴办实业,为贵州... 李端棻告老还乡后并未叹老嗟悲,而是充满热情地投身贵州的教育文化事业,大力兴办新式学堂,亲自主讲新思想,传播新文化;他编著《普通学说》作为教材,列举大量新学科目,以此来扩大贵州士人的眼界。此外,通过选派留学生和兴办实业,为贵州文化事业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的路径,力图为逐渐改变贵州贫瘠落后的面貌有所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实践 编著纲要 发展实业
下载PDF
贵州历史上的经济形态及意义
3
作者 颜全己 郑朝彬 《安顺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34-136,共3页
从贵州历史上出现的影响较大的经济形态看,贵州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得力于中央政府的开发和贵州境内的对外交流。在深入改革开放,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时机,充分利用中央给予西部的优惠政策,借鉴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加强对外交流... 从贵州历史上出现的影响较大的经济形态看,贵州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得力于中央政府的开发和贵州境内的对外交流。在深入改革开放,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时机,充分利用中央给予西部的优惠政策,借鉴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加强对外交流,吸收先进技术,发挥资源优势,增加竞争活力,对促进贵州经济社会与全国同步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历史 经济发展 启示意义
下载PDF
李端棻的家世与思想形成
4
作者 颜全己 颜建华 《教育文化论坛》 2016年第1期39-42,共4页
李端棻是中国近代教育的改革者,是维新派官员,是贵阳十大名人之一。他处于时代变革的历史时期,既受到西学的影响,又受到家庭敦厚的学风的浸润,早年即树报国壮志,毕生致力通过教育改革和传播新式教育来唤起民众,用西方的科技文化使国家富... 李端棻是中国近代教育的改革者,是维新派官员,是贵阳十大名人之一。他处于时代变革的历史时期,既受到西学的影响,又受到家庭敦厚的学风的浸润,早年即树报国壮志,毕生致力通过教育改革和传播新式教育来唤起民众,用西方的科技文化使国家富强,突现挽救国家危亡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经历 政治生涯 时代环境 态度
下载PDF
基于省域数据的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空间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常曦 高星 吴奇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86-92,共7页
以全国31个省市2007~2015年高新技术企业R&D经费支出作为衡量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的指标,运用空间统计学相关知识对其全局Moran’s I指数、Moran散点图及LISA指数进行具体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市企业科技创新发展之间具有正... 以全国31个省市2007~2015年高新技术企业R&D经费支出作为衡量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的指标,运用空间统计学相关知识对其全局Moran’s I指数、Moran散点图及LISA指数进行具体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市企业科技创新发展之间具有正向的空间互动性,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集聚效应;同时也存在区域化差异,其中以上海为主导的"长三角"经济区集聚效应最为显著,其次以广东为中心的"珠三角"经济圈的企业科技创新集聚效应不断凸显。因此,我国各地区应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研发资源,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发展 全局Moran's I指数 局部Moran's I指数
下载PDF
要素禀赋、适宜性创新模式选择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被引量:198
6
作者 余泳泽 张先轸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31,187,共19页
我国区域创新竞争中呈现了一定的"R&D崇拜"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扭曲政府对创新的支持行为,部分地区主观强制推动的自主创新战略并没有取得良好效果。为此,本研究引出了适宜性创新模式的讨论,考察了适宜性创新模式选择与... 我国区域创新竞争中呈现了一定的"R&D崇拜"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扭曲政府对创新的支持行为,部分地区主观强制推动的自主创新战略并没有取得良好效果。为此,本研究引出了适宜性创新模式的讨论,考察了适宜性创新模式选择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理论研究表明,适宜性创新模式选择应该与要素禀赋、制度环境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只有当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要素禀赋水平以及制度环境达到一定程度后,采取以自主研发为主的内源式创新模式将有利于提升该区域技术进步水平,否则采取技术引进基础上的模仿性创新是相对有效的。在此基础上,以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样本,采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验证了以上提出的适宜性创新模式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禀赋 适宜性创新模式 全要素生产率 门槛条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