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清风痛宁对偏头痛模型大鼠无菌性神经源性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罗国标 杨丽 刘晓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7-541,I0006,共6页
目的:观察偏头痛模型大鼠脑干中肿瘤坏子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及脑干蛛网膜下腔炎性细胞数的变化,探讨正清风痛宁对偏头痛无菌性神经源性炎症(ANI)的抑制作用。方法:6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 目的:观察偏头痛模型大鼠脑干中肿瘤坏子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及脑干蛛网膜下腔炎性细胞数的变化,探讨正清风痛宁对偏头痛无菌性神经源性炎症(ANI)的抑制作用。方法:6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舒马普坦组(6mg·kg-1·d-1)、正清风痛宁低剂量组(100mg·kg-1·d-1)、正清风痛宁中剂量组(150 mg·kg-1·d-1)和正清风痛宁高剂量组(200mg·kg-1·d-1),每组10只。大鼠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复制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药物干预4h后断头取脑干及其脑膜。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干中TNF-α和IL-1β的表达情况,显微镜下计数阳性细胞数;HE染色观察脑干蛛网膜下腔炎性细胞数,显微镜下计数蛛网膜下腔单位面积(以视野为单位)炎性细胞数。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干中TNF-α和IL-1β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正清风痛宁中、高剂量组和舒马普坦组大鼠脑干中TNF-α和IL-1β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干蛛网膜下腔炎性细胞(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主)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正清风痛宁低、中、高剂量组和舒马普坦组大鼠脑干蛛网膜下腔炎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清风痛宁可抑制偏头痛模型大鼠的ANI,其在偏头痛治疗中有抗炎和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正清风痛宁 肿瘤坏子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炎性细胞
下载PDF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宏 《海南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56-56,53,共2页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对56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加用刺五加注射液)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28例,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L)量表...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对56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加用刺五加注射液)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28例,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L)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量表进行评定其疗效。结果治疗组HAMD评分治疗后(4.8±1.6)较治疗前(21.4±4.1)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15.1±2.3)与治疗前(20.4±3.6)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SSS评分显著降低,BI评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均P<0.01)。结论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不仅对抑郁有明显效果,且可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注射液 脑卒中 抑郁状态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1192例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3
作者 李小松 《贵州医药》 CAS 2006年第1期47-48,共2页
医院感染是目前临床医疗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医院感染影响脑血管病的病程和预后,并可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现将我院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119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医院感染分析 脑血管病患者 临床医疗工作 经济负担 结果报告
下载PDF
青藤碱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蛛网膜下腔炎性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罗国标 刘晓丽 杨丽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8-201,共4页
目的观察青藤碱(sinomenine,Sin)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蛛网膜下腔小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数的影响,探讨Sin治疗偏头痛的抗炎作用。方法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Sin低、中、高剂量干预组,每组10只。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复制实验... 目的观察青藤碱(sinomenine,Sin)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蛛网膜下腔小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数的影响,探讨Sin治疗偏头痛的抗炎作用。方法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Sin低、中、高剂量干预组,每组10只。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复制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药物干预4 h后断头取脑干及其脑膜。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蛛网膜下腔小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数的变化,计数蛛网膜下腔小血管周围单位面积(以视野为单位)炎性细胞数。结果模型组大鼠蛛网膜下腔小血管周围炎性细胞(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主)明显增多,与空白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28.10±2.28)vs.(1.60±1.07),P<0.01];Sin高、中、低剂量组蛛网膜下腔小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明显减少,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Sin高剂量组(2.60±1.43)、Sin中剂量组(5.10±1.37)、Sin低剂量组(9.10±0.88)vs.(28.10±2.28),P<0.01]。结论 Sin可显著减少硝酸甘油诱导的偏头痛模型大鼠蛛网膜下腔小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数,抑制偏头痛的无菌性神经源性炎症反应,提示Sin有治疗偏头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青藤碱 蛛网膜下腔 炎性细胞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对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4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江红 李小松 叶静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对41例MS患者应用甲泼尼龙1000 mg/d静脉滴注治疗,每3 d减半量,12 d后改为口服治疗,直至4 mg/d服用3 d后停用。用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对41例MS患者应用甲泼尼龙1000 mg/d静脉滴注治疗,每3 d减半量,12 d后改为口服治疗,直至4 mg/d服用3 d后停用。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41例MS患者GC治疗前后的血清TNF-α和IL-4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MS组GC治疗前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GC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S组GC治疗前血清IL-4水平与其治疗后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C治疗使MS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显著降低,而IL-4水平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糖皮质激素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抗γ-氨基丁酸B受体抗体脑炎5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6
作者 姜颖 罗昌菊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149-1151,共3页
目的探讨抗γ-氨基丁酸B受体(GABA BR)抗体脑炎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可行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2月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血清及脑脊液抗GABA BR抗体阳性患者5例的临床表现、脑脊液、脑电图... 目的探讨抗γ-氨基丁酸B受体(GABA BR)抗体脑炎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可行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2月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血清及脑脊液抗GABA BR抗体阳性患者5例的临床表现、脑脊液、脑电图及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5例患者均亚急性起病,伴发热2例5例均出现癫痫发作,首发症状抽搐3例、记忆减退2例;脑脊液(CSF)白细胞升高3例,颅内压增高2例,CSF蛋白增高1例,糖、氯化物均在正常范围,5例患者血清及脑脊液抗GABAB BR抗体均为阳性;5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脑电图异常;头部MR显示边缘系统异常信号,其中1例PET-CT扫描提示左侧海马区FDG摄取增高5例均给予激素联合抗癫痫治疗,4例症状好转,1例症状无明显改善。结论抗GABA BR脑炎是以癫痫发作为特点的脑炎,免疫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γ-氨基丁酸B受体脑炎 边缘性脑炎 自身免疫性脑炎 癫痫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疾病早期康复治疗的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郑平 《贵州医药》 CAS 2007年第9期822-823,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疾病 早期康复治疗 临床资料 抢救成功率 致残率高 医疗水平 药物治疗 神经内科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脑心综合征1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郑平 《广西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1-,共1页
关键词 脑心综合征 急性脑卒中 中老年
下载PDF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7期109-110,共2页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片治疗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患者入院后进行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的基础治疗和护理,同时每日口服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片,观察治疗第1周及第4周后的疗效及24h动态平均血压水平。结果 6...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片治疗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患者入院后进行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的基础治疗和护理,同时每日口服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片,观察治疗第1周及第4周后的疗效及24h动态平均血压水平。结果 64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在第1周及第4周后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24h动态平均血压与治疗后24h动态平均血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第1周24h动态平均血压与第4周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片治疗脑梗死合并高血压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贝沙坦 氢氯噻嗪片 脑梗死 高血压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严苏萍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第11期96-96,105,共2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0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血压及脉...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0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血压及脉率.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便秘、褥疮、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血压及脉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利于症状的缓解、并发症的减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预见性护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薇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20期12-14,共3页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AICV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AICV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凝血功能、血糖及血脂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糖、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及血脂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尿酮体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凝血酶原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AICVD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所致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评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铁梅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9期144-145,共2页
目的 :探讨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所致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所致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每组各有5... 目的 :探讨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所致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所致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为联合组患者加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Fugl-Meyer的评分和Barthel的评分。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Fugl-Meyer的评分和Barthel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上升,其中联合组患者Fugl-Meyer的评分和Barthel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联合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所致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地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康复训练 肩-手综合征 脑卒中 临床效果
下载PDF
18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侧支循环分析
13
作者 罗国标 罗朝流 李小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3期287-290,共4页
基于DSA技术探究缺血性脑卒中后机体的脑部供血动脉血供状况以及测侧支循环代偿状况。方法 采用随机方式收录在某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样本DSA检查数据,共收录数据185份,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缺血性脑卒中群体的动脉狭窄部位分布情况... 基于DSA技术探究缺血性脑卒中后机体的脑部供血动脉血供状况以及测侧支循环代偿状况。方法 采用随机方式收录在某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样本DSA检查数据,共收录数据185份,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缺血性脑卒中群体的动脉狭窄部位分布情况,其狭窄程度,侧支循环代偿情况。结果 经回顾性分析后,本次研究中185例样本中共发现动脉狭窄149例(80.54%),其中有重度狭窄或闭塞89例(48.11%),149例中累计共有342处动脉狭窄,单纯发生于前循环狭窄154处(45.03%),颅内动脉狭窄153处(44.74%),大脑中动脉狭窄76处(22.22%);颅外动脉狭窄189处(55.26%),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123处(35.96%),以颈内动脉C1段狭窄最常见(122处,35.67%)。分析可能建立侧支循环代偿途径的狭窄共178处,以Willis循环所占比例较高,其次为二级侧支环侧支循环。重度狭窄及闭塞组侧支循环代偿发生率明显高于轻、中度狭窄组( P<0.05)。结论 颅外动脉为缺血性脑卒中群体动脉狭窄的高发部位,其主要发病位置为静脉动脉颅外段,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较低,其主要发病部位为大脑中动脉部位。Willis环侧支循环为最常见的侧支循环代偿途径,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脑供血动脉狭窄更易建立侧支循环代偿。为了进一步提升缺血性脑卒中群体的预后质量,就需要关注侧支循环代偿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脑动脉狭窄 侧支循环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地塞米松冲击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尹忠平 邓雷梅 +2 位作者 罗昌菊 文晓菲 吴才浩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3736-3738,共3页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冲击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以期寻找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水平。方法选择医院2006年6月-2013年6月12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常规抗结...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冲击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以期寻找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水平。方法选择医院2006年6月-2013年6月12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冲击治疗,观察两组主要效果指标,对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愈44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治愈29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80.0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2例不良反应,分别为血尿酸、血糖、电解质异常及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出现13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而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冲击治疗 结核性脑膜炎 研究
原文传递
硝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宏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88-990,共3页
目的评价硝苯地平和缬沙坦联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效果,以及其对血脂联素水平影响。方法 16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10 mg,每天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 mg... 目的评价硝苯地平和缬沙坦联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效果,以及其对血脂联素水平影响。方法 16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10 mg,每天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 mg·d-1,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血压、血脂和血脂联素。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5%(P<0.05)。2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SBP、P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比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脂联素(ADP)水平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LDL、TC、TG及HDL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而ADP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TC、TG、LDL和H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和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提高临床疗效和血脂联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钙通道阻滞剂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血脂联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