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MAR技术去金属伪影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作者 黄美君 林琼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6期73-75,79,共4页
目的:探究飞利浦去金属伪影迭代算法(O-MAR)技术去金属伪影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12月在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收治的100例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资料,均实施CT扫描,再开展常规... 目的:探究飞利浦去金属伪影迭代算法(O-MAR)技术去金属伪影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12月在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收治的100例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资料,均实施CT扫描,再开展常规迭代算法、O-MAR技术。比较两种技术图像质量客观评分、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结果:O-MAR技术图像低密度伪影CT值高于常规迭代算法技术,图像高密度伪影CT值低于常规迭代算法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MAR技术图像周围组织SD值低于常规迭代算法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MAR技术图像骨、肌肉SNR值高于常规迭代算法技术,骨、肌肉AI值低于常规迭代算法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MAR技术图像质量主观评分高于常规迭代算法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MAR技术可有效去除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CT金属伪影,纠正植入体周围CT值与SD值,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迭代算法 O-MAR技术 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 信噪比
下载PDF
16层螺旋CT椎动脉成像关键扫描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林益良 莫深 +5 位作者 卢家灵 黄发明 张中文 盛国全 冼新源 方培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1162-1164,共3页
目的对比在不同扫描参数下椎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效果,以提高椎动脉CTA图像质量。方法 60例接受椎动脉CTA检查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C 3组,分别以90 Hu、120 Hu、150 Hu作为监测阈值采用造影剂自动跟踪扫描技术进行跟踪触发扫描,比... 目的对比在不同扫描参数下椎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效果,以提高椎动脉CTA图像质量。方法 60例接受椎动脉CTA检查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C 3组,分别以90 Hu、120 Hu、150 Hu作为监测阈值采用造影剂自动跟踪扫描技术进行跟踪触发扫描,比较各组内椎动脉起始处(ⅰ点)、第6颈椎横突孔处(ⅱ点)、椎动脉从枢椎穿出处(ⅲ点)及椎动脉穿出硬脑膜处(ⅳ点)动脉强化CT值及以上监测点同层颈内静脉CT值。另将40例接受椎动脉CTA检查患者随机平均分成Ⅰ、Ⅱ两组,分别采取不同层厚与螺距匹配(层厚分别为1 mm、0.5 mm,螺距均为1.5∶1)进行扫描,比较两组椎动脉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 A、B、C 3组CTA全部获得成功,60例患者共120条椎动脉CT值减去邻近颈内颈脉CT值(CA-CV评分)均为3分。3组在各监测点的动脉强化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各监测点的同层静脉CT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阈值升高,静脉CT值明显升高。Ⅰ、Ⅱ两组病例在显示椎动脉CA-CV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采用16层螺旋CT行椎动脉成像检查,关键参数设置为阈值90 Hu、层厚1 mm、螺距1.5∶1时,可获得优良的椎动脉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CT血管造影 16层螺旋CT 阈值 层厚 螺距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诊断隐匿性腰椎峡部裂的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林益良 卢家灵 《广西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463-465,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不同角度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诊断隐匿性腰椎峡部裂的价值。方法隐匿性腰椎峡部裂患者32例均行螺旋容积扫描,沿椎弓方向的斜横断面、椎弓根的矢状位进行图像后处理,分析不同角度MPR重建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不同角度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诊断隐匿性腰椎峡部裂的价值。方法隐匿性腰椎峡部裂患者32例均行螺旋容积扫描,沿椎弓方向的斜横断面、椎弓根的矢状位进行图像后处理,分析不同角度MPR重建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显示情况,并与常规椎间盘轴位图像进行比较。结果以上两种不同角度重建能清晰显示32例峡部裂,而常规椎间盘CT横轴面图像仅能显示10例峡部裂(环裂征),漏诊22例,漏诊率68.75%。结论 MSCT容积扫描和不同角度MPR重建对隐匿性峡部裂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是检出腰椎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理想成像方法。常规椎间盘轴位图像仅能显示峡部裂的间接征象,必须再做相应的MPR重建,以避免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椎弓峡部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32例的介入治疗体会 被引量:6
4
作者 莫深 林益良 +2 位作者 梁丽芳 韦雪连 盛国全 《微创医学》 2012年第3期315-316,共2页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也叫无菌性坏死,是骨科比较常见的疾病,治疗起来比较困难,保守治疗往往难以获得满意效果。近年来,我院针对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股骨头供血小血管阻塞、髓内高压、血流淤滞),应用介入...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也叫无菌性坏死,是骨科比较常见的疾病,治疗起来比较困难,保守治疗往往难以获得满意效果。近年来,我院针对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股骨头供血小血管阻塞、髓内高压、血流淤滞),应用介入治疗的方法直接从患髋股骨头供血血管内灌注溶栓,予活血化瘀、扩血管药物,以达到疏通股骨头微小血管、增加血流量、供养充足、修复坏死骨的目的,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2008年以来,我院陆续收治32例患者,行介入法动脉灌注治疗,经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上颈椎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林益良 卢家灵 《广西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上颈椎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寰枢椎损伤病例的影像诊断资料,统计骨折分类、诊断正确率、CT扫描参数、图像后处理方法,着重观察上颈椎骨折的部位、椎体序列、椎体高度、骨折线、椎体附件骨折以及脱位...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上颈椎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寰枢椎损伤病例的影像诊断资料,统计骨折分类、诊断正确率、CT扫描参数、图像后处理方法,着重观察上颈椎骨折的部位、椎体序列、椎体高度、骨折线、椎体附件骨折以及脱位失稳等CT表现,并评价三维重建技术的优势。结果椎体及附件骨折37例,2例无骨折征象,仅表现为寰枢关节脱位、失稳。结论上颈椎骨折的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可很好地显示骨折的情况,可作为上颈椎损伤术前诊断和治疗的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损伤 多层螺旋CT X线计算机 三维重建
下载PDF
长骨干骺端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诊断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林益良 李建全 马隆佰 《广西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1186-1188,1190,共4页
目的探讨长骨干骺端骨嗜酸性肉芽肿(EGB)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长骨干骺端EGB影像学资料。结果 X线平片检查10例,均呈单发囊状、溶骨性破坏,骨干轻度增粗,或骨皮质不规则,骨皮质局部变薄、中断、破坏... 目的探讨长骨干骺端骨嗜酸性肉芽肿(EGB)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长骨干骺端EGB影像学资料。结果 X线平片检查10例,均呈单发囊状、溶骨性破坏,骨干轻度增粗,或骨皮质不规则,骨皮质局部变薄、中断、破坏。CT检查7例,均表现为干骺端骨髓腔内类圆形软组织肿块,沿长骨纵轴方向生长,CT值为40~76 HU;均见髓腔扩大,其内正常骨小梁吸收、破坏。MR检查6例,T1WI呈均匀低信号2例,低、等混杂信号3例,周围环形高信号,髓腔中心低信号1例;T2WI呈均匀高信号2例,高、等混杂信号2例,周围环状低信号,中心为稍高信号1例;高、等、低信号混杂1例;增强后软组织肿块明显强化。结论长骨干骺端的骨嗜酸性肉芽肿易与其他骨病混淆,正确诊断有赖于临床、影像学、病理相结合,细致综合的分析才能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细胞肉芽肿 长骨干骺端 X线摄影 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骨肿瘤 误诊
下载PDF
颈椎巨大骨软骨瘤1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林益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84-1484,共1页
患儿女,3岁。其母代诉"2年前发现颈部左后侧有一指头大小肿物,肿物呈缓慢增大,现如拳头大小"。体格检查:颈部左后侧见一突出肿物,表面皮肤无潮红,无破溃、出血,表面凹凸不平,质硬,无压痛,边界清楚,不可移动,颈椎活动未见异常。
关键词 骨软骨瘤 颈椎
下载PDF
脊柱嗜酸性肉芽肿14例影像学诊断分析
8
作者 林益良 李建全 陆玉敏 《右江医学》 2012年第3期381-383,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脊柱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影像学资料,X线平片检查14例,CT检查11例,MRI检查10例。结果单发共12例,颈椎3例,胸椎5例,腰椎4例;多发2例,1例累及颈椎、腰椎及骨盆,另1例... 目的探讨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脊柱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影像学资料,X线平片检查14例,CT检查11例,MRI检查10例。结果单发共12例,颈椎3例,胸椎5例,腰椎4例;多发2例,1例累及颈椎、腰椎及骨盆,另1例累及胸椎、腰椎。共侵犯20个椎体,颈椎4个,胸椎9个,腰椎7个。X线及CT病灶表现为椎体不规则破坏和椎旁软组织肿块,MRI表现为椎体破坏信号异常和椎旁软组织肿块,椎间盘信号无改变。结论脊柱嗜酸性肉芽肿各种影像学检查都有一定特征,但以MRI检查最具价值,正确诊断有赖于临床、影像学表现相结合,综合细致的分析才能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细胞肉芽肿 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误诊
下载PDF
磁共振延迟增强扫描诊断膝关节软骨退变
9
作者 林益良 张梓钊 +3 位作者 黄美君 黄金 林琼梅 杨慧丽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6期209-211,共3页
目的:探讨dGEMRIC用于诊断膝关节软骨退变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6月-2020年4月期间66例经临床及关节镜或手术确诊的膝关节软骨退变患者的dGMRIC表现。结果:66例患者经关节镜及手术证实软骨退变病灶189个,经dGMRIC... 目的:探讨dGEMRIC用于诊断膝关节软骨退变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6月-2020年4月期间66例经临床及关节镜或手术确诊的膝关节软骨退变患者的dGMRIC表现。结果:66例患者经关节镜及手术证实软骨退变病灶189个,经dGMRIC诊断共182个,诊断符合率达96.30%。其中I期病灶31个,Ⅱ期45个,Ⅲ期59个,Ⅳ期54个。I期病灶表现为软骨表面光滑,软骨内可见斑点状异常强化的高信号改变,软骨内的正常分层影像表现消失。Ⅱ期退变的软骨表现为信号明显不均,可见线状、垂直状或斑片状高信号,表面凹凸不平,软骨缺损深度较小,小于全层厚度50%,。Ⅲ期病灶表现为软骨局部缺损深度大于50%,软骨内分层表现完全破坏,表面呈斑片状明显强化的高信号。Ⅳ期表现严重的骨性关节炎改变,软骨局部缺损、脱落或消失,基底部分完全破损,关节液进行骨质内。结论:使用dGMRIC能清楚地显示膝关节软骨退变的各期影像表现,是诊断膝关节软骨退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延迟增强扫描 软骨 关节 膝关节
下载PDF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诊断(附103例分析)
10
作者 林益良 《右江医学》 2010年第3期315-316,共2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缘软骨结节(LPMN)的发病机理,提高对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临床表现和CT特征。结果腰椎后缘软骨结节典型CT表现为:①椎体后上缘或后下缘局部骨质缺损,边缘硬化;②骨皮质撕裂向... 目的探讨腰椎后缘软骨结节(LPMN)的发病机理,提高对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临床表现和CT特征。结果腰椎后缘软骨结节典型CT表现为:①椎体后上缘或后下缘局部骨质缺损,边缘硬化;②骨皮质撕裂向椎管内移位;③硬膜囊、神经根受压,常合并椎间盘突出,侧隐窝变窄。结论 CT扫描检查能明确诊断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是诊断LPMN的有效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脊柱结核的诊断与鉴别
11
作者 莫深 《中外医疗》 2011年第15期127-127,共1页
目的探讨CT扫描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 CT薄层连续扫描。结果 181例脊柱结核病人,椎旁脓肿160例,椎间隙狭窄155例,椎管狭窄118例,附件骨质破12例,发现有死骨152例。结论 CT扫描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有... 目的探讨CT扫描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 CT薄层连续扫描。结果 181例脊柱结核病人,椎旁脓肿160例,椎间隙狭窄155例,椎管狭窄118例,附件骨质破12例,发现有死骨152例。结论 CT扫描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有其特有的特征和优点,为临床医师手术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脓肿 死骨 椎管狭窄
下载PDF
髌骨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
12
作者 姜承裕 黄容泰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3期243-243,共1页
关键词 髌骨非霍奇金淋巴瘤 骨骼肿瘤 X线诊断 病理诊断 手术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