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丽君 覃润 +1 位作者 李洁琪 黄有 《中国医药》 2022年第8期1257-1258,共2页
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和术后使用肝素类药物后出现血小板急剧减少,排除其他药物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后,诊断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停用肝素类药物并使用其他抗凝药物后,患者血小板计数逐渐升高。HIT在临床上... 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和术后使用肝素类药物后出现血小板急剧减少,排除其他药物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后,诊断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停用肝素类药物并使用其他抗凝药物后,患者血小板计数逐渐升高。HIT在临床上属于比较罕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本文报道该患者的诊疗经过,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肝素 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全麻镇痛作用观察
2
作者 黎安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10期259-259,70,共2页
观察、比较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全麻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2月88例需全麻手术并同意签署全麻同意书的老年患者,年龄60-80岁,体重为标准体重±5%,ASAⅠ-Ⅱ级,无明显重要器官器质性功能改变。随机... 观察、比较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全麻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2月88例需全麻手术并同意签署全麻同意书的老年患者,年龄60-80岁,体重为标准体重±5%,ASAⅠ-Ⅱ级,无明显重要器官器质性功能改变。随机分为2组,每组44例,实验组采用舒芬太尼复合麻醉。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全麻,其他麻醉用药两组相同。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以及术后镇痛作用。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两组术中循环稳定,SBP、DBP、HR、SpO2等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术后12h、24hVAS 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较早使用镇痛药,且镇痛药用量较实验组为多(P<0.05)。结论: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循环稳定。但实验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更为明显,减少了术后镇痛药的使用,从而降低因而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舒芬太尼 全麻 老年患者 镇痛
下载PDF
分娩镇痛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茅尚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9期208-209,共2页
探讨在产妇待产过程中镇痛干预的具体实施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产妇,共90例,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分别采用分娩镇痛、普通正常无镇痛分娩两种干预方法,并以此为依据将所选患者进行分组,对应组名为对照组、观察组... 探讨在产妇待产过程中镇痛干预的具体实施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产妇,共90例,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分别采用分娩镇痛、普通正常无镇痛分娩两种干预方法,并以此为依据将所选患者进行分组,对应组名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人数均等,各为45例。结果:在两组产妇分娩后VSA评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比较中,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另一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在分娩镇痛干预方式下,自然分娩产妇身体上的疼痛能力得到缓解,对于生产效率的提升、良好妊娠结局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帮助,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分娩 VSA评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低温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大鼠心室肌lncRNAs表达谱的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幼芹 王贵龙 +6 位作者 高鸿 刘艳秋 蒋丽娟 苏殿三 冯玉蓉 唐剑 曹莹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62-1366,共5页
目的观察低温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大鼠心室肌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表达谱的变化。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4月龄,体重320~390 g,成功制备离体心脏低温缺血再灌注模型16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8):对照组(C组)和低温缺血再... 目的观察低温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大鼠心室肌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表达谱的变化。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4月龄,体重320~390 g,成功制备离体心脏低温缺血再灌注模型16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8):对照组(C组)和低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采用全心停灌60 min再灌注30 min的方法制备心脏低温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记录再灌注期间心律失常的类型、频率及持续时间,根据室性心律失常评分将I/R组大鼠分为低危组(I/R-L组)和高危组(I/R-H组)。再灌注结束后取左心室心肌组织进行高通量测序,筛选差异表达的lncRNAs,采用qRT-PCR法随机挑选4个显著差异表达的lncRNAs进行验证,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其靶基因,利用Gene Ontology、KEGG通路等数据库对差异表达lncRNAs的靶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结果与C组比较,I/R-L组表达上调的lncRNAs有124个,下调的lncRNAs有137个,I/R-H组上调的lncRNAs有100个,下调的lncRNAs有139个。与I/R-L组比较,I/R-H组表达上调的lncRNAs有121个,下调的lncRNAs有118个。3组间表达量变化绝对值≥2且显著差异表达(P<0.01)的lncRNAs有68个。其中,与C组比较,I/R-L组表达显著上调的lncRNAs有40个,表达显著下调的有55个,I/R-H组表达显著上调的lncRNAs有42个,表达显著下调的有48个。与I/R-L组比较,I/R-H组显著上调的lncRNAs有52个,下调的有40个。随机选取4个lncRNAs (MSTRG.136297.1、MSTRG.81170.3、MSTRG.60110.2和MSTRG.97622.63)进行qRT-PCR验证,证实测序结果可靠。这些差异表达lncRNAs的靶基因参与调控的与再灌注心律失常相关的生物过程有17个、KEGG通路有9个,且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正向调节和心肌细胞肾上腺素能信号通路分别为差异表达lncRNAs的靶基因富集程度最高的生物学过程和KEGG通路。结论全心低温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心室肌lncRNAs表达谱发生了显著性改变,这些显著差异表达的lncRNAs可能主要通过调控钙离子跨膜转运及心肌细胞中的肾上腺素能信号通路,从而导致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心肌再灌注损伤 心律失常 心性 心室 RNA 长链非编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