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瓣膜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对TNF-α、IL-6与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曾祥君 吴岳恒 +1 位作者 种朋贵 虞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743-2744,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瓣膜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与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分别于建立体外循环前(T1)、建立后30 min(T2)、停机时(T3)及停机后2 h(T4)、6 h(T5)及... 目的探讨老年瓣膜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与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分别于建立体外循环前(T1)、建立后30 min(T2)、停机时(T3)及停机后2 h(T4)、6 h(T5)及24 h(T6)采集桡动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NF-α及IL-6水平,采用细胞分析仪测定全血中性粒细胞的数量;比较患者在不同时间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血清TNF-α水平在T1时刻最低,于T2时刻开始升高,于T4时刻达到峰值,之后逐渐开始下降(T5),并于T6时刻再一次升高,但仍显著高于T1时刻(P<0.05);血清IL-6水平在建立体外循环后迅速上升,于T5时刻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但T6时刻仍显著高于T1水平(P<0.05);中性粒细胞数量在体外循环建立后出现升高,于T4时刻达到高峰,之后出现下降(T5),于T6时刻再一次升高(P<0.05);血清TNF-α峰值水平与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0.631,0.657;P<0.05);血清IL-6峰值水平与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均呈现正相关关系(r=0.535,0.609;P<0.05)。结论体外循环可促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血清TNF-α及IL-6水平升高,引发全身炎症反应;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越长越加重TNF-α、IL-6的释放,加重术后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置换术 体外循环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中性粒细胞
下载PDF
先天性房间隔、室间隔缺损的经胸微创封堵治疗 被引量:6
2
作者 曾祥君 丁瑜 +4 位作者 虞华 王信杰 种朋贵 郑文庆 方彦鹏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6期438-441,共4页
目的评估在食道心脏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经胸微创封堵心脏房、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 目的评估在食道心脏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经胸微创封堵心脏房、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并引导封堵伞的放置,评价手术效果,术后门诊定期随访患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结果 44例患者中43例先天性间隔缺损(室缺28例,房缺16例,其中1例为室缺合并房缺患者)封堵成功,1例室缺患者中转为心内直视手术。手术时间22~48 min,手术切口2~4.5 cm,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5 h,术后引流量小于50 mL,术后住院时间2~6 d。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出院病例随访1~12个月,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无封堵术导致的瓣膜返流及心律紊乱。结论在食道心脏超声引导下经胸封堵手术治疗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具有微创、简便、安全、恢复快等优点,近期随访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微创 外科封堵术 心脏超声
下载PDF
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
3
作者 李艳静 余汇 李霞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防治方法和护理,提高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科30例糖尿病足的住院患者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29例皮肤溃疡者全部痊愈,1例患者截肢。结论:加强足部正确护理及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对预...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防治方法和护理,提高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科30例糖尿病足的住院患者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29例皮肤溃疡者全部痊愈,1例患者截肢。结论:加强足部正确护理及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对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预防 护理
下载PDF
胸骨下段小切口体外循环直视手术治疗儿童简单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0
4
作者 曾祥君 王信杰 +5 位作者 虞华 种朋贵 丁瑜 罗弘欣 黄才智 杨建新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3264-3266,共3页
目的探讨胸骨下段小切口治疗儿童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2010年9月至2015年8月该院儿童先天性ASD、VSD直视修补手术110例,其中观察组行胸骨下段小切口60例,对照组行常规胸骨正中切口50例。结果... 目的探讨胸骨下段小切口治疗儿童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2010年9月至2015年8月该院儿童先天性ASD、VSD直视修补手术110例,其中观察组行胸骨下段小切口60例,对照组行常规胸骨正中切口50例。结果 ASD、VSD修补术中观察组较对照组切口长度短、术后1d引流量少,而手术时间稍长,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住院日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无死亡;随访1年,对照组5例儿童出现不同程度鸡胸而观察组无明显胸骨畸形。结论胸骨下段小切口治疗儿童简单先天性ASD、VSD能够取得理想的疗效,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胸骨下段小切口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慢性心房颤动心房肌胶原基因表达的芯片研究
5
作者 种朋贵 曾祥君 +1 位作者 高鸿 秦成名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2-194,共3页
目的:应用表达谱基因芯片技术研究慢性心房颤动(房颤)心房肌胶原基因表达的模式转变。方法:选择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右心耳标本行表达谱芯片检测,获取胶原基因簇表达数据行主成份、显著差异基因、层级聚类和GO分... 目的:应用表达谱基因芯片技术研究慢性心房颤动(房颤)心房肌胶原基因表达的模式转变。方法:选择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右心耳标本行表达谱芯片检测,获取胶原基因簇表达数据行主成份、显著差异基因、层级聚类和GO分类分析。结果:显著差异基因分析显示,人慢性房颤心房肌胶原簇基因差异表达的基因达14条,其中11条上调,3条下调;主成份分析和层级聚类表明,慢性房颤与窦性心律患者心房肌胶原基因表达模式明显不同;基因本体分析显示,胶原的合成、降解及胶原纤维的构成等生物学过程参与房颤形成。结论:房颤心房肌间质胶原纤维沉积增多,各型胶原比例失调,在房颤形成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胶原 基因芯片 主成份分析 层级聚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