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T MR相位对比法成像定量测定正常人下腔静脉血流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阮志兵 范光明 +1 位作者 焦俊 闵定玉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目的 探讨3.0T MR相位对比法成像(PC-MRI)测定正常成年人下腔静脉(IVC)血流的可行性,并评价IVC管腔面积与血流流量、流速的关系.方法 收集5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行IVCPC-MRI检查,所有志愿者均为行胸部或腹部常规健康体检者,临床及常规... 目的 探讨3.0T MR相位对比法成像(PC-MRI)测定正常成年人下腔静脉(IVC)血流的可行性,并评价IVC管腔面积与血流流量、流速的关系.方法 收集5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行IVCPC-MRI检查,所有志愿者均为行胸部或腹部常规健康体检者,临床及常规腹部影像检查无异常,并经超声检查排除IVC病变.观察1个心动周期IVC上段与中段血管面积、平均流速、平均血流量、反流分数及其时间-流量曲线,对不同性别、年龄(18 ~ 30岁组、>30岁组)及中段不同相位速度组间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对IVC上段不同相位速度编码值(60、80、100) cm/s分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IVC的管腔面积与流量、流速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50名受检者均成功完成检查.IVC上段面积、流量明显大于中段、流速明显低于中段,反流分数明显大于中段.男性(24名)IVC中段平均血流量高于女性(26名),分别为(37.94±7.32)和(33.68±6.65) 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9,P=0.017).18~30岁组(27名)IVC上段与中段平均血流量分别为(54.89±10.98)和(38.29±7.54) ml/s,均高于30岁以上年龄组(23名),分别为(44.96±8.49)和(32.65±5.59) ml/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4和2.15,P值均<0.01).60、80和100 cm/s相位速度IVC上段正向峰值流速分别为(55.36±6.30)、(61.30±12.42)、(62.55±13.09) cm/s,反向峰值流速分别为(42.37±19.18)、(32.79±24.67)、(24.61±21.20) 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258、7.794,P值均<0.05).不同相位速度编码值测定IVC上段与中段图像均清晰可测定(评分均在3分以上,3分11名、4分24名、5分15名).IVC相位速度图与心动周期的关系为正弦波关系,呈多相型波形特征.IVC上段及中段管腔面积与流速为负相关(r值分别为-0.466和-0.765,P值均<0.01),与流量无直线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259和0.046,P值均>0.05).收缩期及舒张期IVC均存在少许反流。结论 PC-MRI能够快速、准确且无创地测定IVC面积、流速、流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及IVC不同解剖部位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磁共振成像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