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合成家蝇抗真菌肽MAF-1A对白色念珠菌致病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罗振华 吴建伟 +2 位作者 付萍 国果 姜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203-2207,共5页
目的观察和研究人工合成家蝇抗真菌肽MAF-1A对白色念珠菌致病性的影响。方法以白色念珠菌ATCC10231为效应菌,检测MAF-1A在MIC浓度下不同时间白色念珠菌的孢子萌发率及芽管形成率,瑞氏染色后显微镜计数,观察MAF-1A预处理后及干预下,酵母... 目的观察和研究人工合成家蝇抗真菌肽MAF-1A对白色念珠菌致病性的影响。方法以白色念珠菌ATCC10231为效应菌,检测MAF-1A在MIC浓度下不同时间白色念珠菌的孢子萌发率及芽管形成率,瑞氏染色后显微镜计数,观察MAF-1A预处理后及干预下,酵母相和菌丝相白色念珠菌定植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能力变化;分别设立氟康唑(fluconazole,FLC)和PBS为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结果 MAF-1A作用白色念珠菌后,孢子萌发率及芽管形成率小于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组(P<0.05);MAF-1A可减少白色念珠菌酵母相细胞或菌丝相细胞对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粘附数,且减少酵母相细胞粘附作用强于菌丝相细胞(P<0.05);MAF-1A预处理白色念珠菌后,对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粘附数少于MAF-1A干预组的细胞粘附数(P<0.05)。结论 MAF-1A可通过抑制白色念珠菌孢子萌发和芽管的形成以及有效降低白色念珠菌对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粘附能力,从而影响白色念珠菌的致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抗真菌肽MAF-1A 白色念珠菌 致病性
下载PDF
半夏内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洁 万芬 +3 位作者 李玉权 胡琨敏 石建龙 刘红美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4-97,101,共5页
为半夏建立有效生物防治和高产优质的绿色种植,采用研磨法和组织块培养法从贵州健康半夏植株的叶、叶柄、块茎中分离纯化到8株内生细菌,并采用细菌16SrDNA序列分析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传统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方法进行种属鉴定。结果表... 为半夏建立有效生物防治和高产优质的绿色种植,采用研磨法和组织块培养法从贵州健康半夏植株的叶、叶柄、块茎中分离纯化到8株内生细菌,并采用细菌16SrDNA序列分析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传统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方法进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8株内生细菌被鉴定为5属6个种,即芽孢杆菌属的嗜碱芽孢杆菌(Bacillus alcalophilus)、微杆菌属的产左聚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laevaniformans)、短芽孢杆菌属的土壤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agri)和热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thermoruber)、寡养单胞菌属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rophilia)、类芽孢杆菌属的多黏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说明,贵州半夏体内含有多种内生细菌,多数为杆菌,其中芽孢杆菌、多黏类芽孢杆菌等将为半夏益生菌的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内生细菌 分离鉴定 芽孢杆菌 多黏类芽孢杆菌
下载PDF
贵州虫茶资源及其利用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健锋 杨茂发 +4 位作者 胡吉凤 尚小丽 宋琼章 李斌 桑维钧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62-65,2,共4页
为给贵州虫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走访调查和室内饲养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产虫茶昆虫种类及分布、生产虫茶的寄主植物、虫茶品种以及虫茶资源利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产虫茶昆虫为鳞翅目螟蛾科米缟螟、紫斑谷螟、灰... 为给贵州虫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走访调查和室内饲养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产虫茶昆虫种类及分布、生产虫茶的寄主植物、虫茶品种以及虫茶资源利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产虫茶昆虫为鳞翅目螟蛾科米缟螟、紫斑谷螟、灰直纹螟、黄环纹丛螟和织蛾科米仓织蛾等5种。其中,米仓织蛾为新发现的产虫茶昆虫种类。寄主植物为豹皮樟、红果黄肉楠、化香树和三叶海棠等4种。贵州虫茶品种主要有米缟螟豹皮樟虫茶、米缟螟红果黄肉楠虫茶、紫斑谷螟豹皮樟虫茶、紫斑谷螟红果黄肉楠虫茶、米仓织蛾豹皮樟虫茶、灰直纹螟化香虫茶、灰直纹螟三叶海棠虫茶和黄环纹丛螟化香虫茶等8种。黔北地区工厂化生产虫茶的昆虫主要是米缟螟和紫斑谷螟,寄主植物是豹皮樟和红果黄肉楠;黔东南地区生产虫茶的昆虫主要是灰直纹螟和黄环纹丛螟,寄主植物是化香树和三叶海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茶 产虫茶昆虫 寄主植物 资源调查 开发利用 贵州
下载PDF
一种引起火龙果茎病害的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俊丽 任建国 刘红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0期307-311,共5页
对贵州省西南地区火龙果种植园发生的一种茎病害进行发病率调查,并对其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茎病害的发病率为10%-20%,病原菌显微结构观察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其为黑附球菌(Epicoccumnigrum)。本研究是该病原菌对火龙果危... 对贵州省西南地区火龙果种植园发生的一种茎病害进行发病率调查,并对其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茎病害的发病率为10%-20%,病原菌显微结构观察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其为黑附球菌(Epicoccumnigrum)。本研究是该病原菌对火龙果危害的初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茎病害 rDNA内部转录间隔区 黑附球菌
下载PDF
检测不同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Th1、Th2、Th17细胞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钟乃凤 马莉 《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477-482,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在强直性脊柱炎(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及细胞内因子染色技术(ICS)检测78例AS患者(其中低活动性AS 44例、高活动性AS 34例)... 目的初步探讨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在强直性脊柱炎(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及细胞内因子染色技术(ICS)检测78例AS患者(其中低活动性AS 44例、高活动性AS 34例)和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Th1细胞、Th2细胞和Th17细胞数量,分析与AS活动性的相关性。结果 AS组、低活动性AS组和高活动性AS组外周血Th1细胞比例分别为15.86%±3.30%、14.18%±2.35%和17.75%±3.14%,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05%±2.35%,P<0.01),且高活动性AS组明显高于低活动性AS组(P<0.01)。AS组和高活动性AS组外周血Th2细胞比例分别为1.51%±0.51%、1.31%±0.41%,均明显低于低活动性AS组(1.90%±0.51%)和正常对照组(1.98%±0.60%)(P均<0.05)。AS组、低活动性AS组和高活动性AS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分别为1.57%±0.78%、1.26%±0.57%和2.00%±0.86%,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82%±0.35%,P<0.05),且低活动性AS组明显低于高活动性AS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AS患者外周血Th1细胞、Th17细胞比例与Bath AS病情活动指数(BASDAI)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09、0.409,P均<0.01],Th2细胞与BASDAI呈负相关(r=-0.340,P<0.01)。结论 AS患者CD4+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异常,由此导致的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及体内免疫功能紊乱参与了AS的发生、发展。检测外周血Th1、Th2、Th17细胞数量有助于判断AS病情、提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性T细胞1 辅助性T细胞2 辅助性T细胞17 强直性脊柱炎
下载PDF
湘黔地区三种主要虫茶品种形态学记述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健锋 杨茂发 +2 位作者 尚小丽 胡吉凤 王岑岑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3年第5期407-410,441,共5页
虫茶是我国特有的林业资源昆虫产品,其营养成分丰富且具有多种保健作用。本文对湘黔地区常见的3种虫茶品种即米白虫茶、三叶虫茶和紫白虫茶的形态学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3种虫茶颗粒基本形状均为圆柱状;米白虫茶颗粒颜色与紫白虫... 虫茶是我国特有的林业资源昆虫产品,其营养成分丰富且具有多种保健作用。本文对湘黔地区常见的3种虫茶品种即米白虫茶、三叶虫茶和紫白虫茶的形态学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3种虫茶颗粒基本形状均为圆柱状;米白虫茶颗粒颜色与紫白虫茶相近,但深于三叶虫茶;三叶虫茶长短径、体积和重量均较大,紫白虫茶其次,米白虫茶最小;三叶虫茶汤色为红暗,紫白虫茶为棕红,米白虫茶为橙色;寄主植物三叶海棠香气为清香,白茶香气为鲜甜,而3种虫茶香气均为陈香;三叶虫茶滋味苦涩、回甘,米白虫茶醇和,紫白虫茶醇厚、回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茶 形态学 感官审评 湘黔地区
下载PDF
太子参根际促生菌组合对间作玉米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欧阳桂炉 任建国 +1 位作者 王俊丽 孙晓红 《种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6-51,共6页
为了探明太子参根际促生菌组合对间作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25析因试验设计,通过恒温萌发试验,研究了5个根际促生菌株不同组合对太子参间作玉米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组合A1B1C2D2E2、A2B1C1D2E1(或A2B2... 为了探明太子参根际促生菌组合对间作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25析因试验设计,通过恒温萌发试验,研究了5个根际促生菌株不同组合对太子参间作玉米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组合A1B1C2D2E2、A2B1C1D2E1(或A2B2C1D1E1)、A1B1C1D1E1、A1B2C2D2E2、A1B1C2D2E2、A1B2C2D2E1、A2B2C2D1E1、A1B1C2D1E2、A1B2C2D2E2分别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脱氢酶活性、幼苗长、胚根长、下胚轴长、须根数、幼苗干重和根干重的影响作用最明显。根际促生菌对玉米幼苗长、胚根长、下胚轴长、须根数、幼苗干重、根干重的作用存在交互作用,其中菌株组合A1B1C1D2E1明显增加玉米幼苗干重、根干重及促进幼苗生长,有望用于太子参微生物肥料的研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根际促生菌 玉米 种子活力 析因设计
下载PDF
贵州黔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与汉族心房颤动患者ACE基因I/D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静妮 李伟 +4 位作者 罗振华 吴立荣 胡睿 刘娟 王朝富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498-503,共6页
目的:探讨贵州黔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汉族心房颤动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在贵州黔西南地区选取111例住院房颤患者,分为少数民族组(51例)和汉族组(60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常规检查结果,采用聚合酶链式... 目的:探讨贵州黔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汉族心房颤动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在贵州黔西南地区选取111例住院房颤患者,分为少数民族组(51例)和汉族组(60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常规检查结果,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基因测序方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液中ACE基因I/D多态性,分析ACE基因I/D多态性与房颤关系。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少数民族组房颤发病年龄、并发原发性高血压、左房前后径均小于汉族组,尿酸、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汉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民族组ACE基因I/D的基因型以ID型(43.1%)为主,其次为Ⅱ型(41.2%)和DD型(15.7%),等位基因Ⅰ和D分布频率分别为63%和37%;汉族组基因型以Ⅱ型(46.7%)为主,其次为ID型(28.3%)和DD型(25%),等位基因I和D分布频率分别为61%和39%;两组ACE基因I/D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两组ACE基因I/D各基因型左房前后径、左室舒张期末内径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E基因I/D各基因型在男女性别分布上无论是组内还是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贵州黔西南少数民族及汉族房颤患者中ACE基因I/D的基因型分别以ID型和Ⅱ型为主,未发现ACE基因I/D多态性的种族差异性,该基因多态性分布不受性别的影响;少数民族房颤发病年龄、并发原发性高血压、左房前后径均小于汉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汉族 贵州 心房颤动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基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下载PDF
镉在不同类型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中的积累及其化学形态和分子分布 被引量:7
9
作者 王俊丽 任建国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94-1600,共7页
采用水培幼苗试验研究不同蕹菜品种("台湾308"和"强坤青骨")Cd的积累及其化学形态和分子分布。结果表明,1.0 mg·L-1Cd浓度处理下,"台湾308"和"强坤青骨"叶、茎、根Cd含量分别为3.17、3.55、39.1和2.06、2.35、33.5 mg... 采用水培幼苗试验研究不同蕹菜品种("台湾308"和"强坤青骨")Cd的积累及其化学形态和分子分布。结果表明,1.0 mg·L-1Cd浓度处理下,"台湾308"和"强坤青骨"叶、茎、根Cd含量分别为3.17、3.55、39.1和2.06、2.35、33.5 mg·kg^-1;5.0 mg·L-1Cd浓度处理下,"台湾308"和"强坤青骨"叶、茎、根Cd含量分别为3.75、4.15、55.8和2.68、3.43、83.7 mg·kg^-1。2个蕹菜品种Cd化学结合形态研究表明,叶中以乙醇提取态为主,茎、根中以乙醇和氯化钠提取态为主。"台湾308"叶、茎、根中活性较强的水提取态Cd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强坤青骨",而醋酸和盐酸提取态Cd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强坤青骨"。Cd处理水平和蕹菜品种类型对体内Cd化学结合形态均有一定影响,在根中表现尤为明显。分子分布结果表明,蕹菜叶片可溶部分中的Cd大部分与高分子量化合物和小分子量物质相配合,而根中可溶部分的Cd主要与植物螯合肽(PCs)和分子量为10-20 kDa的蛋白质结合。"强坤青骨"根系中Cd与PCs配合的组分(Cd-PCs)含量小于"台湾308",降低了Cd向地上部转运的可能性,进而成为其地上部分Cd含量较低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蕹菜 化学形态 分子分布
原文传递
基于集成RBF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研究
10
作者 李秋德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3年第9期87-88,共2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成RBF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研究,通过对初始化聚类子算法的改进,从而提高了RBF神经网络的训练速度,采用集成理论对RBF神经网络的集成以提高检测率。实验结果表明,集成神经网络比RBF神经网络的检测率提高了1%,且降低...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成RBF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研究,通过对初始化聚类子算法的改进,从而提高了RBF神经网络的训练速度,采用集成理论对RBF神经网络的集成以提高检测率。实验结果表明,集成神经网络比RBF神经网络的检测率提高了1%,且降低了误报率和漏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检测 聚类子算法 RBP神经网络 集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