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鳞癌细胞染色体不稳定潜在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蔡扬 李秉琦 +4 位作者 陈谦明 柳咏发 夏娟 卢虹 杨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661-665,共5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细胞染色体不稳定形成的潜在机制。方法:对7株非整倍体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系细胞,采用荧光活化细胞分类(FACS)及免疫荧光染色(IF)的方法,观察非整倍体OSCC细胞有丝分裂检查点(又称纺锤体检查点)功能及中心体状...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细胞染色体不稳定形成的潜在机制。方法:对7株非整倍体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系细胞,采用荧光活化细胞分类(FACS)及免疫荧光染色(IF)的方法,观察非整倍体OSCC细胞有丝分裂检查点(又称纺锤体检查点)功能及中心体状况。结果:7株非整倍体OSCC细胞系细胞经过0.2μg/ml噻氨酯哒唑(Noco鄄dazole)处理18小时后,都出现了高比例分裂中期(G2/M)细胞的累积,提示这些细胞有丝分裂检查点功能正常;而中心体异常(数目增多及形态的异常)可以在所有非整倍体OSCC细胞系中观察到,异常细胞百分率0.4%~18.8%。结论:OSCC细胞CIN表型与有丝分裂检查点功能异常之间可能无直接机制上的联系,但中心体异常可能是OSCC细胞染色体不稳定形成的潜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染色体不稳定 有丝分裂检查点 中心体
下载PDF
染色体不稳定的潜在机制及其与口腔癌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蔡扬 李秉琦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CAS 2006年第2期90-91,100,共3页
在口腔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中,染色体不稳定表现扮]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中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和染色体结构改变。前者由于有丝分裂检查点缺陷和中心体异常,导致不正常的染色体分离。染色体结构改变与DNA损伤检查点和DNA双链断裂点修... 在口腔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中,染色体不稳定表现扮]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中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和染色体结构改变。前者由于有丝分裂检查点缺陷和中心体异常,导致不正常的染色体分离。染色体结构改变与DNA损伤检查点和DNA双链断裂点修复系统缺陷有关,引起染色体易位或断裂发生。相关研究已证明,染色体不稳定发生的分子遗传学异常改变与口腔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不稳定 有丝分裂检查点 中心体 口腔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贵阳城区人群上颌恒前牙与Vita 3D-master比色板色度学适配性研究
3
作者 杨凯帆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513-516,共4页
目的:通过对贵阳城区人群健康上颌恒前牙色度值进行测量分析,与Vita 3D-master比色板色度值进行比较,探讨两者的色度学适配性。方法: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推荐的CIE1976L*a*b*表色系统为基础,用Shade Eye Ncc电脑比色仪检测178名20~75岁... 目的:通过对贵阳城区人群健康上颌恒前牙色度值进行测量分析,与Vita 3D-master比色板色度值进行比较,探讨两者的色度学适配性。方法: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推荐的CIE1976L*a*b*表色系统为基础,用Shade Eye Ncc电脑比色仪检测178名20~75岁的贵阳城区人群1068颗健康上颌恒前牙的色度值,并与Vita3D-master比色板比较,采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对色度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Vita 3D-master比色板与贵阳城区人群上颌恒前牙的符合率分别为中切牙53.3%,侧切牙63.3%,尖牙52.2%,总符合率为56.3%。结论:贵阳城区人群上颌恒前牙色度值与Vita 3D-master比色板匹配度不高,比色板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 比色法
下载PDF
矫治儿童埋伏阻生牙37颗报道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军梅 马洪 +1 位作者 陈虹羽 张丽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76-277,279,共3页
关键词 阻生 正畸保持器 正畸学 矫正
下载PDF
上颌单颌总义齿折裂的临床分析及预防 被引量:1
5
作者 宋秀清 秦淼 润丹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306-306,309,共2页
关键词 义齿 义齿修补 义齿 全口 上颌 折裂
下载PDF
纯钛表面微弧氧化结合Ⅰ型胶原对成骨细胞黏附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冉丹丹 王永 张军梅 《华西医学》 CAS 2011年第7期1038-1042,共5页
目的探讨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MAO)结合应用于纯钛种植体表面处理的可行性。方法根据对纯钛钛片处理的不同将实验分为对照组(A组,不作处理)、MAO组(B组,纯钛片上进行MAO处理)及MAO加Ⅰ型胶原组(C组,纯钛片上MAO处理后吸附Ⅰ型胶... 目的探讨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MAO)结合应用于纯钛种植体表面处理的可行性。方法根据对纯钛钛片处理的不同将实验分为对照组(A组,不作处理)、MAO组(B组,纯钛片上进行MAO处理)及MAO加Ⅰ型胶原组(C组,纯钛片上MAO处理后吸附Ⅰ型胶原)。将成骨细胞培养于各组钛片上,通过扫描电镜、MTT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钛片表面的细胞生长及增殖情况,并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结果扫描电镜显示成骨细胞在C组钛片上细胞黏附情况优于A、B组;MTT法及ALP活性检测示培养3、6d,成骨细胞在C组钛片上的增殖及ALP活性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O结合Ⅰ型胶原处理的钛片可更有效提高成骨细胞表面附着、增殖,且具有较高的ALP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钛 成骨细胞 微弧氧化 Ⅰ型胶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