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36例小儿重度、特重度烧伤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
作者 黄闻 鲁加祥 +1 位作者 孔豫苏 黄家华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63-364,共2页
关键词 烧伤 儿童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烧伤病人血浆一氧化氮测定的临床意义
2
作者 孔豫苏 鲁加祥 +2 位作者 赵伟 唐筑灵 张小蕾 《贵州医药》 CAS 1999年第1期16-17,共2页
对35例烧伤病人进行了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的动态观察。结果显示:烧伤后血浆NO含量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BSA>30%组血浆NO值升高持续至伤后48小时;休克组各时相血浆NO含量高于非休克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 对35例烧伤病人进行了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的动态观察。结果显示:烧伤后血浆NO含量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BSA>30%组血浆NO值升高持续至伤后48小时;休克组各时相血浆NO含量高于非休克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表明烧伤后由于内皮细胞受损,NO合成释放增加;烧伤面积越大,创伤越重,NO增高越显著。提示对烧伤病人进行血浆NO动态观察有助于临床上对烧伤病情的严重程度作出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一氧化氮 测定 血浆
下载PDF
煤矿爆炸烧伤死亡病例回顾性分析
3
作者 李嘉琥 鲁加祥 《贵州医药》 CAS 1994年第6期524-526,共3页
本文通过对22例煤矿爆炸烧伤死亡病例的回顾分析,讨论了煤矿爆炸烧伤、脏器损伤、侵袭性感染、创面处理及煤尘爆炸的特点。
关键词 煤矿爆炸 煤尘爆炸 脏器损伤 感染 创面 烧伤
下载PDF
贝复济在烧伤创面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祥军 雷雨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397-398,共2页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烧伤 贝复济 创面愈合
下载PDF
102例烧伤休克期患者补液治疗体会
5
作者 郭洪耀 刘宁 +2 位作者 林海兵 杨中凯 吴小伟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烧伤 休克 输液疗法
下载PDF
病理性瘢痕中丙二醛、羟脯氨酸含量以及黄嘌呤氧化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孔豫苏 李伟人 +2 位作者 杜娇 鲁加祥 王伟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483-485,共3页
目的:观察病理性瘢痕中丙二醛(malonalldehyde MDA)、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 Hyp)含量以及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 XOD)、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 T-SOD)活力的变化,探讨自由基在瘢痕过度增生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病理性瘢痕中丙二醛(malonalldehyde MDA)、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 Hyp)含量以及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 XOD)、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 T-SOD)活力的变化,探讨自由基在瘢痕过度增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手术切除标本35例,其中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各10例,成熟瘢痕标本6例以及正常皮肤标本9例,取组织匀浆上清液应用化学比色法检测MDA及HyP含量,XOD及T-SOD活力。结果:与正常皮肤比较,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MDA、Hyp含量以及XOD、T-SOD活力明显升高(P<0.05),成熟瘢痕与正常皮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成熟瘢痕组比较,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MDA、Hyp含量以及XOD、T-SOD活力明显升高(P<0.05),增生性瘢痕组与瘢痕疙瘩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理性瘢痕中胶原沉积,瘢痕过度增生可能与自由基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肥大性 瘢痕疙瘩 丙二醛 羟脯氨酸 黄嘌呤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用于颅骨外露的修复 被引量:2
7
作者 鲁加祥 孔豫苏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443-444,共2页
对于头部电击伤或头部肿瘤切除术后颅骨外露创面,过去采用游离皮片移植或单纯局部皮瓣转移方法修复,术后均因受皮区或供瓣区无发生长,影响手术效果.我科于1996年起对外伤及肿瘤术后颅骨外露创面利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进行修复,取得了较... 对于头部电击伤或头部肿瘤切除术后颅骨外露创面,过去采用游离皮片移植或单纯局部皮瓣转移方法修复,术后均因受皮区或供瓣区无发生长,影响手术效果.我科于1996年起对外伤及肿瘤术后颅骨外露创面利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进行修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我科收治的24例颅骨外露病人,利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进行修复的情况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 外科皮瓣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
下载PDF
瓦斯爆炸伤的MSOF特点 被引量:1
8
作者 孔豫苏 李嘉琥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1994年第S1期210-211,共2页
瓦斯爆炸伤的MSOF特点孔豫苏,李嘉琥(贵阳医学院附院烧伤整形科)瓦斯爆炸伤是烧冲复合伤。我们对1981~1992年11年间收治的134例瓦斯爆炸伤进行回顾性总结,其具有创面大、污染重、伴有爆震伤等特点多系统器官衰竭... 瓦斯爆炸伤的MSOF特点孔豫苏,李嘉琥(贵阳医学院附院烧伤整形科)瓦斯爆炸伤是烧冲复合伤。我们对1981~1992年11年间收治的134例瓦斯爆炸伤进行回顾性总结,其具有创面大、污染重、伴有爆震伤等特点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发生率较高。本组有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爆炸伤 MSOF 烧冲复合伤 烧伤整形科 爆震伤 贵阳医学院附院 器官衰竭 复合性损伤 吸入性损伤 李嘉
下载PDF
煤矿爆炸所致吸入性损伤的特点
9
作者 孔豫苏 李伟人 赵伟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45-46,共2页
为了解煤矿爆炸吸入性损伤的特点,总结分析了78例此类吸入性损伤病例。结果表明:1煤矿爆炸所致吸入性损伤患者烧伤面积大,头面部均累及,多为浅度烧伤。2吸入性损伤多为轻度,部分病人合并有肺部爆震伤。3肺部感染发生率... 为了解煤矿爆炸吸入性损伤的特点,总结分析了78例此类吸入性损伤病例。结果表明:1煤矿爆炸所致吸入性损伤患者烧伤面积大,头面部均累及,多为浅度烧伤。2吸入性损伤多为轻度,部分病人合并有肺部爆震伤。3肺部感染发生率高。4煤尘和粘焦吸入是现场死亡的主要原因。5可伴有一氧化碳中毒,但机会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爆炸 吸入性损伤 烧伤 氯化碳
下载PDF
保留皮肤的腋臭切除术在临床的应用
10
作者 鲁加祥 孔豫苏 黄闻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57-157,共1页
关键词 汗腺 手术形成结构
下载PDF
瓦斯爆炸伤的MSOF特点
11
作者 孔豫苏 李嘉琥 《贵州医药》 CAS 1994年第2期91-92,共2页
目前认为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已成为严重烧伤的主要死亡原因。MSOF是指在严重创伤,休克和感染等全身性损害因子作用下同时或相继出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器官功能急性衰竭的综合征。瓦斯爆炸伤因具有创面大,污染重,伴有暴震伤等特点... 目前认为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已成为严重烧伤的主要死亡原因。MSOF是指在严重创伤,休克和感染等全身性损害因子作用下同时或相继出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器官功能急性衰竭的综合征。瓦斯爆炸伤因具有创面大,污染重,伴有暴震伤等特点,MSOF发生率相对较高。现就我科1981—1992年11年间收治的瓦斯爆炸伤进行回顾性总结。 1 临床资料 我科从1981年1月—1992年8月共收治瓦斯爆炸伤病人134人。根据临床表现,参照有关MSOF的诊断标准,20例诊断为MS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爆炸伤 爆炸伤 多器官衰竭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电击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维忠 邓凡 +2 位作者 杜川 袁媛 刘宁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542-543,545,共3页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联合组织移植修复在高压电击伤创面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探讨VSD技术联合组织移植修复高压电击伤创面的可行性。方法:22例高压电击伤患者,创面切痂清创后采用VSD技术引流7~18 d,二期对10例肉芽创面行刃厚...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联合组织移植修复在高压电击伤创面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探讨VSD技术联合组织移植修复高压电击伤创面的可行性。方法:22例高压电击伤患者,创面切痂清创后采用VSD技术引流7~18 d,二期对10例肉芽创面行刃厚、中厚植皮修复,其余12例骨关节外露创面患者行皮瓣转移及植皮修复,观察疗效。结果:22例高压电击伤创面经VSD引流治疗7~18 d后,创面新鲜,手术后植皮及皮瓣存活良好,电击伤创面满意修复。结论:VSD技术联合组织移植是修复高压电击伤创面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移植 电击伤 修复外科手术
下载PDF
负压封闭技术治疗AIDS患者复杂感染创面1例
13
作者 蔡颖 彭静 陈祥军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328-328,330,共2页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一种设计独特、对外科引流作出重大改进的新型引流技术[1],它是用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一种设计独特、对外科引流作出重大改进的新型引流技术[1],它是用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术 气性坏疽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