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胃肠镜在小儿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龙梅 朱莉 +3 位作者 王潇 罗娜 林小敏 包林林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10期31-36,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进行内镜检查的14岁以下儿童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年龄、出血原因和出血部位,进一步研究不同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对外周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8年9月该院消化科因消化道出... 目的回顾性分析进行内镜检查的14岁以下儿童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年龄、出血原因和出血部位,进一步研究不同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对外周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8年9月该院消化科因消化道出血住院的123例患儿,对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出血病因、出血部位以及RBC、Hb和HCT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儿童消化道出血多见于学龄前期儿童,平均发病年龄(4.55±3.90)岁,临床以呕血73例、便血50例、腹痛17例为主要表现,上消化道出血105例,下消化道出血18例。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为胃溃疡28例、出血性或糜烂性胃炎27例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9例等,出血部位于胃体43处、胃窦39处和十二指肠球部16处等。下消化道出血原因为Meckel憩室7例、直肠结肠炎5例、肠息肉4例,出血部位于小肠处7例、直肠处7例和乙状结肠处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Meckel憩室、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导致的消化道出血,其RBC、Hb和HCT影响较大(P<0.05)。结论儿童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明显高于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以胃溃疡、出血性或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为常见,出血部位以胃体、胃窦、十二指肠球部最常见。下消化道出血原因以Meckel憩室、直肠结肠炎、结肠息肉最为常见,出血部位以小肠、直肠、乙状结肠最常见,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Meckel憩室、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导致消化道出血对患儿临床危害较大,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消化道出血 病因 内镜 诊断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11
2
作者 龙梅 王丽旻 +1 位作者 朱莉 张潇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AIH患者的临床特点、血生化指标、免疫学检查和肝组织学特征。结果48例AIH患者男女比例为1∶5.8,发病年龄最小者为4岁,平均发病年龄为(45.5±4.2)岁;临...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AIH患者的临床特点、血生化指标、免疫学检查和肝组织学特征。结果48例AIH患者男女比例为1∶5.8,发病年龄最小者为4岁,平均发病年龄为(45.5±4.2)岁;临床表现以反复肝功能异常(46%)、腹痛(37%)、乏力(35%)、黄疸(19%)为主;血生化指标升高,血清IgG水平升高;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肝可溶性抗原抗体、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和双链DN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2%、23%、6%、8%、4%和2%;肝组织存在界面炎、浆细胞浸润和小叶炎症,伴有胆管增生者97%、凋亡小体为87%、纤维隔形成为87%、桥接坏死为27%、“玫瑰花环样”改变为18%。结论AIH患者多见于女性,40岁以上人群高发,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需结合血生化学、免疫学特征做出诊断,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临床 病理学 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