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贺州学院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杨璧菀 《贺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前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部分学生写作态度不认真、有剽窃他人成果的行为等。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如加强基础写作训练、让学生互改论文,并启发学生寻找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等,从而提... 目前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部分学生写作态度不认真、有剽窃他人成果的行为等。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如加强基础写作训练、让学生互改论文,并启发学生寻找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等,从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毕业 论文写作指导 问题 措施
下载PDF
双语双方言区高校普通话教学改革探讨——以贺州学院为个案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建强 《贺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65-67,82,共4页
双语双方言区高校普通话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推普"的要求,必须根据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的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建双语双方言区高校特有的普通话教学新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普通话课程改革,以全面贯彻... 双语双方言区高校普通话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推普"的要求,必须根据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的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建双语双方言区高校特有的普通话教学新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普通话课程改革,以全面贯彻因地施教、因材施教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双方言 普通话 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
下载PDF
多语多方言地区高校语言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贺州学院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璧菀 《贺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57-61,共5页
贺州市位于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地区。贺州学院的生源主要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分学生的母语为少数民族语言或汉语方言。我们以贺州学院为例探讨研究多语多方言地区汉语言人才的培养模式,发挥学生的语言优势,培... 贺州市位于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地区。贺州学院的生源主要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分学生的母语为少数民族语言或汉语方言。我们以贺州学院为例探讨研究多语多方言地区汉语言人才的培养模式,发挥学生的语言优势,培养语言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语多方言地区 地方高等院校 汉语言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高校文化与县级城市文化建设的培育与嫁接——以贺州学院为例
4
作者 白燕萍 《百色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35-138,共4页
文章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高校文化与县级城市文化建设进行研究,明确高校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内涵,搭建高校文化的培育平台,构筑高校文化与城市文化建设融为一体的嫁接高地。
关键词 高校文化 城市文化 培育 嫁接
下载PDF
贺州市近郊鸬鹚屋的语言生活 被引量:1
5
作者 钟梓强 邓玉荣 《文化遗产》 CSSCI 2010年第1期140-145,共6页
鸬鹚屋是贺州市近郊贺江南岸的一个自然村,当地村民的母语"鸬鹚话"属于桂北平话,是一个处于濒危状态的方言。本文描写了鸬鹚屋村民的多方言并存并用的语言生活,认为主导鸬鹚屋村民语言使用的主要因素有语言态度、社会接触面... 鸬鹚屋是贺州市近郊贺江南岸的一个自然村,当地村民的母语"鸬鹚话"属于桂北平话,是一个处于濒危状态的方言。本文描写了鸬鹚屋村民的多方言并存并用的语言生活,认为主导鸬鹚屋村民语言使用的主要因素有语言态度、社会接触面和方言的影响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鸬鹚话” 桂北平话 语言生活 濒危方言
下载PDF
从贺州客家宗祠看客家人的认同意识 被引量:5
6
作者 蒲日材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23-126,共4页
地处南岭走廊中段的贺州,是客家民系的重要居住地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环境,使贺州客家成为最具客家特征的广西客家人。贺州客家非常重视宗祠的建设,数量众多是贺州客家宗祠的突出特点。作为在重大节庆时举办祭祀活动专用场所的客家宗... 地处南岭走廊中段的贺州,是客家民系的重要居住地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环境,使贺州客家成为最具客家特征的广西客家人。贺州客家非常重视宗祠的建设,数量众多是贺州客家宗祠的突出特点。作为在重大节庆时举办祭祀活动专用场所的客家宗祠,反映了客家人强烈的认同意识,对客家文化的传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州客家 宗祠 认同意识
下载PDF
魏晋人物审美观与神仙形象的关系——以《世说新语》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蒲日材 杨宗红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1年第8期71-74,共4页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人物审美观主要是崇尚素雅洁白的容貌美和轻盈飘逸的形态美,这是一种病态的女性阴柔美,一种与传统审美风格截然不同的新的人物美学风貌。这个新的人物审美特征与当时兴起的社会思潮——道教有很大关系。道...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人物审美观主要是崇尚素雅洁白的容貌美和轻盈飘逸的形态美,这是一种病态的女性阴柔美,一种与传统审美风格截然不同的新的人物美学风貌。这个新的人物审美特征与当时兴起的社会思潮——道教有很大关系。道教中长生不死、腾云驾雾、洁白柔美的神仙形象是魏晋士人人物审美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魏晋风度形成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人物审美观 神仙形象 《世说新语》
下载PDF
贺州灵凤都话同音字汇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秀珍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17-22,共6页
灵凤都话属桂北平话,又叫“八都话”。其语音系统最突出的特点是舌齿音的边音化和舌根化,古舒声韵母今读促声和入声调。本同音字汇收字3千多个。
关键词 都话 八都话 桂北平话 边音化
下载PDF
贺州市贺街本地话同音字汇 被引量:5
9
作者 黄群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5-13,共9页
描写广西贺州市贺街本地话的音系,内容主要包括本地话的声韵调和语音特点、同音字汇两个部分。
关键词 贺街话 声韵调 语音特点 同音字汇
下载PDF
贺州市鸬鹚话同音字汇 被引量:3
10
作者 钟梓强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8-13,共6页
描写贺州市鸬鹚话的音系,内容主要包括鸬鹚话的声韵调、语音特点和同音字汇三个部分。
关键词 鸬鹚话 声韵调 语音特点 同音字汇
下载PDF
贺州市八步区都话的差异性与一致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秀珍 《贺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89-94,共6页
八步区厦良、灵凤和担石三种都话相同的语音特征是: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基本不送气;鼻音韵尾大量脱落和韵母的高度耗散;声调7类,入声调1到2类,而且入声没有[p t k]韵尾,收尾是无塞促音。这些语音特征足于说明这三种都话属于桂北... 八步区厦良、灵凤和担石三种都话相同的语音特征是: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基本不送气;鼻音韵尾大量脱落和韵母的高度耗散;声调7类,入声调1到2类,而且入声没有[p t k]韵尾,收尾是无塞促音。这些语音特征足于说明这三种都话属于桂北平话这一独立的汉语方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步区 厦良 灵凤 担石 都话 桂北平话
下载PDF
围屋化:族群历史记忆的社会化叙事——贺州客家围屋作为叙事文本的文学人类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威 《贺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51-55,100,共6页
叙事学的"叙事"包括叙述方式和实际所讲述的东西两个基本范畴。贺州客家围屋用空间结构手段来立体地记录和理解贺州客家人的文化,围屋作为一种视觉表达方式实质上是贺州客家人在自然与人文、怀旧与崇新、传承与变迁等多层面... 叙事学的"叙事"包括叙述方式和实际所讲述的东西两个基本范畴。贺州客家围屋用空间结构手段来立体地记录和理解贺州客家人的文化,围屋作为一种视觉表达方式实质上是贺州客家人在自然与人文、怀旧与崇新、传承与变迁等多层面上进行的一种文学叙述,围屋不仅成为贺州客家人的自我意识表征,而且还成为了贺州客家族群历史的记忆,是贺州客家人对自身文化进行表达和表述的一种社会叙事"文本",同时也为叙事学提供了一种族群历史记忆的叙事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屋化 历史记忆 社会化叙事 文学人类学
下载PDF
贺州鸬鹚话语音
13
作者 钟梓强 《贺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95-100,共6页
描写贺州市鸬鹚话的语音系统,内容主要包括鸬鹚话的声韵调、语音特点两个部分。
关键词 鸬鹚话 声韵调 语音特点
下载PDF
贺州本地话与普通话的比较研究
14
作者 黄群 《贺州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98-102,共5页
通过对贺州本地话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发现其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掌握它们之间的不同点,是提高本地人学习普通话水平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本地话 普通话 研究
下载PDF
敬惜字纸信仰的嬗变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宗红 蒲日材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29-134,共6页
敬惜字纸信仰是中国古代社会一种非常重要的习俗,它经历了一个从文字魔力崇拜到对文字内容敬惜的历史演变过程。这一信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仍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敬惜字纸 信仰嬗变 现实意义
下载PDF
祠堂文化审美意识形态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韦祖庆 古贤明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8-162,共5页
统治者掌控的祭祀权下移使得民间祠堂逐渐兴盛起来,并由此形成祠堂文化。祠堂文化蕴涵的审美意识形态主要表征两个方面,一是敬祖,二是旺族,且本质上是借助祠堂这种意象促进族群的发展。黄姚古镇以其多祠共聚的特色体现"和"文... 统治者掌控的祭祀权下移使得民间祠堂逐渐兴盛起来,并由此形成祠堂文化。祠堂文化蕴涵的审美意识形态主要表征两个方面,一是敬祖,二是旺族,且本质上是借助祠堂这种意象促进族群的发展。黄姚古镇以其多祠共聚的特色体现"和"文化,表征了族群的自我发展,维持着古镇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祠堂文化 审美意识形态 发展
下载PDF
论多媒体技术在普通话教学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建强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49-150,共2页
与以往的传统教学手段相比,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是许多其他教学手段无法取代的,它也为普通话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和前景。以此,本文简略论述了多媒体技术在普通话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普通话教学 教学手段 教学原则 教学效率 教学内容
下载PDF
关于建设标话语言文化博物馆的设想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璧菀 《文化遗产》 CSSCI 2014年第2期132-139,共8页
标话是今两广交界处西江流域由百越土著居民遗留下来的一种独特的少数民族语言,处在粤方言的包围之中,使用人口以汉族为主,与壮侗语族语言有密切的关系,在对侗泰诸族发源地的研究中作用重大,是语言活化石。标话的研究对语言学、文化学... 标话是今两广交界处西江流域由百越土著居民遗留下来的一种独特的少数民族语言,处在粤方言的包围之中,使用人口以汉族为主,与壮侗语族语言有密切的关系,在对侗泰诸族发源地的研究中作用重大,是语言活化石。标话的研究对语言学、文化学、民族学、历史学都有重要的意义,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标话是濒危语言,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简要介绍了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保存保护,尤其是标话语言文化保存保护的现状,提出了标话语言文化博物馆的建设方案。标话语言文化博物馆实体馆拟分为五个部分:语言音像采录室、民俗实物展厅、方言卡拉ok室、语言视听室和图书资料室。标话语言文化博物馆的建设有利于标话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利于子孙后代,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是历史的使命所致,是目前全球化背景下刻不容缓的工作。保存和保护标话语言文化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等,需要各界的努力和民众的支持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话 少数民族语言 濒危方言 语言博物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道不行 乘桴浮于海——论孔子隐逸思想本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宗红 张晓英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6-19,68,共5页
孔子的主要思想是积极入世的,但在他的思想体系中也有隐逸思想的存在。在《论语》中,孔子多次谈到隐逸的问题,“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正是他隐逸思想的特殊表达,由此可以探析孔子隐逸思想产生的深刻原因和突出特点。
关键词 孔子 隐逸 隐逸思想 原因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疑问句使用情况调查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建强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9-142,共4页
基于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对20世纪20—30年代和70—80年代的疑问句进行定量统计分析,发现:两个时段四类疑问句使用频率的排列顺序同为:特指问>是非问>正反问>选择问;两个时段同类疑问句使用的频率略有不同:带"吗"... 基于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对20世纪20—30年代和70—80年代的疑问句进行定量统计分析,发现:两个时段四类疑问句使用频率的排列顺序同为:特指问>是非问>正反问>选择问;两个时段同类疑问句使用的频率略有不同:带"吗"类是非问句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语调是非问的使用频率却升高了;"非疑问形式+呢?"问句在两个时段的使用频率均很高;叹词问句有扩大增多的趋势,带"何"反问句则呈现萎缩减少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疑问句进行分类和研究时要参考各类疑问句的实际使用频率及其真实语料;考虑将"非疑问形式+呢"问句列为第五种疑问句;叹词疑问句至少有6种类型是前人未曾论及的,应根据其使用频率考察其代表性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问句 使用情况 现代汉语语料库 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