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49例慢性腹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结肠镜检查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海强 贝光明 +2 位作者 周翼 余天智 张冬琼 《中医研究》 2009年第3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腹泻患者中医辨证分型、血液流变学状态及进行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49例因以慢性腹泻伴黏液便或黏液血便为主诉的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及结肠镜检查,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慢性结肠炎133例(53.41%),溃疡性结肠... 目的:探讨慢性腹泻患者中医辨证分型、血液流变学状态及进行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49例因以慢性腹泻伴黏液便或黏液血便为主诉的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及结肠镜检查,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慢性结肠炎133例(53.41%),溃疡性结肠炎35例(14.06%),大肠癌32例(12.85%),大肠息肉29例(11.65%),肠黏膜正常9例(3.61%),憩室炎5例(2.01%),克隆病2例(1.61%),回肠末端炎2例(1.61%),肠结核1例(0.8%),末端盲肠炎1例(0.8%)。在32例肠癌中青年组12例(37.5%),中老年组20例(62.5%)。249例患者中有240例(96.39%)存在高黏、高凝状态。辨证分型其中脾虚湿困67例(26.91%)、脾肾阳虚56例(22.49%)、肝郁脾虚43例(17.27%)、寒湿困脾39例(15.66%)、气阴两虚18例(7.23%)、肝气郁结13例(5.22%)、脾气亏虚8例(3.21%)、脾胃湿热5例(2.01%)。结论:慢性腹泻患者血液流变学普遍存在高黏、高凝的"瘀血"状态;中医证型以脾虚湿困、脾肾阳虚、肝郁脾虚、寒湿困脾4型为主,主要体现以"虚"和"湿"为特性。结肠镜检查是探明慢性腹泻病因的主要方法,具有安全、有效、省时的优点,并能早期发现如绒毛状腺瘤等癌前病变的部位、大小、性质,并为镜下治疗或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结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腹泻/中医药疗法 血液流变学 结肠镜检查
下载PDF
从"脾虚为本,湿热瘀毒为标"探讨健脾清热活血方分期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关键问题 被引量:7
2
作者 符小聪 张涛 +3 位作者 邱燕婷 陈良荣 陈小芬 徐卓妮 《江西中医药》 2020年第6期9-11,共3页
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科的疑难病、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因其无法根治而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中医学将该病归属于"久痢"范畴,其中脾虚是发病的关键,湿热瘀毒贯穿疾病始终,导致疾病反复发作.溃疡性结肠炎临床... 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科的疑难病、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因其无法根治而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中医学将该病归属于"久痢"范畴,其中脾虚是发病的关键,湿热瘀毒贯穿疾病始终,导致疾病反复发作.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上可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根据不同分期、分时,应用健脾清热活血方药治疗,更契合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规律,笔者就健脾清热活血方分期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清热活血 溃疡性结肠炎 分期论治 脾虚 湿热瘀毒
下载PDF
氩离子凝固术联合乌梅汤加减治疗Barrett食管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海强 贝光明 +3 位作者 余天智 周翼 张冰 张冬琼 《四川中医》 2009年第8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联合乌梅汤加减治疗Barrett食管(BE)的临床疗效。方法:经内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的BE患者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在内镜下行APC治疗,对照组于术后给予抗反流和抑酸治疗...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联合乌梅汤加减治疗Barrett食管(BE)的临床疗效。方法:经内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的BE患者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在内镜下行APC治疗,对照组于术后给予抗反流和抑酸治疗;治疗组于术后给予乌梅汤加减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内镜下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18例患者中1例半年后失访,其余17例患者半年及1年后镜下随访未见复发;对照组20例患者半年后随访时16例镜下未见复发,2例在原来部位有散在BE上皮残留,2例在其他部位有新BE上皮生长,再次予APC治疗,之后6个月内2次胃镜随访未发现复发。其余16例患者1年后随访有4例在其他部位有新BE上皮生长,对照组1年后复发率为20%,两组患者1年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PC是经内镜非接触性治疗BE的新方法,短期疗效较好,配合乌梅汤加减可有效地预防BE的复发,提高综合治疗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氩离子凝固术 乌梅汤
下载PDF
肝硬化腹水形成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贝光明 李海强 韦刚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1年第7期677-680,共4页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腹水形成不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自发性腹膜炎、肾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或肝性脑病等风险,是预后不良的一个指标。该文就近几年对肝硬化腹水形成的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腹水形成不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自发性腹膜炎、肾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或肝性脑病等风险,是预后不良的一个指标。该文就近几年对肝硬化腹水形成的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腹水 形成机制 治疗
下载PDF
中药川芎的现代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近况 被引量:31
5
作者 李海强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13期1999-2001,共3页
川芎为伞形科蒿本属植物,味辛性温,具有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疏风止痛的作用,归肝、胆、心包经。《本草纲目》谓其为:“血中气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川芎含有川芎嗪、阿魏酸钠、川芎内酯、挥发油、挥发性油状生物碱及酚性物质... 川芎为伞形科蒿本属植物,味辛性温,具有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疏风止痛的作用,归肝、胆、心包经。《本草纲目》谓其为:“血中气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川芎含有川芎嗪、阿魏酸钠、川芎内酯、挥发油、挥发性油状生物碱及酚性物质等化学成分。川芎嗪是其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化学结构为四甲基吡嗪,有较强的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液流变、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调节血小板功能和抗凝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临床应用 中药 《本草纲目》 有效活性成分 活血祛瘀 现代药理学 四甲基吡嗪
下载PDF
不同方法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海强 贝光明 +2 位作者 罗昭芳 韦刚 林青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392-393,413,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V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成熟型VG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A组常规抑酸口服雷贝拉唑,B组行高频电凝术+抑酸,C组行高频电凝术+抑酸及中药乌梅汤加减;3组患者HP阳性者均常规+克拉霉素及阿莫西...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V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成熟型VG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A组常规抑酸口服雷贝拉唑,B组行高频电凝术+抑酸,C组行高频电凝术+抑酸及中药乌梅汤加减;3组患者HP阳性者均常规+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病理变化、内镜下形态及不良反应等。结果81例获随访并临床资料完整,随访时间8周,C组治疗方案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疣体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疗效优于A组及B组(P<0.01,P<0.05)。结论高频电凝术+抑酸+中药乌梅汤加减综合治疗方案有效发挥中医药辨证治疗疣状胃炎的作用,结合高频电凝术治标,促进机体阴阳气血平衡,具有提高临床疗效、减轻并发症、安全、疗效确切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状胃炎 乌梅汤 高频电凝术
下载PDF
乌梅丸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近况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海强 贝光明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9年第11期58-61,共4页
关键词 乌梅丸 临床应用 实验研究 综述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胃粘膜病变65例
8
作者 李海强 张冬琼 +3 位作者 刘绮 谢明映 罗昭芳 梅琳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胃粘膜病变的相关联系。方法:对6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胃粘膜内镜下病变和病理检查进行分析,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合并胃粘膜病变者占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总数的87.69%,以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为著。提...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胃粘膜病变的相关联系。方法:对6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胃粘膜内镜下病变和病理检查进行分析,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合并胃粘膜病变者占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总数的87.69%,以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为著。提示:脂肪肝患者胃粘膜血流改变和HP感染是粘膜病变的主要原因,中医辨证分型以肝郁脾虚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中医药疗法 胃疾病/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