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添加不同生物炭对人工窖泥培养微生物群落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思恒 宁欣强 +4 位作者 唐棠 罗惠波 郑佳 李华志 甘元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96-104,共9页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添加不同生物炭对人工窖泥微生物群落结构、菌群网络及内部菌属与理化因子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马弗炉慢速热解丢糟生物炭人工窖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丰度及优势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2等)...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添加不同生物炭对人工窖泥微生物群落结构、菌群网络及内部菌属与理化因子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马弗炉慢速热解丢糟生物炭人工窖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丰度及优势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2等)相对丰度更高;其不影响微生物网络稳定;窖泥微生物种群以Caproiciproducens等功能微生物为中心,并与Clostridium等功能菌菌属有较强相关性,从而有利于人工窖泥中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2等的富集,同时抑制Lactobacillus菌属生长,进而促进人工窖泥向优质窖泥转化。该文对不同生物炭添加至人工窖泥培养后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分析,为揭示添加生物炭以加快人工窖泥向优质老窖泥转化提供了一定的微生物学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窖泥 生物炭 微生物群落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高粘度薯类原料高效乙醇转化技术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海 靳艳玲 +7 位作者 方扬 何开泽 黄玉红 沈维亮 和智明 万明 肖瑶 陈谦 《科技促进发展》 2016年第1期35-40,共6页
原料粘度高已成为限制薯类乙醇行业发展的问题,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采用糖苷键单克隆抗体芯片技术阐明薯类原料粘度成因机制,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降粘酶系和相应的降粘预处理工艺;利用模拟的工业发酵压力条件,选育获得高产... 原料粘度高已成为限制薯类乙醇行业发展的问题,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采用糖苷键单克隆抗体芯片技术阐明薯类原料粘度成因机制,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降粘酶系和相应的降粘预处理工艺;利用模拟的工业发酵压力条件,选育获得高产物反馈抑制耐性菌株;同时与发酵过程调控工艺、新型高传质反应器系统集成,建立薯类乙醇高效发酵技术体系并成功应用于生产,实现薯类乙醇发酵三大技术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粘度 薯类 乙醇
下载PDF
利用氧化还原电位优化玉米酒精浓醪发酵过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方帷 李晓 +3 位作者 李华志 熊粟栗 袁文娟 张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64,共6页
利用氧化还原电位(ORP)调控玉米酒精浓醪发酵过程,通过设定不同的控制氧化还原电位(-50mV、-100mV、-150mV)及对照实验,对比菌体的数量、存活率、糖醇转化率、发酵效率和甘油生成量,探寻最佳的氧化还原电位控制位点。结果表明,当ORP控... 利用氧化还原电位(ORP)调控玉米酒精浓醪发酵过程,通过设定不同的控制氧化还原电位(-50mV、-100mV、-150mV)及对照实验,对比菌体的数量、存活率、糖醇转化率、发酵效率和甘油生成量,探寻最佳的氧化还原电位控制位点。结果表明,当ORP控制值为-150mV时,乙醇产量为103.36g/L,分别为ORP值为-50mV、-100mV、对照组的1.72倍、1.26倍、1.04倍,糖醇转化率和发酵效率高于其他三组;甘油产量为23.13g/L,为其他三组的0.91倍、0.96倍、1.07倍;菌体数量为4.50×10~9CFU/mL,为其他三组的0.85倍、0.97倍、1.01倍。控制氧化还原电位对酵母菌生长繁殖和存活有利,最佳控制值为-150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酒精浓醪 氧化还原电位 乙醇发酵 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