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阳市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筛查阳性人群特点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裕红 王华国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20期3029-3031,共3页
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筛查(NAT)阳性人群特点。方法选取该市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的无偿献血者20 000例,对其进行核酸混样定性检测、拆分单检及补充血清学检测,然后对其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20000例无偿献血者中,HB... 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筛查(NAT)阳性人群特点。方法选取该市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的无偿献血者20 000例,对其进行核酸混样定性检测、拆分单检及补充血清学检测,然后对其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20000例无偿献血者中,HBV表面抗原(HBsA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178例(0.890%)为HBsAg反应性,其中初次献血者的HBsAg反应性率明显高于重复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结果阴性18 000例,17例(0.094%)为混合检测(MPX)反应性,其中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的MPX反应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例MPX反应性标本中,11例(0.061%)为HBV DNA,其中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的HBV DNA比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HBV DNA阳性标本中,10例做乙型肝炎补充试验,乙型肝炎补充血清学试验均为阴性2例,单纯抗-HBs阳性1例,抗-HBc阳性7例,其中单纯抗-HBc阳性6例,抗-HBs阳性1例。结论无偿献血者HBV核酸筛查能够使血液安全得到进一步保证。HBV核酸检测阳性献血者中抗-HBc阳性比例较高,为降低HBV经血传播的风险,建议未开展核酸检测的血站增加对血液检测抗-HBc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乙型肝炎病毒 核算筛查
下载PDF
资阳地区2008—2017年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11
2
作者 魏丽 廖燕 +2 位作者 张明敏 曾赛群 廖丽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了解资阳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本市的献血者招募策略和血液检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2008—2017年资阳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8—2017年资阳地区无偿献血者的抗-HIV初筛反应性占0.182%(40... 目的了解资阳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本市的献血者招募策略和血液检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2008—2017年资阳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8—2017年资阳地区无偿献血者的抗-HIV初筛反应性占0.182%(406/222 616),确证阳性率为0.033%(74/222 616),男性HIV确认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18—25岁人群HIV确认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自由职业者HIV确认阳性率高于其他职业群体。结论资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应加强在全地区的防治HIV宣传力度和献血前咨询,并且最大限度降低窗口期感染风险,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阳地区 无偿献血者 HIV
下载PDF
资阳地区无偿献血者ABO、Rh血型分布情况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裕红 《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 2011年第6期543-543,共1页
目的:统计分析资阳地区无偿献血者血型分布,结合中心血站各血型成分储存及供血范围内医院临床用血情况,进行有计划的采血和储血,确保有充足的临床供应,避免血液的浪费。方法:对2008~2010年资阳地区无偿献血者的血型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 目的:统计分析资阳地区无偿献血者血型分布,结合中心血站各血型成分储存及供血范围内医院临床用血情况,进行有计划的采血和储血,确保有充足的临床供应,避免血液的浪费。方法:对2008~2010年资阳地区无偿献血者的血型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地区的ABO血型分布情况为:O>A>B>AB,Rh血型分布情况为O>A>B>AB。结论:本地区献血员的血型分布符合云贵川和长江中下游地区A基因频率升高的特点,同时也与中国汉族人群中Rh(D)阴性占0.2%~0.5%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 分布情况
下载PDF
资阳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裕红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19期112-112,共1页
目的了解资阳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布情况,减少血液报废,确保血液安全。方法对2008~2011年本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本地区献血者血液检测总阳性率为6.17%,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ALT阳... 目的了解资阳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布情况,减少血液报废,确保血液安全。方法对2008~2011年本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本地区献血者血液检测总阳性率为6.17%,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ALT阳性率分别为1.15%、0.84%、0.21%、0.97%、3.02%,ALT和HBsAg为主要不合格项。结论与其他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对比,资阳市无偿献血人群5项传染性指标阳性率高于国内一些地区的报道,ALT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血液检测结果 阳性率
下载PDF
细节管理用于血站成分制备工作中的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淑清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17期148-150,共3页
目的:对采取细节管理方式应用于血站成分制备工作中的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将笔者所在血站参与成分制备医务人员14人,按照掷硬币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人。对照组成分制备人员进行常规管理,试验组成分制备人员采用细节管理... 目的:对采取细节管理方式应用于血站成分制备工作中的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将笔者所在血站参与成分制备医务人员14人,按照掷硬币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人。对照组成分制备人员进行常规管理,试验组成分制备人员采用细节管理方式。比较经过管理后两组成分制备人员无菌技术操作评分、安全防护评分及血液产品非正常报废率。结果:试验组成分制备人员无菌技术操作(81.62±8.67)分,安全防护(85.61±7.52)分,非正常报废率为0,标签核对一致率为100%,血液剂量准确率为85.71%,明显优于对照组成分制备人员无菌技术操作(70.12±6.79)分,安全防护(76.84±7.43)分,非正常报废率57.14%,标签核对一致率28.57%,血液剂量准确率1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管理方式提升成分制备人员操作技术,血液产品质量也有所提高,避免了血液资源浪费,在血站成分制备工作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节管理 血站 成分制备 价值
下载PDF
全面护理管理在采血站无偿献血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华萍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第35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全面护理管理在采血站无偿献血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该采血站内进行无偿献血活动的志愿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志愿者献血过程中接受常规... 目的探讨全面护理管理在采血站无偿献血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该采血站内进行无偿献血活动的志愿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志愿者献血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志愿者献血过程中接受全面护理管理,观察两组志愿者采血后反应并比较两组献血满意度,同时追踪两组供血应用后输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志愿者采血后反应发生率及发生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献血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供血源输血反应发生率略高于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志愿者在采血站无偿献血过程中接受全面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其采血后反应,提升志愿者献血满意度,并可保证供血源的安全性,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护理管理 采血站 无偿献血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采血护士对献血者开展心理护理的作用及效果 被引量:9
7
作者 李淑清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24期64-65,共2页
目的:分析采血护士将心理护理应用于献血者对献血者的影响及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进行无偿献血的382名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献血顺序编号,并根据单双号分为两组。对照组(单号)191名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双号)191... 目的:分析采血护士将心理护理应用于献血者对献血者的影响及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进行无偿献血的382名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献血顺序编号,并根据单双号分为两组。对照组(单号)191名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双号)191名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再次献血率、疼痛感知评分、抑郁、焦虑状态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7%)、再次献血率(57.59%)、疼痛感知评分(1.87±1.91)分、HADS-D评分(2.33±0.84)分、HADS-A评分(2.46±0.2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4%)、再次献血率(29.32%)、疼痛感知评分(2.53±1.64)分、HADS-D评分(5.75±0.96)分、HADS-A评分(6.14±0.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血护士将心理护理应用于献血者,有助于缓解献血者焦虑等不良情绪,降低疼痛感知,减少不良反应,显著提高再次献血率,护理效果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血护士 效果 心理护理 献血者 作用
下载PDF
普通血袋常温保存分离后富含血小板血浆24 h再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江敏 王裕红 +2 位作者 兰霞 李淑清 廖燕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91-1392,共2页
目的探讨普通血袋常温分离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后保存24 h再制备的浓缩血小板(PC)质量。方法将采集的400 mL全血50袋,保存在20-24℃的恒温保存箱内,采集后<4 h经1次轻离心分离出PRP,容量(200±10)mL/份,再每份均分成2袋存放于普... 目的探讨普通血袋常温分离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后保存24 h再制备的浓缩血小板(PC)质量。方法将采集的400 mL全血50袋,保存在20-24℃的恒温保存箱内,采集后<4 h经1次轻离心分离出PRP,容量(200±10)mL/份,再每份均分成2袋存放于普通血袋中,分别标识为实验组:将PRP放置20-24℃的恒温保存箱内过夜,次日2次重离心,分出上清血浆,制备成PC,从全血采集时间算起,<24 h完成制备;对照组:将PRP立即2次重离心,分出上清血浆,制备成PC,从全血采集时间算起,<6 h完成制备。采集后24和48 h,分别检测2组PC中血小板、红细胞含量和pH值。结果 2组PC中红细胞混入量和pH值差异甚小(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血小板含量(×1010/袋)分别为1.36±0.33和2.63±0.46(P<0.05);对照组3项指标均合格,实验组只有红细胞混入量与pH值合格。结论分离PRP后,在普通血袋常温保存24 h再制备浓缩血小板,质量达不到《全血与成分血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血小板 血小板制备 富含血小板血浆 常温保存 普通血袋
下载PDF
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 被引量:9
9
作者 张雪莲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第10期154-155,共2页
现阶段,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期间,财务会计管理控制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要想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就需要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对内部控制制度加以健全,进而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良好运行。文章主要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 现阶段,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期间,财务会计管理控制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要想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就需要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对内部控制制度加以健全,进而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良好运行。文章主要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期间存在的问题入手,并且提出了加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会计内部控制 存在的问题 相关对策
下载PDF
质量管理控制在血液样本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裕红 《中外医疗》 2012年第4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结果的因素,为加强血液样本检验全程中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并提高血液样本检验质量。方法对血液样本检验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3个阶段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并就这些因素如何加强与质量控...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结果的因素,为加强血液样本检验全程中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并提高血液样本检验质量。方法对血液样本检验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3个阶段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并就这些因素如何加强与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结果通过对血液样本检验各环节关键点的质量管理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检验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精确性与准确性。结论对血液样本的收集、送检及测定等过程中影响准确性因素进行综合系统分析,多方协作并严格遵守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确保血样检验过程遵照工作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避免各个环节的负面影响,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进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可靠、及时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样本检验 质量控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探究血液标本采集质量与检验结果关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江敏 《中外医疗》 2013年第15期39-40,42,共3页
目的分析并研究血液标本采集质量和检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影响血液质量的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21例患者血液检验标本,根据采集血液的部位、时间、送检时间及标本容量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 目的分析并研究血液标本采集质量和检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影响血液质量的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21例患者血液检验标本,根据采集血液的部位、时间、送检时间及标本容量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血液标本采集质量和检验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集血液的部位、时间、送检时间及标本容量均对检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结论正确采集运送标本,严格按照采集方法进行采集,控制标本容量,可有效减少检验分析前的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降低医疗纠纷事故,且对保证血液检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标本 采集质量 检验结果
下载PDF
特殊护理干预用于静脉穿刺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锋 谢静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27期61-63,共3页
目的:分析特殊护理干预用于静脉穿刺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6月的献血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0例献血者给予特殊护理干预,对照组100例献血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献血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的... 目的:分析特殊护理干预用于静脉穿刺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6月的献血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0例献血者给予特殊护理干预,对照组100例献血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献血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满意度、献血不良反应及疼痛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99.00%)、满意度(98.00%)、无痛率(60.00%)高于对照组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93.00%)、满意度(91.00%)、无痛率(45.00%),观察组的静脉穿刺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脉穿刺采集血液中,应用特殊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献血者满意度以及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的发生,同时减轻穿刺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护理干预 静脉穿刺 成功
下载PDF
浅谈如何规范取血环节冷链管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红 《内江科技》 2015年第10期21-21,40,共2页
“血液冷链”是一套用于血液和血浆储存和运输的系统,它采用尽可能安全的方法以维持血液的各项功能,保证从献血者到受血者“从血管到血管”全过程的血液质量。它的两个要素是:1组织和管理血液、血浆储存和运输的人员;2安全储存和运输... “血液冷链”是一套用于血液和血浆储存和运输的系统,它采用尽可能安全的方法以维持血液的各项功能,保证从献血者到受血者“从血管到血管”全过程的血液质量。它的两个要素是:1组织和管理血液、血浆储存和运输的人员;2安全储存和运输血液、血浆的设备。取血是血液“冷链”中的重要一环,即用血医院到血站领取所需血液的过程,也是血液冷链责任由专业管理向非专业管理转移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链管理 血液质量 受血者 临床用血管理 血站管理办法 输血安全 输血科 生命安危 冰冻红细胞 医务科
下载PDF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雪莲 《财会学习》 2020年第3期90-90,92,共2页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我国事业单位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实现内部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价值。而全面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了对内部资本的控制。但目前全面预算管...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我国事业单位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实现内部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价值。而全面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了对内部资本的控制。但目前全面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和实践仍存在一些不足,影响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本文针对事业单位应用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优化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全面预算管理 问题和对策
下载PDF
做一名成分献血者
15
作者 廖丽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0年第11期79-79,共1页
对献血的方式,你了解多少?据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近八成人更愿意献全血而非成分献血;近七成人不了解成分献血与献全血的区别。实际上,成分献血比献全血更具科学性与医疗价值,既可以做到一血多用、节约宝贵的血资源,又可以消除患者因输入... 对献血的方式,你了解多少?据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近八成人更愿意献全血而非成分献血;近七成人不了解成分献血与献全血的区别。实际上,成分献血比献全血更具科学性与医疗价值,既可以做到一血多用、节约宝贵的血资源,又可以消除患者因输入含有各种成分的全血引起的不良反应,同时还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具体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献血 医疗价值 经济负担 不良反应 献全血
下载PDF
定期对设备维护保养在血液成分分离中的重要性分析
16
作者 罗锋 李淑清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期310-310,共1页
目的:研究定期对设备维修保养在血液成分分离中的重要性。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站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并且进行保养原则的分析和血液制品合格分析。结果仪器维护保养后血液成分分离的合格率为98.9%,... 目的:研究定期对设备维修保养在血液成分分离中的重要性。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站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并且进行保养原则的分析和血液制品合格分析。结果仪器维护保养后血液成分分离的合格率为98.9%,其中优质品为83.7%,大大提高了血液制品的合格率,且仪器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出现故障的几率大大降低。结论维护仪器应该遵循原则,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完好性,最大限度的降低仪器设备的故障并且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从而保证血液制品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期 设备 维修保养 血液成分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和管理措施探讨
17
作者 张晓琼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10期293-294,共2页
探讨有效进行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和管理措施。方法:对2013年~2015年进行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给予采血过程中全程护理、进行相关的招募活动并给予必要的健康教育,提升献血者对单采血小板相关知识的了解。对比三年中单采血小板的献血... 探讨有效进行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和管理措施。方法:对2013年~2015年进行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给予采血过程中全程护理、进行相关的招募活动并给予必要的健康教育,提升献血者对单采血小板相关知识的了解。对比三年中单采血小板的献血情况。结果:2013年、2014年、2015年的采集的人数分别为84人、104人和150人;采集量分别为84个治疗量,107个治疗量和182个治疗量;增长率分别为23.81%,44.23%。结论:对献血者进行持续跟进与管理,鼓励献血者参与到招募活动中,举办多样化的招募活动,注重采血过程的全程护理与健康教育,有助于达到扩大并稳定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献血者 招募 管理措施
下载PDF
不同年龄组献血者血液检测指标对比分析
18
作者 兰霞 王荣 陈江敏 《中国民康医学》 2013年第22期44-44,74,共2页
目的:分析两组不同年龄献血者血液检测指标结果的差异。方法:将2010~2012年的献血者分为A组(≥30岁)和B组(〈30岁),均进行血液检测,比较两组血液检测的结果。结果:在血液初筛检测结果中ALT不合格率A组高于B组(P〈0.05);HB... 目的:分析两组不同年龄献血者血液检测指标结果的差异。方法:将2010~2012年的献血者分为A组(≥30岁)和B组(〈30岁),均进行血液检测,比较两组血液检测的结果。结果:在血液初筛检测结果中ALT不合格率A组高于B组(P〈0.05);HBsAgA组明显低于B组(P〈0.05)。对合格的献血者进行血液四项检测,A组合格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对人民群众要积极做好健康教育,针对不同年龄人群做好宣传,对不合格献血者要暂缓献血,以提高血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年龄 血液检测指标 合格率
下载PDF
献血员招募策略调查分析
19
作者 陈江敏 《北方药学》 2013年第5期154-154,共1页
5.12事件给四川民众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创伤,也引发了血库告急的情况。本次调查针对的是5.12事件之后资阳市中心血站不同的招募策略对献血者再次献血率的影响。将首次献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可知,这些献血者中有1421人在5.12之... 5.12事件给四川民众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创伤,也引发了血库告急的情况。本次调查针对的是5.12事件之后资阳市中心血站不同的招募策略对献血者再次献血率的影响。将首次献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可知,这些献血者中有1421人在5.12之后的六个月内多次献血,两次献血的人数为1252人,三次献血的人数为165人。采用发放纪念品的招募方式进行招募并没有明显的效果。采用电子邮件进行招募的效果也明显不如采用电话方式进行招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员招募策略 首次献血 再次献血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小板参数及血小板膜糖蛋白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喆 刘文君 +5 位作者 曹汴川 罗锋 胡晓 陈红英 刘春艳 沈红书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66-370,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时血小板活化状态及功能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均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住院患儿,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流式细胞术(FCM)微量全血法检测ALL患儿(ALL组)、ALL诱导...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时血小板活化状态及功能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均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住院患儿,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流式细胞术(FCM)微量全血法检测ALL患儿(ALL组)、ALL诱导缓解治疗达完全缓解患儿(ALL-CR1组)以及外科择期手术患儿(正常组)的血小板参数、网织血小板百分率(IPF%)、网织血小板绝对值(IPC)、颗粒膜糖蛋白(CD62p)、PAC-1。结果二磷酸腺苷(ADP)激活前,ALL组CD62p、PAC-1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ALL-CR1组PAC-1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低于ALL组(P<0.05);ADP激活后,ALL组CD62p、PAC-1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ALL-CR1组PAC-1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高于ALL组(P<0.05);ALL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均低于正常组和ALL-CR1组(P<0.05);ALL组IPF%高于正常组和ALL-CR1组(P<0.05),IPC低于正常组和ALL-CR1组(P<0.05)。结论ALL初诊患儿存在血小板活化,同时伴有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参数及血小板膜糖蛋白可作为判断ALL疗效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血小板参数 PAC-1 颗粒膜糖蛋白 血小板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