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管理成效评估 被引量:4
1
作者 孟和达来 程鲲 +3 位作者 达布希拉图 孟和 洪美静 陈照娟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73-781,共9页
保护和管理成效评估是一个自然保护区成功实施就地保护和提升管理能力的重要过程。通过对评估指标的量化分析和专家打分法,对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成效进行评估,结果显示:(1)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生态系统结构、... 保护和管理成效评估是一个自然保护区成功实施就地保护和提升管理能力的重要过程。通过对评估指标的量化分析和专家打分法,对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成效进行评估,结果显示:(1)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服务、主要威胁因素和违法违规情况5项保护成效评估内容的17个指标经赋值计算后,最终得分为87.25分,保护成效非常显著,除生态系统结构中的评估指标草地覆盖面积占比下降外,其他量化指标如主要保护物种的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林地覆盖面积占比、湿地面积占比、指示物种生境适宜性、物种丰富度和防风固沙面积等均显著增加。(2)管理成效评估最终得分为88.0分,评估等级为“优”,说明保护区总体上处于较好的管理水平。管理措施中的科研能力和宣传教育指标为满分,但管理保障中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专门执法机构2项指标得分率相对较低,分别为45%和48%,管理成效中的社区参与指标得分率相对较低,为45%。基于评估结果提出了带动社区发展,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等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成效 管理成效 评估
下载PDF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植被分类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书理 雍伟义 +3 位作者 杨永昕 卢朝霞 张帆 李桂林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4-79,共6页
通过样方调查和群落分析的方法研究表明,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有5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10个植被亚型,38个群系,主要群系有华北落叶松林、白木千林、白桦林、岳桦林、山杨林、蒙古栎林、虎榛子灌丛、照山白杜鹃灌丛、山杏灌丛、岩蒿半... 通过样方调查和群落分析的方法研究表明,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有5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10个植被亚型,38个群系,主要群系有华北落叶松林、白木千林、白桦林、岳桦林、山杨林、蒙古栎林、虎榛子灌丛、照山白杜鹃灌丛、山杏灌丛、岩蒿半灌木丛、贝加尔针茅草原、银穗草草原等.植被由森林、灌丛过渡到草甸和草原.主峰有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海拔由低至高分布规律是草原-沟谷杂木林-虎榛子、杜鹃灌丛-山杨、白桦林(阳坡为蒙古栎林)-白桦林-云杉林-华北落叶松林(岳桦林)-亚高山草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罕乌拉 植被 森林 灌丛 草原 草甸
下载PDF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补录 被引量:3
3
作者 田慧敏 刘铁志 +2 位作者 田艳春 李桂林 巴特尔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9期6-9,共4页
本文作者采集了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标本400余份并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发现有94种赛罕乌拉新纪录种,分属20科39属,内蒙古新纪录种有28种.中国新记录种3种,经过分析食用菌25,药用菌12,食用兼药用8种,具抑制... 本文作者采集了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标本400余份并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发现有94种赛罕乌拉新纪录种,分属20科39属,内蒙古新纪录种有28种.中国新记录种3种,经过分析食用菌25,药用菌12,食用兼药用8种,具抑制肿瘤作用的有8种,毒菌14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 大型真菌补录 资源评价
下载PDF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鸟类区系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书理 李桂林 +1 位作者 巴特尔 那顺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618-622,共5页
1 990~ 1 999年 ,对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进行了考察研究 ,共记录到鸟类 1 50种 ,隶属于 1 7目 4 7科 1 0 2属 .其中 63种是夏候鸟 ,38种是留鸟 ,1 0种是冬候鸟 。
关键词 内蒙古 鸟类区系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 标本鉴定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大兴安岭南段季节冻土退化特征
5
作者 孙逸晨 魏江生 +3 位作者 舒洋 赵鹏武 齐桂萍 张静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4,共9页
[目的]季节冻土退化会直接影响生长季初期的水分补给,进而影响区域森林健康。然而,目前大兴安岭南段的冻土退化,特别是气候变化下冻土如何退化尚不清楚。[方法]在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期实验森林中,定位观测2014-2022年气... [目的]季节冻土退化会直接影响生长季初期的水分补给,进而影响区域森林健康。然而,目前大兴安岭南段的冻土退化,特别是气候变化下冻土如何退化尚不清楚。[方法]在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期实验森林中,定位观测2014-2022年气温、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等环境因子,分析森林季节冻土退化特征。[结果]研究表明:大兴安岭南段气温加速上升,1997-2022年间年平均气温上升速率为0.42℃·(10 a)^(-1),比1973-1996年间的升温速率[0.34℃·(10 a)^(-1)]加快了23.5%;且冻融期(当年11月-次年6月)平均气温上升速率更快[0.46℃·(10 a)^(-1)]。土壤的冻融模式呈自上而下单向冻结,单向融化;冻结速率、融化速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变快,在40~80 cm土层达到最大值(冻结速率2.23 cm·d^(-1)、融化速率4.50 cm·d^(-1))。季节冻土持续退化,观测到的最大冻结深度由80 cm减少至40 cm;冻融期显著缩短,开始冻结时间推迟,完全融化时间提前,导致年冻融期缩短15.21%。应用本文建立的冻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得出,积温升高对研究区季节冻土退化的贡献率超过90%,是该区域季节冻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结论]在大兴安岭南段,冻土退化主要表现为冻融期缩短,气温升高是导致季节冻土退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今后有必要监测季节冻土的变化,从而更好地进行森林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季节性冻土 冻土退化 冻融期
下载PDF
罕山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对植被类型的响应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淼 曲来叶 +2 位作者 马克明 李桂林 杨小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6640-6654,共15页
选取分布在中国东北部地区的阔叶林-针叶林-亚高山草甸这一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来研究植被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选取5种植被类型-山杨(Populus davidiana)(1250—1300 m),山杨(P.davidiana)与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的混交... 选取分布在中国东北部地区的阔叶林-针叶林-亚高山草甸这一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来研究植被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选取5种植被类型-山杨(Populus davidiana)(1250—1300 m),山杨(P.davidiana)与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的混交林(1370—1550 m),白桦(B.platyphylla)(1550—1720 m),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1840—1890 m),亚高山草甸(1900—1951 m),采用磷脂脂肪酸(Phopholipid Fatty Acids,PLFAs)分析方法测定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以及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来解释单种特征PLFAs的分异以及土壤理化指标与微生物PLFAs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SOC)对土壤微生物PLFAs总量,各类群(真菌(f)、细菌(b)、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生物量以及群落结构影响显著;土壤微生物PLFAs总量及各类群的生物量随土层加深总体上表现降低趋势,G+/G-和f/b分别随土层加深总体上表现升高趋势。不同植被类型下,阔叶混交林土壤PLFAs总量及各类群生物量总体上最高;针叶林比阔叶林下的f/b和G+/G-高;亚高山草甸下低的p H值对有机碳的可利用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导致f/b和G+/G-的值相对较高。总之,不同植被类型下SOC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最为显著,而较低的p H对有机碳的可利用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真菌对植被类型的变化比细菌更敏感,而细菌更易受可利用性养分和p H变异的影响,这对预测不同林型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脂肪酸(PLFAs) 土壤微生物群落 植被 土壤有机碳(SOC)
下载PDF
内蒙古红菇科真菌形态学和ITS测序分类鉴定 被引量:4
7
作者 田慧敏 刘铁志 +1 位作者 李桂林 巴特尔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0-526,共7页
基于子实体形态特征和rDNA-ITS测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常见的三种红菇科真菌进行鉴定,鉴定结果:10162为轮纹乳菇Lactarius zonarius(Bull.)Fr.,3367为球孢红菇Russula globispora(J.Blum)Bon,10257为细皮囊体... 基于子实体形态特征和rDNA-ITS测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常见的三种红菇科真菌进行鉴定,鉴定结果:10162为轮纹乳菇Lactarius zonarius(Bull.)Fr.,3367为球孢红菇Russula globispora(J.Blum)Bon,10257为细皮囊体红菇Russula velenovskyi Melzer&Zvára.其中球孢红菇Russula globispora为中国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菇科 rDNA-ITS序列 形态学特征 分类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