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赣南苏区大学生自我概念调查研究
1
作者 甘小荣 杨林 张莉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725-727,共3页
目的:研究赣南苏区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状况。方法: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测量了200名大学生外显自我概念状况,同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测量了50名大学生的内隐自我概念状况。结果:大学生整体外显自我概念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平... 目的:研究赣南苏区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状况。方法: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测量了200名大学生外显自我概念状况,同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测量了50名大学生的内隐自我概念状况。结果:大学生整体外显自我概念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平均分(t=14.98,P<0.001)。女性大学生外显自我概念整体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大学生(t=-0.26,P<0.05),城市大学生外显自我概念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t=-0.89,P<0.05)。另外,不同专业学生在心理自我(PER)、自我批评(SC)、自我满意(SA)、自我行动上存在显著差异。IAT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内隐自我概念比较积极,且内隐效应显著(t=-11.85,P<0.05)。结论:赣南苏区大学生外显自我概念和内隐自我概念普遍积极,且城市大学生外显自我概念高于农村大学生,不同专业学生在自我概念各维度得分上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苏区 大学生 内隐自我概念 外显自我概念
下载PDF
文本阅读中时间信息的心理加工研究
2
作者 刘地秀 《湘南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66-69,共4页
有关句子或篇章理解中时间信息加工的问题一直以来就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情境模型理论的提出更是激起了研究者们对时间维度的关注。总结、梳理情境模型的相关理论,了解时间信息的心理加工研究的主要技术模型以及目前该研究领域... 有关句子或篇章理解中时间信息加工的问题一直以来就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情境模型理论的提出更是激起了研究者们对时间维度的关注。总结、梳理情境模型的相关理论,了解时间信息的心理加工研究的主要技术模型以及目前该研究领域所存在问题,对该领域研究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阅读 时间信息 心理语言学研究 加工研究 Reading Text Information in Time 情境模型 研究领域 信息加工 相关理论 存在问题 时间维度 篇章理解 模型理论 健康发展 技术模型 积极意义 中时间
下载PDF
大学生特质反刍思维与状态反刍思维对行为抑制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甘小荣 关青 +3 位作者 胡小惠 张峰彬 何昊 唐宏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3-158,共6页
目的:探究特质反刍思维与状态反刍思维对大学生行为抑制的影响。方法:采用特质反刍思维量表筛选出高、低特质反刍思维组大学生各42例,通过“沉思分心”任务诱导被试进入反刍状态与注意分散条件,记录被试在改进的情绪信号停止任务中“停... 目的:探究特质反刍思维与状态反刍思维对大学生行为抑制的影响。方法:采用特质反刍思维量表筛选出高、低特质反刍思维组大学生各42例,通过“沉思分心”任务诱导被试进入反刍状态与注意分散条件,记录被试在改进的情绪信号停止任务中“停止”反应类型上的抑制时间及虚报率。结果:在“停止”反应类型中,高特质反刍思维组被试在状态反刍思维条件下对负性面孔的抑制时间比对正性面孔的抑制时间更长[(286±16)ms vs.(266±14)ms,P<0.001],虚报率更高[(0.7±0.1)vs.(0.5±0.1),P<0.001],而在注意分散条件下对两类面孔的抑制时间和虚报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特质反刍思维组被试在两种实验条件下对正性和负性面孔的抑制时间和虚报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特质反刍思维个体在状态反刍条件下表现出对负性面孔的行为抑制缺陷,这种行为抑制缺陷是由高特质反刍与状态反刍共同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质反刍思维 状态反刍思维 注意分散 情绪信号停止任务 行为抑制
下载PDF
不同监护类型儿童孤独感比较:社会支持的影响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甘小荣 赵玉 +1 位作者 占斌 唐宏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610-613,共4页
目的:了解不同监护类型儿童的孤独感现状、社会支持特点,分析儿童社会支持对孤独感的影响。方法:以320名不同监护类型儿童为被试,采用孤独感问卷、社会支持网络问卷收集数据,运用SPSS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不同监护类型儿童孤独感之间... 目的:了解不同监护类型儿童的孤独感现状、社会支持特点,分析儿童社会支持对孤独感的影响。方法:以320名不同监护类型儿童为被试,采用孤独感问卷、社会支持网络问卷收集数据,运用SPSS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不同监护类型儿童孤独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5,P>0.05)。(2)不同监护类型儿童社会支持主要来自父母,除了在母亲的陪伴维度双亲监护类型高于单亲、祖辈和其他监护类型外(F=2.90,P=0.007),不同监护类型儿童的社会支持得分在情感支持、工具性支持、价值肯定和亲密度等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社会支持得分与孤独感之间呈负相关,对于单亲监护和祖辈监护儿童,老师的陪伴支持是其孤独感的唯一预测因素(β=-0.31^-0.32),对于双亲监护儿童,母亲的工具性支持和老师的肯定价值是孤独感的有效预测因素(β=-0.40和β=-0.37)。结论:不同监护类型儿童孤独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有效降低儿童孤独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护类型 儿童 孤独感 社会支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