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扰素诱导蛋白AIM2诱发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志勇 易坚 刘凤恩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96-700,共5页
目的人类干扰素诱导基因家族之一的人类干扰素诱导蛋白(absent in melanoma 2,AIM2)被视为抑癌基因,但目前其抑癌机制仍不清楚。文中研究AIM2诱发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Tet-Off诱导模式系统来诱发AIM2大量表达,MCF-7 t TA-... 目的人类干扰素诱导基因家族之一的人类干扰素诱导蛋白(absent in melanoma 2,AIM2)被视为抑癌基因,但目前其抑癌机制仍不清楚。文中研究AIM2诱发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Tet-Off诱导模式系统来诱发AIM2大量表达,MCF-7 t TA-AIM2细胞为实验组,MCF-7 t TA-Luc细胞为对照组。Western blot检测AIM2在乳腺癌细胞株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XTT assay分析AIM2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膜联蛋白V-FITC和碘化丙啶染色行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的机制。结果文中建立的Tet-Off诱导系统可使t TA结合到TRE,从而促进AIM2基因转录,进而使AIM2蛋白大量表达。在诱导4 d后,可在细胞质及细胞核中检测到AIM2的表达,随诱导天数的增加其表达量增加。AIM2表达于细胞质及细胞核中。由XTT assay可知,MCF-7 t TA-AIM2细胞株在诱导6 d后生长速率减慢。诱导AIM2大量表达后,其FITC荧光凋亡百分比显著增加(2.36%vs 14.45%,P<0.01)。AIM2大量表达后抑制抗凋亡蛋白-Bcl-x L表达,增加促凋亡蛋白-Bad、Bax,并且活化caspases进而造成DNA修复蛋白PARP裂解。结论在乳腺癌Tet-Off诱导系统中,AIM2影响细胞增殖,刺激线粒体促使细胞走向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诱导蛋白2 乳腺癌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下载PDF
CTEN(羧基张力蛋白素)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志勇 易坚 邹小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9-813,共5页
目的:探讨CTE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芯片探讨在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409例)中CTEN表达的流行病学和临床意义。结果:CTEN在乳腺癌中的染色位于细胞质内。在90%的研究患者(1268例)中观察到CTEN的中度... 目的:探讨CTE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芯片探讨在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409例)中CTEN表达的流行病学和临床意义。结果:CTEN在乳腺癌中的染色位于细胞质内。在90%的研究患者(1268例)中观察到CTEN的中度表达或高表达。CTEN表达与预后因素包括肿瘤大小(χ2=4.254,P=0.044)、病理等级(χ2=7.555,P=0.019)、腋窝淋巴结转移(χ2=5.842,P=0.035)、诺丁汉预后指数(χ2=7.578,P=0.016)、原位复发(χ2=5.211,P=0.039)、局部复发(χ2=4.778,P=0.042)、远处复发(χ2=4.780,P=0.041)及组织学类型(χ2=7.634,P=0.012)有关。同时CTEN的表达的增加与磷酸化蛋白激酶(P-Akt)(χ2=27.23,P<0.001)、磷酸肌醇3激酶(PIK3)(χ2=37.22,P<0.001)、N-钙黏附蛋白(N-cadherin)(χ2=26.91,P<0.001)的上调之间的重要关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说明,高CTEN表达的患者比那些低CTEN表达的患者,有更短的特异生存时间(BCSS)(P=0.004)和更短的无转移生存期(P=0.041)。多因素分析表明CTEN在乳腺癌中不是一个独立的预后标志。结论:CTEN表达增加是一个致癌基因,CTEN的表达与预后不良的乳腺癌参数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EN 免疫组化 预后不良 乳腺癌
下载PDF
TSDH与乳腺癌细胞G期分裂关系探讨
3
作者 黄文祯 刘凤恩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4期325-326,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TSDH药物与乳腺癌的G期细胞分裂的关系。方法诱导裸鼠产生肿瘤硬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注射0.5ug/ml的TSDH药物,对照组注射DMSO药物25ul。结果观察组的MDA-MB-231肿瘤细胞的存活率为38.0%,MC... 目的:探讨分析TSDH药物与乳腺癌的G期细胞分裂的关系。方法诱导裸鼠产生肿瘤硬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注射0.5ug/ml的TSDH药物,对照组注射DMSO药物25ul。结果观察组的MDA-MB-231肿瘤细胞的存活率为38.0%,MCF-7肿瘤细胞的存活率为36.4%,而对照组分别为68.7%、64.4%,观察组的MCF-7和MDA-MB-231细胞明显受到抑制,两组对比,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将0.5ug/ml的TSDH药物处理不同时间段的肿瘤细胞,可观察到MDA-MB-231细胞12h后63.76%的细胞停滞于G期,62.54%的MCF-7细胞24h后停滞于G期。结论 TSDH药物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G期的细胞分裂,使乳腺癌细胞株停滞在细胞分裂的G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DH 乳腺癌 MCF-7 MDA-MB-231
下载PDF
Claudin-1、2、3、4在胃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志勇 欧阳忠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0-763,共4页
目的探讨Claudin-1、Claudin-2、Claudin-3及Claudin-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72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胃癌,且未合并其他肿瘤疾病,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胃癌手术标本中Claudin-1、Claudin-2、Claudin-3... 目的探讨Claudin-1、Claudin-2、Claudin-3及Claudin-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72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胃癌,且未合并其他肿瘤疾病,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胃癌手术标本中Claudin-1、Claudin-2、Claudin-3和Claudin-4的表达。结果 Claudin-2的表达率为73.6%,Claudin-4的表达率为44.4%。Claudin-1在腺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Claudin-3、Claudin-4在淋巴转移阳性中的表达更低,Claudin-3在T3、T4中的表达明显降低。Claudin-3与其他Claudin蛋白质具有显著相关性。在生存分析里,Claudin-4与良好的预后有关。结论 Claudin-3与Claudin-4可以作为胃癌的分子标志物,检测Claudin-3与Claudin-4在淋巴侵袭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LAUDIN-1 Claudin-2 CLAUDIN-3 CLAUDIN-4
下载PDF
袖状胃切除治疗大鼠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凤恩 刘志勇 +3 位作者 段训洪 黄文祯 赖闺娥 易坚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846-851,995,共6页
目的:探讨袖状胃切除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肥胖大鼠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ein,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然后随机分为袖状胃切除手术组(SG组),正常组(NG组)和假手术组(SS组)。观察比较3组大鼠术后体重、摄食量、糖... 目的:探讨袖状胃切除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肥胖大鼠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ein,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然后随机分为袖状胃切除手术组(SG组),正常组(NG组)和假手术组(SS组)。观察比较3组大鼠术后体重、摄食量、糖耐量、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及空腹Ghrelin,GLP-1浓度的变化。RT-PCR测定胰腺内胰岛素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胰岛β细胞形态学特点,用彩色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比较。结果:SG组大鼠术后体重连续3周持续下降,术后摄食量显著减少(P<0.05)。术后8周手术组糖耐量显著改善。手术组术后血清Ghrelin下降,GLP-1升高,空腹胰岛素(FINS)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SG组与NG组相比较,其β细胞光密度值、β细胞面积比、胰岛素mRNA均显著降低,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2型糖尿病大鼠胃袖状切除后术后摄食减少不是导致血糖改善的唯一原因。术后空腹胰岛素浓度降低、胰岛素敏感性改善;术后Ghrelin水平下降、GLP-1水平上升是治疗2型糖尿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袖状胃切除 2型糖尿病 GHRELIN GLP-1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血浆中TSP-1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赖闺娥 江柏青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0期4988-4991,共4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浆中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原发病灶分子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2009年7月~2010年12月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乳腺癌患者及5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术前...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浆中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原发病灶分子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2009年7月~2010年12月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乳腺癌患者及5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液标本以及临床病理资料,同时采集同期50例健康成年女性血液标本,分别采用ELISA方法测定以上标本血浆中TSP-1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乳腺癌患者血浆中TSP-1的表达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成年女性(F=244.01,P〈0.001)。2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浆中TSP-1的表达较术前明显减低(t=15.01,P〈0.001)。3乳腺良性疾病患者术前、术后血浆中TSP-1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t=0.019,P=0.985)。4乳腺癌患者血浆中TSP-1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原发病灶的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TNM分期呈正相关,乳腺原位癌患者血浆中TSP-1的表达明显低于浸润性乳腺癌的表达。5乳腺癌患者血浆中TSP-1的表达与原发病灶ER、PR的表达呈正相关(P〈0.001),与原发病灶Her-2的表达不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浆中TSP-1的表达明显存在异常,在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TSP-1可能是一个原癌基因,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浆TSP-1的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筛选、早期诊断、治疗、术后复发转移的监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TSP-1 ELISA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莲子心萃取物抑制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志勇 易坚 邹小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749-1753,共5页
目的以体外和动物模型探讨莲子心萃取物对于肝星状细胞活化及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在细胞实验中,检测莲子心萃取物对肝星状细胞珠的影响,用荧光分析仪测定细胞内过氧化氢含量,用Western blot检测胶原蛋白沉积、核转录因子-κB(NF-... 目的以体外和动物模型探讨莲子心萃取物对于肝星状细胞活化及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在细胞实验中,检测莲子心萃取物对肝星状细胞珠的影响,用荧光分析仪测定细胞内过氧化氢含量,用Western blot检测胶原蛋白沉积、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活化、Iκba的磷酸化与甲型平滑肌动蛋白的表达。动物分3组:假手术组,给予0.7%的羧甲基纤维素(CMC);模型组,结扎大鼠胆管,并给予0.7%CMC;实验组,结扎大鼠胆管并给予0.5 g·kg-1莲子心萃取物,每天喂药2次。用比色分析仪检测莲子心萃取物对大鼠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的含量,用定量实时聚合酶反应检测肝纤维化分数、甲型平滑肌动蛋白α-SMA及胶原蛋白col1α2的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80μg·m L-1莲子心萃取物可抑制TNF-α所引发的肝星状细胞内的过氧化氢含量与甲型平滑肌动蛋白(α-SMA)蛋白质表达及细胞内核转录因子抑制蛋白α(IκBα)的磷酸化,并抑制核转录因子(NF-κB)的活化及α-SMA蛋白质的表达;80μg·m L-1莲子心萃取物可显著抑制细胞胶原蛋白生成。与模型组比较,莲子心萃取物可降低肝纤维化大鼠的AST和ALT含量,降低肝胶原蛋白含量,减少α-SMA、犬Ⅰ型胶原α2(col1α2)mRNA表达。结论莲子心萃取物能抑制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子心萃取物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A 转化生长因子Β1
原文传递
猪离体小肠移植模型:改良Paul—Mikulicz回肠造口术
8
作者 刘志勇 易坚 邹小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402-2402,共1页
本实验旨在探讨改良Paul—Mikulicz回肠造口术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从而更为方便的获取移植物样本而不干扰肠道连续性。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20只雄性台湾Lan—Yu小猪。2.麻醉:肌肉注射氯胺酮(10mg/kg)和阿托品(O.2kg/kg... 本实验旨在探讨改良Paul—Mikulicz回肠造口术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从而更为方便的获取移植物样本而不干扰肠道连续性。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20只雄性台湾Lan—Yu小猪。2.麻醉:肌肉注射氯胺酮(10mg/kg)和阿托品(O.2kg/kg)麻醉诱导。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吸入2%的异氟烷维持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移植模型 回肠造口术 改良 小猪 离体 麻醉诱导 肌肉注射 气管插管
原文传递
白介素-10对硫代乙酰胺诱发小鼠肝纤维化的效果及其机制
9
作者 刘志勇 易坚 邹小明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714-718,共5页
目的 探讨IL-10(白介素-10)基因治疗是否具有抗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于饮水中添加硫代乙酰胺以诱发小鼠肝纤维化形成,随后经由电穿孔基因传送法将人类IL-10表达载体导入,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L-10在小鼠肝脏中的表达;采用S... 目的 探讨IL-10(白介素-10)基因治疗是否具有抗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于饮水中添加硫代乙酰胺以诱发小鼠肝纤维化形成,随后经由电穿孔基因传送法将人类IL-10表达载体导入,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L-10在小鼠肝脏中的表达;采用Sircol胶原蛋白测定法检测肝脏中胶原蛋白的含量;采用RT-PCR检测肝纤维化相关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胶原蛋白α1(collagen α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连分子-1(ICAM-1)、纤连蛋白(Fibronectin)、血管细胞间黏连分子-1(V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1、TIMP-2)]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L-10基因治疗可降低肝纤维化程度.Sircol胶原蛋白测定法显示,IL-10基因治疗可减少胶原蛋白的含量(P<0.05).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显示IL-10基因治疗可降低TGF-β1、TNF-α、ICAM-1和TIMPs mRNA的表达.结论 电穿孔IL-10基因治疗可提供肝硬化一个新颖的治疗途径,并具有临床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0/药理学/代谢 基因疗法 肝硬化/药物疗法 硫代乙酰胺/副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