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影《疯狂的石头》的符号学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何明清 陈静思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35-36,48,共3页
本文用符号学的原理对国产电影《疯狂的石头》进行了分析,从电影剧本、技术手法、影片风格等方面入手,阐述了符号学在电影创作的具体运用,分析了电影符号学的现实性与可行性,并进一步阐释了符号学的研究及运用对于电影产业乃至各个人文... 本文用符号学的原理对国产电影《疯狂的石头》进行了分析,从电影剧本、技术手法、影片风格等方面入手,阐述了符号学在电影创作的具体运用,分析了电影符号学的现实性与可行性,并进一步阐释了符号学的研究及运用对于电影产业乃至各个人文学科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 电影符号学 意指 黑色幽默 受众心理学
下载PDF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胡继泽 李亦凡 《科技资讯》 2008年第11期107-108,共2页
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不断提高,对人类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和变革。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人们获取知识,传播知识信息已达到方便、快捷的程度。大学作为传播知识信息的重要领地,传统的以单一方式进行单向... 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不断提高,对人类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和变革。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人们获取知识,传播知识信息已达到方便、快捷的程度。大学作为传播知识信息的重要领地,传统的以单一方式进行单向传播的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而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大学英语教学已成为必然趋势,其启发式、讨论式与研究式的知识传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 网络技术 教学模式
下载PDF
论大学低年级开设英语“大众文化”课程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述斌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85-186,共2页
英语大众文化的发展和新时代英语学习之间有着重要且必然的联系,这种必然性主要表现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求、目前文化导入式英语教学的要求、英语语言本身性质的要求和英语课程建设及英语教学、教材改革等方面。
关键词 "大众文化 课程建设 大学低年级学生
下载PDF
论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大学人文精神
4
作者 肖永忠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14-15,共2页
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并不意味着大学人文品位的降格,而应是在更高的层次上为更多人素质与修养的提升提供大学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大学应当是科学与人文统一、文化与功用统一的大众化了的精英大学,这才是新世纪大学精神。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大众化 大学人文精神
下载PDF
近现代侦探小说译介两次高潮与中断缘由的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海芳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41-142,共2页
结合勒费菲尔的操纵理论,从意识形态视角对近现代侦探小说译介在我国出现的两次高潮与中断的不同缘由进行了分析,从而验证;翻译活动是在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氛围中进行的,翻译活动的繁荣与式微无不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或操纵。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翻译活动 操纵 繁荣 式微
下载PDF
校园精神文化育人刍议 被引量:7
6
作者 肖永忠 《江西教育(管理版)(A)》 2007年第5期23-24,共2页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这种方式和结果以具有校园特色的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为其外部表现影响和制约着校园人的...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这种方式和结果以具有校园特色的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为其外部表现影响和制约着校园人的活动和校园人的发展。而高校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核和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精神文化 文化育人 校园文化 学校教育 地理环境 社会文化 师生员工 管理过程
原文传递
礼貌理论框架下的过渡语动态测定——对劝诱行为回答的个案研究
7
作者 何明清 钟平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7年第3期71-73,共3页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人们更多地关注过渡语的语用方面。Crystal认为语用学是"从语言使用者的视点出发的语言研究",是"以语言和语言外部的世界的关联性作为研究对象的"(Crystal 2003:364)。Olsh...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人们更多地关注过渡语的语用方面。Crystal认为语用学是"从语言使用者的视点出发的语言研究",是"以语言和语言外部的世界的关联性作为研究对象的"(Crystal 2003:364)。Olshtain(1983)和Cohen(1983)等人参照Searle的框架比较了第一语言学习者和第二语言学习者如何进行道歉,发现学习者的第一语言使用规则被迁移到他们的过渡语中,其研究的目的是找出第二语言的言语行为与本族人的言语行为的差距,从而试图提高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Blum-Kulka,House,and Kasper从语用学的视点出发,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对学习者的过渡语进行了实证研究(Blum-Kulka,House,and Kasver,19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语 个案研究 第二语言学习者 言语行为 第二语言习得 发现学习 第一语言 语用学 语言能力 劝诱行为
原文传递
从许译唐诗《无题》看诗歌翻译中的丢失
8
作者 刘彤 陈学斌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年第12期187-188,共2页
本文通过对许渊冲英译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的分析,探讨了诗歌翻译中的丢失现象。对此现象的探讨可以使我们加深对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本质的认识,有利于诗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也可为诗歌翻译的评价提供借鉴。
关键词 诗歌翻译 翻译的丢失 文化意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