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视觉障碍为首发症状的鞍区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研究
1
作者 郑家新 温延斌 +2 位作者 欧阳琼 郭年波 刘平兰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0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视觉障碍为首发症状的鞍区占位性病变影像学表现,提高鞍区占位性病变影像学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11月我院诊治的30例经手术病理诊断的以视觉障碍为首发症状的鞍区占位性病变CT、MRI影像特点及临床资料。结... 目的探讨视觉障碍为首发症状的鞍区占位性病变影像学表现,提高鞍区占位性病变影像学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11月我院诊治的30例经手术病理诊断的以视觉障碍为首发症状的鞍区占位性病变CT、MRI影像特点及临床资料。结果垂体大腺瘤12例,颅咽管瘤6例,Rathke囊肿4例,鞍区脑膜瘤2例,胶质瘤3例,表皮样囊肿2例,生殖细胞瘤1例。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CT与手术、病理符合率83.3%,MRI与手术、病理符合率93.3%。结论以视觉障碍为首发症状的鞍区占位性病变种类繁多,但依据病灶发生的部位及影像特点,CT和MRI相结合,多能术前作出较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障碍 鞍区占位性病变 影像
下载PDF
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MRI征象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奕 郭俊 温延斌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8年第1期69-71,81,共4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MRI征象及其与缺氧程度的关系,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30例临床确诊为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患儿行MRI扫描,并对其MRI征象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儿中,7例为单纯室管膜下出血,6例为... 目的:探讨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MRI征象及其与缺氧程度的关系,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30例临床确诊为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患儿行MRI扫描,并对其MRI征象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儿中,7例为单纯室管膜下出血,6例为室管膜下出血合并侧脑室旁脑白质内少量出血,4例为侧脑室室管膜下出血合并脑室内出血,2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为脑室周围白质损伤,2例为出血性脑梗死。结论: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MRI表现复杂多样,也可为多种征象共同存在;MRI征象与围生期缺氧程度无特定联系,不能作为脑损伤严重程度的依据;MRI能准确地发现病灶,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围生期 MRI征象
下载PDF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CT、MRI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彭长院 温延斌 刘汉东 《当代医学》 2017年第22期183-184,共2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发病多为单侧,但亦可为双侧,多见于40~60岁人群,且有年轻化趋势,其起病缓慢,以长期伏案工作、机动车驾驶员及长时间低头等不良姿势者多发。传统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影像学方法为X线平片,但对神经根及脊髓显示为盲区,...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发病多为单侧,但亦可为双侧,多见于40~60岁人群,且有年轻化趋势,其起病缓慢,以长期伏案工作、机动车驾驶员及长时间低头等不良姿势者多发。传统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影像学方法为X线平片,但对神经根及脊髓显示为盲区,只是通过间接征象推断性诊断。近年来,随着CT、MRI的发展,尤其是MRI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给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提供了更多的方法。现将CT、MRI在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CT MRI 研究 进展 综述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磁共振及功能成像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温延斌 熊海芮 +5 位作者 生晓惠 刘其生 张俊海 姚振威 买买提明.马合木提 徐俊喜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20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CNS-DLBCL)磁共振及功能成像特点,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PCNS-DLBCL MRI资料。51例患者中,行平扫+增强+DWI共42例,单行平扫1例,直接增强6例,行...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CNS-DLBCL)磁共振及功能成像特点,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PCNS-DLBCL MRI资料。51例患者中,行平扫+增强+DWI共42例,单行平扫1例,直接增强6例,行1H-MRS共11例,PWI 4例。结果 51例患者中,单纯发生于幕上45例(88%),单累及幕下3例(6%),幕上、幕下均累及3例(6%);30例单发(58.8%),21例多发(41.2%)。平扫共43例,病灶T1WI、T2WI均呈等或稍长信号;发生囊变5例(11.6%);出血2例(4.7%);周围重度水肿13例(30.2%),中度水肿21例(48.8%),轻度水肿7例(16.3%),无明显水肿2例(4.7%)。增强扫描48例,呈不规则强化14例(29.2%),团块、结节状强化26例(54.2%),环形强化15例(31.3%),强化病灶均可见深浅不一之凹陷征或缺口征(100%),出现角征23例(47.9%),开环样强化10例(20.8%),偏心性结节或肿块样强化8例(16.7%),厚环样强化3例(6.3%),并于其内见低信号裂隙征。DWI均可见不同程度高信号;1H-MRS均有Cho峰明显升高,NAA峰明显降低,Cho/NAA=2.11~28.37,均出现高耸脂质(Lip)峰;PWI示病灶强化区呈低灌注。结论充分认识磁共振及功能成像表现特征,可明显提高PCNS-DLBCL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