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黎声飞 伍音 +3 位作者 李东升 肖田田 龚媛 罗锋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7-242,共6页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感染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预防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8年2月临床资料完整的RA患者1069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749例和验证组320例,采用Epidata 3.0双...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感染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预防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8年2月临床资料完整的RA患者1069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749例和验证组320例,采用Epidata 3.0双录入和SPSS 21.0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对建模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相关性回归分析,基于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H-L)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效果。结果 1069例RA患者中,117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0.94%。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吸烟、2型糖尿病、关节置换术后、血清类风湿因子(RF)阳性是RA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预测模型S=-2.19+0.79×年龄-1.76×病程+1.36×吸烟史+0.41×糖尿病史-1.37×关节置换术后+4.41×RF。结论对RA患者合并肺部感染进行分析并建立感染预测模型,结果显示RF、病程、关节置换术后和吸烟史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模型预测
下载PDF
抗SSA抗体阳性类风湿关节炎28例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肖田田 曾频频 +1 位作者 李东升 伍音 《当代医学》 2016年第23期10-11,共2页
目的总结抗SSA阳性类风湿关节炎病例特点。方法总结28例抗SSA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关节受累情况、受累关节数、抗CCP、RF、抗核抗体谱、CRP、ESR。结果抗SSA阳性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多为女性,抗CCP抗体、RF高滴度阳性(>... 目的总结抗SSA阳性类风湿关节炎病例特点。方法总结28例抗SSA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关节受累情况、受累关节数、抗CCP、RF、抗核抗体谱、CRP、ESR。结果抗SSA阳性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多为女性,抗CCP抗体、RF高滴度阳性(>正常值3倍以上)的患者有20例(71.4%),治疗后,其水平仍维持在高滴度。有4例同时有抗SSB阳性,其中2例(7.1%)就诊时合并干燥综合征(SS),1例在诊治10个月后发展成系统性红斑狼疮,另1例随访至投稿,该患者于诊断为RA 51个月后继发了SS。在随访30个月中,该组患者的CRP、ESR水平均高于正常值,说明该组患者病情控制欠佳。结论抗SSA阳性可能是提示难治性及预后较差的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SSA 类风湿关节炎 不良预后
下载PDF
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28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黎声飞 陈红 《当代医学》 2018年第13期137-139,共3页
目的分析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选取128例类风湿性关节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比例分成实验组、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甲氨蝶呤,其中实验组增服来氟米特,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 目的分析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选取128例类风湿性关节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比例分成实验组、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甲氨蝶呤,其中实验组增服来氟米特,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有效率90.63%,对照组有效率7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情况相接近,实验组不良反应率20.31%,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甲氨蝶呤配伍来氟米特方案,能改善RA治疗疗效,同时患者不良反应率无提升风险,因此,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氟米特 甲氨蝶呤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下载PDF
风湿性疾病并恶性肿瘤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龚媛 伍音 黎声飞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9年第12期24-25,共2页
目的提高对风湿性疾病并恶性肿瘤的临床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风湿性疾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发病机制进行分析。结果17例患者经常规抗风湿治疗后,其中5例骨、关节及肌肉疼痛有所减轻,2例面部皮疹变淡,该7例血... 目的提高对风湿性疾病并恶性肿瘤的临床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风湿性疾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发病机制进行分析。结果17例患者经常规抗风湿治疗后,其中5例骨、关节及肌肉疼痛有所减轻,2例面部皮疹变淡,该7例血沉均恢复正常;10例临床症状逐渐加重,出现常规治疗无效的发热、淋巴结肿大、消瘦、疼痛、贫血、白细胞减少、血沉下降不明显、C-反应蛋白持续升高。17例均以风湿病为首发而确诊为恶性肿瘤者,其中肺癌5例、白血病2例、淋巴瘤2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骨癌、肝癌、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结肠癌各1例。17例中死亡4例,均为晚期肿瘤患者;其余患者风湿病症状缓解。结论风湿病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危险性较普通人群高,对已符合风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予以常规的抗风湿治疗效果欠佳,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没有明显改善,应注意排除是否合并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疾病 恶性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龚媛 《当代医学》 2016年第27期133-134,共2页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LEF)与甲氨蝶呤(MTX)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8例纳入研究的病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予LEF与MTX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加用小剂量强的松,12周为...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LEF)与甲氨蝶呤(MTX)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8例纳入研究的病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予LEF与MTX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加用小剂量强的松,1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关节肿胀个数、双手握力、C-反应蛋白(CRP)、关节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血沉(ESR)等指标的改善情况;观察2组综合疗效的比较情况;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前改善,但观察组疗效更显著(P<0.05);观察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有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以肝功能异常、消化系统不适症状、血细胞降低为主,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LEF与MTX联合强的松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氟米特 甲氨蝶呤 小剂量激素 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艾拉莫德与双醋瑞因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和超氧化歧化酶等指标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黎声飞 《抗感染药学》 2018年第1期153-155,共3页
目的:评价艾拉莫德与双醋瑞因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RA)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和超氧化歧化酶(SOD)等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就诊治疗的RRA患者106例资料,将其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常规组患者给... 目的:评价艾拉莫德与双醋瑞因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RA)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和超氧化歧化酶(SOD)等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就诊治疗的RRA患者106例资料,将其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常规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与艾拉莫德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则给予艾拉莫德和双醋瑞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丙二醛(MDA)、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指标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IL-1、TNF-α、CRP、VEGF、MDA、TAOC水平测得值低于常规组(P<0.05),SOD水平测得值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艾拉莫德和双醋瑞因治疗RRA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和SOD等指标水平,促进了RRA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醋瑞因 甲氨蝶呤 难治性 类风湿关节炎 艾拉莫德
下载PDF
呼吸训练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丁明丽 《医疗装备》 2018年第15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4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抗风湿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并接受常...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4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抗风湿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并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呼吸训练。比较两组临床体征、肺功能及圣乔治呼吸疾病问卷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体征发生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等肺功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症状、疾病影响和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在基础抗风湿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呼吸训练,可以提升患者的肺活量,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训练 类风湿关节炎 间质性肺炎 肺功能
下载PDF
来氟米特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谢君 黄丽燕 黎声飞 《当代医学》 2019年第21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来氟米特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90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应用激素治疗方法)和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来氟米特治疗方法),每组45例。采用统... 目的观察分析来氟米特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90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应用激素治疗方法)和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来氟米特治疗方法),每组45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临床指标(平均正常活动时间、平均关节压痛消失时间以及平均关节肿胀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脱发、肝肾功能损害以及肠胃功能损害)以及治疗前后血沉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平均晨僵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脱发、肝肾功能损害以及肠胃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沉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平均晨僵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沉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平均晨僵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来氟米特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氟米特 风湿免疫性疾病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24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伍音 郭经琴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673-675,共3页
目的 :了解强直性脊柱炎 (AS)的特点 ,减少误诊率、致残率。方法 :把AS分为 4组 [JAS(幼年性AS)、AAS(成年性AS)、男性AS、女性AS]、及早、中、晚三期 ,通过分析各组的特点 ,了解AS的发病规律及诊断方法。结果 :2 4例AS平均起病年龄 18.... 目的 :了解强直性脊柱炎 (AS)的特点 ,减少误诊率、致残率。方法 :把AS分为 4组 [JAS(幼年性AS)、AAS(成年性AS)、男性AS、女性AS]、及早、中、晚三期 ,通过分析各组的特点 ,了解AS的发病规律及诊断方法。结果 :2 4例AS平均起病年龄 18.2岁、首发于腰臀占 5 0 %、首发于外周关节的占 4 2 %、病程中除中轴受累外 ,合并累及外周关节的占 6 6 %、发生腰椎强直占AS的 5 0 %、中晚期患者均为男性、且发病年龄早。女性AS发病晚、病情轻。结论 :青少年男性、出现腰臀和(或 )外周关节疼痛者 ,要高度警惕AS。血沉 (ESR)、骶髂关节CT是诊断的有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CT 骶髂关节
下载PDF
伴周围血管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2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伍音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646-647,共2页
目的 :探讨伴周围性血管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 :4 2例患者分为 2组 ,(伴周围血管炎组和无周围血管炎组 ) ,通过分析 ,了解伴周围血管炎的SLE的临床特点及意义。结果 :伴有周围血管炎者病情较活动、内脏... 目的 :探讨伴周围性血管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 :4 2例患者分为 2组 ,(伴周围血管炎组和无周围血管炎组 ) ,通过分析 ,了解伴周围血管炎的SLE的临床特点及意义。结果 :伴有周围血管炎者病情较活动、内脏损害频率高 ,对治疗反应差 ,需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血管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抗核抗体定量检测在神经精神性狼疮脑脊液重应用价值
11
作者 龚媛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7期118-118,共1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脑脊液的抗核抗体(抗核抗体)定量诊断测量对神经精神性狼疮的价值。方法28例患者,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核抗体滴度,用免疫荧光检测和常规检测脑脊液,脑脊液生化试验。对神经精神型...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脑脊液的抗核抗体(抗核抗体)定量诊断测量对神经精神性狼疮的价值。方法28例患者,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核抗体滴度,用免疫荧光检测和常规检测脑脊液,脑脊液生化试验。对神经精神型狼疮与非神经精神型狼疮统计分析比较。结果两组脑脊液糖,细胞数,氯无显著差异,脑脊液。神经精神型狼疮患者脑脊液抗核抗体≥1∶100滴度,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神经精神型狼疮组;神经精神型狼疮抗核抗体滴度分析显著高于非神经精神型狼疮。两组治疗后,神经精神型狼疮组脑脊液的抗核抗体滴度为1∶100阳性率下降。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脑脊液,分析抗核抗体的定量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神经精神型狼疮。并提供治疗和预后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抗体 脑脊液 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2
作者 龚媛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5期802-803,共2页
目的观察羟氯喹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验组口服羟氯喹200mg,2次/d;甲氨蝶呤7.5~10mg,1次/周。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7.5~10mg,1次/周。记录治疗前、用药12周及24周时患者... 目的观察羟氯喹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验组口服羟氯喹200mg,2次/d;甲氨蝶呤7.5~10mg,1次/周。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7.5~10mg,1次/周。记录治疗前、用药12周及24周时患者休息痛、晨僵、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握力、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周和24周后休息痛、晨僵、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握力、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医生和患者评价,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半定量)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改善更加明显。结论羟氯喹抗风湿疗效确切,且与甲氨蝶呤合用有助于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缓解率,降低肝损伤发生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氯喹 甲氨蝶呤 类风湿性关节炎 疗效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伍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3期437-437,共1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选用甲氨蝶呤,观察组应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融合蛋白,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疗效...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选用甲氨蝶呤,观察组应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融合蛋白,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8.89 P<0.05),且起效快。结论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因此比甲氨蝶呤起效快、效果更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 受体-抗体
下载PDF
黄芪提取物调控Nrf2/ARE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乙偲 谭菲 +1 位作者 易露露 宋长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217-2221,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提取物调控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法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高剂量+ML385组和低、高剂量实验组,每... 目的探讨黄芪提取物调控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法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高剂量+ML385组和低、高剂量实验组,每组12只;另选12只大鼠作为空白组。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均灌胃等体积的0.9%NaCl,低、高剂量实验组大鼠分别灌胃50、100 mg·kg^(-1)黄芪提取物,高剂量+ML385组大鼠在灌胃100 mg·kg^(-1)黄芪提取物的同时腹腔注射20 mg·kg^(-1)ML385,qd,连续8周。检测大鼠肾组织中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含量,用二氢乙啶染色法检测活性氧表达水平,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醌氧化还原酶1(NQO1)、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细胞核Nrf2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空白组、模型组、高剂量实验组和高剂量+ML385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分别为(163.89±20.28)、(71.35±12.72)、(132.11±19.29)和(73.04±13.28)U·mg^(-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分别为(12.82±1.57)、(4.91±1.18)、(8.54±1.09)和(5.10±1.43)U·mg^(-1),活性氧分别为0.02±0.01、0.09±0.01、0.05±0.01和0.08±0.01,细胞核Nrf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63±0.09、0.28±0.06、0.60±0.08和0.32±0.05,NQO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58±0.11、0.27±0.07、0.63±0.12和0.31±0.08,HO-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53±0.08、0.23±0.06、0.59±0.09和0.28±0.05。高剂量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剂量+ML385组的上述指标与高剂量实验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黄芪提取物可以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氧化应激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Nrf2/ARE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提取物 糖尿病肾病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抗氧化反应元件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泰它西普治疗狼疮足细胞病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常海英 李东升 谢晓东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40-342,共3页
狼疮足细胞病(LP)是狼疮肾炎的一种特殊类型, 特征是SLE通过介导非免疫复合物沉积使得足细胞广泛损伤。激素对LP大多能起效, 但治疗后容易复发, 目前缺乏一种方案降低LP复发率。本例LP患者常规治疗后病情反复, 经加用泰它西普治疗后, 随... 狼疮足细胞病(LP)是狼疮肾炎的一种特殊类型, 特征是SLE通过介导非免疫复合物沉积使得足细胞广泛损伤。激素对LP大多能起效, 但治疗后容易复发, 目前缺乏一种方案降低LP复发率。本例LP患者常规治疗后病情反复, 经加用泰它西普治疗后, 随访6个月患者临床完全缓解, 泼尼松顺利减量到10 mg/d, 未有病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足细胞病 泰它西普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