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构建筑学与国家的关系:中国建筑现代转型问题再思 被引量:10
1
作者 赖德霖 《建筑师》 2008年第2期37-40,共4页
在中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国家与建筑活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这一关联的现代转变及其影响至今在中国建筑史研究中还鲜有讨论。本文考察19世纪中叶以来,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国家性质的变化对中国现代建筑专业的影响。文章论证,在近... 在中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国家与建筑活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这一关联的现代转变及其影响至今在中国建筑史研究中还鲜有讨论。本文考察19世纪中叶以来,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国家性质的变化对中国现代建筑专业的影响。文章论证,在近代中国,伴随着外来势力和文化在中国影响的扩大,多元的公民社会出现并成为建筑商品化和多元化建筑价值取向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建筑的话语权的把持者,即建筑职业标准和审美评判的主体也发生了变化,建筑师职业在中国社会分工中的独立。传统国家与建筑业的主宰与被主宰关系被以租界为代表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取代,建筑形式从传统等级社会的制约下获得了发展的自由。20世纪20年代之后新的民族国家的建立不仅延续了外国租界对于建筑活动的法制化管理方式,还出于国家认同和改造国民的需要,推动了建筑中关于民族风格的探索以及对于政府行政建筑、纪念物和国民教育空间等特殊类型建筑的建造。国家与建筑学形成一种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以后,限于当时的建设条件,国家与建筑再次经历了主宰与被主宰的关系,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多元化格局为中国建筑业的繁荣提供了新的条件,国家正在重建与建筑之间管理与被管理、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建筑 国家 建筑学
下载PDF
《近代哲匠录——中国近代重要建筑师、建筑事务所名录》更正与补遗(2) 被引量:4
2
作者 赖德霖 王浩娱 +1 位作者 袁雪平 司春娟 《建筑创作》 2011年第2期164-175,共12页
《近代哲匠录——中国近代重要建筑师、建筑事务所名录》是一部有关中国近代建筑师生平及事务所概况的工具书,收录了250位中国近代建筑师和11所建筑事务所,并辅以建筑师和事务所的经历或简史,及其相关资料和作品,比较完整地介绍了中国... 《近代哲匠录——中国近代重要建筑师、建筑事务所名录》是一部有关中国近代建筑师生平及事务所概况的工具书,收录了250位中国近代建筑师和11所建筑事务所,并辅以建筑师和事务所的经历或简史,及其相关资料和作品,比较完整地介绍了中国近代建筑师和建筑事务所的情况,展示了中国近代建筑事业的发展情况和成就。对于这本名录的"更正与补遗",旅美学者赖德霖先生完成于2006年10月。本刊在2010年第6期刊载了文稿的前半部分。本期刊载后半部分,以使读者对文稿有完整的了解。文中问号表示存疑或待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师 美术家 建筑 近代建筑史 哲匠 上海市档案馆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 名录
下载PDF
“中国近代建筑史”编写工作自省 被引量:6
3
作者 赖德霖 伍江 徐苏斌 《建筑师》 2017年第5期16-19,共4页
五卷本“中国近代建筑史”丛书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由赖德霖、伍江、徐苏斌三人主编.并联合国内外38所高校和研究机构、78位作者(其中54位为承担了独立章或节的主要作者... 五卷本“中国近代建筑史”丛书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由赖德霖、伍江、徐苏斌三人主编.并联合国内外38所高校和研究机构、78位作者(其中54位为承担了独立章或节的主要作者,含赖、伍、徐3人.另包括陈勐和张曦),以及5位特邀附录作者(姚颖.青木信夫、李颖春、魏筱丽、Eduard Kogel)合作完成,2016年6月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近代建筑史 编写工作 基金资助项目 图书出版 研究机构 国内外 作者
下载PDF
重庆大学建筑系的柏林工业大学基因试探——一项基于人物生平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赖德霖 王浩娱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1-98,共8页
目前有关重庆大学建筑系早期历史的研究多强调其所受的布扎影响。本文考查该系成立前后校系主要行政人员的教育背景,意在从一个新角度探寻他们的办学方略,这就是模仿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因为后者从实用、材料和时代特点出发的教育理念对... 目前有关重庆大学建筑系早期历史的研究多强调其所受的布扎影响。本文考查该系成立前后校系主要行政人员的教育背景,意在从一个新角度探寻他们的办学方略,这就是模仿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因为后者从实用、材料和时代特点出发的教育理念对于20世纪早期的中国非常合适。该校对中国现代建筑和建筑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大学建筑系 柏林工业大学 中央大学 学院派影响 综合理工学院传统
原文传递
中国当代建筑口述史学研究历程与观察--赖德霖教授访谈 被引量:4
5
作者 董哲 赖德霖 《新建筑》 2022年第2期4-7,共4页
近一二十年,口述访谈逐渐成为建筑史学者广泛采用的一门研究方法,中国建筑口述史学术研讨会暨工作坊也即将召开第五届会议。文章是对历次研讨会的学术召集人赖德霖教授的访谈。内容涉及第一届研讨会的缘起和组织,赖教授关于口述访谈的... 近一二十年,口述访谈逐渐成为建筑史学者广泛采用的一门研究方法,中国建筑口述史学术研讨会暨工作坊也即将召开第五届会议。文章是对历次研讨会的学术召集人赖德霖教授的访谈。内容涉及第一届研讨会的缘起和组织,赖教授关于口述访谈的经验、技巧、案例的介绍,以及他对口述史研究的理论内涵、发展机制、未来议题的思考。借此记录当代中国建筑口述史学的历史,尝试以史学史视角促进建筑口述史学的系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访谈方法 口述史学 赖德霖 中国建筑口述史学术研讨会 《中国建筑口述史文库》
下载PDF
地域性:中国现代建筑中一个作为抵抗策略的议题和关键词 被引量:23
6
作者 赖德霖 《新建筑》 2019年第3期29-34,共6页
通过对"地域性"这一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议题和关键词进行历史考察,论证地域性具有多义表现,它们折射出不同时期中国建筑家--包括学者、主管官员及建筑师--面对的文化、政治和社会问题,专业上的挑战,以及他们的对策。因此... 通过对"地域性"这一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议题和关键词进行历史考察,论证地域性具有多义表现,它们折射出不同时期中国建筑家--包括学者、主管官员及建筑师--面对的文化、政治和社会问题,专业上的挑战,以及他们的对策。因此,地域性堪称中国现代建筑史中一个批判或抵抗的策略:批判营造学社的中国建筑史研究范式、抵抗国际式现代主义、抵抗一元话语的主导、抵抗建筑语言的全球化、抵抗建筑实践方式的全球化、抵抗"被地域化",以及抵抗城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建筑 批判地域主义 抵抗 民居 地域性 本土设计
下载PDF
材料的国族化:1930年代国货运动对中国国产建材工业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姚颖 赖德霖 《建筑师》 2020年第6期63-73,共11页
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动荡之中,中国民族工业的产品市场受到了严重挤压。为杜塞漏卮,挽回利权,1933—1935年期间以上海为中心展开了"国货年"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中国政府、社会有识之士、建筑师、营造商、材料生... 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动荡之中,中国民族工业的产品市场受到了严重挤压。为杜塞漏卮,挽回利权,1933—1935年期间以上海为中心展开了"国货年"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中国政府、社会有识之士、建筑师、营造商、材料生产商,以及专业和大众媒体团结进取,对国货建材进行了广泛宣传。中国工程师学会通过主办国产建筑材料展览会,联合了国货建材的主要厂商,又建立了评审和奖励机制以促进国货建材的改进和革新;中国建筑师学会联合上海建筑协会等社会组织和社会贤达主办中国建筑展览会,充分展示国产建材所取得的成绩并提出制定行业标准的目标。经过大力宣传,一批国货建材生产厂家很快发展并成为著名品牌。探讨在这段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中国国产建筑材料如何得以宣传推广并得到认同和支持,有助于揭示除风格造型之外,建筑材料与一个发展中国家建筑的民族性和现代性也有着特殊的关联。不仅如此,本研究还将在今天的遗产保护工作中引发对于国产建材的记录、研究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货运动 国产建筑材料 材料国族性 国产建筑材料展览会 中国建筑展览会
下载PDF
《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叶以前)》书评——致敬陈志华 被引量:5
8
作者 赖德霖 《建筑遗产》 2019年第3期123-129,共7页
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图1)是当代中国一位杰出的建筑历史学家、建筑评论家,也是一位优秀的社会批评家与思想家。他在外国建筑史、外国园林史、中国乡土建筑研究、西方现代建筑美学和文物建筑保护理论的译介、建筑评论等诸多方面均有卓越... 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图1)是当代中国一位杰出的建筑历史学家、建筑评论家,也是一位优秀的社会批评家与思想家。他在外国建筑史、外国园林史、中国乡土建筑研究、西方现代建筑美学和文物建筑保护理论的译介、建筑评论等诸多方面均有卓越建树和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史 外国 书评 当代中国 建筑评论 历史学家 清华大学 乡土建筑
下载PDF
构图与要素——学院派来源与梁思成“文法—词汇”表述及中国现代建筑 被引量:37
9
作者 赖德霖 《建筑师》 2009年第6期55-64,共10页
"文法"和"词汇"是梁思成中国建筑历史研究和中国风格建筑创作思想表述中的一对概念。他不仅用它们来说明中国建筑法式与结构构件和造型要素之间的关系,还由此发展出其中国风格建筑创作的方法,即"建筑可译论&qu... "文法"和"词汇"是梁思成中国建筑历史研究和中国风格建筑创作思想表述中的一对概念。他不仅用它们来说明中国建筑法式与结构构件和造型要素之间的关系,还由此发展出其中国风格建筑创作的方法,即"建筑可译论"。因此这对概念可以说是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研究与中国风格建筑设计理论的原点,在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将两个概念置于梁所受的学院派建筑教育背景中进行考察。作者认为这项研究不仅可以帮助理解梁的《营造法式》研究,他在1935年所编纂的《建筑设计参考图集》和在1950年代所提出的"建筑可译论"思想的理论基础,还可以进一步厘清学院派建筑教育对中国的影响,并在更大的范围内揭示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许多"中国风格"建筑的设计方法论本质,从而贡献于中国的建筑学术史以及建筑设计思想史。这是因为,在作者看来,无论是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中国古典复兴式建筑,还是1950年代"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的新创作,甚至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古都风貌式"以及所谓的"欧陆风格"设计都有着相同的方法论来源,这就是法国巴黎美术学院的"构图"与"要素"设计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建筑史 中国现代建筑史 中国建筑学术史 中国建筑设计思想史 梁思成 “文法” “词汇” “建筑可译论” 学院派影响 迪朗 加代 “构图” “要素”
下载PDF
关于《营造法式》研究若干议题的读书笔记 被引量:1
10
作者 赖德霖 《建筑师》 CSSCI 2023年第6期108-114,共7页
作为一篇史学史读书笔记,本文试从《营造法式》研究诸多议题之中选择四个争议较大且持续较久者,通过比较阅读揭示学者的自我反思和修正,不同学者之间观点的争鸣和砥砺,以及他们之间的继承与发展。这四个议题是:1.“以材为祖”如何应用?2... 作为一篇史学史读书笔记,本文试从《营造法式》研究诸多议题之中选择四个争议较大且持续较久者,通过比较阅读揭示学者的自我反思和修正,不同学者之间观点的争鸣和砥砺,以及他们之间的继承与发展。这四个议题是:1.“以材为祖”如何应用?2.《营造法式》是否规定了建筑的一切尺度都受材份制约?3.“材分八等”的依据何在?4.《营造法式》的编纂是否受到了南方建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造法式》 《应县木塔》 《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 陈明达 傅熹年 潘谷西 张十庆
下载PDF
亚洲城市与建筑的电影再现 被引量:2
11
作者 赖德霖 《新建筑》 2017年第6期52-57,共6页
《影武者》《印度之行》《今天我休息》和《请君一舞》四部电影在讲述各自故事的同时,也展现了封建时代、殖民时代、社会主义时代或现当代不同时期的亚洲城市和建筑。它们不仅具有十分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而且涉及诸多与城市和建筑相关... 《影武者》《印度之行》《今天我休息》和《请君一舞》四部电影在讲述各自故事的同时,也展现了封建时代、殖民时代、社会主义时代或现当代不同时期的亚洲城市和建筑。它们不仅具有十分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而且涉及诸多与城市和建筑相关的专业议题:在建筑学方面,包括建筑类型与功能、建筑风格、建筑技术和构造,甚至包括建筑所体现的文化冲突与交融;在城市学方面,有城市政策、社会组织、城市管理、对公共领域的占领,以及城市的主观想象——"构形";在空间社会学方面,有权力的表现、性别的社会建构、身份认同和转变。对于城市和建筑的教学与研究,这些影视作品堪为重要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城市与建筑 电影再现 教学研究
下载PDF
图像、观念与语境: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析读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赖德霖 《建筑师》 2021年第6期89-101,共13页
梁思成的英文著作《图像中国建筑史》是中国学者完成的第一部外文中国建筑史著作,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由于预设的受众不同,该书在体例、材料以及叙述方式上,与梁思成在同一时期用中文所写的《中国建筑史》均有区别。... 梁思成的英文著作《图像中国建筑史》是中国学者完成的第一部外文中国建筑史著作,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由于预设的受众不同,该书在体例、材料以及叙述方式上,与梁思成在同一时期用中文所写的《中国建筑史》均有区别。其中最大的是,这些材料的呈现是以视觉方式为主,文字为辅。书中多种建筑再现方式包括摄影、测绘图、速写、模型和渲染图,并结合有一些中英双语图注。通过研究梁思成建筑再现的语境,本文作者指出,这些图像在书中汇聚成为一个观念表达的整体,从多角度再现了中国建筑,其中包括它原有的辉煌,它所具有的结构理性,它与西方古典建筑在设计原理上的相似性和平等性,它在近代遭遇的破坏,以及中国的学者正在为抢救和复兴这一伟大艺术传统所付出的积极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思成 林徽因 费慰梅 莫宗江 《图像中国建筑史》 建筑再现 建筑摄影 建筑绘画 建筑意 中国建筑史 学史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园林美学思想的发展与陈从周的贡献试探 被引量:12
13
作者 赖德霖 《建筑师》 2018年第5期15-22,共8页
20世纪中国园林美学研究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众多学者在法、变、境、情诸方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明清以来中国园林美学的不同追求,即本文借用清代诗学理论所归纳的"肌理说""格调说""神韵说"和"性灵说... 20世纪中国园林美学研究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众多学者在法、变、境、情诸方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明清以来中国园林美学的不同追求,即本文借用清代诗学理论所归纳的"肌理说""格调说""神韵说"和"性灵说"。陈从周以其对生命的热爱,对性灵的追求,在文学、艺术和建筑学诸多领域的精湛学识,对实地和遗存乐此不疲地探访,对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以及对园林营造的躬自实践,在所有这些方面的贡献尤其突出:他以诗法画理和实践经验入"肌理说",以诗词、戏曲品鉴补"格调说",在建筑界开园林"意境"品评之先,带动"神韵说"发展,并通过不遗余力地宣传中国园林的生命和情感表达,在中国园林美学的"性灵说"方面独树一帜,从法、变、境到情,揭示了中国园林美学的一个新境界,并代表了对于"诗意栖居"理想的一种东方式理解和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从周 中国园林美学 肌理说 格调说 神韵说 性灵说
下载PDF
从“类型”和“分期+分类”到“分期+分主体+分类”--中国建筑史写作体例问题反思 被引量:8
14
作者 赖德霖 《建筑师》 2018年第2期41-45,共5页
目前中国建筑通史著作体例多为以时代分期为经,以分类为纬的"分期+分类综合体"。作者认为,虽然它有助于呈现不同类型建筑的历史演变,但主要缺点是将建筑物从历史上不同层级的营建体系的整体中剥离,抹杀了这些建筑所体现的主... 目前中国建筑通史著作体例多为以时代分期为经,以分类为纬的"分期+分类综合体"。作者认为,虽然它有助于呈现不同类型建筑的历史演变,但主要缺点是将建筑物从历史上不同层级的营建体系的整体中剥离,抹杀了这些建筑所体现的主体意识。作者主张在现有的通史叙述中增加对营建活动主体的区分,在中国帝国、皇权、地方行政、宗教社会、民间社会等不同层级别以及汉族与边疆民族等不同文化的原境中审视建筑。深入探讨主体赞助人对于营建活动的影响,有助于将有关类型、技术和艺术的专业讨论与政治史、社会史、经济史和文化史更紧密地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建筑史 体例 分类 分期 分主体
下载PDF
梁思成“建筑可译论”之前的中国实践 被引量:13
15
作者 赖德霖 《建筑师》 2009年第1期22-30,共9页
20世纪50年代梁思成针对中国风格建筑的设计提出了"建筑可译论"。他相信将西式建筑中的构图要素替换为相应的中式要素,就可以将建筑转变为中式风格。本文探寻19世纪以来,在梁思成理论表述之前中国就已经存在的"西译中&qu... 20世纪50年代梁思成针对中国风格建筑的设计提出了"建筑可译论"。他相信将西式建筑中的构图要素替换为相应的中式要素,就可以将建筑转变为中式风格。本文探寻19世纪以来,在梁思成理论表述之前中国就已经存在的"西译中"建筑实践。作者认为,这一研究将有助于揭示一个曾经同时被中国和西方建筑史视为边缘的领域及其对于两个学科所具有的同等重要性。它在对一种看似混杂的建筑现象进行解释的同时也将厘清若干中外建筑文化交流的线索。此外,它还试图引发人们对于"建筑可译性"在实践过程中的许多具体问题进行反思。这些问题包括:对应词汇的选择及其与社会文化和专业的语境的关系,翻译所导致的语义转变,以及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差别所导致的"非互换性"。更进一步,它还将质疑欧洲中心主义和现代主义史学中的"折衷主义"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思成 建筑可译论 中国近代建筑
下载PDF
童寯的职业认知、自我认同和现代性追求 被引量:12
16
作者 赖德霖 《建筑师》 2012年第1期31-44,3901234,共14页
"西装戴红顶花翎"这句对中国古典复兴式建筑的尖锐批评出自童离——一位出身满族的中国现代建筑家之口。这句话就体现出一种复杂性,足令试图理解童的建筑史家们思忖。一方面,童是同辈中国建筑师中最为积极的现代主义建筑的宣... "西装戴红顶花翎"这句对中国古典复兴式建筑的尖锐批评出自童离——一位出身满族的中国现代建筑家之口。这句话就体现出一种复杂性,足令试图理解童的建筑史家们思忖。一方面,童是同辈中国建筑师中最为积极的现代主义建筑的宣传者,并对古典复兴式设计进行了毫不留情地批判。另一方面,他热衷于中国文人绘画,还是中国传统园林研究的第一位现代学者。本文试图说明,童的这种复杂性体现了一位满族建筑师的现代性。作为一位满族人,他经历了本民族的衰落和清王朝的倒台,他对传统文人绘画与园林的心仪便反映出他的"遗民"心理和寻找可以遗世独立的"胸中丘壑"的愿望。而作为一名经历过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并接受了系统的西方教育的现代建筑师,他对于达尔文主义的"优胜劣汰"思想当比其他同道有着更切身的体会。这当是他讽刺大屋顶设计,在创作上坚持时代精神,在写作中积极宣传现代建筑科技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寯 中国近代建筑中国建筑史学史 中国园林史
下载PDF
定义贝聿铭建筑空间的现在完成时态 被引量:1
17
作者 赖德霖 《建筑遗产》 2019年第3期18-23,共6页
贝聿铭是一位杰出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其大量优秀作品获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然而与之不甚相衬的是,目前学界有关他对现代建筑独特贡献的研究并不充分。事实上贝聿铭独特的建筑语言不仅见诸于强烈的几何形体,也见诸于形体所包裹的流动... 贝聿铭是一位杰出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其大量优秀作品获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然而与之不甚相衬的是,目前学界有关他对现代建筑独特贡献的研究并不充分。事实上贝聿铭独特的建筑语言不仅见诸于强烈的几何形体,也见诸于形体所包裹的流动空间。对他而言,空间不仅是一个营造建筑戏剧效果的手段,也是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历史交流的路径。文章探讨贝聿铭的空间设计观念与现代主义建筑和中国建筑传统的双重关联,及其在贝于东亚创作的三件作品中的独到呈现。并试图通过这一分析,定义贝聿铭对现代主义“空间-时间”概念的贡献,这就是对于“时间”概念的现在完成时态补充。现在完成时为他的设计增加了历史的维度,也增加了诗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聿铭 空间-时间 现在完成时 中国园林 现代主义建筑 中国现代建筑
下载PDF
“中国”“近代”“建筑”“史”题解
18
作者 赖德霖 伍江 徐苏斌 《时代建筑》 2016年第6期164-165,共2页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建筑全面现代化的早期——"近代"——历史的书籍,起名《中国近代建筑史》。在进入正文之前,我们有必要对书名的四个关键词——"中国"、"近代"、"建筑"、"史"——进行定义。很显然,本书的核心主题是"建筑"...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建筑全面现代化的早期——"近代"——历史的书籍,起名《中国近代建筑史》。在进入正文之前,我们有必要对书名的四个关键词——"中国"、"近代"、"建筑"、"史"——进行定义。很显然,本书的核心主题是"建筑",而"中国"和"近代"是它的两个定语,一个表空间范围,一个表时间范围。尽管在中文表述中,"中国"是书名最大的定语,但我们必须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建筑 建筑传统 核心主题 时间范围 历史遗产 建筑活动 建筑教育 近代时期 叙述方式 工官制度
下载PDF
建筑学的视角——三本日本城市和建筑空间研究著作比较阅读 被引量:1
19
作者 赖德霖 《新建筑》 2018年第1期32-39,共8页
文章对《日本建筑的空间》《向日本城市学习——城市设计向东看》《日本建筑与威权》三本日本城市和建筑空间研究著作的学术背景、研究方法和主要论点进行了介绍。三本书最突出的特点是能以形式分析、环境体验,甚至建造技术为基础进行立... 文章对《日本建筑的空间》《向日本城市学习——城市设计向东看》《日本建筑与威权》三本日本城市和建筑空间研究著作的学术背景、研究方法和主要论点进行了介绍。三本书最突出的特点是能以形式分析、环境体验,甚至建造技术为基础进行立论,清晰地体现了城市和建筑空间研究的建筑学视角,可以与社会学、地理学、政治和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相互补充。对于本质上需要"可操作性"的建筑学科,这一视角尤其重要。三本书不仅能增进中国读者对日本城市、建筑及历史文化的了解,还有助于学习城市和建筑空间的研究方法,进而启发对于中国城市和建筑与文化发展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建筑 城市和建筑空间研究 《日本建筑的空间》 《向日本城市学习——城市设计向东看》 《日本建筑与威权》
下载PDF
为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建筑而思考:《北窗杂记》导读及其所反映的陈志华思想初探 被引量:3
20
作者 赖德霖 《建筑师》 2019年第4期24-33,共10页
《北窗杂记》是当代中国杰出的建筑史学家、建筑评论家和优秀的社会批评家与思想家陈志华在1980-2012年间为《建筑师》杂志所写的系列专栏文章,反映出他对于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城市发展、建筑创作以及历史遗产保护等诸多事业所做的深入思... 《北窗杂记》是当代中国杰出的建筑史学家、建筑评论家和优秀的社会批评家与思想家陈志华在1980-2012年间为《建筑师》杂志所写的系列专栏文章,反映出他对于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城市发展、建筑创作以及历史遗产保护等诸多事业所做的深入思考。由于各篇均无标题,因而给后人检索查阅造成了困难,也妨碍了研究者对这些文字作整体性把握,并据之了解作者本人关注的问题及其思想的发展脉络。针对这一不足,本文首先根据内容对131篇文章进行分类并代拟标题,借此梳理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面对的与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建筑创新以及文物建筑保护相关的主要问题,进而例举他的主要观点,以期对这批杂文所反映的作者思想作一较为完整和清晰的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志华 窦武 《北窗杂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