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哲学咨商方法的比较——以瑞比的哲学咨商法与儒家哲学启发的咨商历程为例
1
作者 苏嫈雰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37,共5页
加拿大学者瑞比创制的"自由交谈"等四阶段哲学咨商方法,与儒家哲学"克胜收摄"的启发式咨商方法,两者虽然具有中西哲学起始点与展现场域的差异,但是在助人工具、咨商方法和历程等方面亦有其功能之相通互补之处。比... 加拿大学者瑞比创制的"自由交谈"等四阶段哲学咨商方法,与儒家哲学"克胜收摄"的启发式咨商方法,两者虽然具有中西哲学起始点与展现场域的差异,但是在助人工具、咨商方法和历程等方面亦有其功能之相通互补之处。比较和分析这两种哲学咨商方法,开展哲学咨商实务的个案成效差异之验证性探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中西哲学各自的助人精髓,更利于我们汲取中西哲学咨商方法的精华,推进当代哲学咨商工作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咨商 方法 瑞比 儒家哲学 咨商历程
下载PDF
托马斯美学中之美感经验研究
2
作者 何佳瑞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5-146,共12页
本文从T.阿奎那(Thomas Aqu。inas)出发,尝试调和J.马利坦(Jacques Maritain)与U.埃科(Umberto Eco)之间理论的冲突,并跟随K.奥雷利(Kevin E.O'Reilly)的看法,主张马利坦对托马斯美学的延伸和发展仍然是在合理的范围内。我们以马利... 本文从T.阿奎那(Thomas Aqu。inas)出发,尝试调和J.马利坦(Jacques Maritain)与U.埃科(Umberto Eco)之间理论的冲突,并跟随K.奥雷利(Kevin E.O'Reilly)的看法,主张马利坦对托马斯美学的延伸和发展仍然是在合理的范围内。我们以马利坦、埃科与奥雷利对托马斯美学的思考为基础,提出一个托马斯所论述之美感经验的更新模型,在该模型中,我们将马利坦原始模型中所漏失的感情与意志的表述,重新整合到了新的模型中,并且厘清了埃科所描述的理智对于对象之形式所进行的深刻思考,并不发生在美感经验的当下,但它作为主体在美感深度上不断深化与进步的努力过程(这过程对于主体长期在美育中的陶成尤为重要),仍是必要的。我们在更新的模型中亦将这一部分补充进去,并相信在美感教育中,埃科的分析将对我们有着同样重要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 美感经验 美学
原文传递
无尽的哀悼——利奥塔《奥古斯丁的忏悔》中的后现代思想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芮欣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7-92,共6页
利奥塔无疑是20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法国哲学家之一。1979年《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公开出版,他的名字立刻与“后现代”这个当下仍被持续讨论的关键概念紧紧相连。而在利奥塔辞世两年后,他的最后一部著作《奥古斯丁的忏悔》问... 利奥塔无疑是20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法国哲学家之一。1979年《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公开出版,他的名字立刻与“后现代”这个当下仍被持续讨论的关键概念紧紧相连。而在利奥塔辞世两年后,他的最后一部著作《奥古斯丁的忏悔》问世,又为利奥塔原本就已复杂晦涩的思想增添了一层神秘的宗教气息。不仅如此,作为利奥塔的挚友,2001年德里达将对利奥塔的私人哀悼公开化为“友爱的政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思想 奥古斯丁 利奥塔 忏悔 “后现代” 2001年 20世纪 公开出版
原文传递
约翰·卡普托的“弱神学”——以《上帝的苦弱:一个事件神学》为中心
4
作者 芮欣 《基督教文化学刊》 CSSCI 2013年第2期143-163,共21页
"我承认,我偏爱神学。"这是约翰·卡普托(John D.Caputo,1940-)在其专著《上帝的苦弱:一个事件神学》(The Weakness of God:A Theology of the Event,2006)开篇之处做出的"告白"。不仅如此,这位意大利裔的美国... "我承认,我偏爱神学。"这是约翰·卡普托(John D.Caputo,1940-)在其专著《上帝的苦弱:一个事件神学》(The Weakness of God:A Theology of the Event,2006)开篇之处做出的"告白"。不仅如此,这位意大利裔的美国教授还强调,他努力尝试以"另一种"方式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hn D.Caputo THEOLOGY of WEAKNESS EVENT
原文传递
神秘主义的哲学问题与方法:批判与反思 被引量:4
5
作者 何宝申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1-129,161,共9页
"神秘主义"泛指人与超越本体结合之神秘经验的学问和实践,普遍见于世界各大宗教传统。本文首先批判神秘主义的三种研究路径(神学、心理学和哲学),进而针对其哲学问题和研究方法提出两个论点。第一,实在,语言和心灵是神秘经验... "神秘主义"泛指人与超越本体结合之神秘经验的学问和实践,普遍见于世界各大宗教传统。本文首先批判神秘主义的三种研究路径(神学、心理学和哲学),进而针对其哲学问题和研究方法提出两个论点。第一,实在,语言和心灵是神秘经验的构成性要素,因此在解读个别神秘主义文本时,要注意这三者间的特殊关联方式。第二,否定神学是用来获取神秘经验的特殊策略,但不同的神秘家运用了不同的否定神学,这导致以下悖论:诸多神秘经验彼此既相同又不同。因此采用否定神学的神秘主义,其合理性取决于此悖论能否被解决,而神秘主义哲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探讨该悖论之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秘主义 神秘经验 否定神学
原文传递
中西比较视域下论绘画中的“真”——以吉尔松和荆浩为例
6
作者 何佳瑞 《华夏文化论坛》 CSSCI 2013年第1期308-318,共11页
新多玛斯主义者吉尔松(Etienne Gilson,1884-1978)曾对于绘画艺术有着深入的探讨,他从艺术哲学的角度论述,厘清了艺术中常常被人错置的观念,亦即把真理与美、知识与艺术混淆在一起的看法。在中国的画论中,荆浩(约833-917)的《笔法记》一... 新多玛斯主义者吉尔松(Etienne Gilson,1884-1978)曾对于绘画艺术有着深入的探讨,他从艺术哲学的角度论述,厘清了艺术中常常被人错置的观念,亦即把真理与美、知识与艺术混淆在一起的看法。在中国的画论中,荆浩(约833-917)的《笔法记》一文,却恰恰相反于吉尔松企图把真理与艺术区分的努力,直接强调画面上"图真"的重要,在画史上确立了著名的"图真说"。两人相反的看法,与他们对"真理"的定义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在行文上,首先论述吉尔松如何看待绘画中的真理以及他的"真理"概念;接着分析荆浩所谓"图真"的意义并探索"图真"中"真"字所指为何;最后,透过两者的比较,笔者提出他们各自的论点可能给予我们关于绘画真理的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 图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