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询:基于主体间性视域的多维对话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秀峰 王晓晖 《文教资料》 2012年第25期77-78,共2页
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从主体间性的视域出发,在改变施教者和受教者关系的基础上,实践多方平台上的“对话”,是对目前思想政治... 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从主体间性的视域出发,在改变施教者和受教者关系的基础上,实践多方平台上的“对话”,是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这里的“对话”不是简单言语上的你来我往,而是两个主体间完整的精神世界的碰撞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主体间性 多维对话
下载PDF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模式研究
2
作者 刘秀峰 《世纪桥》 2014年第6期45-46,共2页
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实践中,统筹整合现已证明的有效路径,进而形成一个有序的、完整的、较容易操作的稳定模式,贯穿于大学的四年时光,覆盖于大学生成长的课堂与日常生活,确保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只停留在纸上。
关键词 高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实践模式
下载PDF
高校英语听力教学途径之英文电影
3
作者 王晓晖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年第31期162-162,共1页
针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难度大、效率低的特点,提出将英文电影引入听力教学过程中,并探讨了这一教学途径的可行性以及如何高效的实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听力教学 英文电影 迫切性 可行性 应用
下载PDF
从慕课的发展看其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影响
4
作者 王晓晖 《科教文汇》 2018年第28期168-169,共2页
新的时期给高校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慕课的兴起和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慕课这一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课程形式的兴起以及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提出了高校英语教学面临的冲击,重点分析了当前在高校英语教学... 新的时期给高校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慕课的兴起和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慕课这一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课程形式的兴起以及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提出了高校英语教学面临的冲击,重点分析了当前在高校英语教学面临困境的情势下,将慕课引入课堂教学产生的巨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课 发展 冲击 困境 促进作用
下载PDF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对广告语翻译的指导意义研究
5
作者 王晓晖 曹玉麟 《科教文汇》 2015年第6期219-220,共2页
一种新的产品进入一个陌生的市场后,首先面临的就是完全陌生的消费群体,因此广告语的翻译无疑将成为营销成功与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广告语的翻译来说,除了语义上的对等,更重要的应该是如何在目的语中进行再创造。在这个再创造过程... 一种新的产品进入一个陌生的市场后,首先面临的就是完全陌生的消费群体,因此广告语的翻译无疑将成为营销成功与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广告语的翻译来说,除了语义上的对等,更重要的应该是如何在目的语中进行再创造。在这个再创造过程中,译者必定要应用到各种翻译方法来实现原文和译文的"功能对等",从这个角度上说,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可以最大限度地指导广告语的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语功能 广告语特点 功能对等 直译法意译法 仿译法
下载PDF
约翰·斯坦贝克小说《人鼠之间》中友情描写对于孤独主题的反衬
6
作者 王晓晖 《科教文汇》 2019年第15期172-173,共2页
中篇小说《人鼠之间》是约翰·斯坦贝克著名的工人三部曲之一,出版于1937年,以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为创作背景,生动刻画了身无分文的流动工人乔治和莱尼怀揣梦想——编织梦想——梦想破灭的故事,作者用反衬的手法,以两个主... 中篇小说《人鼠之间》是约翰·斯坦贝克著名的工人三部曲之一,出版于1937年,以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为创作背景,生动刻画了身无分文的流动工人乔治和莱尼怀揣梦想——编织梦想——梦想破灭的故事,作者用反衬的手法,以两个主要人物的友谊为明线,真实而深刻地描写了那个时代农业工人在农业资本家的剥削与压迫下注定孤独而绝望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友谊 反衬 梦想 孤独
下载PDF
文化休克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晓晖 《学周刊(下旬)》 2014年第8期7-7,共1页
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是1958年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Kalvero Oberg)在他的一篇学术论文中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 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是1958年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Kalvero Oberg)在他的一篇学术论文中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本文从容易遭遇文化休克的群体入手,从心理学角度对文化休克现象进行解释,试析在跨文化交际中对文化休克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休克 群体 文化渊源 应对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