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溃结方对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EGFR、MUC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吕冠华 包永欣 +5 位作者 孙希良 曹玺 朱成慧 王丽丹 贾金玲 都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128-2130,共3页
目的:观察溃结方对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活动指数、内镜指数及肠黏膜EGFR、MUC2表达的影响。方法:观察溃结方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有效患者21例,治疗前后记录临床症状,检查电子肠镜钳取肠黏膜,同时以10例健康体检者肠黏膜为对照... 目的:观察溃结方对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活动指数、内镜指数及肠黏膜EGFR、MUC2表达的影响。方法:观察溃结方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有效患者21例,治疗前后记录临床症状,检查电子肠镜钳取肠黏膜,同时以10例健康体检者肠黏膜为对照组,观察临床活动指数及肠黏膜内镜指数,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肠黏膜EGFR、MUC2表达。结果: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过中药治疗后,临床活动指数与内镜指数均明显下降(P<0.01),EGFR表达水平治疗前后与正常组比较均明显上升(P<0.05,P<0.01),其中治疗后表达水平比治疗前上升更明显(P<0.05)。MUC2表达水平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表达水平上升(P<0.05)。结论:中药溃结方能明显降低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活动指数及内镜指数,增加肠黏膜组织EGFR、MUC2的表达,促进黏膜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结方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活动指数 内镜指数 EGFR MUC2
下载PDF
肝脾肾同调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腹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排便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包永欣 吕冠华 +5 位作者 邵丽春 孙希良 曹玺 王丽丹 朱成慧 贾金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50-652,共3页
目的:观察肝脾肾同调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腹痛及排便情况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D-IBS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西药治疗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肝脾肾同调方并随证加减,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片... 目的:观察肝脾肾同调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腹痛及排便情况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D-IBS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西药治疗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肝脾肾同调方并随证加减,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片。疗程为4周。应用腹痛视觉模拟评分及症状评分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28 d观察并记录腹痛、排便次数及大便性状改变。结果:治疗组腹痛视觉模拟评分、大便次数及大便性状评分治疗14 d及28 d均优于治疗前,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症状评分治疗组均不同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症状治疗14 d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腹痛视觉模拟评分及大便性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肝脾肾同调可有效控制D-IBS患者的腹痛、腹泻症状,临床效果优于匹维溴铵片,并随着疗程的延长中药的优势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肝脾肾同调 腹痛视觉模拟评分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冬胃颗粒对寒邪客胃型胃溃疡大鼠血清EGF、6-keto-PGF1a及ET-1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包永欣 朱虹 +6 位作者 吕冠华 贾金玲 毕殿红 石胜男 祝宁 都嵬 林一帆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09-811,共3页
目的:探讨冬胃颗粒对寒邪客胃型胃溃疡大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酸注射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采用寒冷因素刺激复制寒邪客胃型动物模型,前3 d先用0℃冰水浸泡,每次10 min,后3 d用0℃冰水灌胃,治疗组同时给予药物灌胃。... 目的:探讨冬胃颗粒对寒邪客胃型胃溃疡大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酸注射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采用寒冷因素刺激复制寒邪客胃型动物模型,前3 d先用0℃冰水浸泡,每次10 min,后3 d用0℃冰水灌胃,治疗组同时给予药物灌胃。观察各组大鼠的症状、体征,测定大鼠胃黏膜溃疡指数(UI)及溃疡抑制率,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结果:冬胃颗粒组大鼠表现与大便性状优于西药组。药物治疗可使溃疡缩小,冬胃颗粒组优于雷尼替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溃疡模型及寒性溃疡模型大鼠血清6-keto-PGF1α水平降低,ET-1水平增高;与寒性溃疡组比较,治疗组可明显升高6-keto-PGF1α及EGF水平,降低ET-1水平,中药治疗组6-keto-PGF1α及EGF水平高于西药治疗组,ET-1水平低于西药治疗组。结论:寒性刺激可增加胃溃疡大鼠胃黏膜损害,冬胃颗粒通过调整攻击因子与保护因素平衡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邪客胃 胃溃疡 大鼠模型 冬胃颗粒
下载PDF
中药溃结方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吕冠华 王思思 +5 位作者 孙希良 曹玺 朱成慧 王丽丹 贾金玲 都嵬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6年第8期1135-1137,共3页
目的:观察溃结方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2例,应用溃结方加减治疗,观察大便性状,腹泻次数,腹痛程度及持续时间,是否伴随里急后重等临床症状,并按照轻、中、重进行评分,观察治疗1、2、4、8... 目的:观察溃结方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2例,应用溃结方加减治疗,观察大便性状,腹泻次数,腹痛程度及持续时间,是否伴随里急后重等临床症状,并按照轻、中、重进行评分,观察治疗1、2、4、8周评分变化。结果:应用溃结方治疗难治性UC,可减轻或缓解临床症状。多数患者起效时间在1周以后,2周后发挥最佳治疗效果,1周(40.63%)与2周(84.38%)的治疗有效率具有显著差异。经过4周(90.63%)和8周(93.75%)的治疗,虽然部分症状可得到减轻或缓解,但有效率与2周相比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溃结方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中西医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存在互补性,值得深入探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结方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从湿热论治口臭探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洪杰 吕冠华 《江西中医药》 2016年第12期11-12,共2页
口臭是某些口腔疾病、鼻部疾病和全身性疾病的一个症状。中医对本病有独到的见解,认为五脏六腑皆可致口臭,其中关键在于脾胃功能的失调,湿热内盛。本文通过讨论湿热与口臭的关系,认为湿热是口臭形成的重要病理因素,临床治疗口臭应以清... 口臭是某些口腔疾病、鼻部疾病和全身性疾病的一个症状。中医对本病有独到的见解,认为五脏六腑皆可致口臭,其中关键在于脾胃功能的失调,湿热内盛。本文通过讨论湿热与口臭的关系,认为湿热是口臭形成的重要病理因素,临床治疗口臭应以清热利湿法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臭 湿热 幽门螺杆菌 清热利湿
下载PDF
冬胃颗粒对寒邪客胃型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研究
6
作者 包永欣 林一帆 +5 位作者 高文艳 吕冠华 毕殿红 石胜男 祝宁 都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1期2605-2608,共4页
目的:探讨寒邪客胃对乙酸性胃溃疡模型胃黏膜的影响及冬胃颗粒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乙酸注射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溃疡模型组、寒性溃疡组、西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寒性溃疡组及治疗组制成溃疡模型后采用寒冷... 目的:探讨寒邪客胃对乙酸性胃溃疡模型胃黏膜的影响及冬胃颗粒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乙酸注射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溃疡模型组、寒性溃疡组、西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寒性溃疡组及治疗组制成溃疡模型后采用寒冷因素刺激复制寒邪客胃型动物模型,先用0℃冰水浸泡3 d,后用0℃冰水灌胃3 d,治疗组同时给予药物灌胃。观察各组大鼠的症状、体征,测定大鼠胃黏膜溃疡指数(UI)及溃疡抑制率,应用ELISA法检测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及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消瘦、倦怠,蜷缩聚堆,毛发疏松粗糙,大便稀溏。药物治疗组上述症状轻微,大便或干或溏,冬胃颗粒治疗组大鼠大便性状优于西药治疗组。寒性溃疡组胃黏膜溃疡指数大于溃疡模型组,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溃疡指数均小于寒性溃疡组(P<0.01),其中中药治疗组优于西药治疗组(P<0.05),其溃疡抑制率(54.55%)优于西药治疗组(45.40%)。溃疡模型及寒性溃疡模型均使胃黏膜6-keto-PGF1α水平降低(P<0.05,P<0.01),其中寒性溃疡组6-keto-PGF1α低于溃疡模型组(P<0.05),EGF水平稍增高,但无明显差异(P>0.05);与寒性溃疡组比较,中西药物治疗组均可明显升高6-ketoPGF1α及EGF水平(P<0.05,P<0.01),中药治疗组6-keto-PGF1α及EGF水平高于西药治疗组(P<0.05)。中药治疗组及西药治疗组均可明显增强胃溃疡黏膜EGFR的表达(P<0.05或P<0.01),中药治疗组EGFR表达(积分光密度P<0.01,面积百分比P<0.05)优于西药治疗组。结论:寒性刺激可增加乙酸性胃溃疡大鼠胃黏膜损害,冬胃颗粒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邪客胃 胃溃疡 大鼠模型 冬胃颗粒
下载PDF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高丹 杨芳 韩正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20期120-122,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推拿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推拿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试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推拿 腰椎间盘突出症 痹证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之脏腑病机论 被引量:4
8
作者 高丹 杨芳 商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第18期42-43,共2页
骨质疏松症属中医学"骨痹"、"肾虚腰痛"、"骨痿"等范畴,针对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研究多从"肾主骨"理论入手,本文从"脏腑病机"理论出发,探讨骨质疏松症的中医发病机制,认为骨质疏松症的... 骨质疏松症属中医学"骨痹"、"肾虚腰痛"、"骨痿"等范畴,针对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研究多从"肾主骨"理论入手,本文从"脏腑病机"理论出发,探讨骨质疏松症的中医发病机制,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除与肾密切相关外,常涉及脾、肝、肺、胆等脏腑,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以补肾为主,常需兼顾其它脏腑,更好的诠释中医整体观,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脏腑病机 骨痹
下载PDF
葛根芩连汤临床应用概述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晓菲 吕冠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6年第12期1818-1820,共3页
葛根芩连汤是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的名方,为表里同治的代表方剂,主要用于下利又伴随着表证发热的协热利。该方沿用至今,在推求主证病机及药理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其加减应用在治疗各种疾病的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其安全性高,是... 葛根芩连汤是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的名方,为表里同治的代表方剂,主要用于下利又伴随着表证发热的协热利。该方沿用至今,在推求主证病机及药理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其加减应用在治疗各种疾病的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其安全性高,是一个值得临床推介的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芩连汤 清热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辨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杰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6期99-102,共4页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出自《伤寒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汤主之";方证定位于少阳病兼证,属经腑同病兼津伤阳损证,原文对太阴虚寒症状未作明...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出自《伤寒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汤主之";方证定位于少阳病兼证,属经腑同病兼津伤阳损证,原文对太阴虚寒症状未作明示,但结合后世医家补充及临床验案,太阴虚寒为必有兼证。刘渡舟定位于胆火内郁兼太阴脾寒更贴近临床实际。方证应无表证,邪已传入少阳,水饮内停并非其兼证。因柴胡黄芩用量与小柴胡汤相同,故归于柴胡剂已达成共识,争论焦点在栝楼根、牡蛎及桂枝干姜的作用,详辨结构,乃小柴胡汤理中汤、栝楼牡蛎散合方之意。多数医者认同该方证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胆火内郁,兼津伤阳损,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刘渡舟主张使用本方,论病机为胆热脾寒,抓主证须重视口苦便溏;断病在少阳,以口苦为准,便溏之证是判断太阴病主要依据,对临床使用影响很大,多按此原则使用,疗效确切,极大地扩大了此方的使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剂 张仲景 伤寒论 胆火内郁 太阴脾寒 刘渡舟 伤寒论十四讲
下载PDF
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机理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丹 杨芳 韩正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15期60-62,共3页
骨质疏松症属中医学"骨痹""肾虚腰痛""骨痿"等范畴,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发病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以及瘀血的形成密切相关,西医学对骨质疏松症尚无有效手段,而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现已取得较好疗效... 骨质疏松症属中医学"骨痹""肾虚腰痛""骨痿"等范畴,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发病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以及瘀血的形成密切相关,西医学对骨质疏松症尚无有效手段,而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现已取得较好疗效,本文探讨骨质疏松症的针灸治疗机理,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针刺疗法 灸疗法 骨痹
下载PDF
胃下垂之脏腑病机论治 被引量:3
12
作者 祝海锐 吕冠华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第24期64-66,共3页
胃下垂为消化系统临床常见疾病,中医治疗效果颇为显著。从脏腑和病机两方面对近年来治疗胃下垂的中医文献进行概括归纳,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关键词 胃下垂 脏腑 病机
下载PDF
香苏饮临床应用概述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羲文 吕冠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年第8期1560-1562,共3页
香苏饮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为疏风散寒而立,但随着临床各医家对其功效的不断扩展,本方目前不仅用于治疗外感风寒之表证,凡由气机不畅所致病者,均可以此为基础方,灵活加减应用。经过长期的临床应用亦证实,该方对多种疾病均有显... 香苏饮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为疏风散寒而立,但随着临床各医家对其功效的不断扩展,本方目前不仅用于治疗外感风寒之表证,凡由气机不畅所致病者,均可以此为基础方,灵活加减应用。经过长期的临床应用亦证实,该方对多种疾病均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苏饮 气机不畅 临床应用 概述
下载PDF
竹叶石膏汤治验三则 被引量:1
14
作者 国绍莉 吕冠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6期851-852,共2页
竹叶石膏汤出白《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涕397条:“伤寒解后,虚赢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方由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组成,具有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之功效,主治伤寒、温病、暑病... 竹叶石膏汤出白《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涕397条:“伤寒解后,虚赢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方由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组成,具有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之功效,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之余热未清,气阴两伤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石膏汤 治疗 验案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402例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孙希良 吕冠华 孟秋菊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35-338,共4页
[目的]通过对沈阳3家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应用的概况。[方法]收集3家医院急性胰腺炎病例402例,以回顾性的方法对病例的疾病分级和中医临床证治特点等做了系统研究,并对中西医结合与西医治疗... [目的]通过对沈阳3家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应用的概况。[方法]收集3家医院急性胰腺炎病例402例,以回顾性的方法对病例的疾病分级和中医临床证治特点等做了系统研究,并对中西医结合与西医治疗比较临床症状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检测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是目前急性胰腺炎的主要治疗方案(77.86%),中医证型胆胰湿热为主(57.19%),中医治则以通里攻下为主。中西医结合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在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方面较西医疗效显著,临床应用越早疗效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通里攻下 证型 临床疗效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健脾调肝温肾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黏膜肥大细胞及5-HT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包永欣 吕冠华 +5 位作者 邵丽春 孙希良 王丽丹 曹玺 朱成慧 贾金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385-389,共5页
[目的]观察健脾调肝温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疗效,通过检测回盲部肠黏膜肥大细胞(MC)表达及5-HT浓度探讨健脾调肝温肾方治疗D-IBS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80例D-IBS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各40例,选取健... [目的]观察健脾调肝温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疗效,通过检测回盲部肠黏膜肥大细胞(MC)表达及5-HT浓度探讨健脾调肝温肾方治疗D-IBS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80例D-IBS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各40例,选取健康体检肠镜检查者1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口服健脾调肝温肾方并随症加减,西药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片。疗程为4周。应用腹痛视觉模拟评分及症状评分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28d观察并记录腹痛、排便次数及大便性状改变。钳取正常组及治疗前后患者回盲部肠黏膜,应用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MC数量,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5-HT浓度。[结果]治疗组腹痛视觉模拟评分、大便次数及大便性状评分治疗14d及28d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症状评分治疗组均不同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治疗前肠黏膜MC数量明显增加,5-HT浓度增高(P<0.01),应用健脾调肝温肾方及匹维溴铵治疗可以明显减少MC表达数目,降低5-HT浓度(P<0.05,P<0.01),其中健脾调肝温肾方治疗组优于匹维溴铵治疗组(P<0.05)。[结论]健脾调肝温肾方可有效控制D-IBS患者的腹痛、腹泻症状,并随着疗程的延长中药的优势更明显。健脾调肝温肾方可能通过降低MC表达及活化,减少5-HT释放,调控神经介质和免疫细胞关系而改善IBS内脏高敏性,减轻或缓解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健脾调肝温肾方 临床疗效 肥大细胞 5-羟色胺
原文传递
实时定量PCR检测冬胃颗粒对寒邪客胃型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细胞ECE-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包永欣 林一帆 +4 位作者 吕冠华 毕殿红 石胜男 祝宁 都嵬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360-363,共4页
[目的]实时定量PCR检测冬胃颗粒对寒邪客胃型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细胞ECE-1表达的影响,在基因水平探讨冬胃颗粒防治寒性胃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乙酸注射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溃疡模型组、寒性溃疡组、西药治疗... [目的]实时定量PCR检测冬胃颗粒对寒邪客胃型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细胞ECE-1表达的影响,在基因水平探讨冬胃颗粒防治寒性胃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乙酸注射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溃疡模型组、寒性溃疡组、西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寒性溃疡组及治疗组制成溃疡模型后采用寒冷因素刺激复制寒邪客胃型动物模型,前3天用0℃冰水浸泡,每次10min,后3天用0℃冰水灌胃,治疗组同时给予药物灌胃。测定大鼠胃黏膜溃疡指数(UI)及溃疡抑制率,应用ELISA法检测胃黏膜ET-1含量及实时定量PCR法检测ECE-1mRNA转录表达水平。[结果]中药治疗组溃疡指数明显低于溃疡模型组与寒性溃疡组(P<0.01),及西药治疗组(P<0.05),其溃疡抑制率为54.22%,明显高于西药治疗组的45.40%。溃疡模型组及寒性溃疡组大鼠胃黏膜ET-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中药治疗组胃黏膜ET-1水平明显降低,且接近正常对照组,与溃疡模型组及寒性溃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胃黏膜ET-1水平与UI呈显著正相关(r=0.89,P<0.01)。溃疡模型组及寒性溃疡模型组大鼠胃黏膜ECE-1mRNA的转录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P<0.01),药物治疗可下调胃黏膜ECE-1mRNA的转录表达水平,冬胃颗粒治疗组优于西药治疗组(P<0.05),与胃黏膜组织中ET-1水平变化趋势一致,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91,P<0.01)。[结论]寒性刺激可增加乙酸性胃溃疡大鼠胃黏膜损害,胃黏膜ET-1水平及ECE-1mRNA转录表达水平与胃溃疡的形成关系密切,冬胃颗粒对寒性胃溃疡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邪客胃 胃溃疡大鼠 冬胃颗粒 内皮素转换酶-1
原文传递
益肝颗粒治疗湿热内蕴型肝硬化临床体会
18
作者 孙希良 《辽宁医学杂志》 2012年第5期257-258,共2页
肝硬化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原因不外乎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药物损伤等方面。中医将肝硬化归属于胁痛、鼓胀、积聚等范畴,临床证型主要分为气滞湿阻、湿热内蕴、寒湿困脾、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肝脾血瘀。其... 肝硬化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原因不外乎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药物损伤等方面。中医将肝硬化归属于胁痛、鼓胀、积聚等范畴,临床证型主要分为气滞湿阻、湿热内蕴、寒湿困脾、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肝脾血瘀。其中,气滞湿阻在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中为A级;湿热内蕴、寒湿困脾为B级;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肝脾血瘀为C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内蕴型 肝硬化 益肝颗粒 CHILD-PUGH分级 床体 治疗 气滞湿阻 临床证型
原文传递
血脂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相关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佟丽娟 王树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5期3574-3575,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变化的特点。方法将2型糖尿病(DM)患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DN)、非糖尿病肾病(NDN)组,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肌酐(CRE)情况前者又分为三个亚组,分别采用比色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DN)组与(NDN)...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变化的特点。方法将2型糖尿病(DM)患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DN)、非糖尿病肾病(NDN)组,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肌酐(CRE)情况前者又分为三个亚组,分别采用比色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DN)组与(NDN)的血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 DN组血清TG水平为(2.48±2.04)mmol/L,NDN组为(1.68±1.09)mmol/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4,P<0.001);DN组血清TC水平为(5.73±1.67)mmol/L,高于NDN组(5.00±1.04)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9,P<0.001);DN组LDL-C为(4.06±2.04)mmol/L,NDN组(2.69±1.04)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9,P<0.001);DN组HDL-C明显低于NDN组(P<0.05或P<0.01)。结论 DN脂代谢紊乱程度明显高于NDN,且随病程迁延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血液 脂类/血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