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影 邹继红 马灵芝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2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52)及对照组(n=41),两组均常规行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10~20mg/d连续3个月。评定两组治疗前后血脂...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52)及对照组(n=41),两组均常规行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10~20mg/d连续3个月。评定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治疗期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期间心脑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明显降低(χ2=10.650,P<0.0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降脂,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脂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调脂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17
2
作者 邹继红 刘影 马灵芝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3期55-56,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07例,按随机原则分为三组,A、B、C组。各组服用辛伐他汀为不同的剂量,分别为20、40、80mg/d。于服药前和服药16周分别检测血脂水平...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07例,按随机原则分为三组,A、B、C组。各组服用辛伐他汀为不同的剂量,分别为20、40、80mg/d。于服药前和服药16周分别检测血脂水平,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记录服药期间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辛伐他汀治疗16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患者TC和LDL-C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5),HDL-C升高,TG降低;80mg组TC和LDL-C降低水平较其他两组明显(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各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辛伐他汀20mg/d、40mg/d、80mg/d均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但80mg/d剂量下作用更强,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辛伐他汀 血脂 安全性
下载PDF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影 邹继红 马灵芝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1期95-96,共2页
目的:评价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2)。两组给予利尿剂、强心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心绞痛或心肌缺血者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组在上... 目的:评价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2)。两组给予利尿剂、强心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心绞痛或心肌缺血者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口服卡维地洛,起始剂量3.125mg,2次/d,每2周调整剂量1次,直到最大耐受量(预定目标剂量为50mg/d)。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和疗程结束时临床疗效及心功能。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88.5%)显著高于对照组(63.6%),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卡维地洛 心功能
下载PDF
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邹继红 刘影 马灵芝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1期77-78,共2页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4例,服用缬沙坦80mg/d,降压不明显者加至160mg/d。测定服药前及服药后2、4、8周的坐位血压,以及治疗前后的肾功能和心率,并记录治疗...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4例,服用缬沙坦80mg/d,降压不明显者加至160mg/d。测定服药前及服药后2、4、8周的坐位血压,以及治疗前后的肾功能和心率,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8周末降压有效率为73.1%,服药后2周坐位血压已明显下降,继续服药直至8周,降压效果维持良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尿蛋白显著减少(P<0.01),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无明显变化;服药前后心率无明显变化。不良反应轻微,无患者退出治疗。结论:口服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确切,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 缬沙坦 药物疗法
下载PDF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逆转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影 邹继红 马灵芝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年第9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对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2例,服用缬沙坦80mg/d,降压不明显者加至160mg/d,测定服药前及服药8个月后坐位血压、心率和超声心动图各指标。结果在治疗8...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对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2例,服用缬沙坦80mg/d,降压不明显者加至160mg/d,测定服药前及服药8个月后坐位血压、心率和超声心动图各指标。结果在治疗8个月后,血压下降显著,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心动图指标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PWT)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及实验室检查服药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口服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确切,并能有效逆转左室肥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 缬沙坦 药物疗法 左室肥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