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脉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效果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阮琳 焦晓民 +2 位作者 李佳 王春林 李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6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通脉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效果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二科2013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70例痰瘀... 目的探讨通脉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效果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二科2013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70例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口服,每日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药汤剂通脉化浊汤,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血压、TGF-β_1、VEGF、sICAM-1水平。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F-β_1、VEGF、s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治疗后TGF-β_1、VEGF、sICAM-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临床效果显著,其能下调TGF-β_1、VEGF、sICAM-1水平,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脉化浊汤 痰瘀互结型 高血压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与Apo AI/Apo B、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琳 宋婷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7期35-38,共4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与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Apo AI/Apo B)、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67例经过冠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 目的探究与分析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与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Apo AI/Apo B)、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67例经过冠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我院同时期收治的63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Gensini评分将冠心病患者分为低危组(n = 23)、中危组(n = 22)及高危组(n = 22)。比较各组Apo AI/Apo B、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探讨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与Apo AI/Apo B、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的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的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中危组、高危组Apo AI/Apo B低于低危组,但同型半胱氨酸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高危组Apo AI/Apo B低于中危组,但同型半胱氨酸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的同型半胱氨酸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po AI/Apo 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po AI/Apo B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r =-0.189,P < 0.05),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 = 0.072~0.095,P < 0.05)。结论 Apo AI/Apo B、同型半胱氨酸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能够用于对疾病的预测及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脉病变 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 同型半胱氨酸 血脂指标
下载PDF
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理论探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焦晓民 阮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1期2463-2465,共3页
原发性高血压病证属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痰瘀互结证为其常见证型。为能充分了解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形成的病理基础,以期更好地指导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就痰瘀的形成及痰瘀互结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做一论述。
关键词 痰瘀互结 高血压病 理论探析
下载PDF
木通皂苷D对LPS诱导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4
作者 郗欧 刘禹岐 +2 位作者 马进 焦富英 阮林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22年第2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木通皂苷D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凋亡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BMEC,用不同剂量(12.5、25、50μmol/L)木通皂苷D干预LPS诱导的HBMEC 24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 目的探讨木通皂苷D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凋亡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BMEC,用不同剂量(12.5、25、50μmol/L)木通皂苷D干预LPS诱导的HBMEC 24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比色法检测细胞中SOD活性和MDA含量,qRT-PCR检测细胞中circ_TTC3表达。转染circ_TTC3小干扰RNA或过表达载体至HBMEC细胞,上述相同方法观察circ_TTC3对LPS诱导的HBMEC凋亡和氧化应激的影响。结果与LPS组比较,木通皂苷D降低了LPS诱导的HBMEC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及细胞中MDA含量(P<0.05),而提高了SOD活性(P<0.05)。敲减circ_TTC3降低了LPS诱导的HBMEC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及细胞中MDA含量(P<0.05),而提高了SOD活性(P<0.05)。木通皂苷D降低了LPS诱导的HBMEC中circ_TTC3表达,过表达circ_TTC3逆转了木通皂苷D对LPS诱导的HBMEC增殖、凋亡及氧化应激的影响。结论木通皂苷D可能通过下调circ_TTC3抑制LPS诱导的HBMEC凋亡和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通皂苷D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circ_TTC3 凋亡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黏附分子与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干预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阮琳 焦晓民 +2 位作者 李佳 王春林 李婷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95-299,共5页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黏附分子与C反应蛋白(CPR)表达水平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二科诊治的ACS患者7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常规组37例,予以常规处理,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黏附分子与C反应蛋白(CPR)表达水平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二科诊治的ACS患者7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常规组37例,予以常规处理,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术前服用150 mg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1次/d,持续用药7 d;术后服用100 mg阿司匹林,1次/d。观察组37例,在常规组基础上,术后加用参麦注射液40 ml于5%葡萄糖溶液250 ml稀释后,1次/d静点。两组患者均术后连续用药8周。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CPR、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 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临床心电图标准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CPR、IL-6、TNF-α、s ICAM-1、s VCAM-1、心肌梗死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ST段下移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60%,高于常规组的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PR、IL-6、TNF-α、s ICAM-1、s VCAM-1、心肌梗死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ST段下移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对ACS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清黏附分子与CPR的表达水平,对临床治疗ACS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急性冠脉综合征 黏附分子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