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立体农业生产模式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闫春风 吴禹 安颖蔚 《杂粮作物》 CAS 2002年第4期229-232,共4页
从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需要出发 ,依据辽宁省一季有余两季又不足的光热资源条件 ,紧紧围绕以市场为导向 ,以提高效益为中心 ,深入开展了立体高效农业生产模式研究与开发工作。在新模式建立及大规模开发等方面取得创新和重大进展。 3年... 从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需要出发 ,依据辽宁省一季有余两季又不足的光热资源条件 ,紧紧围绕以市场为导向 ,以提高效益为中心 ,深入开展了立体高效农业生产模式研究与开发工作。在新模式建立及大规模开发等方面取得创新和重大进展。 3年累计开发实现“吨粮田”4.2万hm2 ,双江田 5 6 .8万hm2 ,“双千田”2 1 .3万hm2 。同时研究开发种养结合面积 4.3万hm2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立体农业 生产模式 吨粮田技术 “双江田”技术 “双千田”技术
下载PDF
辽宁省大豆地方品种的农场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以辽宁省开原市前耿王庄村为例
2
作者 陆娣 黄洁 +1 位作者 薛仁风 薛颖昊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4年第2期73-74,共2页
以辽宁省开原市前耿王庄村为例,通过查找文献、座谈访问、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方式,揭示了大豆地方品种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和利用对策,旨在促进辽宁省大豆地方品种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其遗传多样性,进而为地区农业的长... 以辽宁省开原市前耿王庄村为例,通过查找文献、座谈访问、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方式,揭示了大豆地方品种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和利用对策,旨在促进辽宁省大豆地方品种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其遗传多样性,进而为地区农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大豆地方品种 农场保护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辽宁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的现状与设想
3
作者 陈国勋 《辽宁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6-29,共4页
本文概述了辽宁省进行大规模品种资源征集情况,到1985年全省共搜集保存有32种大田作物6207份品种资源。文章还重点论述了辽宁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的设想。
关键词 农作物 品种资源 辽宁省
下载PDF
辽宁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春红 王迪 +5 位作者 姚兴东 王海英 赵明哲 吴俊江 宋书宏 谢甫绨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9-225,共7页
目前我国大豆供需矛盾突出,近80%的大豆依赖进口,开展玉米-大豆条带复合种植,即在不影响玉米产量的情况下,获得一定产量的大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试验选用紧凑型玉米品种(良玉88、铁研58、东单6531)和耐荫型大豆品种(辽豆32... 目前我国大豆供需矛盾突出,近80%的大豆依赖进口,开展玉米-大豆条带复合种植,即在不影响玉米产量的情况下,获得一定产量的大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试验选用紧凑型玉米品种(良玉88、铁研58、东单6531)和耐荫型大豆品种(辽豆32、沈农8号、辽豆15)为试验材料,组配良玉88-辽豆32﹑良玉88-沈农8号、良玉88-辽豆15、东单6531-辽豆32、铁研58-辽豆32五个组合,进行带状复合种植,以期从中选择出适合于辽宁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品种组合方式。结果表明:良玉88-辽豆32组合玉米大豆总产量最高,其次为东单6531-辽豆32组合和铁研58-辽豆32组合。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中,应选择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有优势的大豆品种,选择穗行数和行粒数有优势的玉米品种。综合考虑玉米和大豆性状的组合,良玉88-辽豆32组合的综合性状较好,是适宜辽宁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品种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产量 产量性状
下载PDF
豆科作物调控共生固氮响应干旱胁迫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立军 陈艳秋 宋书宏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4-697,共4页
豆科作物因其丰富的蛋白质含量而成为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的重要原料。豆科作物具有与根瘤菌形成根瘤固定空气中氮素的能力,这不仅减少了化学肥料的使用,同时还起到培肥地力、改善农田土壤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然而,豆科作... 豆科作物因其丰富的蛋白质含量而成为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的重要原料。豆科作物具有与根瘤菌形成根瘤固定空气中氮素的能力,这不仅减少了化学肥料的使用,同时还起到培肥地力、改善农田土壤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然而,豆科作物的共生固氮过程极易受环境胁迫、尤其是干旱胁迫的影响。本文简要探讨了根瘤菌在共生固氮应对干旱胁迫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着重论述了寄主植物碳代谢、氮代谢及氧气平衡三方面的调节机制,并探讨了氧化胁迫、碳氮互作及硫代谢在调控机制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作物 根瘤 干旱胁迫 调控
下载PDF
辽宁省大豆新老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文斌 孙贵荒 刘晓丽 《辽宁农业科学》 2001年第1期11-15,共5页
将辽宁省 1990年以后育成并审定的大豆品种称为新品种 ,1989年以前育成审定的称为老品种。对新老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 ,通过分析 14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 ,研究其遗传变异度。结果表明 ,新老品种的产量以及与产量相... 将辽宁省 1990年以后育成并审定的大豆品种称为新品种 ,1989年以前育成审定的称为老品种。对新老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 ,通过分析 14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 ,研究其遗传变异度。结果表明 ,新老品种的产量以及与产量相关的主要农艺性状存在很大差异 ,差异较大的是分枝荚数 ,其次是 3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新品种比老品种在籽粒抗病虫性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种 辽宁 农艺性状
下载PDF
菜用大豆在辽宁省不同生态区农艺性状及产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艳秋 宋书宏 +6 位作者 张立军 董友魁 刘永涛 张丽莉 宋晓艳 于广文 王玉江 《杂粮作物》 CAS 2010年第6期416-418,共3页
在辽宁省大豆不同生态区,比较研究了菜用大豆新品种(系)辽鲜1号、辽00139和辽00128农艺性状及产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菜用大豆采收期在7月31日至9月13日间;3个菜用大豆品种(系)株高差异大,株高平均值在24.1~70.0 cm;鲜荚产量为2... 在辽宁省大豆不同生态区,比较研究了菜用大豆新品种(系)辽鲜1号、辽00139和辽00128农艺性状及产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菜用大豆采收期在7月31日至9月13日间;3个菜用大豆品种(系)株高差异大,株高平均值在24.1~70.0 cm;鲜荚产量为297.5~983.9 kg/667m2,鲜荚产量最高的地区是铁岭,最低的地区是岫岩。从鲜荚商品性状和产量性状结果分析,铁岭、丹东、瓦房店和锦州地区适宜生产菜用大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 农艺性状 鲜荚性状 产量
下载PDF
向日葵导入禾本科作物DNA研究初报 被引量:1
8
作者 魏守恩 陈严 《杂粮作物》 CAS 2004年第6期337-338,共2页
试验选取向日葵保持系HA89B、恢复系4433-2-1、4433-2-3和72-2-10各10株,于开花期罩上隔离网袋,当花盘上的众多小花有3/5开花时,从保持系HA89B中选2株,3个恢复系各选取1株,用各自品种的姊妹株花粉为它们授粉,5h后,割除已授粉的柱头,分... 试验选取向日葵保持系HA89B、恢复系4433-2-1、4433-2-3和72-2-10各10株,于开花期罩上隔离网袋,当花盘上的众多小花有3/5开花时,从保持系HA89B中选2株,3个恢复系各选取1株,用各自品种的姊妹株花粉为它们授粉,5h后,割除已授粉的柱头,分别涂抹制备好的玉米、高粱、小麦DNA溶液。3个恢复系产生的种子在下一代与原品种没有明显差别,而导入高粱、玉米DNA的2株HA89B分离出了不育株,用有正常花粉的姊妹株回交4代后,育成了比原品种含油率高3.79%的新的不育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保持系 不育株 初报 禾本科作物 恢复系 授粉 DNA 花粉 柱头
下载PDF
几种饲草的喂养效果及科学利用研究
9
作者 葛维德 李刚 王英杰 《杂粮作物》 CAS 2007年第6期432-433,共2页
将不同的饲草和饲料进行合理的搭配混合对牲畜和家禽进行喂养,从中得出适合牲畜和家禽的科学的喂养模式,提出先进的管理和饲用方法。
关键词 饲草 喂养 模式
下载PDF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2010年通过审定的作物新品种
10
作者 宋书宏 《新农业》 2010年第7期26-27,共2页
一、大豆新品种1.辽豆28号1997年以辽92112(新3511×辽8866-6-5-3)为母本、晋遗20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原品系编号为辽06-29。2010年1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籽粒 粗蛋白含量 大豆花叶病毒病 面团稳定时间 辽宁省 作物 2010 农业科学院
原文传递
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乐 苗则彦 +3 位作者 孙柏欣 赵杨 白元俊 段玉玺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0-75,共6页
为明确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Fr.)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及其与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从辽宁省番茄产区采集、分离纯化获得206株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氟啶胺的敏感基线。结果表明,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 为明确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Fr.)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及其与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从辽宁省番茄产区采集、分离纯化获得206株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氟啶胺的敏感基线。结果表明,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的EC50值在0.0013~0.0731μg·mL^-1之间,平均值为(0.0227±0.0145)μg·mL^-1,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EC50平均值(0.0227±0.0145)μg·mL^-1作为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基线,用于田间抗药性监测。从206株菌株中选取对氟啶胺敏感性不同的39株菌株,测定其对嘧霉胺、异菌脲、腐霉利、啶酰菌胺及咯菌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6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活性依次为氟啶胺>咯菌腈>啶酰菌胺>异菌脲>腐霉利>嘧霉胺,氟啶胺与嘧霉胺、异菌脲、腐霉利、啶酰菌胺和咯菌腈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灰霉病菌 氟啶胺 敏感基线 交互抗性
下载PDF
辽西半干旱区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作物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及土地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37
12
作者 蔡倩 孙占祥 +7 位作者 郑家明 王文斌 白伟 冯良山 杨宁 向午燕 张哲 冯晨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09-920,共12页
【目的】通过分析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作物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及种间竞争关系,探讨玉米大豆间作的增产机理,提出适合辽西半干旱区的最优玉米大豆间作模式。【方法】试验于2018—2019年在国家农业环境阜新科学观测实验站进行,采用田间试... 【目的】通过分析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作物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及种间竞争关系,探讨玉米大豆间作的增产机理,提出适合辽西半干旱区的最优玉米大豆间作模式。【方法】试验于2018—2019年在国家农业环境阜新科学观测实验站进行,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置2行玉米2行大豆间作(MS2:2)、4行玉米4行大豆间作(MS4:4)、6行玉米6行大豆间作(MS6:6)、玉米单作(M)、大豆单作(S)等5种种植模式,研究作物的干物质积累分配特点、种间竞争力及其对产量和土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3种间作模式均提高了玉米拔节期和灌浆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比单作玉米分别增加16.58%—20.32%和51.29%—52.56%;间作对大豆分枝期和鼓粒期的干物质积累影响较小,但分枝期MS2:2间作模式干物质积累量显著低于单作大豆。玉米干物质分配比率拔节期叶大于茎,灌浆期穗大于茎、叶,且3种间作模式穗的分配比率比单作玉米增加23.22%—31.70%;大豆干物质分配比率分枝期茎大于叶,鼓粒期茎、叶大于荚果,MS2:2和MS4:4间作模式大豆荚果分配比率比单作大豆分别降低19.30%、17.22%,MS6:6间作模式与单作大豆差异不显著。间作模式下玉米比大豆表现出了更强的种间竞争力(Ams>0)和产量营养竞争比率(CRms>1)。MS6:6和MS4:4间作模式土地当量比LER分别为1.16、1.07,土地生产力提高7%—16%,具有显著的间作优势;MS2:2间作模式土地当量比为0.97,具有间作劣势。【结论】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土地生产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改变作物干物质积累分配及种间竞争关系实现,MS6:6和MS4:4间作模式优势明显。表现最佳的是MS6:6间作模式,该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土地生产力,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种植模式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种间竞争 产量 土地当量比(LER)
下载PDF
高产大豆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5
13
作者 孙贵荒 刘晓丽 +1 位作者 董丽杰 陈艳秋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9-202,共4页
本研究采用具高产潜力的三个大豆新品种 (系 ) ,研究了在不同密度、不同施肥水平下大豆干物质积累动态、作物生长率等 ,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干物质积累与经济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品种间、不同施肥量间、不同种植密度间的干物质积... 本研究采用具高产潜力的三个大豆新品种 (系 ) ,研究了在不同密度、不同施肥水平下大豆干物质积累动态、作物生长率等 ,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干物质积累与经济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品种间、不同施肥量间、不同种植密度间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均存在较大差异 ;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与经济产量呈正相关变化趋势 ,其中盛花期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结荚鼓粒期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物质积累 大豆 经济产量 生物产量 作物生产率
下载PDF
超高产大豆根系相关性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杨光 张惠君 +3 位作者 宋书宏 王文斌 敖雪 谢甫绨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6-181,共6页
为明确大豆根系相关性状与产量的关系,为高产品种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条件下,对超高产大豆品种和普通大豆品种的根系活力、根系伤流量、根系干重、产量及倒伏指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R4~R6期根系活力、根系伤流量和根... 为明确大豆根系相关性状与产量的关系,为高产品种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条件下,对超高产大豆品种和普通大豆品种的根系活力、根系伤流量、根系干重、产量及倒伏指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R4~R6期根系活力、根系伤流量和根系干重均处于较高水平。R1~R6期超高产大豆品种根系活力、根系伤流量、根系干重均极显著高于普通大豆品种。V3~R4期施用适量或R6~R8期施用高量的磷酸二铵对3个根系性状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施肥对大豆产量和倒伏指数影响不显著。R1~R6期根系活力、根系伤流量、根系干重三者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且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倒伏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普通大豆品种相比,在R1~R6期超高产大豆品种根系性状优势明显,这可能是其产量较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大豆 根系活力 根系伤流量 根系干重
下载PDF
辽西半干旱区玉米大豆间作对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8
15
作者 蔡倩 孙占祥 +7 位作者 王文斌 白伟 杜桂娟 张悦 张哲 冯晨 向午燕 赵凤艳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51-562,共12页
为探明玉米大豆间作的作物增产、土地生产力提升和水分高效利用机理,优化辽西半干旱区适宜的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于2018−2019年在国家农业环境阜新观测实验站,采用田间定位试验方法,设置了玉米大豆间作2行﹕2行(M2S2)、4行﹕4行(M4S4)、6... 为探明玉米大豆间作的作物增产、土地生产力提升和水分高效利用机理,优化辽西半干旱区适宜的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于2018−2019年在国家农业环境阜新观测实验站,采用田间定位试验方法,设置了玉米大豆间作2行﹕2行(M2S2)、4行﹕4行(M4S4)、6行﹕6行(M6S6),玉米单作(M)和大豆单作(S)5种种植模式,研究玉米大豆间作对作物产量、土地生产力、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单、间作模式作物总产量表现为M>M6S6>M4S4>M2S2>S,间作模式中作物对总产量的贡献率表现为玉米>大豆,玉米贡献率为79.0%~87.3%,大豆贡献率为12.7%~21.0%;M6S6和M4S4间作模式土地当量比(LER)分别为1.13~1.19和1.06~1.07,均具有间作产量优势,其中M6S6间作优势最强;M2S2间作模式土地当量比(LER)小于1,表现为间作劣势;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结果表明,0−50cm土层间作玉米与大豆存在水分竞争,60−100cm土层玉米和大豆存在水分互补;3种间作模式均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玉米水分利用效率,除M6S6间作模式外,M4S4和M2S2间作模式均降低了大豆水分利用效率;M6S6和M4S4间作模式水分当量比(WER)分别为1.18~1.21和1.05~1.06,水分生产力提高5%~21%,均具有间作水分利用优势,其中M6S6间作优势最强,M2S2间作模式水分当量比(WER)为0.99~1.01,间作水分利用优势不显著。综合分析认为,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中M6S6间作产量优势和水分利用优势最强,能够显著提高农田土地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在辽西半干旱区农业生产中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间作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土地当量比 水分当量比
下载PDF
大豆钾营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6
作者 闫春娟 宋书宏 +3 位作者 王文斌 曹永强 董丽杰 王昌陵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26-930,共5页
从钾肥促进大豆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植株的抗旱、抗病虫害、抗倒伏等抗逆性进行综述,并阐述了钾肥对大豆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总结了大豆的需钾特性,为钾肥在大豆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钾营养 大豆 研究进展
下载PDF
EMS诱变玉米花粉M_1代生物学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晓丽 杨镇 李刚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6-810,共5页
采用含有甲基磺酸乙酯(EMS)的石蜡油溶液处理玉米自交系910,7019,齐319,丹340和联87的成熟花粉,研究了经EMS处理的花粉离体萌发率与处理当代结实率的相关性及M1代生物学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花粉离体培养后萌发率随EMS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采用含有甲基磺酸乙酯(EMS)的石蜡油溶液处理玉米自交系910,7019,齐319,丹340和联87的成熟花粉,研究了经EMS处理的花粉离体萌发率与处理当代结实率的相关性及M1代生物学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花粉离体培养后萌发率随EMS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并与处理当代的结实率呈正相关;EMS处理的M1代引起了较大的生理损伤和生物学变异效应,主要表现为结实率低、出苗率低、出苗持续时间长、出苗迟缓、成株率下降、M1代群体的抽雄期表现提前和延迟等特性;M1代苗期变异以叶色变异为主,其中条纹叶变异最大,而成株期以雄穗变异为主,其中雄性败育变异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化学诱变 生物学 变异效应 甲基磺酸乙酯 花粉
下载PDF
高粱糯质资源创新及其利用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董怀玉 徐秀德 +2 位作者 姜钰 王丽娟 杨晓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21-324,共4页
利用高粱资源研究中新发掘和引进的糯质材料,通过有性杂交选育,农艺性状、抗病性鉴定和品质分析,选育出育种和生产急需的、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糯质新种质L401A、L402A、1053A、1057A、1058A等5个不育系和R92、031069R、031038R等3个恢... 利用高粱资源研究中新发掘和引进的糯质材料,通过有性杂交选育,农艺性状、抗病性鉴定和品质分析,选育出育种和生产急需的、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糯质新种质L401A、L402A、1053A、1057A、1058A等5个不育系和R92、031069R、031038R等3个恢复系。利用新创资源组配了一批高产、综合农艺性状好的糯质高粱杂交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糯质 资源创新 利用
下载PDF
大豆蛋白质和油分含量遗传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9
作者 曹永强 宋书宏 董丽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6-319,共4页
蛋白质和油分含量是大豆2个重要品质性状,其遗传研究对大豆品质改良尤为重要。该文从表型遗传分离规律、基因遗传模型、基因作用方式、遗传相关、遗传力及QTL定位等方面,概括了大豆蛋白质、油分含量的遗传研究进展。并提出利用野生大豆... 蛋白质和油分含量是大豆2个重要品质性状,其遗传研究对大豆品质改良尤为重要。该文从表型遗传分离规律、基因遗传模型、基因作用方式、遗传相关、遗传力及QTL定位等方面,概括了大豆蛋白质、油分含量的遗传研究进展。并提出利用野生大豆资源研究大豆蛋白质和油分含量遗传机理,为大豆品质改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蛋白质 油分 遗传
下载PDF
大豆不同亲本正反交后代开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遗传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曹永强 谢甫绨 +3 位作者 张惠君 王海英 王文斌 宋书宏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1-434,共4页
2002年,对大豆不同亲本正、反交F3、BC1F2开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遗传进行了初步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合F3开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平均值偏向于母本,广义遗传力的大小与母本值关系密切,母本值高的组合F3广义遗传力明显高于母本值低的组合... 2002年,对大豆不同亲本正、反交F3、BC1F2开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遗传进行了初步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合F3开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平均值偏向于母本,广义遗传力的大小与母本值关系密切,母本值高的组合F3广义遗传力明显高于母本值低的组合,各组合正、反交F3开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异度与母本值也相关,母本值高的组合F3变异度大于母本值低的组合;BC1F2开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遗传表现与组合的父母本和回交亲本的开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正反交 叶绿素含量 遗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