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体外培养方法对去透明带小鼠胚胎发育的影响
1
作者 王雅光 高源 秦书俭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16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体外培养方法对小鼠去透明带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以胚胎各阶段发育率、囊胚率和囊胚细胞数作为衡量指标,对比微滴单卵法、微滴群卵法、微滴单卵+群卵法、m WOW培养法(the modified"well of well"system)四种体... 目的探讨不同体外培养方法对小鼠去透明带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以胚胎各阶段发育率、囊胚率和囊胚细胞数作为衡量指标,对比微滴单卵法、微滴群卵法、微滴单卵+群卵法、m WOW培养法(the modified"well of well"system)四种体外培养方法 ,探讨不同体外培养方法对去透明带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 m WOW培养法、微滴单卵+群卵法、微滴单卵法这三种方法之间的发育率、囊胚率以及囊胚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 WOW法与其他三种方法相比,更适合作为体外培养去透明带小鼠8-细胞以后阶段的方法 ,以及用于体内移植小鼠胚胎的体外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培养技术 胚胎发育 mWOW法
下载PDF
同种异体BMSCs、ADSCs移植后的抗原性差异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磊 秦书俭 +3 位作者 包翠芬 马刚 李季 刘宇卓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4-179,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 from bone marrow,BMSCs)与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MSCs,ADSCs)体内移植后的抗原性差异。方法体外培养WKY大鼠BMSCs、ADSCs,经成骨诱导后植入wistar大鼠桡骨缺损区,分别于植入... 目的探讨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 from bone marrow,BMSCs)与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MSCs,ADSCs)体内移植后的抗原性差异。方法体外培养WKY大鼠BMSCs、ADSCs,经成骨诱导后植入wistar大鼠桡骨缺损区,分别于植入后1、2、4、8周进行缺损区HE染色,于1、2、4、8周免疫组化检测缺损区IL-2、TGF-β、TNF-α、CD4、CD8,采用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液上清IL-2、TGF-β、TNF-α的含量。结果 BMSCs、ADSCs移植术后1~2周有少量淋巴细胞、白细胞浸润,IL-2、TGF-β、TNF-α、CD4、CD8蛋白少量表达;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BMSCs、ADSCs体内移植后所致的抗原性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 间充质干细胞 抗原性 骨缺损
下载PDF
Ang-1对高糖中培养的RF/6A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左中夫 王轶晶 +1 位作者 冯闯 刘学政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8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对高浓度葡萄糖中培养的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的保护作用。方法RF/6A分3组培养:对照组(DMEM培养基含25mmol/L葡萄糖)、高糖组(DMEM培养基含40mmol/L葡萄糖)、Ang-高糖组(DMEM培养...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对高浓度葡萄糖中培养的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的保护作用。方法RF/6A分3组培养:对照组(DMEM培养基含25mmol/L葡萄糖)、高糖组(DMEM培养基含40mmol/L葡萄糖)、Ang-高糖组(DMEM培养基含40mmol/L葡萄糖+0.25mg/LAng-1)。利用台盼兰染色法及MTT比色法检测体外培养的各种RF/6A存活率及细胞活力,利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suivivin表达。结果1d时各组细胞存活率及活力无差异。3、5、7d时高糖组和Ang-高糖组细胞存活率及细胞活力均较正常组下降(P<0.05),高糖组细胞存活率及细胞活力低于Ang-高糖组(P<0.05)。5d时,Ang-高糖组survivin表达明显较其他两组增多(P<0.05)。结论高糖能降低RF/6A的存活率和活力,而Ang-1能明显增强高糖环境中RF/6A的存活率和活力,其机制可能与Ang-1上调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1 高糖 SURVIVIN表达
下载PDF
枸杞多糖通过诱导巨噬细胞极化抗胰腺癌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杨青 白光 +2 位作者 王巍 包翠芬 翟振华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11期1288-1291,I0005,共5页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BP)通过诱导巨噬细胞极化成一型巨噬细胞(M1)抗小鼠胰腺癌细胞LTPA的功效。方法构建小鼠CB-17SCID皮下LTPA成瘤模型,随机分为荷瘤模型组(10只)及LBP治疗组(10只),LBP治疗组每日10 mg/kg LBP灌胃,荷瘤模型组每日同等...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BP)通过诱导巨噬细胞极化成一型巨噬细胞(M1)抗小鼠胰腺癌细胞LTPA的功效。方法构建小鼠CB-17SCID皮下LTPA成瘤模型,随机分为荷瘤模型组(10只)及LBP治疗组(10只),LBP治疗组每日10 mg/kg LBP灌胃,荷瘤模型组每日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将含有相同数量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随机分为不同LBP浓度的实验组和对照组,MTT法检测各实验组与对照组中Raw264.7的光密度(OD)值;ELISA法检测LBP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实验组与对照组中Raw264.7分泌白细胞介素(IL)-12及IL-10的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LBP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实验组与对照组中Raw264.7表面蛋白CD16/32及CD206的水平。小鼠荷瘤3周后剖瘤称质量并计算瘤体体积,检测LBP对皮下肿瘤生长的影响,HE染色和KI-67免疫组化法检测LBP对瘤组织镜下的改变及对LTPA增殖的影响。结果 100 mg/L LBP对Raw264.7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P<0.01),并使Raw264.7高表达CD16/32,低表达CD206;高分泌IL-12、低分泌IL-10。LBP治疗组瘤块质量、体积及KI-67的表达量显著低于荷瘤模型组(P<0.01),镜下肿瘤坏死区范围明显大于荷瘤模型组。结论 LBP能够通过诱导巨噬细胞极化成M1状态达到抗LTPA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胰腺肿瘤 枸杞多糖 巨噬细胞极化 抗胰腺癌 1型巨噬细胞 2型巨噬细胞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nNOS、iN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屈惠莹 袁静 +1 位作者 包翠芬 秦书俭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89-893,I0004,共6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Rg1-L组、Rg1-M组、Rg1-H组及尼莫地平组,每组5只。采用大鼠中动脉栓塞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Rg1-L组、Rg1-M组、Rg1-H组及尼莫地平组,每组5只。采用大鼠中动脉栓塞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鼠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清中NO、神经型NOS(nNOS),诱导型NOS(iNOS)的含量,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nNOS、iNOS的表达。结果 (1)Rg1-L组、Rg1-M组、Rg1-H组大鼠的脑缺血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2.40±0.55、1.80±0.84、1.60±0.89 vs 3.20±0.84,P<0.05)。(2)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3个Rg1组大鼠血清中NO和iNOS含量降低,nNOS含量增高。(3)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3个Rg1组大鼠脑组织中nNOS表达增高,iNOS表达降低。结论人参皂苷Rg1防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激活nNOS、抑制iNOS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脑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地塞米松诱导的危重病性肌病大鼠骨骼肌p62和泛素的表达 被引量:4
6
作者 屈惠莹 包翠芬 +3 位作者 于迪 李季 宋欧荻 秦书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9-603,共5页
目的探讨危重病性肌病大鼠骨骼肌自噬相关因子p62和泛素的表达情况。方法将健康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7、9、11 d 3个时相点(n=10)。实验组采用5 mg/kg地塞米松连续腹腔注射,每天1次,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采... 目的探讨危重病性肌病大鼠骨骼肌自噬相关因子p62和泛素的表达情况。方法将健康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7、9、11 d 3个时相点(n=10)。实验组采用5 mg/kg地塞米松连续腹腔注射,每天1次,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采用肌功能缺损评分判定肌功能缺损情况。利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骨骼肌自噬相关因子p62和泛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肌肉功能缺损症状,以11 d时大鼠缺损程度最为严重。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骨骼肌纤维可见少量泛素阳性表达细胞,无p62阳性细胞表达,实验组肌纤维胞质中可见明显p62和泛素表达,随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渐减少,以11 d时相点降低表达最为明显。Western blot也证实了同一趋势。结论地塞米松诱导的大鼠CIM可能通过抑制p62和泛素的表达从而发挥对细胞自噬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危重病性肌病 P62 泛素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桑遥彩 包翠芬 +3 位作者 武蕾 张苗苗 王艳 秦书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4-438,共5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是否可以通过调节TGF-β1/Smad通路从而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分化为成骨样细胞。方法复苏、培养大鼠BMSCs并诱导其向成骨样细胞分化。实验组加入不同...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是否可以通过调节TGF-β1/Smad通路从而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分化为成骨样细胞。方法复苏、培养大鼠BMSCs并诱导其向成骨样细胞分化。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SIM(10-8mol/L、10-7mol/L、10-6mol/L),对照组不给予药物干预。加入成骨诱导液,7d后运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法观察细胞成骨能力,21d后用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钙化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TGF-β1、Smad2、Smad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应用10-8mol/L^10-6mol/L SIM处理细胞7d均可使细胞ALP活性显著增加,其中浓度为10-7mol/L时效果最显著;应用10-8mol/L^10-6mol/L SIM处理细胞21d后可使细胞钙化结节明显增多;应用10-8mol/L^10-6mol/L SIM处理细胞7d后细胞内TGF-β1、Smad2、Smad3蛋白水平明显增高。结论辛伐他汀可促进大鼠B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TGF-β1/Smad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纤维蛋白凝胶-他克莫司药物缓释系统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宏伟 纪云国 +1 位作者 单伟 秦书俭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0期467-468,共2页
目的探讨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局部应用纤维蛋白凝胶(FG)-他克莫司(FK506)药物缓释系统对神经再生的影响,为FK506的临床应用提供一种可行的给药方式。方法取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切断左侧坐骨神经后随即进行吻合,其中实验组(B组... 目的探讨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局部应用纤维蛋白凝胶(FG)-他克莫司(FK506)药物缓释系统对神经再生的影响,为FK506的临床应用提供一种可行的给药方式。方法取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切断左侧坐骨神经后随即进行吻合,其中实验组(B组)在吻合口周围应用FG-FK506药物缓释系统,另设3组对照(A、C、D组),分别作为空白对照组及全身应用FK506组、局部单纯应用FG组,术后通过大体形态、光镜、电镜、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各组神经再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大鼠坐骨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光镜及电镜观察实验组神经纤维排列整齐,再生神经纤维数目多,神经纤维粗,髓鞘厚,束间结缔组织少,运动终板数量最多,面积大,着色深,结构清晰;图像分析结果为实验组再生神经有髓神经纤维数目、直径、髓鞘厚度、轴突直径、运动终板数量、横径、纵径均大于对照组。术后12周实验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G-FK506药物缓释系统在大鼠坐骨神经再生中起到明显促进作用,未引起全身及局部明显免疫抑制作用,是一种有效的给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缓释系统 神经损伤 修复 坐骨神经 大鼠
下载PDF
FK506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宏伟 刘明 秦书俭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7期479-480,共2页
目的综述近年来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在神经再生方面的作用以及使用剂量的差别。方法对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他克莫司的促神经再生作用是通过与FK506结合蛋白FKBP12或FKBP52的结合,通过GAP-43或HSP90实现的。体外细胞... 目的综述近年来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在神经再生方面的作用以及使用剂量的差别。方法对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他克莫司的促神经再生作用是通过与FK506结合蛋白FKBP12或FKBP52的结合,通过GAP-43或HSP90实现的。体外细胞增值研究、大鼠体内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证明,它具有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同时低剂量FK506就可促进雪旺细胞增殖,对神经具有保护作用,促进神经元轴突的再生。结论 FK506具备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在低于免疫移植作用的剂量下就可发挥此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K506 神经再生 低剂量 综述
下载PDF
岩静脉解剖学特点在微血管减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涛 王瑞卿 秦书俭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6年第8期744-746,共3页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岩静脉的不同处理方法对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提出正确处理岩静脉的方法。方法首先,对6具(12侧)成年人头部标本的岩静脉分支情况进行解剖观察;其次,将110例三叉神经痛行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依据术...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岩静脉的不同处理方法对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提出正确处理岩静脉的方法。方法首先,对6具(12侧)成年人头部标本的岩静脉分支情况进行解剖观察;其次,将110例三叉神经痛行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依据术中对于岩静脉的处理方式分为两组:离断组56例和分离组54例。在患者术后1周、1个月和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Wong-Baker疼痛脸谱评分法和数字疼痛评分(NPRS)法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成年人头部标本解剖发现岩静脉有3~5支属支,其中3支9侧,4支2侧,5支1侧。离断组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Wong-Baker疼痛脸谱评分法和数字疼痛评分法评估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分离组[视觉模拟评分法:94.6%(53/56)比83.3%(45/54)、94.6%(53/56)比83.3%(45/54)、94.6%(53/56)比81.5%(44/54);Wong-Baker 疼痛脸谱评分法:98.2%(55/56)比81.5%(44/54)、98.2%(55/56)比81.5%(44/54)、98.2%(55/56)比81.5%(44/54);数字疼痛评分法:96.4%(54/56)比85.2%(46/54)、96.4%(54/56)比85.2%(46/54)、96.4%(54/56)比85.2%(4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断组和分离组3种评分方法不同时间点判定的有效率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断组和分离组同一时间点3种评分方法判定的有效率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岩静脉的处理是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关键点之一,岩静脉通常具有多个分支,电凝离断岩静脉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及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减压术 外科 岩静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