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缝牵引中联合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骨保护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姚玉胜 黄华 +2 位作者 常世民 王程越 王桂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5-429,共5页
目的探索上颌骨在骨缝牵引时加入缓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骨保护素(OPG)对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以24只杂种犬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组。通过手术在上颌骨腭横缝植入自制的新型牵引器。A、C组术后5 d在牵引区附近注射缓释重... 目的探索上颌骨在骨缝牵引时加入缓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骨保护素(OPG)对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以24只杂种犬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组。通过手术在上颌骨腭横缝植入自制的新型牵引器。A、C组术后5 d在牵引区附近注射缓释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纤维蛋白胶(rhBMP-2/PLGA/FS),B、C组在牵引3周后注射人骨保护素/纤维蛋白胶(rhOPG/FS)。牵引1、2、4、6周后处死动物,采集标本进行组织学染色,并通过组织计量学方法检测腭横缝的组织改建情况。结果A、C组骨缝区成骨细胞功能活跃,透射电镜显示细胞内有大量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及粗面内质网。牵引6周时,A、B、C组成骨细胞指数分别为38.5±7.7、35.7±6.5、41.7±11.0,破骨细胞指数分别为5.9±1.0、1.2±0.3、2.8±0.4,骨小梁厚度分别为(38.36±13.28)、(66.20±9.16)、(51.85±9.92)μm;B、C组表现出骨密度增加及破骨细胞指数下降。结论本实验所用牵引器能促进新骨生成;BMP-2与OPG在骨缝牵引过程中有协同作用,可以促进新骨形成及骨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成骨术 骨形态发生蛋白-2 骨保护素
下载PDF
262例药源性肝损害病例的药物治疗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叶冬梅 兰顺 蒙石英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0年第8期754-757,共4页
目的:探讨药源性肝损害的发病规律和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对262例药源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2例患者中肝细胞损伤型(A)117例(44.6%)、胆汁瘀积型(B)32例(12.2%)、混合型(C)113例(43.1%)。导致药源性肝损害的药... 目的:探讨药源性肝损害的发病规律和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对262例药源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2例患者中肝细胞损伤型(A)117例(44.6%)、胆汁瘀积型(B)32例(12.2%)、混合型(C)113例(43.1%)。导致药源性肝损害的药物以抗肿瘤化疗药最多,占68.7%,其次为抗菌药物(8.4%)、中药(6.5%)、抗结核药(4.6%)、抗真菌药物(4.6%)、抗癫痫药物(3.8%)等。护肝治疗常用药物依次是还原型谷胱甘肽(a)152例(58.0%)、硫普罗宁(b)85例(32.4%)、多烯磷脂酰胆碱(c)65例(24.8%)、异甘草酸镁(d)44例(16.8%)、核糖核酸(e)20例(7.6%)。单药治疗A型和C型肝损害的有效率以b、d、e最高,其次为a,c有效率最低;单用a或b与二者的联用方案比较,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c单用治疗B型肝损害有效率高于a,c与a联用可提高其治疗A型和C型肝损害的疗效;d单用治疗A型肝损害,或与a联用治疗A、B、C型肝损害,或与b联用治疗C型肝损害,均获得较高治愈率;e单用治疗A型肝损害也获得较好的疗效。结论:药源性肝损害在医疗活动中存在一定的发生率,护肝药物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治愈。治疗A型和C型肝损害,单用硫普罗宁或还原型谷胱甘肽与二者的联用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单药治疗可节约医疗费用,避免药物滥用导致的副作用。治疗B型肝损害单用多烯磷脂酰胆碱即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异甘草酸镁单用或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或硫普罗宁联用治疗A、B、C型肝损害均获得较高治愈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肝损害 回顾性分析 药物治疗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2在上颌骨快速牵引骨愈合中的作用
3
作者 姚玉胜 王程越 王桂君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692-1695,共4页
目的探索上颌骨经缝牵引中(当弹性牵引力大于800g)加入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对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5个组,即对照组、400g组、600g组、800g组及800g+rhBMP-2组(联合组)。术后1~8周处死动物,行X线检测... 目的探索上颌骨经缝牵引中(当弹性牵引力大于800g)加入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对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5个组,即对照组、400g组、600g组、800g组及800g+rhBMP-2组(联合组)。术后1~8周处死动物,行X线检测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各牵引组上颌骨成功前徙,以600g组效果明显[(25.3±5.2)mm]。800g组在2周内牵引速度快,4周后明显减慢[(12.1±2.3)mm],但在注射rhBMP-2后得以改善[(24.2±3.4)mm]。BMP-2、BMP-4、BMP-7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成骨细胞细胞质中,BMP-7在注射rhBMP-2后光密度值明显增强。CT检测各牵引组腭骨水平板骨密度值明显减低,以800g组最为显著[(317.8±185.5)HU],而在注射rhBMP-2后骨密度值明显增强[(1 158.0±93.0)HU]。结论骨缝牵引前移上颌骨能在微创早期延长骨长度;rhBMP-2可以有效促进骨形成并在调节rhBMP-7活性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整合 牵引术 骨生成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参芪五味咀嚼片中人参皂苷Rg_1含量
4
作者 孙学惠 史国兵 +2 位作者 何静 赵明宏 李文韬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期348-349,共2页
目的建立复方参芪五味咀嚼片中人参皂苷Rg1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kma Diamonsil-C18(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检测波长为203 nm,流速为1.0 mL.min-1。结果人参皂苷Rg1浓度在2.50... 目的建立复方参芪五味咀嚼片中人参皂苷Rg1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kma Diamonsil-C18(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检测波长为203 nm,流速为1.0 mL.min-1。结果人参皂苷Rg1浓度在2.50~17.50μg.mL-1间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94.55%,RSD=1.3%。结论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参芪五味咀嚼片中人参皂苷Rg1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五味咀嚼片 复方 人参皂苷RG1 色谱法 高效液相
下载PDF
三黄汤的血清药物化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强 朱晓红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32-1335,共4页
目的:研究三黄汤的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建立三黄汤及各单味药(茵陈、黄芩、黄柏、甘草、炙大黄)、缺味药水提物与大鼠ig给药后血清成分的高效液相(HPLC)指纹色谱图;分析三黄汤及各单味药、缺味药水提物给药不同时间后的入血成分、相对... 目的:研究三黄汤的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建立三黄汤及各单味药(茵陈、黄芩、黄柏、甘草、炙大黄)、缺味药水提物与大鼠ig给药后血清成分的高效液相(HPLC)指纹色谱图;分析三黄汤及各单味药、缺味药水提物给药不同时间后的入血成分、相对含量、来源及其代谢产物。结果:建立的三黄汤体外指纹图谱标记出44个主要成分;大鼠ig给予三黄汤后血清指纹图谱标记出32个主要入血成分,分别为源于茵陈的包括绿原酸在内的4个原型成分及1个绿原酸代谢产物,源于黄芩的包括黄芩苷在内的16个原型成分及2个代谢产物,源于黄柏的盐酸小檗碱,源于甘草的4个原型成分,源于大黄的大黄酸,以及未知来源的3个代谢产物。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绿原酸和黄芩苷等原型成分的相对含量逐渐减少,而其代谢产物逐渐增加。结论:血中移行成分主要来源于茵陈和黄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黄汤 血清药物化学 高效液相指纹图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