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41
1
作者 王丽娟 刘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08-810,共3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心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维普、CNKI及中国生物医学等中文数据库,全面收集有关心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影响的临床对照试验,汇总数据采用RevMan 5.1.6和Stata 12....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心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维普、CNKI及中国生物医学等中文数据库,全面收集有关心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影响的临床对照试验,汇总数据采用RevMan 5.1.6和Stata 12.0进行分析,两组之间差异采用标准均数差(SMD)或OR及其95%CI描述。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8个临床对照试验,包括608例肺癌患者,其中观察组349例,对照组259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治疗前,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SMD=0.61,95%CI(-0.63,1.86),P=0.33〕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SMD=-0.01,95%CI(-1.08,1.05),P=0.9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理干预组患者SDS评分〔SMD=-1.03,95%CI(-1.64,-0.43),P=0.0007〕和SAS评分〔SMD=-1.11,95%CI(-2.24,0.02),P=0.05〕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心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由于纳入研究质量及数量有限,本研究结论尚需大样本高质量临床研究进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肺肿瘤 焦虑 抑郁 临床对照研究 META分析
下载PDF
大面积脑梗死治疗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戚昉 喻丽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2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方法:对3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分别采取静脉溶栓、抗凝、综合治疗及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结果:14d疗效比较,静脉溶栓、抗凝、综合治疗及手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55.6%、44.4%、75.0%...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方法:对3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分别采取静脉溶栓、抗凝、综合治疗及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结果:14d疗效比较,静脉溶栓、抗凝、综合治疗及手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55.6%、44.4%、75.0%。结论:与抗凝组和综合治疗组相比较,静脉溶栓组总体有效率高。对于溶栓、抗凝及综合治疗无效,病情呈进行性恶化病例,应及早进行减压手术,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静脉溶栓 抗凝 综合治疗 去大骨瓣减压术
下载PDF
人脐静脉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β样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德华 单伟 +2 位作者 韩静 赵宝东 秦书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4-426,共3页
目的:探讨人脐静脉内皮及内皮下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β样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分离人脐静脉内皮及内皮下细胞进行贴壁培养;传代培养后,用高浓度葡萄糖(25mmol/l)培养液DMEM(含10%FBS)以及bFGF(basic Fibroblast Growth ... 目的:探讨人脐静脉内皮及内皮下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β样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分离人脐静脉内皮及内皮下细胞进行贴壁培养;传代培养后,用高浓度葡萄糖(25mmol/l)培养液DMEM(含10%FBS)以及bFGF(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和尼克酰胺诱导脐静脉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β样细胞分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后形态变化,观察是否形成细胞团;用胰岛β细胞特异双硫腙染色鉴定诱导后细胞内是否含有高浓度游离锌离子;免疫细胞化学(Envision法)鉴定诱导后细胞是否分泌胰岛素。结果:第2代脐静脉间充质干细胞经过高糖诱导大约10天后,形成细胞团;呈双硫腙染色阳性;免疫细胞化学表明诱导后细胞内的细胞胰岛素染色阳性。结论:人脐静脉内皮及内皮下分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定向诱导分化为胰岛β样细胞,这种胰岛β样细胞具有胰岛素的分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 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分化 胰岛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马挺 刘强 李秋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1期162-162,165,共2页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17例患者的资料。结果:痊愈8例,显著进步6例,好转3例,显效率为82.4%。结论: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能促进神经肌肉功能...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17例患者的资料。结果:痊愈8例,显著进步6例,好转3例,显效率为82.4%。结论: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能促进神经肌肉功能的改善和恢复,明显缩短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程,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免疫球蛋白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罗格列酮、辛伐他汀合用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薛凌 于晓玲 邱雅慧 《中国微循环》 2009年第6期514-517,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辛伐他汀合用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五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普通颗粒饲料喂饲11周。高脂模型组:高脂饲料(1%胆固醇+8%猪油+普通颗粒饲料)喂饲11周。罗格...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辛伐他汀合用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五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普通颗粒饲料喂饲11周。高脂模型组:高脂饲料(1%胆固醇+8%猪油+普通颗粒饲料)喂饲11周。罗格列酮组:高脂饲料喂饲同时口服罗格列酮0.5mg·kg-1·d-1。辛伐他汀组:高脂饲料喂饲同时口服辛伐他汀2.5mg·kg-1·d-1。联合用药组:高脂饲料喂饲同时口服罗格列酮0.5mg·kg-1·d-1和辛伐他汀2.5mg·kg-1·d-1。12周末实验结束后获取血浆和主动脉全长标本进行生化和病理分析。结果各用药组与高脂模型组比较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ET)浓度明显降低,以联合用药组降低最明显(P<0.01);一氧化氮(NO)水平升高,以联合用药组升高最显著(P<0.01)。罗格列酮组、联合用药组与高脂模型组比较,血浆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下降(P<0.01)。辛伐他汀组、联合用药组与高脂模型组比较,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高脂模型组、各用药组主动脉内膜有不同程度的脂质斑块形成,内膜增厚程度不同,高脂模型组脂质斑块最多,内膜/中膜厚度比值90.17±23.03用药组斑块明显减少,以联合用药组脂质斑块最少,内膜/中膜厚度比值最小13.56±0.72(P<0.01)。结论罗格列酮、辛伐他汀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调脂等各自不同途径抑制动脉硬化的形成,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罗格列酮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
下载PDF
医原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戚昉 牛亚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期156-156,共1页
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病,以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治愈率低为特点,其发病原因为:血管壁病变、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脑血管痉挛、外伤等。最常见的易患因素为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高黏血症... 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病,以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治愈率低为特点,其发病原因为:血管壁病变、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脑血管痉挛、外伤等。最常见的易患因素为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高黏血症等。近年来。因医疗处置所导致的医原性脑梗死并不少见.已引起临床工作的重视。现就我院近年来治疗的9例医原性脑梗死病例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原性脑梗死 分析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慢性肾炎临床疗效分析
7
作者 马艳 李冬 费志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1303-1304,共2页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LMWH)治疗慢性肾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30例慢性肾炎患者,持续性蛋白尿达2-3.5 g/24 h,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原治疗方案不变(包括饮食指导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及对症治疗)。LMWH组在上述治...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LMWH)治疗慢性肾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30例慢性肾炎患者,持续性蛋白尿达2-3.5 g/24 h,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原治疗方案不变(包括饮食指导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及对症治疗)。LMWH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LMWH皮下注射,每次4 000 U,1次/d,共应用14 d。结果:LMWH治疗组尿蛋白下降、血脂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P〈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肌酐(Sc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可以减少慢性肾炎蛋白尿、降低血脂、副作用少、无需特殊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炎/药物疗法 肝素 低分子量/治疗应用
下载PDF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
8
作者 刘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3Z期43-43,共1页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椎一基底动脉血管病,临床上较为罕见,预后差,如能早期给予溶栓治疗。则可改善预后。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2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关键词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分析
下载PDF
原发性脑出血引起脑水肿发生的机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柯 宁显忠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4期2162-2165,共4页
脑出血是脑卒中的一个类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脑出血的有害效应可以分为原发和继发性损伤,继发性损伤(例如脑水肿)既可以在脑出血后立即出现,也可在脑出血2周以后发生。血肿旁水肿的形成过程始于脑出血的早期。凝血酶在促成血... 脑出血是脑卒中的一个类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脑出血的有害效应可以分为原发和继发性损伤,继发性损伤(例如脑水肿)既可以在脑出血后立即出现,也可在脑出血2周以后发生。血肿旁水肿的形成过程始于脑出血的早期。凝血酶在促成血肿周围水肿上的中心作用已经得到证明,并且已有证据表明使用凝血酶抑制剂后减少了水肿形成。此外,在脑出血的并发症和结局上起重要作用的标志物是基质金属蛋白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水肿 凝血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氯沙坦联合卡维地络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塑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齐莉 刘紫东 冯一南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2581-2582,共2页
目的:观察氯沙坦联合卡维地络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室重塑的影响。方法:6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卡维地络3.125 mg,1次/d,氯沙坦50 mg/d;对照组给予氯沙坦治疗。两组基础治疗相同,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 目的:观察氯沙坦联合卡维地络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室重塑的影响。方法:6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卡维地络3.125 mg,1次/d,氯沙坦50 mg/d;对照组给予氯沙坦治疗。两组基础治疗相同,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两组LVEF均有增加,LVESd、LVEDd均有减少(P<0.05),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卡维地络治疗CHF可显著改善左室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药物疗法 卡唑类/治疗应用 丙醇胺类/治疗应用 洛沙坦/治疗应用 心室复建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与缺血性心血管病
11
作者 薛凌 邱雅慧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7期556-558,共3页
  内皮祖细胞(EPCS)是一种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也称为成血管母细胞,是一种成体干细胞.近期研究发现,EPCS不仅参与胚胎血管生成(vascuLlogenesis),也参与出生后的血管新生(angiogenesis),提示EPCS在缺血性疾病中可能有重...   内皮祖细胞(EPCS)是一种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也称为成血管母细胞,是一种成体干细胞.近期研究发现,EPCS不仅参与胚胎血管生成(vascuLlogenesis),也参与出生后的血管新生(angiogenesis),提示EPCS在缺血性疾病中可能有重要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缺血性心血管病 血管生成
下载PDF
可拉明和氨茶碱治疗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22例疗效分析
12
作者 吴丽荣 张莉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5期6132-6132,共1页
关键词 可拉明/治疗应用 氨茶碱/治疗应用 睡眠呼吸暂停 中枢性/药物疗法
下载PDF
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脑出血护理
13
作者 王丽娟 《当代医学》 2008年第12期141-142,共2页
近年来我科采用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脑出血,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方法简便易行,创伤小,不受年龄和重要脏器功能的限制。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 脑出血 颅内穿刺术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