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循证护理 被引量:17
1
作者 顾立学 刘馨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8-619,共2页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目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仍是治疗乳腺癌的常用方法。虽然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肢功能障碍和水肿仍是困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主要问题。循证护理是二十世纪...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目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仍是治疗乳腺癌的常用方法。虽然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肢功能障碍和水肿仍是困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主要问题。循证护理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受循证医学思想影响而产生的护理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循证护理 改良根治术后 并发症 术后皮下积液 患肢功能障碍 恶性肿瘤 女性健康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两个新辅助化疗疗效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赵夷 胡婷嫣 +1 位作者 于辉 李锦成 《医学与哲学(B)》 2014年第8期27-28,32,共3页
分析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方案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2010年03月~2013年09月我院收治的84例TNBC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对比多西他赛联合卡铂(TP)方案与吡柔比星、氟尿嘧啶、环磷酰胺(CAF)方案新辅助化疗疗效... 分析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方案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2010年03月~2013年09月我院收治的84例TNBC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对比多西他赛联合卡铂(TP)方案与吡柔比星、氟尿嘧啶、环磷酰胺(CAF)方案新辅助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TP组患者的有效率(RR)优于CAF组,P<0.05。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方案用于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确切,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多西他赛 卡铂
下载PDF
环王巴明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锦成 薛万里 +1 位作者 朱德淼 陶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596-2599,共4页
目的探讨环王巴明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 C F-7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环王巴明处理M C F-7细胞不同时间,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 TT)分析法、流式细胞术及W esternblot检测。结果环王巴明对M C F-7细胞增殖的抑... 目的探讨环王巴明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 C F-7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环王巴明处理M C F-7细胞不同时间,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 TT)分析法、流式细胞术及W esternblot检测。结果环王巴明对M C F-7细胞增殖的抑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G 0/G 1期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增加而S期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减少(P<0.05);并且细胞凋亡率也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M C F-7细胞周期素D 1的表达逐渐降低而p21表达逐渐增高(P<0.05)。结论环王巴明抑制M C F-7细胞的增殖,阻滞细胞从G 1期向S期转化,其机制可能与调控H edgehog(H h)信号通路的相关细胞周期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MCF-7 环王巴明 细胞周期蛋白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赵夷 胡婷嫣 +2 位作者 李锦成 张韶光 李雅勋 《医学与哲学(B)》 2013年第5期37-39,共3页
回顾三阴性乳腺癌(TNBC)病例,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及预后分析。收集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经手术治疗,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并可随访到的348例乳腺癌病例资料,研究其临床病理特征,分析预后。结果 TNBC多见于50岁以前未绝经女性,肿块... 回顾三阴性乳腺癌(TNBC)病例,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及预后分析。收集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经手术治疗,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并可随访到的348例乳腺癌病例资料,研究其临床病理特征,分析预后。结果 TNBC多见于50岁以前未绝经女性,肿块>2cm(72.2%)比例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51.4%(P<0.05),复发转移率显著高于non-TNBC(P<0.05)。5年无病生存率(DFS),TNBC 62.8%低于non-TNBC 79.6%(P<0.05)。5年总生存率(OS),TNBC 73.6%低于non-TNBC 89.8%(P<0.05)。三阴性乳腺癌恶性程度高,转移复发率高,预后差,生存率低,其有效治疗方案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TP新辅助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疗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朱德淼 李锦成 《医学与哲学(B)》 2015年第4期31-33,63,共4页
为了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TP)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接受4个-6个周期TP新辅助方案治疗的56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对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随访时... 为了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TP)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接受4个-6个周期TP新辅助方案治疗的56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对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随访时间12个月-36个月(中位29.6个月)内,56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5.00%,其中完全缓解率35.71%(20/56),部分缓解率39.29%(22/56)。主要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30例(53.57%),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10例(17.86%)等。术后死亡9例,局部复发7例,远处转移15例,3年生存率83.93%。因此,应用TP新辅助化疗方案,能够提升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方案 三阴性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缓释型氟尿嘧啶植入剂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的安全性 被引量:15
6
作者 朱德淼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71-1474,共4页
背景:如何寻找更好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使高浓度的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并提高药物对局部靶组织的选择性、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对预防乳腺癌局部复发有重要意义。目的:探索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氟尿嘧啶植入剂的临床安全性,探寻预防... 背景:如何寻找更好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使高浓度的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并提高药物对局部靶组织的选择性、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对预防乳腺癌局部复发有重要意义。目的:探索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氟尿嘧啶植入剂的临床安全性,探寻预防乳腺癌局部复发的新途径。方法:63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TNM分期:Ⅰ+Ⅱ期35例,Ⅲ期28例,随机分为植入剂组32例及对照组31例,植入剂组在肿瘤下方,腋窝、锁骨下血管区域、胸大小肌之间多点喷撒氟尿嘧啶植入剂,总剂量为600mg,每点处小于100mg,观察应用植入剂后,切口有无感染裂开,8d后的皮下积液情况,皮瓣坏死、患肢水肿、拆线天数及血红、白细胞、肝肾功能情况。结果与结论:植入剂组与对照组在切口感染裂开、皮下积液量、患肢水肿、拆线天数及血红细胞计数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白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肌酐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但是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氟尿嘧啶植入剂是安全可靠的,是乳腺癌术后局部化疗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氟尿嘧啶植入剂 安全性 缓释材料 药物控释系统及其载体材料
下载PDF
魟鱼骨素联合环王巴明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作用
7
作者 李锦成 薛万里 +1 位作者 朱德淼 陶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9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魟鱼骨素和环王巴明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是否具有协同作用,二者是否存在最佳配伍比例,以及解释该现象可能存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分别将魟鱼骨素与环王巴明配制成10μmol/L浓度,按体积比1︰4、2︰3、1︰1、3︰2、4︰1进... 目的探讨魟鱼骨素和环王巴明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是否具有协同作用,二者是否存在最佳配伍比例,以及解释该现象可能存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分别将魟鱼骨素与环王巴明配制成10μmol/L浓度,按体积比1︰4、2︰3、1︰1、3︰2、4︰1进行配伍;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各配伍组MCF-7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凋亡率;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及P2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MTT提示1︰1配伍组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其他药物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CM法提示1︰1配伍组作用细胞24 h与单个用药作用48 h所得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ting提示1︰1配伍组作用细胞24 h与单个用药作用48 h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与P21灰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魟鱼骨素和环王巴明存在协同作用及最佳药物配伍比例(两药浓度分别为10μmol/L,两药按体积比1︰1配伍),24 h可达到最佳作用效果,其分子生物学机制与cyclin D1失表达、P21过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魟鱼骨素 环王巴明 MCF-7 细胞周期蛋白
下载PDF
乳腺癌肉瘤2例
8
作者 李雅勋 顾力学 陶维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221-1221,共1页
乳腺癌肉瘤,也称乳腺化生性癌,是一种罕见的浸润性癌,现报道2例乳腺癌肉瘤。
关键词 乳腺癌肉瘤 病理 治疗
下载PDF
乳腺恶性肌上皮瘤1例报道及诊治分析
9
作者 朱德淼 李锦成 《医学与哲学(B)》 2015年第7期78-80,共3页
探讨原发于乳腺的恶性肌上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和相关文献复习,将1例乳腺恶性肌上皮瘤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镜下示肿物以梭形细胞为主,肿瘤细胞有异形性,未见到腺样结构,可见核分裂象较多。免疫酶标(LSAB法... 探讨原发于乳腺的恶性肌上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和相关文献复习,将1例乳腺恶性肌上皮瘤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镜下示肿物以梭形细胞为主,肿瘤细胞有异形性,未见到腺样结构,可见核分裂象较多。免疫酶标(LSAB法)示瘤细胞ER(-),PR(-),P63(+),CK(+),CK(H)(+),Vimentin(+),SMA(局部+),C-erB-2(-),Ki67(+)<20%,CD117(-),P53(+)。因此肿瘤为来源于乳腺末端基底膜与腺泡上皮间的肌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复习相关文献,该肿瘤生长迅速,常可复发,预后差。如ER、PR阳性者,可采用内分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恶性肌上皮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TAC与CAF方案应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世韬 杜红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710-1712,共3页
目的比较TAC与CAF方案应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4例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CAF组(37例)和TAC组(37例)。21 d为1个周期,化疗2个周期后手术,比较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不能耐受的不良... 目的比较TAC与CAF方案应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4例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CAF组(37例)和TAC组(37例)。21 d为1个周期,化疗2个周期后手术,比较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而退出治疗。两组均无疾病进展者。TAC组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27例,病情稳定(SD)6例;CAF组CR 2例,PR 21例,SD 14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组与CAF组白细胞减少率、粒细胞减少率、脱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小板减少率、恶心呕吐发生率、心脏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与CAF方案均有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TAC方案的疗效优于CAF方案,毒副作用高于CAF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C CAF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吸烟与不同类型乳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车艾兰 李锦成 +1 位作者 陈雪 陶维 《医学与哲学(B)》 2015年第5期49-51,共3页
了解吸烟情况与不同类型乳腺癌发病的关系。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于我院就诊并经病理证实的25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和同期就诊的360例同年龄组非乳腺癌患者进行相关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吸烟女性患乳腺癌风险为... 了解吸烟情况与不同类型乳腺癌发病的关系。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于我院就诊并经病理证实的25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和同期就诊的360例同年龄组非乳腺癌患者进行相关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吸烟女性患乳腺癌风险为未吸烟女性的3.7倍(95% CI:2.570~5.408),以病理类型分层分析,吸烟患者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患病风险增加4.4倍(95% CI:2.991~6.494),患三阴性乳腺癌(TNBC)风险无明显增加(OR=1.4,95% CI:0.695~3.174)。因此吸烟行为可增加女性ER阳性乳腺癌患病风险,而与T NBC尚无确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阳性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 女性 吸烟
下载PDF
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和经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朱德淼 李锦成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3-294,共2页
目的通过两种手术方法的比较,探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合理方法。方法将6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进行结果比较。结果采用经腹小切口手术患者,在手术、住院、疼痛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方法组(P<0.05... 目的通过两种手术方法的比较,探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合理方法。方法将6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进行结果比较。结果采用经腹小切口手术患者,在手术、住院、疼痛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方法组(P<0.05)。结论经腹小切口手术是一种安全、快速、简单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 经腹小切口手术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手术清扫范围的选择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毅超 赵树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3127-3130,共4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手术清扫范围的选择。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2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回顾性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术前超声结果、术后石蜡病理检查结果及淋巴结清扫范...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手术清扫范围的选择。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2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回顾性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术前超声结果、术后石蜡病理检查结果及淋巴结清扫范围。结果 2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均采取颈部淋巴结清扫术,40例单纯采取Ⅵ区淋巴结清扫,其中16例发生淋巴结转移;24例单纯采取侧颈区淋巴结清扫,其中9例发生淋巴结转移;146例采取Ⅵ区淋巴结联合侧颈区淋巴结清扫,其中45例Ⅵ区和侧颈区同时出现淋巴结转移,25例出现Ⅵ区转移而未见侧颈区淋巴结转移,28例出现跳跃式侧颈区淋巴结转移而无Ⅵ区转移。男性、年龄<45岁、侵袭至甲状腺被膜、肿瘤直径>10.0 mm、术前超声提示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概率更高。结论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被膜的侵袭情况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可作为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当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时建议同时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甲状腺乳头状癌较为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多发生在Ⅵ区,建议行首次手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采取原发病灶切除联合Ⅵ区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清扫范围
下载PDF
TE与TEC2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雅勋 顾力学 +2 位作者 赵夷 陶维 孙晓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2年第40期3795-3798,共4页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吡柔比星(TE)与多西他赛+吡柔比星+环磷酰胺(TEC)2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1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92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患者术前接受的新辅...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吡柔比星(TE)与多西他赛+吡柔比星+环磷酰胺(TEC)2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1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92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患者术前接受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分为TE组(49例)与TEC组(43例)。TE方案:多西他赛75mg·m-2,第1天静脉滴注;吡柔比星50mg·m-2,第1天静脉滴注。TEC方案:多西他赛75mg·m-2,第1天静脉滴注,吡柔比星50mg·m-2,第1天静脉滴注;环磷酰胺600mg·m-2,第1天静脉滴注。以上方案均21d为1个周期,2组患者均在术前接受4个周期化疗,并在术后完成剩余化疗周期。4个周期后观察疗效,并评估不良反应,同时,通过随访对无病生存时间(DFS)和总生存时间(OS)进行评价。结果:TE组有效率为83.67%,TEC组为88.3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TE组病理完全缓解率为12.24%,TEC组为13.9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7)。2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脱发、恶心及呕吐、肝功能异常、心肌毒性,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TEC组发生率明显高于TE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中位随访13(5~21)个月,2组DFS和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和P=0.071)。结论:在Ⅱ、Ⅲ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TE与TEC2种方案近期疗效相近,但TE方案较TEC方案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多西他赛 吡柔比星 环磷酰胺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雅勋 顾立学 +1 位作者 陶维 李锦成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8期4491-4492,共2页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均为女性,大部分有哺乳史,以乳腺肿块就诊,临床检查、影像...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均为女性,大部分有哺乳史,以乳腺肿块就诊,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与乳腺癌难以鉴别,均行组织病理检查后明确诊断,行手术治疗、激素治疗有较好的效果。结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与乳腺癌在临床特征及影像学上有相似之处,粗针穿刺组织学病理检查是有效的确诊方法,手术及激素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肉芽肿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魟鱼骨素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薛万里 李锦成 +1 位作者 朱德淼 陶维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236-2238,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魟鱼骨素(RCE)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RCE处理MCF-7细胞不同时间,采用MTT法检测各组MCF-7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作用前后对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周期... 目的研究魟鱼骨素(RCE)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RCE处理MCF-7细胞不同时间,采用MTT法检测各组MCF-7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作用前后对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周期素D1及p21蛋白表达。结果 RCE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P<0.05),且存在最大抑制浓度10μmol/L。随着RCE作用时间延长,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而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5),且细胞凋亡率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明显升高(P<0.05)。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MCF-7细胞中的细胞周期素D1表达降低,p21蛋白表达逐渐增高(P<0.05)。结论 RCE抑制MCF-7细胞增殖,阻滞细胞从S期向G2期转化;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周期蛋白表达有关。RCE可能成为未来治疗乳腺癌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魟鱼骨素 MCF-7细胞系
原文传递
人SIAH2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陶维 李锦成 +2 位作者 张佳怡 柏建印 孙晓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6期784-788,共5页
目的构建人SIAH2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技术从MDA-MB-231细胞中扩增SIAH2基因全长序列,克隆至表达载体pcDNA-3.1-hisB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isB-SIAH2,转染MDA-MB-231细... 目的构建人SIAH2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技术从MDA-MB-231细胞中扩增SIAH2基因全长序列,克隆至表达载体pcDNA-3.1-hisB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isB-SIAH2,转染MDA-MB-231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SIAH2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SIAH2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细胞周期的分布;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的变化。结果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isB-SIAH2经双酶切(EcoRⅠ/XhoⅠ)和测序证实构建正确;重组质粒转染细胞后,细胞中SIAH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在细胞核内表达,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增加;重组质粒转染细胞后48、72和96 h,细胞的增殖活力明显增强。结论成功构建了SIAH2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在MDAMB-231细胞中表达了SIAH2蛋白;SIAH2蛋白能明显促进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提示其在乳腺癌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治疗乳腺癌药物开发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SIAH2基因 乳腺癌 MDA-MB-231细胞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靶向抑制基因DENN-SV诱导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凋亡与NF-κB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锦成 骆振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53-957,共5页
目的:研究DENN-SV基因在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抗凋亡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前期试验筛选出的含最佳靶点序列的菌株扩增并抽提质粒,将实验分为空白组、空白载体转染组及最佳靶点组。将实验分为两组,每组分为空白组、空白载体转染组及... 目的:研究DENN-SV基因在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抗凋亡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前期试验筛选出的含最佳靶点序列的菌株扩增并抽提质粒,将实验分为空白组、空白载体转染组及最佳靶点组。将实验分为两组,每组分为空白组、空白载体转染组及最佳靶点组,一组转染后48h给予TRAIL 25 ng/ml处理4 h,另一组不予TRAIL处理。收集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裂解液中NF-κB含量,采用EMSA法检测核蛋白样品中NF-κB活性。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TRAIL诱导凋亡效果增强,与空白组、阴性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NF-κB结果示实验组的NF-κB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SA检测NF-κB结果示实验组的NF-κB活性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DENN-SV基因的表达后,给予TRAIL处理可引起MCF-7细胞的凋亡率增高。这种现象的机制可能与NF-κB活性有关,且该现象与NF-κB的关系与TRAIL的作用没有直接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N—SV 短发夹RNA RNA干扰 人MCF-7细胞系 NF—κB
原文传递
靶向DENN-SV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19
作者 骆振华 李锦成 +1 位作者 张秀梅 冯卓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6-40,共5页
该研究根据DENN-SV序列及shRNA设计原则,设计四个靶点序列,退火后用DNA重组技术与pRNAi-U6.1/Neo空载体连接,转化到感受态E.coli中。扩增菌株,抽提质粒,进行酶切、DNA测序鉴定。将重组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乳腺癌MCF-7细胞并使用RT-PCR... 该研究根据DENN-SV序列及shRNA设计原则,设计四个靶点序列,退火后用DNA重组技术与pRNAi-U6.1/Neo空载体连接,转化到感受态E.coli中。扩增菌株,抽提质粒,进行酶切、DNA测序鉴定。将重组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乳腺癌MCF-7细胞并使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其抑制DENN-SV mRNA表达的效率,以MTT法绘制生长曲线。测序结果与设计序列相同,并已成功转染进入人乳腺癌MCF-7细胞,可见GFP(绿色荧光蛋白)表达,且都具有抑制作用(P<0.01),DS-1组的抑制效果最好;MTT法绘制生长曲线结果表明,实验组经该载体转染后细胞增殖程度显著减少(P<0.05)。该研究应用RNAi技术成功构建了小干扰RNA重组体,为进一步研究乳腺癌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N-SV 短发夹RNA RNA干扰 MCF-7细胞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