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鸟旅游资源分析与市场开发策略 被引量:3
1
作者 梅玫 金洪阳 +2 位作者 杨玉成 高晓冬 邹红菲 《野生动物》 2010年第2期104-109,共6页
2009年3~11月,在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旅游区的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88种,隶属13目30科。对鸟类旅游资源分析结果表明,旅游区内90%以上的鸟类具有观赏价值。根据鸟类分布分析得到了景区中的最佳观鸟点,且根据最... 2009年3~11月,在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旅游区的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88种,隶属13目30科。对鸟类旅游资源分析结果表明,旅游区内90%以上的鸟类具有观赏价值。根据鸟类分布分析得到了景区中的最佳观鸟点,且根据最佳观鸟点和鸟类繁殖区的位置设计了景区观鸟步道以及休闲渔业长廊。分析景区观鸟旅游的客源市场,景区客源的地理集中指数为62,针对这一状况提出市场开发构想和产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鸟旅游 观鸟市场开发策略 观鸟旅游产品 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辽宁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繁殖生境变化及其繁殖容量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胡远满 舒莹 +3 位作者 李秀珍 王凌 李玉祥 杨玉成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12,共6页
运用面积转换矩阵和景观指数对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繁殖生境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该地区丹顶鹤繁殖生境的面积不断减小 ,景观异质性和破碎化程度不断增强 ,生境质量不断下降。生境质量的变化将直接引起在该地区丹顶鹤繁殖数... 运用面积转换矩阵和景观指数对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繁殖生境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该地区丹顶鹤繁殖生境的面积不断减小 ,景观异质性和破碎化程度不断增强 ,生境质量不断下降。生境质量的变化将直接引起在该地区丹顶鹤繁殖数量的变化 ,从 1989~1998年 ,在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繁殖的丹顶鹤数量逐年下降 ,丹顶鹤的繁殖容量日益减小 ,原因是道路和油井开发强度的不断增大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繁殖生境 繁殖容量 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及保护发展对策 被引量:5
3
作者 杨福林 李玉祥 +3 位作者 曹希仁 杨玉成 李晓静 刘运峰 《辽宁林业科技》 1998年第5期15-20,共6页
本文在论述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保护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经济,增强自身活力,使保护和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总体发展战略。制定了生... 本文在论述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保护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经济,增强自身活力,使保护和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总体发展战略。制定了生态发展对策:加强管理,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有重要意义的野生物种;建立监测系统,掌握资源变化,预测变化趋势;加强国际合作和对外交流;寻求湿地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保护 生物多样性 双台河口 动植物保护区
下载PDF
辽宁双台河口黑嘴鸥的迁徙模式与种群生存率 被引量:4
4
作者 江红星 侯韵秋 +4 位作者 李玉祥 Masayoshi TAKEISHI Kiyoaki OZAKI 杨玉成 郑光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4180-4186,共7页
1996-2008年6月份,对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嘴鸥使用特定编码的彩色旗标,共标记2820只。其中成鸟31只,幼鸟2789只。根据23个越冬地点2729条彩色旗标的重见记录,推测辽宁双台河口黑嘴鸥的迁徙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条向东迁徙至韩... 1996-2008年6月份,对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嘴鸥使用特定编码的彩色旗标,共标记2820只。其中成鸟31只,幼鸟2789只。根据23个越冬地点2729条彩色旗标的重见记录,推测辽宁双台河口黑嘴鸥的迁徙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条向东迁徙至韩国西南沿海及日本西部沿海越冬;另一条向南迁徙至我国天津以南的东部沿海,包括台湾西部沿海越冬。依据1996-2007年双台河口标记的黑嘴鸥幼鸟当年在日本西部沿海重见记录,计算12a间其相对生存率为(7.77±4.00)%(1.67%-14.89%)。其中1997、2001、2004、2006和2007年的相对生存率均低于平均水平,特别是2006年达到12年来的最低值(1.67%)。采用MARK软件中的Cormack-Jolly-Seber(CJS)模型,估计黑嘴鸥亚成体和成体的年生存率分别为0.613±0.058和0.746±0.042,重见率分别为0.897±0.04和0.799±0.053。亚成体较成体的重见率高,可能与亚成体到达越冬地相对比较集群有关。同时建议开展更多的彩色旗标观察活动,便于进一步了解同一越冬地中不同年龄段黑嘴鸥的移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嘴鸥(Larus saundersi) 彩色标记 迁徙规律 种群生存率 辽宁双台河口
下载PDF
黑嘴鸥种群的遗传分化与迁徙模式 被引量:1
5
作者 江红星 侯韵秋 +5 位作者 钱法文 楚国忠 李玉祥 王会 单凯 郑光美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67-776,共10页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黑嘴鸥(Larus saundersi)种群的遗传结构和分化。对我国黑嘴鸥现存的3个地方种群50个样本的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结合已公布的的两个韩国样本的序列,比对后所获得的550bp的序列中,共发现49个...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黑嘴鸥(Larus saundersi)种群的遗传结构和分化。对我国黑嘴鸥现存的3个地方种群50个样本的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结合已公布的的两个韩国样本的序列,比对后所获得的550bp的序列中,共发现49个变异位点,定义了37种线粒体单元型,其中仅1种为我国3个地方种群间共享单元型,多数为各地方种群内特有。我国3个地方种群内的单元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态性都很高;4个地方种群合并成一个大种群时,其线粒体单元型多样性与核苷酸多样性仍很高,分别为0.974%±0.012%和0.510%±0.042%。进一步分析表明,4个地方种群间核苷酸歧异度在0.433%-0.585%之间,种群分化程度FST在-0.03176-0.48063之间,基因流Nm在1.03-33.79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051±0.0011。UPGMA系统发生树及最大简约网络图表明,黑嘴鸥的演化关系呈现星状辐射,单元型之间呈现一种混杂的分布格局,地方种群没有形成明显的系统地理结构。同时运用彩色旗标技术,初步掌握了4个地方种群迁徙规律。对比分子研究结果,验证了不同地方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与其迁徙模式基本一致,同时认为黑嘴鸥不同地方繁殖种群从越冬地返回繁殖地的过程中会发生交叉。最后,鉴于黑嘴鸥不同地方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不显著,其迁徙行为具有差异性,建议在保护和遗传管理中应分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嘴鸥 MTDNA控制区 迁徙 系统地理 种群分化
下载PDF
盘锦“红海滩”退化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波 《垦殖与稻作》 2006年第4期76-78,共3页
本文采用海水监测、翅碱蓬野外调查及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盘锦“红海滩”翅碱蓬群落的退化死亡原因,特别是翅碱蓬退化死亡与土壤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翅碱蓬适宜生长的土壤盐分含量在10~16g/kg之间,初步认为由于滩涂土壤盐... 本文采用海水监测、翅碱蓬野外调查及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盘锦“红海滩”翅碱蓬群落的退化死亡原因,特别是翅碱蓬退化死亡与土壤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翅碱蓬适宜生长的土壤盐分含量在10~16g/kg之间,初步认为由于滩涂土壤盐分升高产生的盐害是引起盘锦“红海滩”翅碱蓬群落退化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海滩 翅碱蓬 盐害 退化死亡
下载PDF
盘锦发现池鹭繁殖群
7
作者 田铁华 李凤丽 黄敏 《辽宁林业科技》 2003年第1期28-28,共1页
2001年7月23日,辽宁省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在野外进行鸟类种群动态变动踏察时,在兴隆农场渤海乡林场发现一个池鹭繁殖地,地理坐标东经121°57',北纬41°08',面积约11hm2.
关键词 辽宁 盘锦 池鹭 繁殖群 繁殖地 生态因子
下载PDF
红海滩的恢复及保护
8
作者 梁漱玉 刘树 +2 位作者 高洪武 杨玉诚 李凤丽 《新农业》 2005年第6期45-45,共1页
在盘锦地区辽阔的潮间带上生长着大量的噬盐植物翅碱蓬,其茎及叶为红色, 远眺海滩呈现一片红色,被称为红海滩。翅碱蓬有噬盐的特性,成为陆地向海滩深处进军的先锋植物。
关键词 红海滩 翅碱蓬 噬盐植物 恢复 保护 土壤肥力 抗性品种 降滩播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