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鲁克管理哲学思想述评 被引量:6
1
作者 周菲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94-97,共4页
德鲁克的管理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本体论,以成就与道德为中心的管理价值观,以自我控制为主的管理目标论,以任务与权变为中心的管理组织论,以实践为核心的管理本质论和以高层战略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战略观等。
关键词 德鲁克 管理哲学 管理本体论 管理价值观
下载PDF
论哲学境界所蕴涵的精神价值取向 被引量:4
2
作者 陆杰荣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36,共4页
哲学就其本性和特性而言是人通过反思的途径表达自身精神需求的内在方式,哲学通过境域式开掘与生成体现了人的境界的精神需求。哲学境界成为人超越自然存在的精神体现方式,主要蕴涵着人文精神的指向、自由精神的指向、理想精神的指向以... 哲学就其本性和特性而言是人通过反思的途径表达自身精神需求的内在方式,哲学通过境域式开掘与生成体现了人的境界的精神需求。哲学境界成为人超越自然存在的精神体现方式,主要蕴涵着人文精神的指向、自由精神的指向、理想精神的指向以及批判精神的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境界 精神价值取向 人文精神 自由精神 理想精神 批判精神
下载PDF
论哲学境界的精神旨趣与当代使命 被引量:2
3
作者 陆杰荣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41,共8页
人是哲学的主题。哲学从其内在的本性而言, 是对人的本性把握的理论表达。对人的本性的全面性与历史性理解, 必然会得出人是境界性存在的结论。哲学作为“形而上”的理论反思方式, 必然要构建表达人的本性的哲学境界。哲学境界体现着人... 人是哲学的主题。哲学从其内在的本性而言, 是对人的本性把握的理论表达。对人的本性的全面性与历史性理解, 必然会得出人是境界性存在的结论。哲学作为“形而上”的理论反思方式, 必然要构建表达人的本性的哲学境界。哲学境界体现着人对理想的追求, 对价值的确认, 对意义的构建。哲学境界的精神旨趣既体现为人对外在世界的否定性超越, 又体现为人向人的世界的历史生成, 印证着人对人的精神层级与品位的不懈追求。哲学境界的精神旨趣表明人对自身存在性质、生活价值与人的更高境界的追求的理解程度, 是对人所生活与创造的意义世界的不断开掘, 是对人的内在生活底蕴的不断丰富。哲学境界及其精神旨趣贴切地表现了人的本性的超越性、理想性、批判性的追求, 进而充分地体现出哲学的自身特性与魅力。因此, 哲学境界及其精神旨趣在当代的历史条件下承载着重大的使命, 彰显出哲学的永恒感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性 哲学境界 精神旨趣 哲学的使命
下载PDF
论加藤弘之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 被引量:3
4
作者 赵乃章 《日本研究》 1988年第3期85-89,共5页
加藤弘之(1836—1916)日本明治时代的官僚学者和思想家。兵库县人,十岁入藩之弘道院学经学,后潜心研究哲学、伦理学、法学等。曾任元老院议员等职,自1884年日本创立哲学会以来任会长达三十年之久。他的主要著作有:《立宪政体略》、《真... 加藤弘之(1836—1916)日本明治时代的官僚学者和思想家。兵库县人,十岁入藩之弘道院学经学,后潜心研究哲学、伦理学、法学等。曾任元老院议员等职,自1884年日本创立哲学会以来任会长达三十年之久。他的主要著作有:《立宪政体略》、《真政大意》、《国体新论》、《人权新说》、《强者的权力竞争》、《道德法律进化之理》、《自然界之矛盾与进化》、《吾国体与基督教》、《自然与伦理》等。现论述其主要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藤弘之 立宪政体 人权新说 真政大意 因果法 人类社会 君民关系 兵库县 十年 狄慈根
下载PDF
从“meta”词源含义看哲学与科学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陆杰荣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9-23,共5页
关键词 “形而上学” 哲学与科学 物理学 世界观 相互关系 把握世界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 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 词源学
下载PDF
论堺利彦的社会主义思想和哲学、宗教、道德思想 被引量:1
6
作者 赵乃章 《社会科学辑刊》 1983年第4期30-36,共7页
堺利彦(1870——1933年)号枯川,是日本早期社会主义运动的思想家和活动家之一。生于丰前国(今福冈县)京都郡丰津藩的贫穷士族家庭。他七岁入小学,接受儒家教育和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后入县立丰津中学校、东京第一高等中学校及作记者等,... 堺利彦(1870——1933年)号枯川,是日本早期社会主义运动的思想家和活动家之一。生于丰前国(今福冈县)京都郡丰津藩的贫穷士族家庭。他七岁入小学,接受儒家教育和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后入县立丰津中学校、东京第一高等中学校及作记者等,又接受西方的自由民权思想的影响。最后接触到社会主义者,才转到相信社会主义方面来。他曾自述说:“我少年时候,首先进入脑中的重要思想是从《论语》、《孟子》来的儒教思想,其次是从法国革命史来的自由民权说。然而宪法发布、帝国议会召开之后,自由民权不曾实现,仁义道德也没有实行。在那时,忠君爱国的思想、耶稣教的思想、进化论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政府主义 道德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 功利主义 儒家思想 马克思主义 进化论 仁义道德 重要思想 思想家
下载PDF
哲学应用与应用哲学 被引量:1
7
作者 魏中军 孙安迹 《社会科学》 1987年第5期53-56,共4页
随着现代社会与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在经济改革浪潮的波及下,哲学的应用问题越来越引起理论界的重视。哲学要促进改革,需要应用;而哲学本身的改革,也需要通过应用来实现。哲学应用的必然性在理论界是没有多大争议的。但是,什么是哲学的应... 随着现代社会与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在经济改革浪潮的波及下,哲学的应用问题越来越引起理论界的重视。哲学要促进改革,需要应用;而哲学本身的改革,也需要通过应用来实现。哲学应用的必然性在理论界是没有多大争议的。但是,什么是哲学的应用?哲学怎样应用?哲学的应用是否需要建造一些中介环节?是否要把哲学区分为一般理论和具体应用两部分?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理论界的看法不一。为此,本文说些粗浅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理论 现代社会 应用问题 哲学应用 应用哲学 具体科学 本质 理论界 恩格斯 必然性
下载PDF
荷兰哲学历史演进的思想轨迹 被引量:1
8
作者 卢明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15-18,共4页
本文认为,荷兰哲学在其历史的演进中所展示的民族色彩主要表现为,折衷主义倾向、怀疑论倾向、实证论倾向、批判主义倾向和宗教倾向。
关键词 西格尔 笛卡尔 斯宾诺莎 海曼
下载PDF
论永田广志对日本哲学史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乃章 《日本研究》 CSSCI 1996年第4期92-97,共6页
论永田广志对日本哲学史的研究辽宁大学哲学系赵乃章永田广志是日本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全面研究日本哲学思想史的先驱。他的主要代表作是《日本唯物论史》(1936年)、《日本封建制的意识形态》、日本哲学思想史》(1938年)... 论永田广志对日本哲学史的研究辽宁大学哲学系赵乃章永田广志是日本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全面研究日本哲学思想史的先驱。他的主要代表作是《日本唯物论史》(1936年)、《日本封建制的意识形态》、日本哲学思想史》(1938年),此外还有一些有关论文、小册子,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史 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观点 日本主义 日本哲学 哲学思想 思想史 意识形态 中江兆民 资产阶级
下载PDF
对哲学应用研究迫切意义的探讨
10
作者 郭国勋 张兴国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6-38,共3页
以江泽民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号召全党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解决当代国际斗争和国内现代化建设中的新问题,把哲学的应用问题又一次提到了全党面前;不久前.江泽民同志在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同... 以江泽民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号召全党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解决当代国际斗争和国内现代化建设中的新问题,把哲学的应用问题又一次提到了全党面前;不久前.江泽民同志在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同志座谈时,再一次强调哲学社会科学要加强应用研究。这些年来,一些同志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应用研究还重视不够.本文试图对哲学应用研究的迫切意义作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应用 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央领导集体 现代化建设 国际斗争
下载PDF
注重哲学发展的内在理论机制研究
11
作者 陆杰荣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93-95,共3页
哲学的探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确立其起点,也可以依据不同的理论框架确定其内容,这就表现为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有的专注于史的研究,这是由于哲学本质上是历史科学,这种关于史的研究目的在于揭示思想发展的特殊进程及其内在逻辑;也有的侧... 哲学的探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确立其起点,也可以依据不同的理论框架确定其内容,这就表现为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有的专注于史的研究,这是由于哲学本质上是历史科学,这种关于史的研究目的在于揭示思想发展的特殊进程及其内在逻辑;也有的侧重于论的研究,这是因为哲学又总是通过思想的积淀所确立的概念为自身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发展 哲学本质 思想发展 理论框架 侧重点 历史科学 逻辑 机制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体系
下载PDF
论哲学发展的内在环节
12
作者 陆杰荣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0-24,共5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发展 哲学对话 哲学超越 论哲学 提问 理论内容 哲学批判 哲学家 理论发展
下载PDF
世纪之交的哲学变革与历史警示
13
作者 郭国勋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9-33,共5页
人类正处于世纪之交的历史转折点上。由20世纪向21世纪发展,绝非简单的时间更迭,而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必然和必须从历史的整体和深层上,反映时代的本质和未来的发展,为人类的思维和实践,提供正确... 人类正处于世纪之交的历史转折点上。由20世纪向21世纪发展,绝非简单的时间更迭,而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必然和必须从历史的整体和深层上,反映时代的本质和未来的发展,为人类的思维和实践,提供正确的指向和导引。本世纪末与上世纪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纪之交 哲学变革 社会主义观 哲学发展 资本主义 形而上学 哲学理论 思维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对主义
下载PDF
缝隙的哲学意义
14
作者 吕国忱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9-22,共4页
在社会实践中,人们总是要认识和处理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设立或补充两者之间的空白处。这种空白处就是缝隙。质言之,缝隙是两个相邻事物的彼此界限的规定,是两个不相容物体的标志,是主体观察和区别外在客体的记号。我们识别和改造物质... 在社会实践中,人们总是要认识和处理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设立或补充两者之间的空白处。这种空白处就是缝隙。质言之,缝隙是两个相邻事物的彼此界限的规定,是两个不相容物体的标志,是主体观察和区别外在客体的记号。我们识别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以物体之间的缝隙为突破口。一、缝隙的根源。整个物质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各种层次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和环节而相互联系的。对此,赫拉克利特在《论自然界》一书中认为:“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毕达哥拉斯指出:“整个的天是一个和谐,一个数目。”我们所面临的各种星体,如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和流星等等,都是天体的一个部分。就我们所在的地球来说,是由碳、氧、镁、铁、镍等物质形态所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不相容 相互联系 缝隙 地球 恩格斯 马克思 社会性 社会发展 哲学意义
下载PDF
论哲学研究方式与非哲学现实活动的统一——兼谈对哲学应用的理解
15
作者 陆杰荣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60-65,共6页
哲学曾经有过令其它研究方式无比羡慕的历史。哲学作为科学之科学(the mother of sciences)似乎具有某种至高无上的地位,诚如黑格尔所比喻的那样,哲学的猫头鹰大抵是在黄昏时候起飞。其它研究方式只有在隶属于哲学的研究方式的时候,... 哲学曾经有过令其它研究方式无比羡慕的历史。哲学作为科学之科学(the mother of sciences)似乎具有某种至高无上的地位,诚如黑格尔所比喻的那样,哲学的猫头鹰大抵是在黄昏时候起飞。其它研究方式只有在隶属于哲学的研究方式的时候,才有其拓展思想空间的理论可能性。如果说西方古典哲学的发展大体表现为这样一种理论情形的话,那么现代西方哲学则要反对哲学研究方式的“专制”地位,提出要重新理解以往的哲学(形而上学),进而以各种非哲学的研究方式取代哲学的研究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研究 哲学应用 现代西方哲学 形而上学 古典哲学 黑格尔 研究方式 理解 地位 黄昏
下载PDF
我国哲学界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哲学思想的论争
16
作者 郭国勋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7-12,共6页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对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哲学思想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同时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理解和激烈争论。如何看待这些争论,并且在争论中怎样科学地理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我国改革及现代化事业...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对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哲学思想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同时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理解和激烈争论。如何看待这些争论,并且在争论中怎样科学地理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我国改革及现代化事业,抵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和平演变”,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拟就这场(仅限我国哲学界)争论的背景及争论的实质和有关方法论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哲学 现实意义 早期哲学思想 早期思想 哲学界 唯物史观 费尔巴哈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理论问题
下载PDF
从两极走向多极化──哲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17
作者 吕国忱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8,共4页
关键词 多极化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哲学发展 现代西方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派别 中国传统文化 本体论 时代精神
下载PDF
论人学模式的“创新”构架──哲学与经济学人性模式的比较分析
18
作者 杨俊一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85-90,共6页
关键词 经济学 人性模式 哲学
下载PDF
浅谈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的方法论问题
19
作者 王桂泉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69-70,共2页
目前,理论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问题的几种提法,虽然有一致的地方,但在观点上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这些分歧的产生不仅同讨论的问题本身有关,而且也与研究向题的方法密不可分。因此为了展开深入的讨论,消除分歧走向统一,有必要提... 目前,理论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问题的几种提法,虽然有一致的地方,但在观点上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这些分歧的产生不仅同讨论的问题本身有关,而且也与研究向题的方法密不可分。因此为了展开深入的讨论,消除分歧走向统一,有必要提出方法论——这个在讨论中表现得日趋突出的问题。本文就此谈点浅见。我感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象问题的讨论中,出现的各种不同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对象 研究对象 经典作家 马克思恩格斯 科学研究 不同观点 方法论问题 具体科学 密不可分
下载PDF
追思感性的遭遇——西方传统哲学对感性问题的基本态度解析
20
作者 王国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8-91,共4页
站在马克思哲学立场上来看,自柏拉图至黑格尔的西方哲学史是一部理性主义占据主流地位的历史,其中感性始终处于边缘地位。柏拉图首先把感性与理性割裂开来,从而通过贬低和排除感性的办法来建立具有贵族化的理性主义传统。在近代认识论... 站在马克思哲学立场上来看,自柏拉图至黑格尔的西方哲学史是一部理性主义占据主流地位的历史,其中感性始终处于边缘地位。柏拉图首先把感性与理性割裂开来,从而通过贬低和排除感性的办法来建立具有贵族化的理性主义传统。在近代认识论中感性处于被动状态,在古典能动哲学中感性处于抽象状态。这些感性的遭遇是导致理性主义形而上学虚假性的主要原因。追思感性的遭遇是理解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 理性 西方哲学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