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食物和季节因素对杂色山雀贮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奚长海
李东来
张雷
蔡玥
万冬梅
-
机构
辽宁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5026-5031,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071927,31301888)
-
文摘
鸟类的贮食行为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食物和季节是两个十分关键的因子。采用人工投食的方式研究杂色山雀冬、春季节对松子和葵花籽两种食物的贮食选择,以及食物和季节因素对贮食位点的空间分布和微生境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杂色山雀优先贮食松子,仅在春季贮食少量葵花籽;主要选择树皮裂缝、灌木根部、草丛、石缝和苔藓下面五种生境进行贮食;其贮食位点的空间分布呈分散状态,集中于投食点100m范围内,密度分布随食物搬运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其贮食模式和贮食位点的微生境选择均受季节因素的影响,其中,贮食模式的季节变化可能是受生境中松子这种重要食物可获得性的下降所致,而杂色山雀冬季对树皮裂缝的利用率明显高于春季,可能是与冬季的积雪覆盖限制了其对地面贮食点的利用有关。杂色山雀的就近贮食模式可能是为了增加贮食效率,关于不同个体之间贮食位点的差异,以及季节变化对贮食位点的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
关键词
杂色山雀
贮食行为
食物选择
微生境
空间分布
-
Keywords
varied tit
food caching
food choice
micro-environment
spatial distribution
-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
-
题名杂色山雀指名亚种繁殖期的鸣声行为
被引量:3
- 2
-
-
作者
李剑
万冬梅
李东来
李静
常鹏
殷江霞
-
机构
辽宁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辽宁省动物资源与疫病防治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3-520,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100271
31071927)
-
文摘
2012年3~7月,对辽宁仙人洞自然保护区9巢18只杂色山雀(Parus varius varius)个体及其雏鸟的鸣声进行了录音,共获取了9种类型鸣叫(呼唤、警戒、报警、恫吓、驱逐、惊叫、喂食、雏鸟乞食、集群)和5种类型鸣唱。通过语图分析得出音节类型18种,频率范围为800~18 900 Hz。对杂色山雀不同个体鸣声特征参数的比较发现,鸣声的句子和音节时长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最高频率、最低频率在不同个体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实现了对杂色山雀繁殖期鸣声参数的量化,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其繁殖行为。
-
关键词
杂色山雀
鸣声
声谱分析
繁殖期
-
Keywords
Parus varius varius
Vocalization
Spectral analysis
Breeding season
-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
-
题名光周期和光刺激对雄性灰文鸟行为及生理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刘燕
张志委
赵婷婷
霍雅鹏
万冬梅
殷江霞
-
机构
辽宁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辽宁省动物资源与疫病防治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4-963,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100271)
-
文摘
光周期变化是导致动物行为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揭示不同光周期条件下鸟类对光刺激的生理和行为反应,本文通过比较雄性灰文鸟(Lonchura oryzivora)在经长(16L︰8D)、中(12L︰12D)、短(8L︰16D)3个光周期条件驯化后,再给予72 h的光刺激,研究其行为、血清皮质酮含量和血清蛋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光周期改变直接影响雄性灰文鸟的行为。雄性灰文鸟的血清皮质酮含量受光周期和光刺激的影响,中光照周期条件下雄性灰文鸟皮质酮激素对光刺激的响应与长、短光照周期条件下明显不同。不同光周期条件下灰文鸟α-球蛋白区、β-球蛋白区和γ-球蛋白区血清蛋白的成分存在差异。上述结果表明,光周期显著影响雄性灰文鸟对光刺激的生理应激反应方式。
-
关键词
光周期
皮质酮激素
光刺激
血清蛋白
灰文鸟
-
Keywords
Light cycle
Corticosterone hormone
Photostimulation
Serum protein, Java Sparrow
-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Q955
[生物学—动物学]
-
-
题名社会性单配制鸟类婚外父权的发生和影响因素
- 4
-
-
作者
郝思佳
万冬梅
鞠静
-
机构
辽宁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辽宁省动物资源与疫病防治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38-951,共1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071927)
-
文摘
一雌一雄单配制鸟类中,雌性个体与配偶外雄性发生交配的行为称为婚外交配,继而导致了婚外受精产生婚外子代的现象称为产生了婚外父权。婚外父权广泛存在于鸟类中,针对其发生和影响因素已经成为了鸟类行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本文收集了近十年社会性单配制鸟类婚外父权方面的研究文献,从婚外父权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两个方面综述了单配制鸟类婚外父权的研究进展。婚外父权发生原因的探讨主要包括:1、从两性的角度探讨雌雄两性在婚外行为中不同的进化繁殖策略。雄性策略旨在增加自身的繁殖输出;有关雌性策略则提出了确保受精假说、食物供给假说、遗传利益假说等,但目前尚存争议;2、在遗传利益假说中较常见的又分为3个假说:"优秀基因"假说、"遗传相容性"假说和"遗传多样性"假说,该三种假说是针对雌性从遗传方面获得的利益而提出的,不断有报道指出雌性配偶选择会被潜在的雄性遗传特性所影响;3、非遗传利益——母系效应影响婚外父权的进化。一些研究指出遗传质量参数,如体重、身体大小、存活率和免疫应答等方面可能会存在母系效应。婚外父权发生的影响因素这里主要指环境因素,包括繁殖同步性、繁殖密度、栖息地环境、产卵及孵化时机等。由于物种不同,受到环境压力不同,导致婚外父权发生率千差万别。最后本文针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尽管近十年的研究进一步解释了鸟类婚外父权现象,但是该领域仍然存在并且产生了许多新的未解决的问题,而相关实验操作和理论的完善是深入探讨这些问题的关键。
-
关键词
鸟类
社会性单配制
婚外父权
综述
-
Keywords
Bird
Social monogamy
Extra-pair paternity
Review
-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