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吲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2
1
作者 周云鹏 何畅 +4 位作者 宋端正 陈烨 刘举 张秋实 王洋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93-296,301,共5页
以2,6-二氟苯腈与吗啉反应制得2-氟-6-吗啉-苯腈(1);1与水合肼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通过环合反应制得3-氨基-4-吗啉-1H-吲唑(2);2与不同羧酸经缩合反应合成了8个新型吲唑类化合物(4a^4h),其结构经1H NMR,IR和HR-ESI-MS表征。抗肿瘤活性测... 以2,6-二氟苯腈与吗啉反应制得2-氟-6-吗啉-苯腈(1);1与水合肼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通过环合反应制得3-氨基-4-吗啉-1H-吲唑(2);2与不同羧酸经缩合反应合成了8个新型吲唑类化合物(4a^4h),其结构经1H NMR,IR和HR-ESI-MS表征。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3,4,5-三甲氧基-氮-(4-吗啉-1H吲唑-3-基)苯甲酰胺(4a)的抗肿瘤活性最好,对K-562,SMMC7721和T-47D肿瘤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0.056μmol·L-1,0.062μmol·L-1和0.078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6-二氟苯腈 吲唑衍生物 合成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固体酸H_2SO_4-SiO_2催化制备9,9-双(4-羟苯基)芴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周云鹏 何畅 +2 位作者 宋端正 李源 张秋实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248-251,共4页
以9-芴酮和苯酚为原料,首次采用固体酸H_2SO_4-SiO_2(简称:固体酸)为催化剂合成9,9-双(4-羟苯基)芴(简称:双酚芴).用熔点、IR和1H-NMR对双酚芴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反应温度、原料摩尔比、催化剂用量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当温度45℃,反应... 以9-芴酮和苯酚为原料,首次采用固体酸H_2SO_4-SiO_2(简称:固体酸)为催化剂合成9,9-双(4-羟苯基)芴(简称:双酚芴).用熔点、IR和1H-NMR对双酚芴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反应温度、原料摩尔比、催化剂用量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当温度45℃,反应时间3.5 h,原料摩尔比n(9-芴酮)∶n(苯酚)=1∶6,固体酸催化剂的量占原料总质量8%,助催化剂β-巯基丙酸的量占原料总质量0.5%时,双酚芴的产率为96.05%,纯度为99.7%,苯酚的回收率为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芴 9-芴酮 固体酸 催化剂 合成
下载PDF
新型吡唑并[3,4-b][1,5]苯二氮杂衍生物的合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举 郝雪晨 +2 位作者 丁实 陈烨 王洋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244-248,共5页
以5-氨基-1-芳基-1H-吡唑-4-甲腈为原料,在氢氧化锂催化下与邻氯硝基苯反应制得1-取代苯基-4-氰基-5-(2-硝基苯氨基)-1H-吡唑,然后经硝基还原和环合制得1-芳基-4-氨基-1,10-二氢吡唑并[3,4-b][1,5]苯二氮,最后与N-甲基哌嗪反应制得两... 以5-氨基-1-芳基-1H-吡唑-4-甲腈为原料,在氢氧化锂催化下与邻氯硝基苯反应制得1-取代苯基-4-氰基-5-(2-硝基苯氨基)-1H-吡唑,然后经硝基还原和环合制得1-芳基-4-氨基-1,10-二氢吡唑并[3,4-b][1,5]苯二氮,最后与N-甲基哌嗪反应制得两个结构新颖的1-芳基-4-(4-甲基-1-哌嗪基)-1,10-二氢吡唑并[3,4-b][1,5]苯二氮杂衍生物.该合成方法操作简单,条件温和,收率较高.目标化合物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法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并[3 4-b][1 5]苯二氮[艹卓] 合成 衍生物 结构表征
下载PDF
藤甲酰苷纳米乳剂的研制及其特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烨 宋诗博 +3 位作者 傅远鹏 张龙杰 陈滢卉 徐利锋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58-64,共7页
目的:研制藤甲酰苷纳米乳剂并对其性质和特殊安全性进行考察.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设计优选藤甲酰苷纳米乳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并通过形态、粒径、Zeta电位、p H值、粘度等测定研究其性质.通过体外溶血试验、豚鼠全身过敏试验... 目的:研制藤甲酰苷纳米乳剂并对其性质和特殊安全性进行考察.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设计优选藤甲酰苷纳米乳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并通过形态、粒径、Zeta电位、p H值、粘度等测定研究其性质.通过体外溶血试验、豚鼠全身过敏试验和家兔血管刺激试验考察其安全性.结果:藤甲酰苷纳米乳剂的最佳处方为注射用大豆油20 m L,大豆磷脂2 g,泊洛沙姆1.6 g,油酸钠0.1 g,维生素E 0.25 g.所研制的乳剂外观呈乳白色,平均粒径为151.0 nm,粘度为6.4 m Pa·s,Zeta电位为-18.1 m V,p H为7.6.藤甲酰苷纳米乳剂对家兔耳缘静脉无刺激作用,对豚鼠未见过敏反应,家兔无溶血现象.结论:本研究制备的藤甲酰苷纳米乳剂符合注射用制剂的要求,动物实验表明其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甲酰苷 纳米乳剂 正交实验 特殊安全性
下载PDF
藤酰苷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云鹏 何畅 +4 位作者 刘洋 宋端正 张秋实 刘革萍 王洋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6年第7期415-419,共5页
以藤黄酸为原料,通过7步反应合成了具有抗肿瘤活性化合物藤酰苷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初步筛选。目标产物结构经1 H NMR和ESI-MS确证,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藤酰苷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效。
关键词 藤酰苷 藤黄酸 合成
下载PDF
替硝唑缓释微球的制备及高效液相法测定的含量及包封率
6
作者 陈烨 贾琳 +3 位作者 包玉梅 李文军 付远鹏 王洋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356-359,共4页
目的:建立替硝唑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微球的含量和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替硝唑缓释微球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硝唑缓释微球的含量及包封率,色谱条件:色谱柱为迪马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 目的:建立替硝唑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微球的含量和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替硝唑缓释微球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硝唑缓释微球的含量及包封率,色谱条件:色谱柱为迪马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20∶10∶70),检测波长为317 nm.结果:替硝唑浓度在99.19μg/mL~148.7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值为0.999 8.精密度试验RSD为0.94%,回收率为100.3%.结论:该制备和测定方法可用于替硝唑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含量和包封率的测定,且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硝唑 缓释微球 乳化溶剂扩散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包封率
下载PDF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临床检测方法评价
7
作者 陈烨 王蕊 +4 位作者 卢红 邓晶晶 刘晶 王洋 刘举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278-283,共6页
目的评价三种方法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可靠性和临床实用性.方法根据NCCLS的判定标准,采用mecA基因PCR扩增法检测临床分离的8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80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并与苯... 目的评价三种方法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可靠性和临床实用性.方法根据NCCLS的判定标准,采用mecA基因PCR扩增法检测临床分离的8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80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并与苯唑西林琼脂稀释法和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进行比较.结果苯唑西林琼脂稀释法筛选MRSA(MRCNS)的检出率分别93.75%(95.35%)、95.24%(54.05%);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筛选MRSA(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98.43%(95.35%、)、90.48%(64.86%).结论对于MRSA的检测,选用PCR扩增法,该法具有快速、灵敏和特异性强的特点,且纸片法与PCR扩增法检测结果符合率很高;对于MRCNS的检测,通过表型法筛选后,最好能得到mecA基因的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SA 琼脂稀释法 纸片扩散法 MECA基因 PCR
下载PDF
羟地吗啉药代动力学及体内组织分布研究
8
作者 陈烨 张龙杰 +4 位作者 康雨佳 邹广辉 李地 周云鹏 王洋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169-174,共6页
目的:研究羟地吗啉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体内组织分布.方法:大鼠单剂量静脉注射给药,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组织中羟地吗啉的浓度.取大鼠血浆0.2 m L,用10%HCl O4沉降蛋白,加乙酸乙酯提取,取有机相氮气吹干后,残留物溶解后测定.... 目的:研究羟地吗啉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体内组织分布.方法:大鼠单剂量静脉注射给药,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组织中羟地吗啉的浓度.取大鼠血浆0.2 m L,用10%HCl O4沉降蛋白,加乙酸乙酯提取,取有机相氮气吹干后,残留物溶解后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为Waters C_(18)柱(150 mm×4.6 mm ID,5μm),流动相为甲醇-0.5%磷酸水(87∶13);流速为1.0 m L·min^(-1);于不同时间点取血或组织样品,测定血浆或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羟地吗啉在大鼠体内的消除半衰期仅为(5.28±1.39)min.AUC与剂量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性,提示羟地吗啉在大鼠体内的处置属于线性动力学.羟地吗啉静注给药,主要分布于肝、肺、脾、肾、胃、肠和心脏.结论:静注给药后,羟地吗啉迅速从大鼠体内消除,并可在体内广泛分布和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地吗啉 HPLC法 大鼠 药代动力学 组织分布
下载PDF
3-氨基-4-氯-1H吲唑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测定
9
作者 周云鹏 李源 +2 位作者 何畅 宋端正 王洋 《化学研究》 CAS 2016年第3期340-344,共5页
以2,6-二氯苯腈为起始原料通过5步反应合成了9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吲唑类化合物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初步筛选.目标产物结构经^1H-NMR和IR确证,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2c的抗肿瘤活性最好,对K-562、SMMC7721肿瘤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
关键词 吲唑 合成 抗肿瘤
下载PDF
藤甲酰苷纳米乳剂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傅远鹏 王蕊 +3 位作者 李彤旻 贾林 林晓琳 陈烨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1期19-21,37,共4页
目的测定大鼠三个剂量(16.80、2.76、1.38 mg/kg)尾静脉注射藤甲酰苷纳米乳剂的血药浓度,比较他们之间的药动学行为;研究藤甲酰苷纳米乳剂在大鼠心、肝、脾、肺、肾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三种不同浓度的藤甲酰苷纳米乳剂,采... 目的测定大鼠三个剂量(16.80、2.76、1.38 mg/kg)尾静脉注射藤甲酰苷纳米乳剂的血药浓度,比较他们之间的药动学行为;研究藤甲酰苷纳米乳剂在大鼠心、肝、脾、肺、肾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三种不同浓度的藤甲酰苷纳米乳剂,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大鼠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应用3P87药动学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药动学参数;大鼠尾静脉注射大剂量(16.8 mg/kg)的藤甲酰苷纳米乳剂,采用相同方法,考察藤甲酰苷在预定时间的组织分布情况。结果藤甲酰苷纳米乳剂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符合双隔室模型,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高剂量:T1/2α=18.47 min,AUC=8827.85 mg/L.min,Cls=0.001 903 mg/kg/(mg/L.min),VRT=5293.11min.min;中剂量T1/2α=16.99 min,AUC=2905.02 mg/L.min,Cls=0.000 950 mg/kg/(mg/L.min),VRT=3846.21 min.min;低剂量T1/2α=9.36 min,AUC=2089.00 mg/L.min,Cls=0.111 610 mg/kg/(mg/L.min),VRT=3015.81 min.min药物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的最高浓度的大小顺序为脾、肺、肝、肾、心。结论藤甲酰苷在体内呈现非线性动力学消除过程,且体内分布快,起效迅速,消除也快,体内滞留时间短。藤甲酰苷在脾脏中分布最多,肺中较多,在心脏的分布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甲酰苷 纳米乳剂 药代动力学 组织分布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查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中的有关物质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永宝 康雨佳 +1 位作者 刘畅 陈烨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251-256,共6页
目的:对中国药典2015版第二部中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有关物质检查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Diamonsil ODS-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25∶75);检测波长:210 nm;柱温:40℃.结果:流动相不干扰... 目的:对中国药典2015版第二部中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有关物质检查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Diamonsil ODS-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25∶75);检测波长:210 nm;柱温:40℃.结果:流动相不干扰测定.单硝酸异山梨酯、2-单硝酸异山梨酯和硝酸异山梨酯混合液在浓度范围1.5~12.5μg/m L内呈良好的线性相关性.方法精密度、重现性、专属性、样品溶液稳定性均良好.主药峰与杂质峰达到完全分离.结论:中国药典2015版第二部提出的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重现性良好,可用于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有关物质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硝酸异山梨酯 高效液相色谱 有关物质
下载PDF
药物AB0315大鼠在体肠吸收中的动力学研究
12
作者 傅远鹏 郭鹏红 +1 位作者 李文军 陈烨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6期22-24,共3页
目的研究药物AB0315在大鼠各肠段吸收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段灌流实验装置,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肠循环液中药物AB0315和酚红的含量。结果药物AB0315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 目的研究药物AB0315在大鼠各肠段吸收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段灌流实验装置,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肠循环液中药物AB0315和酚红的含量。结果药物AB0315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790 2、0.625 3、0.681 2、0.832 4 h-1;在不同药物浓度40、80、250μg/mL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575 4、0.719 1、0.845 5 h-1;在不同pH值(4.0、6.5、7.4)时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7422、0.612 7、0.562 8 h-1。结论药物AB0315在大鼠小肠全肠段均有吸收,并且药物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吸收机制为被动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0315 吸收动力学 在体灌流 被动转运
下载PDF
PD-1/PD-L1信号通路抗肿瘤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圣男 周子筠 +1 位作者 姜珊 陈烨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38-244,共7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通路在许多实体瘤中过度激活,有助于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所以阻断PD-1和PD-L1信号通路是恢复肿瘤特异性T细胞免疫能力从而治疗肿瘤的一个有效策...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通路在许多实体瘤中过度激活,有助于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所以阻断PD-1和PD-L1信号通路是恢复肿瘤特异性T细胞免疫能力从而治疗肿瘤的一个有效策略。目前,已有抗PD-1/PD-L1信号通路单克隆抗体药物上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膀胱癌、三阴性乳腺癌及黑色素瘤等实体瘤的治疗。除了抗体药物外,靶向PD-1/PD-L1信号通路的肽类以及小分子抗癌药物也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PD-1/PD-L1信号通路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 PD-1/PD—L1信号通路 单克隆抗体 肽类 非抗体小分子
原文传递
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纳米复合物作为抗癌靶向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畅 李圣男 +1 位作者 王洋 陈烨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5-290,共6页
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作为人体内源性的脂蛋白颗粒,具有毒性低、选择性高、安全性良好、能够避免人体网状内皮系统的识别清除等特点。其作为纳米靶向给药载体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基于这两类脂蛋白以及重组... 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作为人体内源性的脂蛋白颗粒,具有毒性低、选择性高、安全性良好、能够避免人体网状内皮系统的识别清除等特点。其作为纳米靶向给药载体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基于这两类脂蛋白以及重组脂蛋白作为靶向给药载体在抗癌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抗癌 纳米复合物 靶向载体
原文传递
马来酸环嘧耐平体外药动学/药效学研究
15
作者 陈烨 卢红 +4 位作者 林晓琳 王蕊 刘举 周云鹏 王洋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924-2928,共5页
目的:建立马来酸环嘧耐平(CPNP MA)体外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考察其体外杀灭细菌的动态过程。方法:以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马来酸环嘧耐平对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不同质量浓度(1,5,8,16 MIC)的马... 目的:建立马来酸环嘧耐平(CPNP MA)体外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考察其体外杀灭细菌的动态过程。方法:以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马来酸环嘧耐平对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不同质量浓度(1,5,8,16 MIC)的马来酸环嘧耐平进行实验建立体外PK/PD药动学模型,进行药效学及药动学评价。结果:马来酸环嘧耐平对抗MRSA的MIC值为8.00μg·mL-1,建立的体外PK/PD模型为一室模型;1,5,8,16 MIC的CPNP在体外PK/PD模型中的AUC0~24 h/MIC分别为(6.45±0.10),(28.33±0.07),(41.70±0.14)和(88.17±0.29)h;C max/MIC分别为0.90,5.01,(7.66±0.03)和(15.80±0.11)。结论:马来酸环嘧耐平的抗菌活性具有浓度依赖性,当AUC0~24 h/MIC>41.70 h,C max/MIC>7.66时能持续抑制细菌地生长,而且随着AUC0~24 h/MIC与C max/MIC比值的增大,马来酸环嘧耐平的杀菌效果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马来酸环嘧耐平 最小抑菌浓度 体外PK PD
原文传递
小分子极光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刘举 张新威 王丹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25-235,共11页
极光激酶是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家族的成员之一。在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中极光激酶负责纺锤体的组装、染色体与中心体的分离,以及细胞质的分离等多个过程。极光激酶的异常将导致细胞功能紊乱,研究表明极光激酶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并且参... 极光激酶是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家族的成员之一。在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中极光激酶负责纺锤体的组装、染色体与中心体的分离,以及细胞质的分离等多个过程。极光激酶的异常将导致细胞功能紊乱,研究表明极光激酶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并且参与肿瘤细胞的形成。近年已经陆续发现了多种类型的小分子极光激酶抑制剂,本文主要对小分子极光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光激酶 有丝分裂 肿瘤 抑制剂
原文传递
羟地吗啉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印丽丽 刘晶 +5 位作者 任翠莹 陈滢卉 姜珊 周云鹏 王洋 陈烨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8-372,共5页
目的研究羟地吗啉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K562细胞增殖抑制、诱导分化及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血细胞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阳性对照药为伊马替尼(imatinib),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法测定羟地吗啉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软琼脂克... 目的研究羟地吗啉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K562细胞增殖抑制、诱导分化及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血细胞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阳性对照药为伊马替尼(imatinib),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法测定羟地吗啉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软琼脂克隆法观察细胞增殖能力及羟地吗啉的作用;利用Wright-Giemsa染色法进行形态学分析;利用AO-EB双染法和DNA断裂法检测细胞凋亡机制。应用Western-blot方法从蛋白水平分析羟地吗啉对K562细胞P210bcr/abl蛋白的变化。结果由细胞生长曲线可见,K562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活力,在传代后第3天进入对数生长期;羟地吗啉、伊马替尼对K562细胞的IC_(50)平均值分别为5.81、596.88 nmol·L-1。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显示,21 d可以形成克隆,羟地吗啉的克隆形成抑制率为81.7%,K562细胞对羟地吗啉比较敏感。形态学实验结果显示,羟地吗啉能够诱导K562细胞向正常的细胞分化。AOEB双染法结果显示,羟地吗啉能够诱导K562细胞凋亡。DNA断裂研究表明,羟地吗啉可以诱导K562细胞凋亡产生梯状DNA条带。Western-blot免疫印迹法表明,羟地吗啉可下调P210bcr/abl蛋白的表达。结论羟地吗啉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羟地吗啉能够诱导K562细胞凋亡及向正常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地吗啉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K562细胞株 抗肿瘤活性 伊马替尼
原文传递
藤甲酰苷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
18
作者 纪圣君 刘晶 +8 位作者 邓晶晶 李文军 金英 韩爽 刘举 周云鹏 徐利锋 王洋 陈烨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29-734,共6页
目的研究藤甲酰苷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大鼠Ⅱ阶段的生殖毒性。方法急性毒性实验采用Bliss法,通过300、250、100、50、25 mg·kg^-1五个剂量组测定昆明小鼠半数致死量;遗传毒性设置Ames实验和微核实验,其中Ames实验采用平板掺入法... 目的研究藤甲酰苷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大鼠Ⅱ阶段的生殖毒性。方法急性毒性实验采用Bliss法,通过300、250、100、50、25 mg·kg^-1五个剂量组测定昆明小鼠半数致死量;遗传毒性设置Ames实验和微核实验,其中Ames实验采用平板掺入法,设置500、100、20、4、0.8μg五个剂量组,小鼠微核试验设65、32.5、16.25 mg·kg^-1三个剂量组;生殖毒性实验通过43、8.7、4.35 mg·kg^-1三个剂量组考察大鼠致畸情况。结果藤甲酰苷对小鼠半数致死量为129.77 mg·kg^-1,其95%可信限为93.289-179.38 mg·kg^-1;Ames实验中受试物各剂量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生理盐水组2倍,且无剂量-反应关系;微核试验与生理盐水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果均为阴性;致畸实验与生理盐水组相比,8.7和4.35 mg·kg^-1剂量组对大鼠的胚胎形成、胎鼠的发育、骨骼及内脏无明显影响(P〉0.05),43 mg·kg^-1剂量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藤甲酰苷属中等毒性化合物,在本实验剂量范围内藤甲酰苷不具有遗传毒性。8.7和4.35 mg·kg^-1剂量组无致畸胎毒性,而43 mg·kg^-1剂量组有一定的致畸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甲酰苷 半数致死量 诱变力试验 AMES试验 微核试验 致畸作用
原文传递
藤甲酰苷双层片的研究
19
作者 任翠莹 陈滢卉 +5 位作者 张龙杰 李文军 李地 周云鹏 王洋 陈烨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23-726,共4页
目的制备藤甲酰苷双层片,优化其处方及制备工艺并探讨其药物释放机制。方法用水溶性载体材料聚乙二醇制备固体分散体,制成藤甲酰苷速释层,选择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作为主要的缓释材料,制成藤甲酰苷缓释片层,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了藤... 目的制备藤甲酰苷双层片,优化其处方及制备工艺并探讨其药物释放机制。方法用水溶性载体材料聚乙二醇制备固体分散体,制成藤甲酰苷速释层,选择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作为主要的缓释材料,制成藤甲酰苷缓释片层,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了藤甲酰苷双层片缓释层的处方。使用DDslover软件拟合缓释层释放曲线。结果本方法制备的藤甲酰苷双层片符合体外释放度要求。其中缓释层的体外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模型,相关系数r=0.998 3,释放机制为扩散和骨架溶蚀协同作用。结论本方法制备的藤甲酰苷双层片达到既快速起效,又缓释长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甲酰苷 双层片 固体分散体 释放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