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抗的声音——社会背景中文学作品的精神失常现象
1
作者 莉丽安.凡登 王立 张桂琴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99-104,共6页
文学作品描写精神失常主题,包括因某种刺激引发的狂乱到个人精神错乱和绝望引发的自杀。这些现象反映出医学理论、社会和文学的多方面价值。文学中的精神失常现象还包括内在价值观念和个人自主间的冲突。文学史中描绘精神病现象最鲜明... 文学作品描写精神失常主题,包括因某种刺激引发的狂乱到个人精神错乱和绝望引发的自杀。这些现象反映出医学理论、社会和文学的多方面价值。文学中的精神失常现象还包括内在价值观念和个人自主间的冲突。文学史中描绘精神病现象最鲜明生动的时期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70年代末,此时重新评价了精神分析法和精神病学反映的社会与文学的快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精神失常 母题 英美文学
下载PDF
《聊斋志异·鹿衔草》本事考论——古代小说动物引识仙草母题溯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立 《蒲松龄研究》 2003年第1期29-38,共10页
《鹿衔草》故事中 ,有动物崇拜对于传统母题的广泛介入 ,不排除母题的真正源头在西域和印度 ,鹿在六朝时期能成为民间传闻中辨识药草的神兽 ,在一种中外文化交流的广阔视野中 ,呈现了被重新发现的神性功能。这其实是一个叙述人与动物、... 《鹿衔草》故事中 ,有动物崇拜对于传统母题的广泛介入 ,不排除母题的真正源头在西域和印度 ,鹿在六朝时期能成为民间传闻中辨识药草的神兽 ,在一种中外文化交流的广阔视野中 ,呈现了被重新发现的神性功能。这其实是一个叙述人与动物、植物之间温馨情怀的古老传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鹿衔草》 本事 蒲松龄 文学研究 古代 小说 母题 动物意象 佛经故事
下载PDF
剑术崇拜与唐诗中的剑意象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立 郝明 《中国韵文学刊》 2003年第2期25-32,共8页
剑意象在初盛唐诗歌中,突出了建功立业理想情意的象征性,中唐后,锄奸佞、辟邪恶,成为剑意象的主要功能性和思想内涵。剑意象不仅在于它能有效地同若干重大主题联系起来,还有赖于剑意象潜在的神物崇拜因子作用。剑术的尊奉,强化了剑的神... 剑意象在初盛唐诗歌中,突出了建功立业理想情意的象征性,中唐后,锄奸佞、辟邪恶,成为剑意象的主要功能性和思想内涵。剑意象不仅在于它能有效地同若干重大主题联系起来,还有赖于剑意象潜在的神物崇拜因子作用。剑术的尊奉,强化了剑的神物崇拜心理,而剑术用场的功利性也悄然增强,体现为剑能给予侠士以个体自我价值显露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意象 唐诗 侠文化 民俗崇拜 主题学
下载PDF
金庸武侠小说草原大漠描写的跨文化眼光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立 韩林 《阴山学刊》 2004年第1期55-60,共6页
金庸小说并不是局限在一种文化圈或特定地域本身来展开故事的,而往往是设有一个异质文化的参照系,以一种跨文化的视野,透视文化交流与撞击过程中人物性格的变化。并通过个体形象的方式使其观念具体化。表现在男性人物身上,是相对于中原... 金庸小说并不是局限在一种文化圈或特定地域本身来展开故事的,而往往是设有一个异质文化的参照系,以一种跨文化的视野,透视文化交流与撞击过程中人物性格的变化。并通过个体形象的方式使其观念具体化。表现在男性人物身上,是相对于中原的“涉入者”与“回归者”的差别;在女性人物身上则体现为,造成其爱情悲剧契机为主动的与被动的两种。造成这诸多变化的直接原因,是特定人物与特定环境之间的互动,究其根本则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两种文化互渗互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 武侠小说 草原大漠 民族气质 民族交流
下载PDF
金庸小说异族女性情爱描写的倾向性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立 王惠丹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5-9,共5页
金庸武侠小说里异族女性的情爱描写,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共同点,那些女子都美艳绝伦,对爱情坚定执着,而其爱情的结局又并不完满。这样的描写,有其作为通俗小说的商业动机,更有金庸个人识见上的原因。同时,也是通俗文学传统母题的新时代延伸... 金庸武侠小说里异族女性的情爱描写,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共同点,那些女子都美艳绝伦,对爱情坚定执着,而其爱情的结局又并不完满。这样的描写,有其作为通俗小说的商业动机,更有金庸个人识见上的原因。同时,也是通俗文学传统母题的新时代延伸,这基于注重发掘不同民族间共同人性,倡扬互相理解向慕、“扣平共处”的现代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小说 异族女性 创作动机 历史介入
下载PDF
禽兽义感母题的跨文化溯源——佛经文献中野生动物故事的教谕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立 史璞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56-59,共4页
中古汉译佛经中 ,不论主人公的身分是猴王、鹿王、雁王 ,还是象王 ,都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心 ,这类故事 ,都不约而同地描写了一种为救众生而献身的“王”的使命感与高尚精神。该母题不仅在中国文学母题发展史上具有表现功能 ,而且也有... 中古汉译佛经中 ,不论主人公的身分是猴王、鹿王、雁王 ,还是象王 ,都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心 ,这类故事 ,都不约而同地描写了一种为救众生而献身的“王”的使命感与高尚精神。该母题不仅在中国文学母题发展史上具有表现功能 ,而且也有效地密切了文学中人与动物之间的伙伴和睦邻关系 ,具有文明发展的进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佛经 中外比较 小说母题 动物崇拜 主题学
下载PDF
《管锥编》审美文化建构的途径——一个主题学研究实践的启示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立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5-89,共5页
《管锥编》以主题学方法为经纬 ,揭示了仿造这个文学创作中非创造因素的功能 ,寻究模仿中的变奏与新创 ,还注意到主题与母题关系 ,意象与母题、主题间的关系等。《管锥编》以主题学方法呈现、刷新了古代多种典籍资料的价值 ,也让学术界... 《管锥编》以主题学方法为经纬 ,揭示了仿造这个文学创作中非创造因素的功能 ,寻究模仿中的变奏与新创 ,还注意到主题与母题关系 ,意象与母题、主题间的关系等。《管锥编》以主题学方法呈现、刷新了古代多种典籍资料的价值 ,也让学术界有了享用不尽的共同资源 ,同时 ,它为主题学研究在中国的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锥编》 审美文化 主题学方法 钱钟书 读书札记 模仿手法 主题 母题 意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