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建丽 李雪铭 +1 位作者 张力 王美娜 《经济研究导刊》 2010年第3期132-134,共3页
运用分形理论来测算辽宁省14个地级市自1996—2007年12年间的城市规模的分维值,作出辽宁省位序—规模双对数坐标图,用q值、D值、首位度指数、首位城市的理论值和现实值之比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辽宁省地级市城市规模分形特征(:1)辽宁省地... 运用分形理论来测算辽宁省14个地级市自1996—2007年12年间的城市规模的分维值,作出辽宁省位序—规模双对数坐标图,用q值、D值、首位度指数、首位城市的理论值和现实值之比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辽宁省地级市城市规模分形特征(:1)辽宁省地级市城市规模属于单分形结构;(2)辽宁省地级市城市规模分配体系在总体上趋于均衡,而局部出现不均衡的分异;(3)辽宁省首位分布越来越不明显,首位城市沈阳的城市规模在全国达到了高城市化的水平。明确辽宁省城市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优化城市规模等级的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城市规模 辽宁省
下载PDF
大连市城乡统筹发展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丽丽 韩增林 赵小卓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5年第1期13-14,共2页
由于特定的社会条件和历史原因,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不但未消除,反而具有强化的趋势。北方沿海大城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所在,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探讨北方沿海大城市城乡统筹发展机制的基础上,针对大连市北三市经济发展状况及存在... 由于特定的社会条件和历史原因,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不但未消除,反而具有强化的趋势。北方沿海大城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所在,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探讨北方沿海大城市城乡统筹发展机制的基础上,针对大连市北三市经济发展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大连市城乡统筹发展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市 二元结构 城市建设 发展状况 经济发展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以大连市为例 被引量:18
3
作者 顾成林 李雪铭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2年第3期172-179,187,共9页
论文针对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从白然、社会、经济的角度,选取了20个单项指标,构建了大连生态... 论文针对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从白然、社会、经济的角度,选取了20个单项指标,构建了大连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模型。并对大连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定量地对大连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MapInfo软件生成大连市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布图。结论为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中心城区、长海县生态环境质量为优,金州区、旅顺口区、瓦房店市、庄河市为良,普兰店市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层次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 大连
下载PDF
基于面源模型的城市内部居住环境区位优势度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顾成林 李雪铭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2年第8期139-145,166,共8页
首先,利用ARC/INFO平台将研究区域划分成若干元胞(cell),作为居住环境区位优势度空间评价基本单元,各种统计运算以元胞为单位进行,结果通过元胞显示出来,就可以构造面源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居住环境区位优势度研究,有效解决了不同空间单... 首先,利用ARC/INFO平台将研究区域划分成若干元胞(cell),作为居住环境区位优势度空间评价基本单元,各种统计运算以元胞为单位进行,结果通过元胞显示出来,就可以构造面源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居住环境区位优势度研究,有效解决了不同空间单元信息如何在同一单元融合的问题,弥补以往选取若干典型小区的片状研究方法的若干不足。其次,对佳木斯市居住环境区位优势度进行分析,最后,在Arcmap平台下,充分发挥GIS的逻辑查询和图形叠置功能,建立了呈不规则四圈层的单核心居住环境区位优势度评价空间结构模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模型 居住环境区位优势度 空间分异 佳木斯市
下载PDF
中国沿海集装箱港口航运网络空间联系及区域差异 被引量:25
5
作者 郭建科 何瑶 侯雅洁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99-1509,共11页
沿海港口是"一带一路"海陆双向通道的交汇点,航运网络则是港口融入海上丝绸之路的载体,其空间联系及一体化水平是港口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利用复杂网络模型对2005年与2015年航运网络联系进行定量刻画和空间分析,探讨近10... 沿海港口是"一带一路"海陆双向通道的交汇点,航运网络则是港口融入海上丝绸之路的载体,其空间联系及一体化水平是港口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利用复杂网络模型对2005年与2015年航运网络联系进行定量刻画和空间分析,探讨近10年来中国集装箱港口航运网络的空间联系和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中国集装箱港口航运网络具有较高的集聚系数与较小的平均路径长度,整体服从小世界模型。各港口间的网络可达性与中转衔接功能差异性较小,各地的区域性枢纽港较为稳定。(2)基于社会网络分析(UCINET)呈现的最强联系航运网络看,三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性网络演变为全国性的轴—辐空间网络,航运网络的一体化程度显著提升。(3)从区域差异来看,四大区域港口间的联系强度增强,台湾地区各港口的最强联系区域由珠三角变为长三角,其网络可达性及中转衔接功能有所提升,并形成以高雄港为区域性枢纽的区域性网络。整个台湾地区港口与大陆其他区域的联系强度上升79.46%,而香港港虽保持了与深圳港的最强联系,但与大陆港口的整体联系强度却下降了22.99%,从全国性枢纽港弱化为珠三角区域性枢纽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沿海集装箱港口 复杂网络 轴—辐结构 加权网络 区域差异
原文传递
1985年以来中国大陆沿海集装箱港口体系位序-规模分布及其网络联系 被引量:23
6
作者 郭建科 何瑶 +1 位作者 王绍博 吴陆陆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69-883,共15页
21世纪以来,中国大陆众多沿海城市纷纷转型为港口城市,港口区域化态势明显,港口发展呈现新的竞合关系。运用位序-规模法则与复杂网络模型,从规模结构、航运网络两方面刻画1985年以来中国大陆沿海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区域化特征。结果表明:... 21世纪以来,中国大陆众多沿海城市纷纷转型为港口城市,港口区域化态势明显,港口发展呈现新的竞合关系。运用位序-规模法则与复杂网络模型,从规模结构、航运网络两方面刻画1985年以来中国大陆沿海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区域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港口体系日趋完善,位序-规模分布更加明显;发展演化呈低级均衡,明显集中化及相对分散化三个阶段,围绕世界级枢纽港形成区域集聚和群内扩散的空间格局。②港口航运网络小世界特征得到强化,不同类型港口航线网络特性变化差异明显。枢纽港以广度上升深度下降、中转功能上升为主;大型港口变化较为复杂,超过一半的大型港口腹地引致特征明显,中转功能较弱;地方港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大部分港口在航线网络深度、广度与辐射能力等多方面得到提升,少部分港口则明显萎缩。③以班轮航线为载体的物流网络推动港口区域化内在联系更加紧密,轴-辐特征得到强化,整个网络效率大为提升。从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呈现的最强联系航线看,沿海集装箱航运网络已由局部网络转变为统一的双层轴-辐网络,全国性的港口网络联系水平大幅提升,区域航运网络与港口群存在空间错位而非一一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区域化 位序-规模法则 复杂网络 轴-辐空间组织 空间错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