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农区蒙古族的蒙语传承与民族意识养成——辽宁西部阜新地区烟台营子村的语言生活民族志 |
王志清
陈曲
|
《西部蒙古论坛》
|
2011 |
0 |
|
2
|
论冀蒙辽交界地区的民族关系——兼评王志清《语言民俗与农区蒙古族村落的文化变迁》 |
逯宏
|
《西部蒙古论坛》
|
2012 |
0 |
|
3
|
批判与眷恋 萧红笔下的人与自然 |
金鑫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4
|
摇摆:作为存在状态与艺术状态——张晓风《秋千上的女子》新论 |
白晶玉
黎保荣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07 |
0 |
|
5
|
升腾在大西北的生命体验——夏冠洲散文印象 |
王科
|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
2002 |
0 |
|
6
|
背影——寻根 |
董春华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06 |
0 |
|
7
|
时变俗移:从春节的娱乐活动看农区蒙古族的文化变迁——以烟台营子村近年来的春节娱乐活动为例 |
王志清
陈曲
|
《西部蒙古论坛》
|
2011 |
0 |
|
8
|
关于中国当代美学研究趋向的理论思考(2) |
皇甫晓涛
|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4 |
1
|
|
9
|
赵本山小品的语言修辞艺术 |
徐建华
|
《现代语文(高中版)》
|
2002 |
2
|
|
10
|
农区蒙古族聚居村落中蒙语的变迁与传承困境——烟台营子村蒙语使用状况调查 |
王志清
|
《西部蒙古论坛》
|
2009 |
0 |
|
11
|
也谈《项链》的主题 |
蒋永清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2 |
0 |
|
12
|
小议杜牧诗塑造人物形象之特点 |
那强
|
《社会科学辑刊》
|
1982 |
0 |
|
13
|
谈“指人呼告”和“拟人呼告” |
张德明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14
|
广告的妙引巧连 |
姚晓波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15
|
略论晚唐五代艳情词兴盛的原因 |
赵洪义
|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
2008 |
0 |
|
16
|
语言潜显理论价值初探 |
夏中华
|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9
|
|
17
|
真应怜爱读香菱 |
苏萍
|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18
|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新释 |
于全有
|
《语文月刊》
|
1999 |
0 |
|
19
|
“原应叹息”是《红楼梦》的一条结构线索 |
王悦
|
《红楼梦学刊》
|
1983 |
7
|
|
20
|
我心中的楼塔房 |
朴尚佑
张玄平
|
《译林》
北大核心
|
200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