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地区40岁及以上存活脑卒中患者复发现状及其合并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焦诣珂 井丽 +9 位作者 田园梦 郝新斌 王伟忠 宋程光 孙群 石雷 孙继绪 安晓霞 邢立莹 杨佐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244-2248,共5页
背景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城市居民第3位死亡原因,城市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等危险因素合并率较高。辽宁省是我国脑卒中高发地区,目前对北方城市地区的脑卒中患者复发情况及其合并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目的了解辽宁... 背景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城市居民第3位死亡原因,城市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等危险因素合并率较高。辽宁省是我国脑卒中高发地区,目前对北方城市地区的脑卒中患者复发情况及其合并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目的了解辽宁省城市地区≥40岁存活脑卒中患者复发现状及其合并危险因素特征,为制定有效的二级预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根据经济和地区分布情况,采用随机、整群、分层的抽样方法,对辽宁省辽阳市、丹东市、本溪市和朝阳市的6349例≥40岁常住居民进行调查,本研究共纳入其中488例存活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存活脑卒中患者复发率及其合并危险因素。结果488例存活脑卒中患者中,男244例、女244例;平均年龄(65.8±7.5)岁,以60~69岁患者为主(43.7%);初发脑卒中患者352例(72.1%),复发脑卒中患者136例(27.9%),存活脑卒中患者复发率为27.9%。男、女性存活脑卒中患者复发率分别为29.5%(72例)和26.2%(64例)。不同性别存活脑卒中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2,P=0.419)。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和≥80岁存活脑卒中患者复发率分别为4/11、23.4%(22/94)、25.4%(54/213)、35.9%(47/131)和23.1%(9/39),不同年龄段男、女性存活脑卒中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复发患者现饮酒率低于脑卒中初发患者,高血压知晓率、血脂异常知晓率、血脂异常治疗率和血脂异常控制率均高于脑卒中初发患者(P<0.05)。结论辽宁省城市地区≥40岁存活脑卒中患者复发率较高,复发患者吸烟、缺乏运动及超重或肥胖率较高,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且控制不佳,亟待针对性开展综合有效的二级预防措施以降低脑卒中患者再次复发、残障和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复发 流行病学因素 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 高血压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Apelin-13水平及其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高红安 王彦喆 +4 位作者 唐菱 席天阳 刘慧 姚晓濛 何志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15-419,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清Apelin-13水平变化,并探讨Apelin-13与ACI的可能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0月在本溪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的首次发作的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清Apelin-13水平变化,并探讨Apelin-13与ACI的可能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0月在本溪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的首次发作的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82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体检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病例组于入院1 d、7 d、14 d,对照组于体检当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pelin-13水平。并且在病例组中分析血清Apelin-13水平与NIHSS评分、梗死部位、面积大小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入院1 d、7 d、14 d血清Apelin-13水平分别为(25.13±1.25)ng/ml、(29.16±1.35)ng/ml、(33.72±0.99)ng/ml,与对照组(38.00±1.12)ng/ml相比,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入院1 d、7 d、14 d血清Apelin-13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负相关;梗死面积越大的患者Apelin-13水平较低。结论 Apelin-13可能为急性脑梗死的保护性因子,血清Apelin-13水平可能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APELIN-13 NIHSS评分
下载PDF
阿替普酶不同溶栓时间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PRDX1 LPA的影响及疗效探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何元发 曹群 高红安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127-131,共5页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不同溶栓时间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过氧化还原蛋白1(PRDX1)、溶血磷脂酸(LPA)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接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病至给药时间<3h患者150例设...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不同溶栓时间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过氧化还原蛋白1(PRDX1)、溶血磷脂酸(LPA)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接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病至给药时间<3h患者150例设为A组;给药时间在3~4.5h患者130例,设为B组;同期发病至住院>4.5h进行常规治疗患者120例,设为C组。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血清PRDX1、LPA水平、阻塞血管再通情况,治疗1个月后三组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结果:治疗后,A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8.00%高于B组的70.77%和C组的53.33%(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血清PRDX1、LPA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三组血清PRDX1、LPA水平均明显下降,且A组血清PRDX1、LPA水平显著低于B组和C组,(P <0.05);治疗后,A组阻塞血管再通良好率为78.00%,显著高于B组的58.46%和C组的42.50%(P <0.05);三组患者治疗前NIHSS、MBI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三组MBI评分均明显增加,NIHSS评分明显下降,且A组MBI评分显著高于B组和C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B组和C组(P <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采用阿替普酶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血清PRDX1、LPA水平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不同溶栓时间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过氧化还原蛋白1 溶血磷脂酸
下载PDF
尼麦角林与奥拉西坦联合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高红安 《中国医药导刊》 2014年第1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讨尼麦角林联合奥拉西坦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间于我院诊治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104例,根据其药物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尼麦角林联合奥拉西坦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间于我院诊治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104例,根据其药物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接受尼麦角林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认知障碍程度轻度(73.77%)、中度(22.95%)、重度(3.28%)比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55.81%)、(34.88%)、(9.30%),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1.87%明显高于对照组67.44%,而其MMSE评分(25.46±3.01)、ADL评分(33.14±4.22)亦优于对照组(20.48±2.34)、(38.07±5.74),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治疗中,尼麦角林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其临床疗效好、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麦角林 奥拉西坦 血管性认知障碍
下载PDF
尼麦角林与奥拉西坦联合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岳晓棠 王军 《中国医药导刊》 2014年第5期825-826,共2页
目的:探讨尼麦角林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于我院诊断为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患者112例,按其就诊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奥拉西坦治疗,观... 目的:探讨尼麦角林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于我院诊断为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患者112例,按其就诊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尼麦角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认知障碍程度轻度比例(73.21%)、重度比例(3.5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相应比例(57.14%)、(8.93%),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2.1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67.8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25.04±2.14)、ADL评分(34.98±7.05)优于对照组(21.31±2.05)、(37.10±8.42),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麦角林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安全、有效,治疗效果更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增强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尼麦角林 奥拉西坦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对药物治疗非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及治疗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闫妍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期160-162,共3页
目的早期康复护理对药物治疗非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及治疗时间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127例采用药物治疗的非外伤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3例)。观察组予以早期康... 目的早期康复护理对药物治疗非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及治疗时间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127例采用药物治疗的非外伤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3例)。观察组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5%高于对照组7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13,P<0.05)。观察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78.9±12.5)分高于对照组(69.5±12.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20,P<0.05)。观察组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率29.7%高于对照组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8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32.6±8.5)d,短于对照组(41.5±7.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145,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用于药物治疗非外伤性脑梗死能够改善预后,缩短治疗时间,临床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药物治疗 非外伤性脑梗死 预后 治疗时间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超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7
作者 包芳 孙小力 曹桂芝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8期86-87,共2页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尿激酶溶栓组)和治疗组(rt-PA溶栓组)各35例,比较2组患者14d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尿激酶溶栓组)和治疗组(rt-PA溶栓组)各35例,比较2组患者14d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4d后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3个月后治疗组CSS评分与ADL指数均较治疗前、同期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远期康复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超早期溶栓 脑梗死 安全性
下载PDF
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旭东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11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出血型烟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CTA检查结果实施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治疗均顺利进行,所有患者术后进行格拉斯格评分:Ⅰ级15例,Ⅱ级9例,Ⅲ级5例,Ⅳ级1例。... 目的探讨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出血型烟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CTA检查结果实施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治疗均顺利进行,所有患者术后进行格拉斯格评分:Ⅰ级15例,Ⅱ级9例,Ⅲ级5例,Ⅳ级1例。术后均未出现脑缺血和再出血。结论脉络膜前动脉的破裂出血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避免再出血的发生,是治疗烟雾病脑出血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型 烟雾病 CTA 手术
下载PDF
探讨急诊机械取栓治疗阿替普酶或尿激酶静脉溶栓无效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汝 高连波 《当代医学》 2022年第12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机械取栓治疗阿替普酶或尿激酶静脉溶栓无效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并确诊的60例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阿替普酶或尿激酶静脉溶栓无效后对患... 目的探讨急诊机械取栓治疗阿替普酶或尿激酶静脉溶栓无效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并确诊的60例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阿替普酶或尿激酶静脉溶栓无效后对患者的处理差异方式分为常规组(溶栓无效后在影像学检查辅助下行常规调脂抗栓治疗,n=27)和研究组(溶栓治疗无效后运用机械取栓治疗方案,n=33),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远端血流恢复率、神经功能恢复及远期康复神评分。结果研究组血流再通率及远端血流恢复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2、4周后,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研究组远期康复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应及时做好溶栓,静脉溶栓无效改用机械取栓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疾病恢复效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取栓治疗 阿替普酶 尿激酶静脉溶栓 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药物治疗脑出血患者护理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闫妍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6期169-170,共2页
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药物治疗脑出血患者护理中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率等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其可行性。方法 115例神经内科采用药物治疗的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予以... 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药物治疗脑出血患者护理中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率等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其可行性。方法 115例神经内科采用药物治疗的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予以护理,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予以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低于对照组的36.8%;观察组总护理满意率为93.1%,高于对照组的7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药物治疗脑出血患者护理中能够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率,应用于临床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常规护理 药物治疗 脑出血 护理质量 护理满意率
下载PDF
整体优质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宋宇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4期171-171,共1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初期康复中采用整体优质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患有脑卒中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对患者实施传统临床护理模式,试验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之上加入整体...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初期康复中采用整体优质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患有脑卒中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对患者实施传统临床护理模式,试验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之上加入整体优质护理模式,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初期康复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患者进入医院2周及4周时试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初期康复加入整体优质护理,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 脑卒中 优质护理 整体
下载PDF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红安 《当代医学》 2014年第11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于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诊治的脑出血患者112例,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62),对照组患者行传统... 目的探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于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诊治的脑出血患者112例,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62),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观察2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9078±1208)min、住院时间(13.48±3.49)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143.75±2017)min、(26.47±4.37)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上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2.58%)低于对照组(46.00%)、治疗有效率(91.94%)高于对照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安全、有效,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 大骨瓣开颅手术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莉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16期127-128,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康复治疗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康复组实施康复综合训练运动疗法。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1个月...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康复治疗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康复组实施康复综合训练运动疗法。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1个月、2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Barthel指数(BI)评定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康复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康复组治疗效果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治疗
下载PDF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岳晓棠 张竹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2期54-54,共1页
目的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西比灵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头... 目的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西比灵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头痛程度NR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的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头痛程度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血清脑颗粒 西比灵 偏头痛
下载PDF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伴有同侧中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曹群 刘长喜 宋程光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7期557-562,共6页
目的比较单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和联合颈动脉、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伴有中动脉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短期终点事件发生率。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3年12月... 目的比较单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和联合颈动脉、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伴有中动脉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短期终点事件发生率。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伴有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单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组和联合颈动脉、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组。比较两组术后90 d终点事件(包括同侧缺血性卒中复发、症状性脑出血及死亡风险)的发生率。结果共有2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15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8.5±3.6)岁,其中16例患者进行了颈动脉支架治疗,5例患者进行了颈动脉联合中动脉支架治疗。颈动脉支架治疗组90 d终点事件发生3例(18.75%),颈动脉联合中动脉支架治疗组发生1例终点事件(2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952)。两组发生的终点事件均为缺血性卒中复发,无症状性脑出血及死亡患者。结论对于伴有颈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与单纯颈动脉支架治疗相比同时进行颈动脉及大脑中动脉支架治疗手术未减少术后90 d同侧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颅内动脉狭窄 支架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包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8期44-45,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根据入住病床单双号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给予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根据入住病床单双号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给予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5%和95.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上述值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也能取得很好的预后疗效,同时能有效降低D-二聚体含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剂量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所致颅内高压的特点和治疗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红安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5期81-81,共1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颅内高压的形成原因,探究治疗方法。方法从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无创颅内压监测仪测得颅内高压14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两组ICP比较发现,研究组用药后30 min内明显下降,下...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颅内高压的形成原因,探究治疗方法。方法从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无创颅内压监测仪测得颅内高压14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两组ICP比较发现,研究组用药后30 min内明显下降,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MAP比较发现,用药后各阶段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CVP比较发现自治疗1 h后,对照组数值明显小于研究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渗盐水与甘露醇能够快速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颅内高压,同时对有效循环血量及平均动脉压影响较小,更高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盐水 甘露醇 脑梗死 颅内高压
下载PDF
脑出血并发血钠代谢紊乱56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群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4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血钠代谢紊乱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12例脑出血并发血钠代谢紊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综合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血钠代谢紊乱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12例脑出血并发血钠代谢紊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血钠代谢紊乱时间和脑出血的治疗效果与血钠代谢紊乱的关系。结果两组血钠代谢紊乱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钠代谢紊乱时间均集中于72 h以后。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41.07%,对照组为46.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2,P〉0.05)。结论早发现、早治疗、及时纠正血钠浓度,根据不同发病机制对症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脑出血并发血钠代谢紊乱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钠代谢紊乱 高钠血症 低钠血症
下载PDF
尤瑞克林对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立姝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34期174-174,共1页
目的探究分析尤瑞克治疗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所选患者分为尤瑞克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然后在血管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急性脑梗... 目的探究分析尤瑞克治疗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所选患者分为尤瑞克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然后在血管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不同亚型的分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改善血液循环、调脂等对症治疗;尤瑞克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增加尤瑞克林治疗。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远远高于对照组(82%),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急性脑梗死 分型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肾上腺皮质激素用于脊髓炎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元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7期223-224,共2页
目的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用于脊髓炎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研究,证实其临床价值,为其推广提供支持。方法 80例药物治疗的脊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剂联合... 目的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用于脊髓炎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研究,证实其临床价值,为其推广提供支持。方法 80例药物治疗的脊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剂联合基础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38/4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9%(3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94,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0%(16/4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5/3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观察组(χ2=16.000,P<0.05)。结论肾上腺皮质激素用于脊髓炎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但其安全性仍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激素 脊髓炎 安慰剂 基础治疗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