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姜烁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 2016年第8X期2-2,共1页
随着高中课改的快速推进,社会对高中教育有更高的需求,数学是应用性十分强的学科,高中数学的教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数形结合方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层度上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在数学教学中将数形结合融入解题方法中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高中课改的快速推进,社会对高中教育有更高的需求,数学是应用性十分强的学科,高中数学的教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数形结合方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层度上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在数学教学中将数形结合融入解题方法中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对数形结合法的应用作出探讨并提出实践应用中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形结合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 实践运用
下载PDF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二三思
2
作者 佟巍 《快乐阅读》 2015年第2期113-113,共1页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各个领域,近几年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城市中的各个学校都配有多媒体设备,计算机在普通家庭得以普及,信息素养成为信息时代人们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各个领域,近几年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城市中的各个学校都配有多媒体设备,计算机在普通家庭得以普及,信息素养成为信息时代人们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基础上普及信息技术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知识 多媒体设备 学习态度 信息技能 学校信息技术 信息时代 技术基础知识
下载PDF
浅谈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秋影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16年第9期231-231,共1页
在新课改要求下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但是很多学生认为高中物理是一门枯燥的课程,无法积极、自主的投入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去,并且对物理教学中抽象的现象与概念缺乏一定的感性认知,这严重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新课改要求下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但是很多学生认为高中物理是一门枯燥的课程,无法积极、自主的投入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去,并且对物理教学中抽象的现象与概念缺乏一定的感性认知,这严重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所以加强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微课不仅仅能够节省更多的课堂时间,还能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预习和复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跟得上教学的进度,对物理这门学科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高中物理教学 应用 方法
下载PDF
新课程理念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4
作者 徐朝东 《读与写(下旬)》 2021年第4期129-129,共1页
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以后,物理就被无情的贴上了一个标签“难”,学生学习物理困难,教师教授知识困难,家长也跟着一筹莫展。针对这些问题,在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握好初高中物理内容的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针对初高中物理衔接... 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以后,物理就被无情的贴上了一个标签“难”,学生学习物理困难,教师教授知识困难,家长也跟着一筹莫展。针对这些问题,在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握好初高中物理内容的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针对初高中物理衔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求使学生更快适应高中物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高中物理 教学衔接 问题 方法
下载PDF
组织探究式教学,活化高中化学课堂
5
作者 张国华 《好日子》 2021年第1期292-292,共1页
探究式教学,又称“做中学”,是指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主动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高中化学课堂上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 探究式教学,又称“做中学”,是指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主动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高中化学课堂上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概念,并建立起自己的认知模型和学习方法架构。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者,所以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并做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与参与者,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并提升高中生的化学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探究式教学 引导
下载PDF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
6
作者 常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16年第12期209-209,共1页
探究性阅读是一种以学生阅读生疑为引线,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的阅读模式.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的语文教材为基本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表达、质疑、探究、讨论... 探究性阅读是一种以学生阅读生疑为引线,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的阅读模式.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的语文教材为基本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给予了学生更为自由的学习空间,同时对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我们应如何组织探究性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究性阅读 高中语文
下载PDF
人教A、B版数学3“算法初步”比较及教学建议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莹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3年第2期125-125,共1页
通过对人教A、B版数学3的"算法初步"的内容进行比较探讨,以"算法初步"的教研内容为学习对象,具体例题具体分析,对教课书上的章节、组织结构和习题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 高中数学 算法初步 比较 教学建议
下载PDF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拓展创新写作空间
8
作者 邱茂凤 《语文教学研究》 2007年第3期33-33,43,共2页
中学生尚未走向社会,没有多少直接的生活经验,作文时多数学生只能写学校及家庭生活的琐事,如果按要求写不出来,就只好编假话。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创新写作研究与实验”课题组,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世界... 中学生尚未走向社会,没有多少直接的生活经验,作文时多数学生只能写学校及家庭生活的琐事,如果按要求写不出来,就只好编假话。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创新写作研究与实验”课题组,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世界风云变幻情况,并向学生介绍有关资料,让他们有题材可用,有感情要表达,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不再愁无米为炊了。我校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与实验,在“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拓展创新写作空间”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具体做法如下:一、坚持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学生 生活经验 写作空间 创新 社会生活 家庭生活 写作研究 国家大事
下载PDF
浅谈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学生如何做人
9
作者 李建 《教育界(教师培训)》 2013年第5期73-73,共1页
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说理式的传统教育方式已经很难起到很好的效果,如何在平常的学习活动中学习到做人的道理,这是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当前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但在目... 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说理式的传统教育方式已经很难起到很好的效果,如何在平常的学习活动中学习到做人的道理,这是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当前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但在目前的德育教育中,仍存在一些片面或错误理解德育的情况。我认为学科教育是老师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主阵地,它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帮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的基本途径。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世界观的教育,以及教孩子们要有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教育,就是一个值得我们教师深思的一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教师 教学过程 学生 做人 德育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 学习活动 爱国主义
下载PDF
把脉典例,问诊新增知识考点
10
作者 邵立武 杨玉池 《大学(高考金刊)》 2011年第12期47-49,共3页
算法、常用逻辑用语和复数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算法主要以考查循环结构框图为主,且热衷于与其他数学知识或以应用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常用逻辑用语主要考查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复数主要以考查基本概念和运算... 算法、常用逻辑用语和复数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算法主要以考查循环结构框图为主,且热衷于与其他数学知识或以应用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常用逻辑用语主要考查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复数主要以考查基本概念和运算为主.本文通过对例题及相应考点的透彻分析,能够更好地帮助同学们掌握此部分内容中的“考情”,能够掌握相应的解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知识 考点 问诊 高考试题 结构框图 应用题 算法 复数
下载PDF
浅谈高中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
11
作者 魏霞 《高考》 2016年第30期135-135,共1页
高中数学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创造性的学习.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培养高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 逻辑思维能力 训练关系 思维品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