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国强 于晓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8期70-70,共1页
目的对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在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的住院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微生物检验,对比两组患者院内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院内... 目的对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在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的住院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微生物检验,对比两组患者院内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程度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显著(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强化微生物检验,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感染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检验 医院感染 感染程度
下载PDF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和控制策略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国强 于晓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4期60-61,共2页
目的对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分析,并探讨其控制策略。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至2015年收到的6834份微生物检验标本,对其临床不合格发生率及不合格发生原因分析,并探讨其控制策略。结果本次微生物检验标本中共出现104例不合格标本,... 目的对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分析,并探讨其控制策略。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至2015年收到的6834份微生物检验标本,对其临床不合格发生率及不合格发生原因分析,并探讨其控制策略。结果本次微生物检验标本中共出现104例不合格标本,不合格发生率为1.52%,其中各种类型标本不合格率从高到低排在前三位的是痰液标本、尿液标本以及血液标本,其不合格原因主要为采集不规范、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等。结论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比较多,因此在微生物标本采集、运输以及检测中一定要严格依照相关规范实施,以降低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发生率,为患者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检验标本 不合格 控制策略
下载PDF
分析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结果的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于晓华 刘国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2期46-47,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结果的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接收的血液样本检测100例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样本检验措施,观察组在常规血液样本检验基础... 目的研究分析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结果的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接收的血液样本检测100例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样本检验措施,观察组在常规血液样本检验基础上实施质量管理控制。比较分析两组样本资料的血液检测质量结果,总结出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结果的因素。结果观察组资料血液样本检验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结果的主要因素有检验对象自身因素、血液标本出现溶血及血液样本采集方法不正确等人为因素。结论血液样本检验过程中,应该重视血液样本采集、送检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规定检验流程实施血液样本检验工作,提升血液样本检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样本 质量结果 因素
下载PDF
我国血小板输注阈值研究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卢信彤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8年第5期470-476,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血小板输注阈值的研究结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医学网建库至2016年11月,国内公开发表的纳入不同的血小板输注阈值下的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血小板输注阈值10...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血小板输注阈值的研究结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医学网建库至2016年11月,国内公开发表的纳入不同的血小板输注阈值下的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血小板输注阈值10×10~9/L为A组、20×10~9/L为B组,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研究纳入9个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1 520例病例。血小板输注有效率的RR=1.08(95%CI 1.00~1.18),P=0.06。所有出血发生率的RR=1.18(95%CI0.95~1.47),P=0.14。血小板输注剂量的SMD=–0.79(95%CI–1.59~0.02),P=0.06。血小板输注次数的SMD=–1.21(95%CI–2.12~–0.31),P=0.009。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的RR=0.55(95%CI0.38~0.79),P=0.001。结论对病情稳定、且无明显危险因素的血液病患者,采用10×10~9/L作为血小板输注阈值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 阈值 有效率 不良反应 META分析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病毒DNA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鲁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33期78-78,共1页
目的:分析386例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的HBV-DNA结果,以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血清标本同时以酶免法检测乙肝两对半,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大三阳模式中HBV-DNA定量阳性率为95.5%,拷贝数为(4.32±1.63)×106/ml;小三... 目的:分析386例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的HBV-DNA结果,以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血清标本同时以酶免法检测乙肝两对半,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大三阳模式中HBV-DNA定量阳性率为95.5%,拷贝数为(4.32±1.63)×106/ml;小三阳模式中HBV-DNA定量阳性率为55.5%,拷贝数为(2.45±2.23)×105/ml;HBsAg、HBcAb阳性模式中HBV-DNA定量阳性率为35.7%,拷贝数为(6.74±1.18)×104/ml;HBsAg、HBeAg阴性模式中HBV-DNA定量阳性率为3.84%,拷贝数为(2.14±1.11)×104/ml。结论: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可以直接反映体内乙肝病毒(HBV)感染状态及病毒载量情况,有利于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传染性,更有利于临床治疗的药物选择和疗效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荧光定量PCR HBV-DNA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于晓华 刘国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3期27-28,共2页
目的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检验科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接收的218例肝功能反复异常患者为对象,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炎患者分别为80、138例。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对患者... 目的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检验科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接收的218例肝功能反复异常患者为对象,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炎患者分别为80、138例。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对患者ANA、AMA、ANCA、SMA等自身抗体进行检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抗MPO抗体进行检测,对比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ANA阳性率为43.8%(35例)、AMA阳性率为42.5%、ANCA阳性率为47.5%、SMA阳性率为30%、抗MPO抗体阳性率为40%,与病毒性肝炎患者相比,各项检测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在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上,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显示较高,相比其他自身免疫性肝病及病毒性肝炎在ANCA及p-ANCA检出率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相关自身抗体联合检测,能够有效地应用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检出、诊断及临床分型上,有利于区别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性肝病 检测 分析
下载PDF
HBsAg和抗-HCV两次酶联免疫检测方法与血液病毒核酸筛查技术的关联 被引量:7
7
作者 于晓华 刘国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6期16-17,共2页
目的采用酶联免疫方法对抗-HCV、HBa Ag进行检测,以此探讨与分析两次酶联免疫检测措施和NAT技术对HCV、HBV检测的相关性。方法根据酶免检测试剂说明书严格操作,通过ELISA方式常规酶联免疫血液筛查门诊血液标本的抗-HCV与HBs Ag。结果50... 目的采用酶联免疫方法对抗-HCV、HBa Ag进行检测,以此探讨与分析两次酶联免疫检测措施和NAT技术对HCV、HBV检测的相关性。方法根据酶免检测试剂说明书严格操作,通过ELISA方式常规酶联免疫血液筛查门诊血液标本的抗-HCV与HBs Ag。结果50份HBs Ag阳性血清学筛查标本中,HBs Ag进口与国产酶免检测阳性标本26例,进口阳性标本7例,国产阳性标本6例;48份抗-HCV阳性血清学筛查标本中,进口与国产酶免检测阳性标本13例,进口阳性标本2例,国产阳性标本1例。HBs Ag的单一进口与单一国产试剂ELISA阳性率为0.07%、0.04%,进口与国产双试剂ELISA检测阳性率为0.35%;抗-HCV的单一进口与单一国产试剂ELISA阳性率为0.1%、0.06%,进口与国产双试剂ELISA检测阳性率为0.18%。国产与进口联用试剂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口和国产抗-HCV、Hbs Ag的ELISA试剂阳性差异性不明显,而进口国产双试剂的酶联免疫检测和核酸检测具有较高相符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 抗-HCV 酶联免疫检测 血液病毒 核酸筛查
下载PDF
肝癌疾病中总蛋白、白蛋白、甲胎蛋白及铁蛋白的检测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于晓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8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甲胎蛋白及铁蛋白在肝脏疾病中的变化情况,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体检健康者(正常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肝硬化患者(LC组)和肝癌患者(肝癌组),各100例。分别采用双缩尿法、溴甲酚... 目的探讨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甲胎蛋白及铁蛋白在肝脏疾病中的变化情况,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体检健康者(正常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肝硬化患者(LC组)和肝癌患者(肝癌组),各100例。分别采用双缩尿法、溴甲酚绿法、胶乳免疫比浊法、胶乳免疫比浊法对各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甲胎蛋白、铁蛋白进行检测,并比较检测结果 ,观察诊断情况。结果正常组、CHB组、LC组和肝癌组甲胎蛋白和血清铁蛋白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升高(P<0.05);四组总蛋白和白蛋白随病情加重持续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检测甲胎蛋白诊断肝癌的准确率为70%;单独检测铁蛋白诊断肝癌的准确率为80%;甲胎蛋白和铁蛋白联合诊断肝癌的准确率为95%。结论甲胎蛋白与血清铁蛋白的变化与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将甲胎蛋白和铁蛋白同时作为检测标准,准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蛋白 白蛋白 甲胎蛋白 铁蛋白 肝癌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HCV-RNA 被引量:1
9
作者 鲁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34期82-82,共1页
目的:分析125例患者以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的HCV-RNA结果,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血清标本同时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HCVIgG,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CV-RNA。结果:在125例标本中,HCV-RNA阳性率为55.2%(69/125),抗HCVIgG阳性率为77.6... 目的:分析125例患者以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的HCV-RNA结果,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血清标本同时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HCVIgG,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CV-RNA。结果:在125例标本中,HCV-RNA阳性率为55.2%(69/125),抗HCVIgG阳性率为77.6%(97/125),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PCR检测HCV-RNA可以直接反映体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活动性和复制程度,优于抗HCVIgG对HCV感染的检测准确性,有利于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V 抗HCV IGG HCV-RNA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学和免疫学与临床特征相关性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晓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6期97-98,共2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HBV-LC)、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定量分布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相关性,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HBV-LC)、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定量分布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相关性,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在病程不同阶段的诊断和干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集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丹东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CHB)150例、肝硬化(LC)100例、肝癌患者50例,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定量动态检测HBs Ag水平,荧光PCR定量动态检测HBVDNA载量,并对HBVDNA水平及HBs Ag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Bs Ag定量值大小: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CHB中检测值最高,其次为肝硬化,肝癌组检测值最低,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VDNA定量和HBs Ag呈现相同的规律,即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 HBs Ag定量值和HBVDNA定量值一样在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进展中呈逐渐下降渐下降趋势。2 HBs Ag与HBVDNA之间呈一定的正相关,可以使用HBs Ag与HBVDNA互补评估HBV病毒复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乙肝前S1抗原临床应用价值的探讨
11
作者 鲁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36期187-187,共1页
目的:通过乙肝前S1抗原与乙肝DNA和乙肝两对半的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探明PreS1-Ag对乙肝的诊断价值和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reS1-Ag和乙肝两对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PreS1-Ag阳性率为61.5%(96/156),HBV-DN... 目的:通过乙肝前S1抗原与乙肝DNA和乙肝两对半的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探明PreS1-Ag对乙肝的诊断价值和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reS1-Ag和乙肝两对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PreS1-Ag阳性率为61.5%(96/156),HBV-DNA阳性率为57.8%(90/156),HBeAg阳性率为32.1%(50/156)。结论:PreS1-Ag是反映HBV感染、复制的标志之一,而且比HBeAg敏感性更高,有很好的独立参考价值,并对乙肝两对半、HBV-DNA的检测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乙肝前S1抗原(PreS1-Ag) HBV-D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